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術:漢高祖劉邦和唐太宗李世民的論功行賞
歷史上,但凡是昏君,往往都是些賞罰不明的主兒。像秦二世胡亥,該賞的不賞,該罰的不罰,結果弄得江山不保,被逼而死。所以,歷史上有作為的帝王,都十分注意儘可能做到賞罰分明。
要做到賞罰分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特別是對一些剛剛建立起來的王朝來說,更是如此。因為剛剛建立的王朝,往往有一大批幫助帝王打江山的文臣武將。這些人或能謀善斷,或能征善戰,對王朝的建立都有功勞。此時,帝王要對他們進行論功行賞,而且還要讓他們沒有太大的意見,就要頗費一番思量了。
如果各位曾看過胡軍版的電視劇《朱元璋》,應該對裡面的一個場景記憶尤深:朱元璋奪取天下後,為了論功行賞,把所有功臣的名字分別寫在一張張小紙條上,分成三等排序。但這個次序也不好排,於是朱元璋便自己一個人躲到後宮,日夜面對這一大堆功臣的名字,斟酌再斟酌、調整再調整、排序再排序,整整三日三夜,最終才排定封賞的次序。
朱元璋之所以費盡心思來排序,就是因為論功行賞太難了。這倒不是說朱元璋捨不得封賞,而是因為這個封賞的次序既要能服眾,還要考慮對將來的影響。
當然了,上述所說,只是電視劇里的一個橋段,不足為憑。那麼,在真實歷史中,有為的帝王們又是如何進行論功行賞的呢?
說起論功行賞,我們就不能不提漢高祖劉邦。劉邦之所以能夠從一個小小的亭長起家,最終坐擁天下,在很大程度上靠得是他手底下的那些文臣武將。所以,劉邦坐上龍椅後,就不能不對這些文臣武將進行論功行賞。
但由於人數太多,且各有功勞,所以封賞還未開始,論功便出現了難題,「群臣爭功,歲余功不決」。特別是在確定誰是第一功臣的問題上,爭議更大。在當時,多數臣子認為,「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而劉邦卻認為蕭何功勞最大,應該排第一。群臣不解,要劉邦說明理由。
劉邦於是問群臣:「諸位懂得打獵嗎?」群臣回答說:「懂得打獵。」劉邦又問:「知道獵狗嗎?」群臣又齊聲回答:「知道。」
劉邦點點頭,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
意思是說:打獵時,追咬獵物的是獵狗,但發現獵物蹤跡,指出獵物所在的是獵人。而今大家僅能捉到獵物而已,功勞就像獵狗。而蕭何的作用,卻是發現獵物蹤跡,指明獵取目標,功勞如同獵人。再說諸位只是個人追隨我,多的也不過一家兩三個人。而蕭何讓自己本族裡的幾十人都來隨我打天下,功勞是不能忘懷的。」
群臣聞言,都不敢再言語了。於是劉邦把蕭何排在功勞簿上的第一位,特恩許他帶劍穿鞋上殿,上朝時可以不按禮儀小步快走。
無獨有偶,玄武門事變之後,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也進行了論功行賞。
待陳叔達在宮殿之下唱名公布後,李世民對群臣說:「朕分等級排列你們的功勞賞賜,如有不當之處,可以各自申明。」
於是各位將領紛紛爭功,議論不休,淮安王李神通甚至還揮拳打傷了前來勸解的李道宗,怒氣沖沖地說:「我在關西起兵,首先響應義旗,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只是捉刀弄筆,功勞卻在我之上,我不服。」
李神通是李世民的叔父,資深位高,與李世民的關係向來比較親近,李世民降所有宗室郡王為縣公時,只有李神通的爵位保持不變。但在此時,李世民卻絲毫不給情面,說:
