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睡小怪獸 正午
在網路時代,遇到嬰兒睡眠問題的媽媽們將自己的苦惱和調整辦法記錄在網上,互相交流,一起分享書籍和經驗,也探討各自的實操辦法,她們運用的睡眠引導方法在國外已暢銷多年,但在2013年之前的國內,嬰兒睡眠訓練還尚未放在公眾平台廣泛討論過,她們成了最早一批分享引進科學睡眠知識的媽媽們,並紛紛由親密育兒轉而投奔科學育兒。
正午的新手媽媽陳曉舒正依據這些知識,與自己的睡渣寶寶「鬥爭」著。
哄睡小怪獸
文陳曉舒
一
我曾經天真地規划過生完孩子後的產假生活:健身、旅行、學習縫紉、每天背著娃到處瞎逛盪。我把我的計劃大肆宣揚,卻沒有一個好心的過來人告訴我:「快別做夢啦。」
起初,我理所當然地認為,小嬰兒困了就睡,不肯睡那應該還不困。我的小嬰兒,好像就是特別不容易困,他大部分時間都睜著眼睛,還特別愛哭鬧。分娩讓我的激素水平紊亂,母愛滿滿又精神抖擻,每天睡眠不足三小時仍樂此不疲地哄娃逗娃。
很快我就發現,小嬰兒哭鬧多半就是因為太困了,如果能夠好好睡上一覺,他就會恢復平靜。但他的神經系統還沒發育到能夠自主入睡,這時候就需要我的幫助……
我的一天似乎都是從晚上開始,夜晚是一天的重頭戲,也是我最恐懼的時刻。每次給孩子洗完澡還沒來得及擦乾他就已經哭得怒髮衝冠,有時候餵奶能止住哭聲。但很多時候,我得抱著他滿屋子溜達,又搖又拍,兒歌、唐詩、童謠隨機播放,好不容易才把暴怒的小怪獸安撫平靜,告訴他:「天黑啦,寶寶要睡覺嘍。」小心翼翼靠近要睡覺的房間,還沒進門,他就像是被點了開關一樣,又癟嘴哭起來。就這樣反覆進房間、出房間,直到最後,走哪兒他都崩潰大哭。
也不知道誰給我出了一個主意:深蹲能快速讓寶寶平靜下來並很快睡著。這真是個糟糕透了的主意,我一深蹲,小怪獸立馬安靜下來,我一停下,他又哭起來,我不停地蹲下站起,就像請了個魔鬼私人教練,做到第20個時,我已經大汗淋漓,小嬰兒卻完全沒有睡著的意思。
我上網搜索「如何讓寶寶不哭?」,找到了一個熱門視頻,美國兒科醫生哈韋·卡普發明的的5S安撫方法——包裹(Swaddle)、側躺(Side)、搖擺(Swing)、噓聲(Shushing)、吮吸(Sucking),這個號稱能夠控制小嬰兒哭泣閥門,讓他們在30秒內平靜下來。做法也相當簡單:當小嬰兒哭泣時,把他緊緊包裹起來,讓他有安全感,側卧也能止住他的哭聲。對一些難哄的小嬰兒,還可以發出噓噓噓的白噪音像是媽媽血管和心臟跳動的聲音,實在不行還能輕輕搖晃模擬子宮的震動,或者給他安撫奶嘴吸吮。
我把這些方法一樣一樣用起來,都不奏效,只有五種方式同時用上,噓到我口乾舌燥,兩眼發黑,搖晃到腰酸背痛,兩腿發軟,小怪獸才漸漸平靜下來入睡,運氣好的時候,耗時半小時,大部分時候,時間就在搖晃和噓聲中度過。
同樣招數的時效性無法超過三天,小嬰兒洞察一切,一旦發現我還用老辦法糊弄他,便會哭得變本加厲。昨天我是個打擊樂手,敲敲窗戶、拍拍床背發出各種聲音轉移他的注意力;今天我需要變成口技演員,一會模擬動物,一會變成火車警車消防車;最難安撫的時候,我只能請來家人,組成樂團,奶奶演唱一首《軍港之夜》,爸爸哼唱一曲《拔蘿蔔》,大家車輪哄睡。
