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川智能製造轉型樣本

四川智能製造轉型樣本

儘管中國在全球製造業中已佔有較大市場份額,但中國製造的發展水平多介於工業2.0到工業3.0標準之間,大部分產品尚處於低端行列。欲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突圍的中國,已將智能製造作為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點方向。

作為國家重要裝備製造基地和西部製造業大省,四川省在重型裝備、航空航天、信息通信、軌道交通、汽車及零部件等行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其裝備製造業佔全省工業的20%,在發電設備領域,中國新增已投運的14座百萬千瓦核電站中,有12座電站的發電機組來自四川製造。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認為,四川省已步入工業化中期,包括重型裝備、航空航天等在內的優勢產業為四川對接《中國製造2025》戰略提供了重要產業基礎。

2015年10月,四川省政府正式印發《中國製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顯著提升全省製造業重點領域智能化水平,降低試點示範項目運營成本30%,縮短產品生產周期30%,不良品率降低30%等具體要求。

四川省會城市成都市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成都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28.3%;今年2月,成都被工信部確立為全國第二批、西部第一批「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

「從2015年開始,四川企業在工信部智能制試點示範項目名單的數量呈遞增趨勢」,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先進位造技術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主任殷國富對界面新聞記者說。

殷國富認為,四川企業的智能製造轉型中存在著核心創新能力不足、人才缺乏等通病,具體到每個企業則因各自所處行業、企業規模不同,面臨的問題不盡相同。

為此,界面新聞選取了四川中小型製造企業、傳統優勢領域企業以及在川設立工廠的工業巨頭企業為樣本,尋找其在智能製造實踐中取得的進展及存在的問題。

中小企業轉型之困

在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浪潮的席捲下,成都若克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若克科技)總經理何兵與他的企業,也被推到了抉擇的十字路口。

若克科技主業圍繞石油、高鐵、航空零部件製造,年產值僅4000萬元。2016年10月,若克科技遇到了北京天宜上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宜新材料)尋找戰略供應商,並成為後者在中國區高鐵剎車片的兩大供應商之一。

雙方合作開始後,中國鐵路總公司要求高鐵供應鏈產品具有可追溯性,天宜新材料則要求若克科技作為其供應商具備智能製造的生產能力。

為了在製造能力上形成競爭優勢,承攬更多訂單,若克科技管理層開始轉變經營思路,做出了上馬智能製造項目的決定。按照若克科技的計劃,一期投資預算包括600萬元的自動化設備,和200萬元的信息化投入。

這筆投入讓何兵頭疼不已。「如果只是增加通用式的加工設備,在企業外部尋找融資相對簡單」,何兵說,「智能製造需要的信息化投入很多是『看不見』的,無法用傳統方法進行資產評估,融資公司會考慮成本回收的風險。」

殷國富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技術和資金是中小企業轉型智能製造面臨的第一道門檻。

就在何兵為尋求資金犯難之際,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旗下子公司航天雲網公司,計劃在成都建立智能製造示範項目的消息,為若克科技帶來了轉機。

航天雲網為何兵提供了解決方案產品+金融租賃的方案,「採用金融租賃的方式後,若克只需要首付二成,後期按揭款可通過未來的利潤償還」,何兵說。在採購加工設備、自動化和信息化同步實施五個月後,若克科技500平米的廠房裡誕生了第一條智能製造生產線。

6月下旬,界面新聞記者走進若克科技位於成都新都區的廠房,第一車間里的傳統數控機床,正在工人的操控下生產著用於油田鑽探設備的零部件;與之緊鄰的第二車間,12台嶄新的白色數控機床排成四列,兩條傳送帶懸於機床頂部,在技術人員的操作下,直線桁架機器人抓取待加工零件,經由傳送帶準確裝夾在數控機床的操作台上。

「原先每天需要6個人操作4台設備,現在除了人工碼料,其餘操作由機械臂自動操作,形成了一條無人操作自動生產線」,何兵介紹說。

若克科技智能製造生產線

「原來人工需要半小時完成的工序,利用自動化設備僅需10分鐘,產能提高三倍、人力成本下降80%,自動裝配和自動檢測生產線,生產合格率提高20%」,何兵說。受益於智能製造車間建設,今年前5個月,若克科技拿到了天宜新材料35%的訂單,市場訂單增加了1200萬元,「天宜新材料還會將下半年50%的訂單給若克科技。」

