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太陽系起源故事需要重寫?

太陽系起源故事需要重寫?

2015年,美國地質學家馬克·哈里森從20多萬塊來自澳大利亞傑克山區深處的岩石碎片中,找到一塊特殊的鋯石。這塊鋯石上有兩個石墨斑點,他對這兩個斑點中碳-12與碳-13比值進行測定後,發現其比值竟符合生物通常所具有的比值。但這塊鋯石所在的地質時間大約有41億年,而傳統的說法是地球生命出現在38億年前。所以,這意味著我們的地球第一次出現生命的時間至少提前了3億年。

然而,生命過早地出現,卻會帶來一個巨大的矛盾。太陽系演化的傳統模型認為,41億年前的地球如同人間地獄,火山活動活躍,岩漿在四處流淌,而且太空碎塊還對地球狂轟濫炸。按理說,那時候地球上不可能有生命出現,然而哈里森的鋯石卻不這麼認為。這個矛盾該怎麼解決呢?

傳統模型的困惑

但在解決這個矛盾之前,我們先來談談太陽系演化的傳統模型。

大約在46億年前,一個由塵埃和氣體構成的巨大星雲在一個不起眼的星系角落裡,開始坍縮為一個密集的球形物質。隨著周邊越來越多的物質被拉向它,其核心的溫度和壓力不斷地增加,最終這裡發生了核聚變。核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此刻,太陽誕生了。

太陽誕生後,周圍小個體的物質也開始在各自軌道上坍縮為一個個天體。離太陽近的地方,大部分的冰水會被蒸發掉,只留下主要由金屬化合物構成的較小的岩石行星。離太陽遠的地方,氣體和冰可以大量聚集,最終形成木星等氣態巨行星。所有的行星差不多都在一個平面上運動,軌道也近似圓形。

這是一個很好的歷史故事,但是很明顯,故事不是完整的。首先,它很難解釋所謂的特洛伊小行星——那些與木星共用同一個軌道,一起繞著太陽運行的一大群小行星。柯伊伯帶——那些遠在海王星之外的小天體,其中也包含冥王星——同樣也很難理解:許多柯伊伯帶里的天體的軌道與行星軌道平面有著巨大的傾角,而傳統模型卻無法解釋這種情況。

最令人困惑的是,有證據顯示月球曾經受過密集的隕石撞擊。阿波羅號宇航員從月球帶回來的岩石暗示,月球表面上多數的隕石坑是發生在39億年前的一場密集的隕石撞擊的結果,而傳統模型也很難解釋這個現象。

巨行星們的遷移

一個解決方案是以一個法國城市命名的模型,叫做尼斯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太陽系中4個氣態巨行星最初的位置比現在靠得更加緊密。最初的位置是不穩定的,導致了幾億年的引力動蕩:巨行星們從原位置逐漸遷移到它們現在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遷移擾動了無數個散落在太陽系中的微小天體。許多陷入到木星的引力場中,成為特洛伊小行星,而其他的跑到太陽系邊緣定居下來,成為有著高傾角的柯伊伯帶天體。

與此同時,許多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都遭受到擾動,脫離軌道,與裡層的行星相撞。這場劇烈的活動,被稱為「晚期重轟炸」,在月球上留下了一個個隕石坑,而且對剛誕生的地球也帶來一場嚴重的轟炸。

來自那一時期的固體岩石表明,早期大部分地表都被熔岩覆蓋著。再加上晚期重轟炸,這使得地球變為了人間地獄。這個時期在地質學中叫做冥古宙,通常認為這時不適合生命的形成。相反,第一個生物留下的碳痕迹,則出現在距今約38億年,恰巧大致出現在晚期重轟炸行將結束,地球終於迎來平和的時候。

因此,如果使哈里森興奮的石墨斑點真的是生命留下的話,那麼生命是怎麼在一個似乎不可能的時間上出現的?

更早的遷移

解決矛盾的最簡單的辦法是,早期地球地獄般的環境,應該比之前所認為的要短暫的多。

事實上,早在1999年,地質學家就通過對傑克山區的鋯石進行了分析,發現早在約44億年前,一部分地表就發生了冷卻。更重要的是,對鋯石里氧含量的測量暗示著地表已足夠溫和,適合液態水的存在。

2013年,德國的地質學家又找到了新的證據,表明我們之前所認識的太陽系形成的故事不是完全正確的。他們分析了一塊來自格林蘭島的石頭——被認為可能是最古老的岩石,結果表明早在大約41億年前,地球上就有著大量的金和鉑,而之前認為這些金屬是後來的晚期重轟炸所帶來的。

