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冬季的特殊高考 | 恢復高考四十年主題徵文
圖片由作者提供
當年高考並不公布考試分數,只通知錄取與否。以致多年來,高考究竟考了多少分還是個謎。去年機關整理檔案,我恰好在人事處,說起此事,被允諾查閱。始知隱秘半世紀的四門功課考試成績:語文最高,為75.5分,其次政治71.9分,以下是數學62分,史地61.25分,總分270.65分。被第一志願安徽大學中文系錄取。
>>>人人都有故事
這是有故事的人發表的第864個作品
本文來自「恢復高考四十年」徵文
作者:哈 曉 斯
夏季考試,秋季入學,向來是近代中國有大學以來的慣例,而我們這一屆的高考,居然安排在寒冬臘月。這是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一屆,也叫七七級。
幾年前,我在整理書櫃時發現一張發黃的准考證,頗覺珍貴。剛進入12月,就在同學微信群中悄悄曬出,瞬間勾起同學們的回憶。接下來,又有兩個同學先後曬出准考證,而它們竟然與我的准考證不一樣。
不僅編號、款式迥異,而且連准考證發放機關都不同。我是合肥考生,准考證落款是"安徽省大專院校招生委員會",而另一六安金寨女生史輝(安徽廣播電視台高級編輯)的准考證則是"安徽省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同屬安徽省七七級考生,准考證何以差別如此之大呢?而我倆又與滁州鳳陽的考生劉以林(著名詩人、雕塑家)的也不一樣。
合理的解釋是,1977年夏,在高考停滯12年之後,鄧小平毅然決定恢復高考,百廢待興,來不及統一印製准考證,只得由各地市自行印製。至於發證機關名稱不同,應系失誤或印錯所致。
圖為同班同學史輝、劉以林准考證
時間轉到1977年,粉碎四人幫剛屆一年。10月21日,人民日報刊出高等學校恢復高考消息,並配發社論巜搞好大學招生是全國人民的希望》。那時北京的報紙第二天合肥才能看到,查我當年日記,果然有此記載:
10月22日星期六晴
報載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即將開始,我打算報名,但不知結果如何。
兩天後日記里又寫道:
10月24日星期一晴
我初步決定報考大學。準備考北京大學中文系……
圖為人民日報1977年10月21日頭版刊出恢復高考消息及社論
由於高考突如其來,隨之的複習也很緊張。我那時在安徽絲綢廠上班,只能在上班之餘撿起課本惡補。日記中保存了幾段複習迎考的概況:
11月11日星期五多雲
繼續複習數學,困難不少,丟了十一年了。"書到用時方恨少"呀。
11月12日星期六晴
現在最頭疼的就是數學了。我準備把高中數學課本通讀一遍,然後再抓住幾個難點重點複習一下。政治、史地則擠時間複習。
11月14日星期一晴
今天一天複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關基本原理及常識。
據日記記載,高考是12月10日開始的。當時我家住在安大北門對面的三里庵小區,考點為合肥三中。高考頭夜,抑或是激動抑或是緊張,竟然徹夜不眠。早上昏昏沉沉,母親準備好的早餐也沒心思吃,蹬上自行車就直奔三中而去。當天上午考語文,記得作文題二選一,一是"跟著華主席,永唱東方紅",二是"從"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談起"。我選的是第二題,考題出自葉劍英"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的勵志詩。或許因為頭天沒睡好,做完語文知識題,接著做作文,時間很緊張。記得那場考試還剩最後5分鐘時,考場響起提醒鈴聲。當時作文正在緊張思考寫作中,照原來思路寫下去,肯定寫不完。我急中生智,草草結束闡述,加上幾句展望未來的話,並以省略號匆匆結尾。據日記記載:"昨夜失眠,上午作文差點沒寫完。"
