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到底差了哪口氣?
(後台回復「書林齋」可查看文章集錦)
許鞍華三年前的《黃金時代》至今仍讓不少觀眾心有餘悸,作為一部絕對算不上爛片的電影,《黃金時代》以其非常先鋒卻難以令人理解的切入方式,給觀眾奉上了一道「奇作」,也許是過於超前,也許只是故弄玄虛,總之能完全看懂並且感受到其中情緒的觀眾少之又少。
三年後,許鞍華帶著她的新作《明月幾時有》又來了,終於這一次她重新老老實實講起了一個故事。觀眾能夠看懂了理解了,可電影看完後總覺得差著一口氣,不順暢,那麼到底差著哪一口氣呢?
一 你想表達的我知道
《明月幾時有》講了什麼?
這部電影以歷史上不太為人所知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作為切入點,香港作為近代史上的「邊緣地區」,自《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後,很多時候便不再頻繁地進入人們的視野,也因此在抗日戰爭史上,香港人民的抗戰往往是被絕大多數人忽略的。
忽略不代表不存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這個在香港歷史上被稱為「黑色聖誕日」的日子,日軍進犯香港,英軍無力抵抗,港督楊慕琦投降。一九四二年二月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正式建立,這是一支由香港新界原居民子弟在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領導下組成的游擊隊,成員包括農民、學生和海員,主要於新界西貢一帶活動,以加強在東江及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抗日力量。
許鞍華導演的新片《明月幾時有》講述的便是香港地區的抗戰經歷。這部電影被選在七月一日上映,用意很是明顯。當我們回頭想想許鞍華的《投奔怒海》《黃金時代》等,不難發覺許鞍華不慣常拍英雄主義,反而更傾向於個體的細膩情感,也因此如何拍攝一部亂世中的心路起伏,自然成為《明月幾時有》的看點。
其實這類題材這幾年還出過兩部,吳宇森的《太平輪》、張婉婷的《三城記》講述的都是亂世浮萍。通過比較可以發現,這三部電影都指向了同一個命題:離愁。
《明月幾時有》第四十五分鐘,愛好詩詞的日本軍官詢問霍建華飾演的李錦榮《水調歌頭》時,全片第一次引出關於片名的對話。日本軍官將「明月幾時有」背錯成了「明月何時有」,李錦榮很快糾正了過來,說「幾」和「何」粗看都可以,但其實是有不同的。
很明顯,在這裡編劇創作這一情節是為了點題,「幾」和「何」的區別是什麼呢?
聯想到本片的歷史背景,不難想到「明月」代表了希望、寓意著勝利,在本片最後周迅飾演的方蘭送走彭于晏飾演的劉黑仔時,影片中第一次出現了明月當空的畫面,象徵著艱難歲月即將過去。
既然「明月」的用意理解了,那麼特地強調「幾」和「何」的意思也便一目了然。「何」是一種漫無目的的發問,在語境上更傾向於「會不會有」;「幾」則是一種指向性的發問,更接近於「什麼時候有」。二者的對比反映出雖然在日軍統治下,平凡人的生活艱苦,但他們心中始終相信會有一天守得雲開見月明,明月終有一天會有。
這是明月的第一重象徵,第二重則由明月在古詩詞里的意象決定。明月在古人的話語中,往往代表著思念、緬懷,如李白詳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如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都是如此。為了強調這一點,李錦榮更是賦詞一首,其中有一句這麼說道:「月當頭,何解一段離愁,月如鉤。」