「叔父雖然首先響應義旗舉兵,卻也是自謀擺脫災禍。等到竇建德侵吞山東,叔父全軍覆沒;劉黑闥再次糾集余部,叔父丟兵棄甲,望風脫逃。房玄齡等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使大唐江山得以安定,論功行賞,功勞自然在叔父之上。叔父您是皇族至親,朕對您確實毫不吝惜,但不可循私情濫與有功之臣同等封賞。」
眾位將領見李世民不循私情,連李神通的情面都不給,沒有讓他得到非分的賞賜,於是都不敢再多言,只好默認了。
不過,這些人仍然心有怨言。所以房玄齡後來對李世民說:秦王府(李世民曾是秦王)的舊僚屬未能陞官的,皆滿腹怨言道:「我等跟隨侍奉陛下身邊,也有許多年了,現今拜官,反而都在前太子東宮、齊王府僚屬的後面。」
李世民回答說:「王者至公無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與卿輩日所衣食,皆取諸民者也。故設官分職,以為民也,當擇賢才而用之,豈以新舊為先後哉!必也新而賢,舊而不肖,安可舍新而取舊乎!今不論其賢不肖而直言嗟怨,豈為政之體乎!」
意思就是說:君主大公無私,因此能使天下人心服。朕與你們平日的衣食,都取自百姓。因此設官吏定職守都是為了百姓,理應選擇賢才加以任用,怎麼能以新人舊人來做為選拔人才的先後順序呢?如果新人賢能,故舊不才,怎麼可以放棄新人而只取故舊呢!現在你們不論其是否賢能而只是怨聲不斷,這豈是為政之道?
尉遲敬德後來居功自傲、觸犯律法,李世民警告尉遲敬德說:「我以前在讀《漢書》時,見漢高祖時,有功將領很少有保全性命的,常對漢高祖心懷不滿,因而想引以為鑒,有意保護功臣,不使其子孫斷絕。但你卻經常居功自傲,觸犯法律。我今天才明白,漢初大將韓信和彭越等人,受戮被殺,家破人亡,並非是漢高祖的過失。國家大事,只有賞罰兩種。非分之恩,不可兼行,你要自珍自愛,免得將來後悔。」
國家大事,只有賞罰兩種。這話說得對極了,有功必賞,有罪必罰,賞罰分明,這是為人主、為人君的必備素養。無論是劉邦的論功行賞,還是李世民的論功行賞,都不以個人主觀好惡、親疏為標準,而是以功勞大小,賢能與否為標準。這,恰恰是劉邦與李世民之所以成功的最主要的帝王之術。
TAG:至簡點評 |
※拔管有功吳茂昆將成「吳委員」?網諷:論功行賞 叩謝皇恩
※吳起與田文論功
※封神中,聞聘、崔英和蔣雄毫無戰績,憑啥封大帝?元始:論功行賞
※論功勞,魏蜀吳三大集團各有3大王牌名將,趙雲張飛馬超難入圍!
※吳京喝茅台,甄子丹開沃爾沃,論功夫明星植入廣告,就服李連杰!
※靖難之役後朱棣論功行賞,敗軍之將李景隆為何會名列功臣第一?
※劉邦建立漢朝,論功行賞大臣,蕭何為什麼能排第一
※六祖大師論功德
※皇馬歐冠三連冠偉業在即!論功行賞當謝兩大門將
※李連杰蒙眼睛,甄子丹用雙手,論功夫明星玩武士刀,吳京最無奈!
※大臣勸說皇帝要論功行賞,皇帝:等你坐上皇位再說!大臣果斷自殺
※漢朝開國劉邦論功行賞,憑張良一個計謀,讓十八人打消造反念頭!
※唐詩欣賞:祖詠《望薊門》,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論功績,在明朝皇帝中除了朱元璋和朱棣,接下來便是他
※抗戰勝利後論功行賞,此人毫無軍功,蔣介石卻認為他的功高至偉!
※暴君的壯舉——隋煬帝為何修建大運河,真是「共禹論功不較多」嗎
※梅氏藏本《水滸傳》第七十一回:及時雨論功讓馬,青眼虎奉命築亭
※張勳復辟溥儀論功行賞,康有為嫌官太小,滿清遺老:誰讓你沒辮子
※皇帝給大臣論功行賞,實在不知道賞什麼好,皇帝:把我老婆賞給他
※劉邦論功封侯時,為何蕭何排名第1,韓信21,張良卻屈居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