不過,殷國富認為,僅僅在上產線上採用機械臂、傳送帶、自動檢測,這只是自動化生產線並不是智能製造的全部要求。

何兵已計劃在2017下半年投入400萬元建設第二期項目,並在2018年完成第三期600萬元的持續投入,幫助公司真正建成一個現代化、自動化、信息化工廠。

「政府應設立扶持政策,成立專項基金來解決企業的實際困難,金融機構給予相應的貸款支持」,殷國富說。

人才空洞

與若克科技不同,家電巨頭長虹在智能製造轉型過程中,最缺乏的是核心技術和高級技術人才。

隨著經營規模不斷擴大,長虹意識到原有的經營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迫切的生產經營需要,提升製造效率已成當務之急。2007年,長虹開始實施「長虹製造」戰略,隨後升級為「長虹智能製造」戰略,向數字化和個性化轉型。

「長虹實施智能製造戰略,是覆蓋全產業鏈商業模式的改變」,這家公司的總經理潘曉勇對界面新聞記者強調。

長虹以物聯網為核心,研究並構建了一個「IE(工業工程)+IT(信息化)+AT(自動化)+DFM(可製造性設計)」多階段混聯離散型生產模式。該模式實現對生產系統、產品、設備工作狀態的動態實時監測,在滿足大批量生產的同時,也可滿足多品種、小批量的混線生產。

2016年,長虹「基於個人化定製的家電智能製造數字化虛擬工廠樣板建設」項目,成為西部唯一一個中德智能製造合作試點示範項目。

「我們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同濟大學等,已經搭建完成了國內首個彩電業智能製造標準體系」,潘曉勇透露,「長虹引進了德國西門子數字化虛擬模擬驗證平台,消化吸收德國『工業4.0』信息物理系統(CPS)技術,已經完成彩電智能製造標杆線方案設計,正在推進數字化虛擬工廠樣板建設。」

潘曉勇坦承,中國企業無論在頂層設計,還是設備設計生產方面,核心技術能力與國外先進位造水平仍存在差距,國內領先的智能製造企業大多只是實現了工業3.0標準,在這個過程中,人才缺乏制約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就算機器人等設備可以外采,但實際操作中,機器人編程需要專業人才,在頂層構架的人才缺失,更令企業頭疼」,他說。

殷國富亦表示,隨著工廠機器的智能性、集成性提高,自動化本身的人才需求就與以往有諸多不同,對人才軟體開發、軟體質量與進度控制等綜合能力要求較高。

此外,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傳統製造業雖然設有信息主管大多是IT出身,如何將底層數據與智能分析相融合,服務於生產,還需要對產品工藝流程進一步了解,而傳統製造業人才缺乏的是系統性的信息化知識。

殷國富認為,造成人才缺失是多方面原因所致。大學教育與工廠實踐的斷層;製造企業盈利能力下滑等等,都導致了製造企業人才流失。

「智能製造不能忽視教育與培訓,企業在智能製造的規劃中,就應該對制訂相關人才培養計劃,自動化、信息化的融合性人才,需要在製造業企業里不斷浸泡,在不同的流程單元進行歷練才能培養出來,這需要長期、持續」,他說。

潘曉勇表示,長虹正在加大投入,在研發、創新領域,與各高校、國外工業巨頭合作,共同培養專業人才,支持自身的轉型發展」 ,潘曉勇說。

示範工廠爭議

以「工業4.0」命名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來勢洶湧。在電子工廠聚集的成都高新西區,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成都生產研發基地(SEWC,下稱成都工廠)坐落於此,這座外形看似與其他工廠無差別的工廠,是業界公認的國內最接近「工業4.0」的樣板工廠。

成都工廠是西門子利用自有技術構建的數字化平台,生產西門子自己的尖端產品。「數字化工廠的三個基礎分別是生產自動化、物料流自動化和信息流自動化」,成都工廠總經理李永利對界面新聞記者介紹。

西門子實現了生產線的全線監控,通過一體化信息流實現訂單管理、生產規劃和物流輸送全面貫通,並利用其強大的數字化企業平台,構成了生產系統,實現了從產品開發到生產運營的無縫數據集成,縮短了產品的上市時間。