睡著的過程很艱難,但這根本只是一個開始,當小怪獸把頭沉沉搭在我的手臂上時,我一點都不敢居功自傲、歡呼雀躍,我要開始盤算著怎麼才能把他放到床上去,這個工作的細密程度堪比拆炸彈。我屏氣靜音挪到小床前,嘗試著彎腰下去,不行;半蹲下去,也不行;我身子往前探,讓懷抱中的寶寶正處於小床的上方,輕輕的、慢慢的下降了0.001厘米,嗷的一聲,小怪獸咧嘴表示抗議。我趕緊撤回,重新安撫,等待平靜再捲土重來。第二次我劈腿坐在大床上,讓懷抱中小嬰兒貼緊自己,一同向前俯下身——這個滿分的下腰動作過去的我肯定是完成不了的——但小小身體沾到床的那刻,他突然憤怒地哭了起來,像床上長了刺一樣。我趕緊又抱起來,重新再安撫,等待再次的平靜。一晚上反反覆復哄睡、放床、放床失敗、重新哄、重新放床……
最後安全著陸的時候,我的精神和體力都已經透支。但這還不是該放鬆的時刻,我需要在黑暗的房間里按住他半小時,等他睡沉了,我脫掉鞋子,像空氣一般離開房間,豎起耳朵,在不遠處的客廳里隨時等候召喚。有個治療睡眠的保健葯,廣告詞說:「享受嬰兒般的睡眠。」寫廣告的人一定沒有生過孩子,小嬰兒們每半小時到40分鐘一個睡眠周期,我家的小怪獸幾乎在每個睡眠周期結束都會醒過來,小聲嗚咽直到尖聲哭泣,如果不及時重新哄睡,他就會徹底清醒起來玩一兩個小時。
所以,我非常幸運地能夠經常感受北京凌晨的每一秒,從暗無天日到漸漸明亮,我拖著沉重的步伐,抱著小嬰兒滿房間溜達,他哭起來我就走得快點,他平靜下來,我就輕輕搖晃,嘴裡輕輕念:「小袋鼠不害臊,走路還要媽媽抱,我有腿,寄幾走,媽媽誇我好寶寶。」越是入夏,白天來得越早,不到凌晨四點,房間四周就開始朦朦朧朧發白。黑暗還能給我機會將懷抱中不願意睡覺的小嬰兒降服,一旦天將亮,今天的睡眠就徹底宣告失敗,我的新一天就這麼迎著朝霞開始了。
白天也並不輕鬆,超過兩小時不睡覺,小嬰兒就會哼哼唧唧情緒不佳。但拍拍不睡,抱抱不睡,吃奶也不睡,白天的哄睡比夜晚更難,一面大白牆都能讓小怪獸看得津津有味。明明已經到了困點,抱哄一個多小時才能勉強睡著,睡著了沾床就炸,有時候不到十分鐘就醒來,只能一直抱著,我不能動、不能上廁所、不能咳嗽、不能喝水,咽口水的聲音會讓他驚醒,就連我摁下手機home鍵,小怪獸都會朦朦朧朧睜開眼。
二
近十年,美國育兒專家西爾斯的《親密育兒百科》是中國年輕媽媽們的新手指南,孩子一哭及時響應,背巾人手一條,隨時隨地把孩子掛在身上,同時提倡母乳餵養,母嬰同床,親密育兒法並不支持放任孩子哭泣,認為會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讓孩子沒有安全感,而這種嬰兒時期的無安全感會伴隨終身。但在實踐中,按需餵養往往到最後會變成按哭餵養,孩子哭了就塞奶頭,不管是餓是困還是情緒不佳,一招制敵,也漸漸也養成小嬰兒難安撫難入睡的壞習慣。
我四處打聽,其他媽媽到底是如何戰勝孩子戰勝自己強撐下去?得到的回答如果是:「我家寶寶太愛睡覺了,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吃,吃飽了接著睡。」我就刪除對話,默默嘆口氣。值得安慰的是,絕大部分回答都是:「不愛睡覺啊,大睡渣。」
我發現身邊選擇白天黑夜都抱著小嬰兒睡覺的媽媽並不少。
「小嬰兒就是不愛睡覺啊。」桃子姐給我發來一張新聞截圖,外國的科學團隊經過多年研究,發現不愛睡覺的小孩更聰明。「這是我手機里收藏的新聞,我兒子一夜醒,我就打開看看,靠著它撐到現在。」桃子姐的寶寶已經三歲,還常常半夜醒來玩兩小時,不能睡整覺。