2015年,又有新的發現對尼斯模型敲起了喪鐘。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的內森·卡爾布和卡內基研究所的約翰·錢伯斯發表了他們用計算機模擬太陽系形成的結果。他們的模擬是基於尼斯模型的,但結果顯示在多數情況下,太陽系內部所形成的岩石行星數最終會少於4個,水星常常會丟失不見。只有在不到1%的情況下,基於尼斯模型的模擬才能創建出與現實差不多的太陽系。

這意味著尼斯模型與現實差距很大。不過,卡爾布有著一個驚人卻簡單的解決方法。他認為,巨行星仍然會遷移,產生特洛伊小行星和柯伊伯帶,但它們行動的時間更早——遷移時最內層的行星仍然處在形成的過程中。這樣,模擬結果就很容易與現實相符。另外,巨行星更早的遷移,意味著當地球完整形成後,大型的撞擊物早已散去。也就是說,之後地球所遭受到的撞擊並不像以前所認為的那樣劇烈。

月球上的隕石坑

這個新理論不僅可以解釋為什麼太陽系會成為當前的樣子,還可以解釋為何地球很早就有了對生命友好的環境。但有一個謎團仍然存在。如果巨行星的遷移發生在地球和月球形成之前,地球和月球形成後,遷移引發的晚期重轟炸應該就結束了。那麼是什麼東西造就了月球表面的隕石坑呢?

美國普渡大學的大衛·明頓認為,答案就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尼斯模型認為大部分晚期重轟炸的撞擊物來自小行星帶。但是,月球上隕石坑的大小分布,與小行星的並不匹配。如果撞擊物真的來自小行星帶的話,那麼月球上應該有更多更大的隕石坑,但事實上卻沒有。而明頓認為,他可能已經找到了一個更合理的來源:火星。

他仍在研究具體的細節,不過他認為已經找到了一個證據。這顆紅色星球的北半球很低洼,而且比南半球更平整。這是因為這裡是一個巨大的盆地,被稱為北極盆地,面積大約佔了火星表面積的40%。它被認為是一個直徑約為2000千米的撞擊物形成的,撞擊後產生的碎片應該會撞到月球上,而這正好發生在距今大約39億年前。

來自SETI(搜尋地外文明計劃)的美國天體物理學家馬蒂賈·庫克有一個更為激進的解釋,他不認為39億年前存在一次對月球的密集撞擊。阿波羅號宇航員從月球帶回來的岩石,雖然顯示著那時應該存在嚴重的多次撞擊事件。但庫克認為,這些岩石樣品都來自形成雨海(月球上的隕石坑,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隕石坑)的撞擊物。形成雨海的這次撞擊產生的岩石碎片,會分散到月球的許多地區,所以從月球各處採集來的岩石樣品會有著大致相同的歷史,但事實上並不存在晚期重轟炸。他還認為,如果晚期重轟炸真的不存在,那麼也暗示著早期地球的環境也不是那麼極端。

不管是哪種方式,地球上相對平靜的環境更早地出現,生命就會更早地出現。於是,就有了傑克山區的那塊鋯石。哈里森已經在傑克山區發現了另一塊包含石墨的鋯石,他將會繼續分析裡面的石墨。

如果最早的生命並不是誕生在距今約38億年前,而是比預期的提前了幾億年,這說明生命是極為頑強的,只要條件稍微改善,生命就會把握住機會。哈里森認為,這表明宇宙的其他地方也更有可能存在著生命。所以說,我們新修訂的太陽系的歷史故事,指向了一個更為有趣的未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吃多少蔬果 才能讓你更健康?
吃得咸,餓得快
大科技2015年科學之謎+百科新說 特價1.5元/本

TAG:大科技雜誌社 |

您可能感興趣

孕婦曬太陽有什麼好處嗎?需要注意哪些小細節?
蘋果又出重大事故?部分需要召回維修!
你需要一個太陽
領導總讓你做雜事可不是看重你,需要小心了,早看早受益!
舌系帶剪不剪,你需要糾結嗎?
陰陽師:組隊打魂十需要注意這些,你知道嗎?
刮痧需要注意什麼?
養脾需要注意什麼?養胃有哪些注意事項?
找對象很難?你需要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有病需要看風水嗎?
寶寶曬太陽需要注意的三大問題?
丙肝治好了,還需要注意什麼?
得了頸椎病需要注意的幾件事!
健身跑需要注意的事項有沒有注意?
做網站需要注意的事情
別的植物都需要陽光,而這種植物卻有些怕陽光,你怎麼看?
年貨節給孩子網購太陽鏡,需要注意這些!
更換鼻煙壺需要注意什麼?
廚房有哪些風水講究?需要注意什麼?
播種這件事兒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