圖為國務院轉發教育部關於一九七七年高校招生的意見
忽忽四十載過去,至今依稀記得那天三中考場人頭攢動的情景。許多下鄉插隊時認識或面熟的同齡人,相互打著招呼。我還清晰地記得,那天在考場附近,還有一兩個警察站著,讓我們這些第一次參加高考的學生感到驚奇。中午,母親讓七弟騎車送來用棉衣裹著的飯盒,有雞蛋和熱氣騰騰的飯菜。
當天下午考史地,即一張試卷,歷史、地理各佔一半。11日,上午考數學,下午考政治。
從1966年算起,高考中斷12年,積壓下來數百萬考生。1977年首次恢復高考對年齡有所限制:即20歲左右,不超過25周歲,未婚。但教育部文件加了一句:"對實踐經驗比較豐富並鑽研有成績或確有專長的,年齡可放寬到30歲,婚否不限(要注意招收1966、1967兩屆高中畢業生)"。
那年我28歲,只能爭取享受"但"字所規定的資格。好在當時,我正熱心於文藝創作,在省市報刊發表過多件文稿。就在高考當年的7月12日,《安徽日報》頭版還發表我的一篇雜文《從驢子吃掉文冠果苗而想到的》。
11月初,複習迎考關鍵階段,還應邀在省體委招待所參加安徽省文聯舉辦的徵集國歌創作會議。《合肥通訊》(即現在的合肥晚報前身)也相繼刊出我的雜文和政論文多篇,《文藝作品》雜誌刊載過我的獨幕話劇、相聲、歌詞等。那幾天,我陸續去一些單位開來證明,日記中亦有記載:
11月11日星期五多雲
前日分別去報社、出版、雜誌部門寫了證明,以得到考試的資格。
圖為安徽日報1977年7月12日頭版刊出哈曉斯的雜文《從驢子吃掉"文冠果"苗而想到的》
當年高考並不公布考試分數,只通知錄取與否。以致多年來,高考究竟考了多少分還是個謎。去年機關整理檔案,我恰好在人事處,說起此事,被允諾查閱。始知隱秘半世紀的四門功課考試成績:語文最高,為75.5分,其次政治71.9分,以下是數學62分,史地61.25分,總分270.65分。被第一志願安徽大學中文系錄取。
需要補述的是,當年父親蒙冤尚未平反,因恐政審通不過,未敢選擇北大。最終填報兩個志願依次是安徽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安師大中文專業。
檔案里的招生初選審批表
一夜之間恢復高考,以致招、考、錄各個環節馬不停蹄,日以繼夜。教育部當年10月發布的招生文件明確規定:"1977年的新生於明年二月底以前入學。"給招生、考試、錄取、通知預留的時間不足四個月,時間之緊迫可以想像。
以安徽省為例,從發布消息,到統一考試,包括出題、審題環節、組織報名環節、印製發放准考證環節、確定考場、印製試巻環節,為50天(10.21-12.10);閱卷、手工統計、甄選、填表、政審30天,進入錄取階段。我的招生初選審批表顯示,1978年1月20日,恰逢大寒節氣,"合肥市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辦公室"為合肥擬取考生簽署紅色"可以錄取"印章。
2月1日,臘月二十四,在各地市報送第一志願考生初選表上,"安徽大學革命委員會招生辦公室"手簽一個字"取"。僅隔一天,"安徽省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簽藍色"同意錄取"印章。至此,招生錄取走完全部程序,此時距丁巳年除夕只剩4天。
當年七七級考生,如今年長者早逾花甲,年輕者亦五十七八,遙想當年,唏噓不已。因吟《擬考賦》一闕紀之:
泱泱之邦,十年文鐐。斬經毀典,滅師絕教。
迨至七七,復啟高考。田頭秦漢,機旁宋遼。
詩經論語,漢賦離騷。少長同室,飲晨嚼宵。
忽忽卌載,往事如緲。老驥伏櫪,晚霞競嬈。
七七級高考四十周年之際識於京東沃言齋
責編:笑笑
本文版權歸屬有故事的人,轉載請與後台聯繫
TAG:有故事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