我的大學同學小路是個二胎媽媽,老大從出生起一路抱睡到一歲,老二已經十個月大,18斤重,白天依然需要睡多久抱多久,媽媽、奶奶、外婆輪流抱。「孩子頭一年就犧牲一下,辛苦點,抱著睡吧,大家都這樣,放下醒了更麻煩,睡不好的孩子長不好的。」她寬慰我。
科學記者高瑩是科學育兒的擁躉,她的回答令我震驚:「別學我,我是個奶睡的壞榜樣,我兒子到十個月都頻繁夜醒,一晚上醒十次!整整十個月!每天晚上醒十次!!!」她的孩子已經兩歲,聊起過往的痛楚,她發泄似的使用了無數個感嘆號。
「十個月還頻繁夜醒?」我頓時覺得萬念俱灰。「你趕緊學點睡眠知識吧,現在還小,只需要3天就能改變睡眠習慣,等到大點就要花很多的時間。」高瑩扔給我一堆睡眠公眾號。
「我的孩子出了月子就是睡渣,基本靠奶睡,夜奶三趟打底,我剛上班分離焦慮最痛苦,幾乎一小時一醒。」我偶然看到許久未聯繫的中學同學有和我類似的狀況,開始向她討教經驗,她告訴我,要麼忍要麼改變,她用睡眠諮詢師小土傳授的方法對小寶寶魔鬼訓練了一段時間,最終消停了。
小土曾經自豪自己十幾天及時響應,沒讓寶寶哭過,從孩子出生到成長,她在微博一路記錄過來,在寶寶六個月大時,她寫道:「之前一直看親密育兒,一有需求就響應,反思一下,其實你已經第六個月了,一天天長大,需求也越來越複雜,或者應該試著延遲響應一些,留出時間給你自己學習思考,解決問題,留出時間我想想你的需求到底是什麼,應該如何應對。我想這和跌倒了不急著扶而是讓你試著自己起來一個道理。」
林小暖和小土都是活躍在微博和微信上的人,林小暖原本是個媒體人,小土則是個外企的員工,他們都是普通的媽媽,生了睡渣寶寶後,被折磨得精疲力盡,後來自學成才並考取睡眠諮詢師,成了萬千新手媽媽們眼中的嬰兒睡眠大神。
林小暖的女兒潼妞曾經在睡眠問題上是個「惡魔寶寶」,她在睡眠分享帖子里描述:「半歲的她白天一覺就半小時,一晚夜醒七、八次那是平常事兒,十幾次也是司空見慣,有時甚至剛睡著幾分鐘就醒。而每次醒來,她根本不會自己接著睡,而是直接叼上她的專屬人肉安撫奶嘴——neinei,基本整夜不撒嘴,像是沒睡著一樣。」「每晚七八點她一睡覺我就必須陪著,時刻躺在旁邊當奶嘴,無法與家人有任何交流、放棄一切自己的愛好、一周洗一次頭、洗澡一次兩分鐘、吃飯五分鐘……長期缺乏睡眠讓我心情極度鬱悶,經常焦躁,甚至有壓抑不住的暴力傾向……」2013年林小暖發布的這個帖子閱讀量已經超過2000萬。我的高中閨蜜聽說我也生了睡渣,聞訊前來幫助,她依據的就是林小暖這篇帖子。「我不懂什麼高深的理論,我只知道他必須學著自己睡覺,哭也沒用,我不再幫助他。」她為了訓練孩子自主入睡,借口旅遊把孩子帶到酒店讓他哭了三天,因為家裡的老人捨不得小嬰兒哭。我決心系統學習睡眠知識。
《親密育兒百科》英文版。
三
我購買了小土的睡眠課程,關注了林小暖、說說咱家娃、夏天的陳小舒等等育兒公號,這些育兒大V無一例外都有個睡渣寶寶,深受其苦成了育兒達人。在微博時代,她們將自己的苦惱和調整辦法都記錄在微博上,每天收到無數的諮詢和交流,互相之間也成了微博網友,大家一起分享書籍,也探討各自的實操辦法,她們運用的睡眠引導方法在國外已暢銷多年,但在2013年之前的國內,嬰兒睡眠訓練還尚未放在公眾平台廣泛討論過,她們成了最早一批分享引進科學睡眠知識的媽媽們,並紛紛由親密育兒轉而投奔科學育兒。
我才發現育兒不旦有親密育兒、科學育兒種種不同的理念,光是睡眠以及訓練寶寶自主入睡就有那麼多不同的流派、方法和程序。