「中國傳統製造業企業根據職能設置企業組織結構,信息像一座座孤島,工業4.0則要求在儘可能減少固定資產投資的情況下,連接信息孤島」,一位從事智能製造的跨國公司人士表示,企業在進行轉型升級中,應從現有工廠的製造水平出發,「應該先『把脈』,對工廠進行整體調研,進行『診斷』後對症下藥,實施過程中應先進行頂層設計,再分步實施,從工業2.0標準逐步向工業4.0標準演進,不可能一上來就是4.0工廠」,他說。

「企業在進行轉型升級中,應從現有工廠的製造水平出發,並不需要都去新建示範工廠。」

「企業轉型智能製造,要根據具體情況確立自己的方向,不是要面面俱到,特別是人力和財力都有限的中小型企業」,殷國富說,智能製造是遞進的過程,包括研究機構、應用企業、解決方案供應商都在不斷摸索,在這個需要動態調整的過程中,企業必須要考慮長遠,關注所在行業未來幾年的變化趨勢。

潘曉勇則表示,建設示範工廠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建設示範工廠需要從最基本的生產線組織模式做變革,以自動化、信息化技術為支撐,推動整個製造系統向精細化、數字化、智能化轉變」,他說,「示範工廠的建設將促進地域性、行業性的產業升級,促進國產自主開發的硬體設備、軟體系統市場的發展。」

長虹也正通過工業4.0樣板工廠的研究及應用,帶動家電產品全產業鏈協同製造水平提升,並能為離散型製造行業提供工廠精益管理、工廠自動化、工廠信息化三個板塊的智能製造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

航天雲網副總經理貝宇紅亦持有相同觀點。示範工程能讓外界對企業智能製造的發展情況有清晰、完整的認識,也能成為轉型成功企業輸出、展示自己的直觀方式。

界面新聞記者在成都工廠看到,尚在生產中的設備工件,正在自動化傳輸線上自然有序流轉。它們像「自然人」一樣,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每一個分岔口,工件會暫停1-2秒,進行識別,然後選擇正確的去向。

在工廠的整個生產過程中,生產設備和計算機自主處理了75%的流程工作,剩餘工作則由人工完成。例如在生產過程之初,員工需要手工將印刷電路板安裝在生產線上。

MES系統SIT向控制系統下達指令,指揮「自動引導小車」傳遞產品

成都工廠生產線的設計還能靈活適應不同產品的混合生產,並通過設在生產線旁的監測儀器,對產品合格率進行準確無誤的檢查。李永利介紹,工廠一條生產線能同時生產超百種產品,還可以讓工廠根據訂單數量情況合理地規劃產能。

為進一步推動業務擴展,西門子去年7月宣布將成都數字化工廠的運營主體全面升級,在成都設立了註冊資本3.3億元人民幣的獨立法人公司——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成都)有限公司,並將在未來投資超過10億元,用於擴大西門子成都「數字化工廠」的規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 的精彩文章:

文化管理的最關鍵目標:幹部價值目標管理
BAT改為JAT,那又怎樣?
銀河酷娛完成超2億B輪融,「火星」的世界到底有多大?
《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今日起正式實施
香港成全球最大IPO融資市場,中資企業總資產量近20萬億港元

TAG:界面 |

您可能感興趣

人工智慧只是智能製造舞台上的「小配角」#智能製造錯題本
太陽紙業向「數聚智慧」轉型,讓造紙行業更「智能」
金融科技?數造未來,文本智能處理平台推動金融行業智能化轉型
打造智能製造藍圖 鼎捷助力驊盛邁向數字化轉型
廣東大力發展智能製造,促進位造業轉型升級
巨星科技仇建平:建議加快推動「浙江製造」向「智能製造」發展轉型
一款會變形的模塊化智能插座
走近智能鑄造
智能製造:引領新一輪製造業革命
聚力智能製造 碧桂園謀篇產業蝶變
轉型變革:博世致力於打造智能交通
新舊動能轉換髮力,昌邑要建智能裝備製造產業園
智能製造: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
匯萃智能,「智能」引領智造創新
向「智能製造」轉型 為何宇通的創新總能踩對步點?
智能農業沙盤模型的那些展示功能!
製造電致變色智能窗戶的新技術:更簡單、更經濟!
智能製造如何少走彎路?製造業10大技術發展趨勢與典型應用全面解讀
最強「智慧大腦」問道智能製造
數據智能能撬動傳統製造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