本片中出現的幾個主要人物,在亂世中都不得不分離。方蘭和李錦榮本是一對戀人,然而日軍入侵香港,李錦榮作為間諜潛入日軍憲兵總隊,方蘭則成為市區中部的隊長,這是一對分離;由於家中危險,所以方蘭不得不離開家裡去往邊遠的山裡,而只留下年邁的母親在家,這是一對分離。戰亂之中,人們不得團聚,儘管相隔不到半個城市,卻幾年都見不得一面,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離別的愁思才顯得愈發濃烈。
不同的平凡人在亂世中的不同表現,精細刻畫他們的不同情感、描摹他們的生存狀態,這是許鞍華想在《明月幾時有》里最想展現的一幕。也因此本片極為克制,儘管請來了久石讓配樂,但是直到三十分鐘港九大隊送茅盾、梁漱溟等文人名人離港時才第一次響起了大提琴的背景音樂,而後更是儘可能不用配樂來感染觀眾,以一種寡淡的視角來緩慢呈現時代畫卷。
茅盾是歷史人物,由郭濤扮演;劉黑仔是歷史人物,由彭于晏扮演。史料記載,一九四二年元旦前後,劉黑仔等遵照中共中央、廣東省委、「南委」和八路軍、新四軍駐香港辦事處的指示,一共營救出了被日軍困在香港的著名文化人士計七八百人。這是《明月幾時有》開篇的故事,通過這樣一個歷史事件,把觀眾的視線從歷史真實引入到虛擬現實中,這是很普遍的手法,本片同樣如此,開局半小時後,故事終於開始以方蘭的視角開始講述。
大時代下的小人物,許鞍華此次的野心不可謂不大,然而對看了全片的觀眾來說,它卻始終差了那麼一口氣。
二 但你沒能表達出來
人物,最重要的是人物。
無論是商業片還是文藝片,無論講故事的手法是什麼,人物塑造都是最重要的,只有將人物立在了觀眾面前,觀眾才會有機會去深入體會人物內心,從而感知到導演想傳達的情緒。
《明月幾時有》敗就敗在這裡。
這部電影有幾個主要人物。
一是彭于晏飾演的劉黑仔,作為歷史人物,劉黑仔留下的記載並不多,影片將他設定成一個武功卓絕、隨機應變的游擊隊小隊長,在片中承擔穿針引線的功能,幾個主要事件和主要節點都由他來負責轉接。也因此這樣一個人物其實並不出彩,性格單一、功能明確,不夠複雜。
二是周迅飾演的方蘭。方蘭原本是一名學校的老師,由於日軍入侵、學校停課而失去了工作,她和李錦榮曾經是一對戀人,戰亂後分離好多年沒有再見。由於幫助了茅盾先生離開香港而被劉黑仔挖掘,最終成為一位地下工作者。這樣一個人物本可以大放異彩,然而全片中她所能展現出來的,無非是足夠堅韌與隱忍,少女時代到成人之間沒有明顯的過渡,只有在面對母親去世時才真正給觀眾一種有血有肉的感受。另一處值得稱道的部分是影片開頭李錦榮給方蘭吃蛋糕時,方蘭沒來得及吃,而後劉黑仔給方蘭帶來了眉果,方蘭則欣喜地立刻吃了下去,這一出的象徵意義設置得頗為有意思。
三是葉德嫻飾演的方蘭的母親。這是本片中性格最飽滿的一個角色。她是方蘭的母親,也是茅盾先生的房東。影片開始時,她表現得很是自私,總是在貪圖小便宜;當她發現女兒參加了地下工作時,又表現得十分擔憂,作為一個母親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女兒犧牲;然而在最後,當她知道怎麼也叫不回女兒時,她毅然走上了和女兒一樣的道路,最終被日軍槍殺。這樣一個性格複雜的人物加上葉德嫻精湛的表演,是本片中最能立住的人物,她的行為隨著事情發展不斷變化,可性格卻始終不變。
四是霍建華飾演的李錦榮。這是本片中最單薄的一個角色。他是方蘭曾經的戀人,戰事開啟後,他假意投靠了日軍,暗中給游擊隊輸送情報。本來對這樣一個身處敵方、需要時刻偽裝的人來說,是有極大的發展空間的,但在本片中李錦榮從頭到尾都彷彿一個道具,沒有自己明星的性格特徵,不得不說是一個敗筆。
縱觀這四個主要人物,除了方蘭的母親外,幾乎每個人物都不夠鮮明,不僅故事主線沒頭沒尾、沒有象徵意義,就連隱藏在冰山下的小細節都很難被發現。當人物無法活,整部電影縱然畫面再有質感、配樂再有意境,也會讓觀眾感到說不出的不適。
也許會有朋友說,許鞍華此舉恰恰是為了反套路化,為了更真實地表現出人物的生存狀態,才會讓這些人物的性格不夠鮮明、故事不夠。
事實上我相信許鞍華的用意就是如此。
在本片最後,方蘭的母親被日軍抓住,方蘭和劉黑仔兩個人打算去憲兵大隊營救,按照一般俗套的商業片,這本該是全片最大的高潮,也許會有人犧牲,也許會展現英雄主義,但是在本片中卻另闢蹊徑,讓方蘭最後選擇了放棄營救、保存實力,黑夜中留下方蘭單薄的、暗暗顫抖的身影。