最受推崇的是護理過2500多個孩子的超級保姆特蕾西的《實用程序育兒法》,她提出的EASY模式是形成小嬰兒良好規律的基礎,E是eat(吃), A是activity(活動), S是sleeping(睡覺), Y是you(媽媽自己的時間),根據寶寶的不同月齡用不同的EASY模式循環。比如四個月以內的寶寶每三小時循環一次,先吃奶0.5小時,吃完活動1小時,再睡覺1.5小時,醒來後循環這個模式,到了夜晚取消活動時間,只剩下吃和睡。
睡前程序也需要儀式化,拉窗帘、播放音樂,裹襁褓穿睡袋,讓小嬰兒安靜下來,發出噓聲輕拍入睡。
睡眠訓練的目的是讓小嬰兒戒除依賴,逐漸學會自主入睡。特蕾西使用的是「抱起放下法」,讓寶寶學著在床上入睡,一旦寶寶哭泣得厲害,就抱起來安撫,一平靜下來立馬放下,不讓寶寶睡在懷抱里。特蕾西號稱這個辦法她運用在上千個不同性格得嬰兒身上,都在一個星期內成功見效。最多的時候,一次入睡需要抱起放下上百次。小土就是用「抱起放下法」成功訓練了自己的睡渣寶寶。
「抱起放下法」號稱是所有睡眠訓練中相對溫柔的辦法,是「無淚」法。更溫和的有「潘特莉溫和去除法」,作法是一遍一遍把乳頭從寶寶嘴裡拔出來,告訴他,寶寶不能含著睡。這種方法的改變過程會非常的緩慢,也考驗媽媽們的耐心。
更快速更有力的辦法是哈佛醫學院教授,研究兒童睡眠障礙20年的理查德·法伯創造的「法伯法」,這個睡眠訓練方法要求在完成睡眠儀式後,把寶寶清醒的放在床上,家長離開房間。寶寶會哭泣,家長每隔一段時間進入房間安撫,每次安撫一到兩分鐘,不能抱起來,只能言語安撫或輕拍,時間一到不管寶寶是否還在哭泣,立即離開房間,直到最後,孩子在家長沒有在場的情況下獨自入睡。
法伯法總結出了一個循序漸進的七天訓練方法,第一天放任哭泣時間是3分鐘、5分鐘、10分鐘到第七天放任哭泣的時間升級到20分鐘、25分鐘、30分鐘。林小暖在使用「抱起放下法」失敗後,用「法伯法」成功的把自己的惡魔寶寶變成了天使寶寶。
最極端的睡眠訓練方法是「哭泣免疫法」,做法也最簡單:把寶寶獨自放在房間中哭泣直到自主入睡。「法伯法」實質上是「哭泣免疫法」的改良。還有另一種變體是「韋氏漸進法」也被稱為「椅子法」,家長拿一把椅子坐在小床邊上,寶寶哭泣時候輕輕拍拍言語安撫,第二天椅子遠離小床一點,第三天椅子離小床更遠,直到最後一天椅子離開房間,寶寶獨自入睡。
林小暖在最初倡導這些睡眠引導方法時,收到了很多質疑,甚至有媽媽公開指責她:「微博上的林小暖是不是瘋了啊,宣傳對睡眠進行訓練……僅單純從一個母親的角度出發,我也不會讓我孩子無故地哭,不管是想吃奶還是想睡覺,就算是撒嬌任性,在18個月前我都會無條件滿足,這正是建立安全感的好時機。孩子只有用哭來表達情緒。而家長卻將孩子作為機器來訓練。活生生的沒有情感。」
林小暖現在想來,在三四年前,科學睡眠並不是那麼流行,普通媽媽們的觀念都是,小朋友睡眠就是不好,就需要熬著,收到質疑再正常不過。
「我們的說法是六個月內盡量不用哭泣法,不管是『哭泣免疫法』還是『法伯法』,這是目前國際上各個睡眠派別統一的觀點。」林小暖告訴我:「現在國外的研究和大樣本的追蹤,沒有發現進行哭泣睡眠訓練的孩子和沒有進行訓練的孩子在心理上有不同的地方。」
