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生平簡介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即萬曆四十七年-康熙三十一年),字而農,號姜齋、又號夕堂,或署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晚年隱居於形狀如頑石的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南嶽遺民,學者遂稱船山先生。湖南衡陽人,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明末清初大儒。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
生平
十一世祖王仲一曾從朱元璋起兵。父親王朝聘就讀於北京國子監。明末求學於嶽麓書院,並師從吳道行,吳教以湖湘家學,「以朱(熹)張(栻)為宗」,與曠鵬升等結「行社,聚首論文,相得甚歡」。崇禎十二年(1639年)秋,赴武昌參加鄉試,落第。是年十月,和郭風蹮、管嗣裘、文之勇等設「匡社」,意指互相匡正。崇禎十五年(1642年)中鄉舉第五名,以《春秋》試卷列第一。十二月到南昌等候會試。當時李自成的大順軍已進入承天(今湖北鍾祥),張獻忠取黃梅。會試被迫延期,王夫之由南昌返衡陽。
抗清
清兵南下時,王夫之上書明朝湖北巡撫,力主聯合農民軍共同抗清,其二兄、叔父、父親均死於戰火,崇禎十六年張獻忠在衡州時,招賢納士,王夫之隱匿衡山,拒不受聘,大順軍攻入北京時,作《悲憤詩》一百韻,吟已輒哭。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明安宗在蕪湖被俘,續寫了《悲憤詩》一百韻。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開始研讀《周易》,後來編為《周易稗疏》。曾經和管嗣裘、管嗣箕、夏汝弼和南嶽僧人性翰、造紙工人、農民等近百人在衡山方廣寺參加抗清活動,被湘譚人尹長明擊敗,方廣寺被焚,管嗣裘家中老小全部遇難,性翰受重傷,王夫之事敗逃亡肇慶,投奔南明永曆政權,堵胤錫薦為翰林院庶吉士。又結識瞿式耜、金堡、蒙正發、方以智等人,永曆三年(清順治六年)春,離開肇慶,赴桂林暫居。永曆四年(清順治七年)二月十八日,任南明永曆政權行人司行人。
永曆四年朝廷深陷黨爭,吳黨得勢,為營救楚黨,夫之和董雲驤上疏,謂「大臣進退有禮,請權允輔臣之去,勿使再中奸毒,重辱國而灰天下之心」。永曆帝以王夫之「職非言官」而奏事,嚴詞加以指責,魯可藻又奏請逮治王夫之,以致夫之「憤激咯血」,幸好焦璉、馬進忠、趙印選、曹志建等上疏反對大興黨獄,由於焦璉等人握有兵柄,永曆帝只得將金堡、蒙正發、丁時魁等人除罪,改為削職遠戍。七月,王夫之前往桂林依瞿式耜。不久與襄陽鄭儀珂之女結婚。兵敗後潛回廣東、廣西。李定國收復衡陽時,派人招請王夫之,「進退縈迴」,始終未去成。永曆九年(清順治十一年)因清軍搜捕,被迫流亡零陵、郴州一帶,變姓名為瑤人,授徒著書,「為常人說《周易》《春秋》…常寧文士來者益眾」,這期間著有《周易外傳》,《老子衍》。
評價
章太炎稱道「當清之季,卓然能興起頑懦,以成光復之績者,獨賴而農一家而已」。
前蘇聯人弗·格·布洛夫稱:「研究王船山的著作是有重要意義的,因為他的學說是中國中世紀哲學發展的最高階段……他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蔡京生平簡介
※蘇頌生平簡介
※洪都保衛戰經過
※宋哲宗生平簡介
TAG:王昆明細說歷史 |
※李彥弼生平簡介
※邱瑞生平簡介
※張胄玄生平簡介
※李德誠生平簡介
※侯希逸生平簡介
※李世勣生平簡介
※侯益生平簡介
※李克用生平簡介
※李承嗣生平簡介
※楊堅生平簡介
※黃君漢生平簡介
※張亮生平簡介
※裴思謙的生平簡介
※楊貴妃原配丈夫 壽王李瑁生平簡介
※潘素生平簡介
※李嗣業生平簡介
※尉遲敬德生平簡介
※李存信生平簡介
※張定和生平簡介
※米志誠生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