可以說這一幕是很有意思的,許鞍華應該是故意不讓全片有一個大高潮,而表現出真實歷史時期人們會做的選擇,這樣的反高潮反壯烈一直是許鞍華影片的重要特色,然而在面對《明月幾時有》這樣的大題材、大背景時,這樣的平淡反而略顯刻意。
不妨想想兩部看起來也很寡淡的電影,一是楊德昌導演的《一一》,一是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這兩部電影粗看之下很多人的第一感受都是「悶」,但是在他們「悶」的背後,卻有著巨大的冰山。
楊德昌的《一一》拍了一個家庭從老人到小孩的不同生活形態,每個人物看起來性格都不夠明朗,但是小細節卻無處不在,台詞的細微差別處便可見端倪,影片看完後不是讓觀眾覺得差一口氣,一句「我覺得,我也老了」,會讓觀眾覺得喘不過氣。
侯孝賢的《悲情城市》則立足於台灣「二·二八事件」,以巨大的歷史時代為背景,吃透了時代,充分做足了功課,以林氏家族兄弟四人為敘述主體,哪怕其中梁朝偉飾演的角色是個啞巴,但他的行為依舊能夠讓觀眾感同身受,彷彿回到了那個看似風平浪靜實則冰山之下波濤洶湧的時代。
寡淡的電影並非不可以,但寡淡的背後是要有巨大的冰山支撐的。可惜的是,《明月幾時有》只是造出了一個時代,在這幅畫卷中,人物是疏離的、現代的,背後是空蕩蕩一片什麼都沒有。
此地空餘黃鶴樓。儘管我們能從影片中知道許鞍華想要表達的很多內容,但我們卻無法感受到《明月幾時有》里的那個世界。
結語 「四不像」
三年前,同我一起去看《黃金時代》的朋友睡著了,對於那樣一部看不太懂的電影,也許是我們還不足以理解它,也因此難以貿然下判斷。
三年後,同我一起來看《明月幾時有》的朋友這次倒沒睡著,只是看完後給出了一個評語:「四不像。」
確實是四不像,它想表現出四十年代初香港人的生存狀態,可是人物卻輕飄飄在雲中。它想通過多視角敘事以及倖存者彬仔(梁家輝飾演)的口述來描摹當年,可是最終的影像呈現卻不盡如人意。
螺螄殼裡做道場,是需要很深的功夫的,目前看來華語電影中能完成這項工作的屈指可數,近年來也僅有王家衛《一代宗師》做到了這一點。
全片最好的畫面出現在結尾,當方蘭送走了劉黑仔,黑幕下的香港太平山巍然聳立,鏡頭平移,轉了一圈後,太平山還在那裡沒有變化,但平地上卻出現了高樓大廈。
萬丈高樓平地起,平地起高樓,斗轉星移,物是人非。
這是全片最妙的一個鏡頭。
香港始終還是那個香港。
TAG:孔鯉的書林齋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明月幾時有,待到勝利後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1.2萬年前,月亮或許並不存在
※蘇軾不止寫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下面這些宋詞你讀過嗎
※人流後,月經幾時來?在這一時間範圍來,都算是正常
※金像獎最佳影片《明月幾時有》當年的票房為何那麼差?
※除了《明月幾時有》,金像獎還有這部女導演的作品值得一看
※豪奪五項金像獎的《明月幾時有》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李白《把酒問月》鑒賞
※再看《明月幾時有》,才知道最佳影片背後的深意…
※雖然周迅沒拿影后,但《明月幾時有》已成昨晚得獎大熱門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祠記懷
※唐詩閑讀:「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6首描寫月亮的經典古詩詞: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都說要「春捂」,捂到幾時?到這個節氣剛剛好
※宋詞今曲《明月幾時有》為什麼膾炙人口
※精選撩妹·表情包:明月幾時有?把你騙到手
※白茶怎麼喝?最佳時間是幾時?
※這幾時辰出生,4月10號起,再無大坎,付出都將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