國內睡眠訓練剛剛起步,嬰兒睡眠諮詢師寥寥無幾。相反,在國外睡眠訓練卻非常普遍,國外的兒科醫生會建議在小嬰兒期就進行睡眠訓練,分床甚至分房睡,減少安撫。在澳大利亞,還有專門訓練小嬰兒睡覺的睡眠學校。美國兒科協會的育兒百科中提到睡眠問題:「有時候你可能需要讓孩子自己哭著睡覺,這不會有任何傷害,你也不需要擔心。記住,你有一整天向孩子表明你有多麼愛他,多麼關心他,在晚上,他需要知道這是睡覺的時間,在那些你讓他哭的晚上,其實你正在幫助他學會自己平靜下來。」
四
我根據學到的睡眠知識,開始排除寶寶的睡眠問題。
無知者無畏,當我發現小嬰兒翻身、學爬、學站任何一個大運動發展都會影響睡眠,每顆牙齒長出來都可能影響睡眠,打了疫苗會影響睡眠,媽媽上班了分離焦慮也會影響睡眠,太熱了睡不好、長了濕疹睡不好、生病了睡不好、白天見了陌生人睡不好,20個月以內還會有十次大腦快速發育的跳躍期,幾乎成長的每個過程都會讓他難以安睡,即便是天生的天使寶寶或者訓練完成的寶寶也有可能因為以上其中一個原因瞬間變成夜哭郎,我真的嚇出了一身冷汗。
我帶著我那不愛睡覺的小嬰兒找醫生排查,沒有胃食管返流、沒有腸絞痛……一一排查病理問題,得出結論,導致他睡眠不穩的原因有兩個:習慣問題,以及兩個半月開始的翻身期,翻過去哭醒、翻不過去也哭醒。
我開始努力參照EASY模式規律餵養,記錄寶寶每天的睡眠、吃奶、活動時間,並且開始給他做心理建設:「寶寶長大啦,大寶寶要學著自己在床上睡覺,床上睡覺才能睡得更好更長……」每天絮絮叨叨,哄睡時候絮叨,吃奶時候絮叨,換紙尿褲時候絮叨……我的寶寶三個月半大,他聽懂了嗎?他有時候沖我笑笑,有時候好奇地盯著我,有時候不耐煩地推開我。
直到某天晚上,他又頻繁醒來無數次,密集的時候十幾二十分鐘就醒過來,每次都要抱起來搖晃安撫,睡沉了放到床上立馬又哭醒,不得不重新抱起來安撫,每次醒來需要循環六七次才徹底放床。我完全崩潰了,凌晨兩點我繳械投降,抱著他靠在床角發獃直到天亮。白天我就像行屍走肉一樣,安撫、哄睡、接覺。我暗下決心,就是今天晚上了。
訓練自主入睡,相對容易的是夜晚入睡。晚上入睡之前,洗澡、拉上窗帘,裹好襁褓,播放《送別》,完成一系列睡眠程序後,我語氣堅定不容商量得告訴他:「寶寶今天必須要自己在床上睡覺了。」
他好像聽懂了,我把他放到床上,他使勁抓著我的手指不鬆開,看到我沒有抱起他的意思,開始大哭,小腦袋整個都漲紅了,一直紅到脖子。我沒有抱他,只是一直拍他,他越哭越失控,根本沒有要睡著的意思。我把他抱起來,他立刻止住哭聲,露出勝利的笑容,我很快又把他放在床上,他疑惑地看著我,又哭了起來。哭了快十分鐘,我又把他抱起來,這次他沒有很快止住哭泣,只是哭聲變小,我安撫了一小會,他還在抽泣,我就再次把他放回床上,他立馬又失控地哭起來。
我記不清那天抱起放下了多少次,只記得小嬰兒一開始哭哭停停,到最後完全是尖叫著哭喊,沒有中斷。我把他抱起來安撫,他依舊尖叫著哭個不停。
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無淚法」,我開始後悔了,在抱起和放下中猶豫不決。抱起來的時候,我一邊安撫一邊想:孩子已經哭了快一個小時,嗓子都啞了,現在要是放棄,意味著這一個小時白哭了,也意味著將來要再訓練他就不再那麼容易。放下的時候我又不忍心:算了算了,幹嘛這麼折磨他,不練了不練了。
直到最後一次放下,他抽泣了幾聲,翻身睡著了。這一天,他哭了一小時四十分鐘,比他原來的入睡時間晚了兩個小時,他已經困到不行了。
我驚魂未定,坐下來在黑暗中思想鬥爭了許久:明天還繼續嗎?還要繼續多久?我能承受這樣的哭泣多久?
五
我打算在「睡渣群」里尋找答案,小土的睡眠課程設有睡眠月齡群,小土和林小暖還在2014年共同建立了安睡公益群,現在已有上百個群,每個群幾乎都是滿員狀態。這些心焦的睡渣媽媽們有的是因為孩子頻繁夜醒被逼得後半夜受不了了四處諮詢、入群;有的因為白天抱睡放不下才來的;有的頭胎是個天使,二胎生了個大睡渣,遇到了一堆從來沒有遇見的問題,產後抑鬱爆發入群了;有的未雨綢繆,孩子還是個睡眠天使,先一技傍身,杜絕後患。
在睡眠群,幾百個媽媽每天能交流幾千條和睡眠相關的話題,這是目前影響她們生活和情緒的關鍵。我一入群就看到有個媽媽在懊惱不已:「我是個壞媽媽……我根本不知道有接覺這回事,四個月開始發現她怎麼那麼准一覺只有半小時,只覺得好怪,沒想到要接。都是我不好,我怕我已經耽誤她了……」她所說的接覺是指在白天,小嬰兒30-40分鐘一個睡眠周期結束後,可能會醒過來,需要大人幫助才能接著睡,有時候需要把手搭在小嬰兒身上,有時候需要提前拍拍他,但大部分時候沒那麼容易,需要抱起來再度哄睡。
我在睡眠群里說:「我兒子今天哭炸了,用了抱起放下法。」立馬一堆媽媽上來問,哭了多久?自己睡著的嗎?原來怎麼睡?我能感覺到他們在觀望,媽媽們都是玻璃心,都試圖改變孩子睡眠問題,卻捨不得孩子哭,也擔心哭了也改變不了什麼。許多媽媽雖然加入了睡眠群,但她們最終選擇「靜待花開」的辦法,等待孩子的自我成長,等他們突然有一天頓悟了自己好好睡覺。事實上,所有孩子或早或晚都會比小嬰兒期睡得好,只是這個過程考驗著媽媽們的承受力。
群里的甜甜媽分享了她用「法伯法」成功訓練自主入睡。「我不管別人怎麼說我,我隊友我爸媽我公婆都沒資格評論我,他們代替不了我,晚上孩子夜醒折磨的是我不是他們,他們只會關注孩子的生長好不好,但睡不好就是長不好。我訓練我的孩子,為了我自己也為了她。」甜甜在睡眠訓練完成後,能夠做到隨時隨地睡著,不需要任何干預。
在另一個媽媽群里,有媽媽分享自己使用抱起放下法後的戰績:「我們4個月-5個月大時,每天9點睡,晚上12點、4點都要吃奶,一晚上睡不好,那個月身高就一公分沒長,5個月-6個月時候我開始調整她的睡眠和夜奶,那個月時好時壞,就長了一公分,6個月-7個月,徹底被我調整成天使,晚上7:40舉行完睡眠儀式,自己入睡,一覺到天明5、6點,夜奶夜斷了,一個月長了5.5公分,很誇張。」
我不確定睡眠是否和身高有關,因為在種種的科普文章中都表示:「睡眠和身高的關係依然是個科學謎題。」在和林小暖的交流中,她說:「睡眠和身高可能有關也可能無關,沒有定論,但和孩子的大腦發育、注意力、學習能力、適應力都是相關的,這些都是科學有據可查的。」小土告訴我:「生長激素的分泌在孩子頭四個月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在睡眠中分泌得更多也是可能的,但我們關注睡眠問題,是因為睡眠和情緒密切相關。」
美國兒科協會的育兒百科中在書中的最後也提及睡眠問題的重要性:「很多成年人長期睡眠不好,那是因為兒童時期養成的模式持續到了後來。睡眠不好是一種習得行為,如果一個孩子得不到高質量的睡眠,他可能就不知道怎樣才能睡得好。」
六
我決定再堅持堅持,不輕易放棄。第二天,使用抱起放下法,我的寶寶只哭了40分鐘就睡著了,沒有第一天那樣撕心裂肺。我嘗到了勝利的果實,白天也開始採用床上噓拍的方法讓他入睡而不是抱哄。
毋庸置疑,我受到了強烈的反抗,小寶寶幾乎每次睡覺都翻來覆去哭得面紅耳赤,很多時候我不得不打開吹風機的最強檔,藉助白噪音才能讓他平靜下來入睡。睡眠訓練的第四、五天,是反抗和哭鬧最激烈的時刻,但我還是堅持了下來。七天的睡眠訓練,雖然沒能讓小嬰兒完全自主入睡,但至少白天再不用抱睡,晚上也可以在床上拍睡。
但入睡方式的改變仍然沒能改變他的頻繁夜醒,小嬰兒還是會每晚一個小時,甚至半個小時醒來,他像個小鬧鐘一樣,19:28分,20:02分,20:58分……經常接連幾天一分鐘都不差在這些點醒來。
我想起小土課程里的一句話:「每個陪睡媽媽都是邱少雲。」我開始學做邱少雲,不管他怎麼哭喊都一動不動裝睡,試了幾天不但無效還導致他每天半夜醒來玩。
我在睡渣群里認識了好幾個飽受頻繁夜醒折磨的媽媽們,糊糊媽做邱少雲做了十天,終於把糊糊前半夜的頻繁夜醒改掉了,但後半夜依然頻繁醒來。毛頭媽在斷奶的時候徹底解決了毛頭的睡眠問題。這些方法都不適合我,我和群里媽媽們探討,得出的可能性是寶寶也許是缺乏安全感的頻繁夜醒,再加上睡眠能力不強,無法自己再睡過去。我嘗試使用大家分享的經驗,在小寶寶睡著後,坐在邊上按住他。這一按就是大半個月,每天晚上孩子入睡後,我就輕輕按住他的手和腿,他一動我就拍,直到他又沉沉睡去。每天晚上就這麼枯坐著,我不敢打開手機,一點點亮光都會讓小怪獸扭動起來,也不敢發出任何聲音。直到有一天,我不小心睡著了,小鬧鐘竟然沒有定點醒來。
在媽媽群里流傳這麼一句話:「是天使是惡魔,四個月見分曉。」四個月是小嬰兒們的睡眠倒退期,他們活動更自如,懂的也更多了,更容易受到干擾。甜甜媽的自主入睡也變成了偶爾自主入睡,甜甜媽修鍊起「隨心隨性大法」。糊糊直到八個月大依然經常會倒退為頻繁夜醒哭鬧。和這些睡渣媽媽一樣,清凈日子才沒幾天,我的睡眠訓練在孩子四個半月時倒退了。
我決定重新使用睡眠訓練,我已經明白,沒有睡眠訓練是「無淚」的。「小土的58節課程,說到底就一個字——『哭』。」在某個育兒群里,媽媽們夜奶醒來打卡夜聊是否要進行睡眠訓練時,有個媽媽精闢地總結。
「講寶寶睡眠的書,不管表面上說得如何複雜,最後都指向一個簡單的本質:寶寶沒有哭過是不會學會自己睡的。偏偏孩子都是心頭肉如何捨得。「小土在2013年改變自己孩子睡眠時,曾這樣寫,」曾經以及時響應寶寶十幾天沒讓他哭過自豪,最近看睡眠聖經倒覺得釋然了,上帝給我們眼淚,教給我們哭的本能,不是為了傷害我們,而是給了我們一個抒發宣洩情緒的窗口。」
我的小嬰兒快七個月大的時候,有幾天他再也不肯繼續在幫助下入睡,噓拍無效、哄抱無效、奶睡無效。我猜測他想試著自己入睡了,我用「法伯法」離開房間,在監控器下關注著他。他在床上瘋爬讓自己精疲力盡,扶著床圍欄站起來張望房門,抱著一線希望等著我進去幫助他,接著開始坐在床上哭泣,有些無助甚至有些憤怒,最後他找到吸吮手指讓自己平靜下來的辦法知道入睡。這一天只用了30分鐘,沒有激烈哭鬧。我的小怪獸終於長大了,學會了獨自入睡。
2014年3月15日,北京,一對滿月的龍鳳胎睡著了。圖片作者麥田,來自視覺中國。
——完——
題圖為天津第三中心醫院產科的嬰兒室內,幾個新生兒正安靜地躺在床上熟睡著。作者程子,來自視覺中國。
※黑處到底有什麼
※我低估了梅雨 正午·路上
※山谷之家 正午
※秦時明月漢時關
※找個學霸做朋友
TAG:正午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