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小結——外科感染(五)(07-02
一、有芽孢厭氧菌感染
1.病因
破傷風是破傷風桿/梭菌侵入人體傷口、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常和創傷相關聯,除了可能發生在各種創傷後,還可能發生於不潔條件下分娩的產婦和新生兒。破傷風梭菌,為專性厭氧,革蘭染色陽性。
2.病理生理
在缺氧環境中,破傷風梭菌的芽胞發育為增殖體,迅速繁殖併產生大量外毒素,主要是痙攣毒素引致病人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征。菌體及其外毒素,在局部並不引起明顯的病理改變,傷口甚至無明顯急性炎症或可能癒合。但痙攣毒素吸收至脊髓、腦幹等處,與聯絡神經細胞的突觸相結合,抑制突觸釋放抑制性傳遞介質。運動神經元因失去中樞抑制而興奮性增強,致使隨意肌緊張與痙攣。破傷風毒素還可阻斷脊髓對交感神經的抑制,致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增快、體溫升高、自汗等。
3.臨床表現
(1)一般有潛伏期,通常是7天左右,個別病人可在傷後1-2日發病。潛伏期越短者,預後越差。
(2)表現為骨骼肌自上而下的強烈而持續收縮。
(3)前軀癥狀是全身乏力、頭暈、頭痛、咀嚼無力、局部肌肉發緊、扯痛、反射亢進等。(4)典型癥狀:在肌緊張性收縮(肌強直、發硬)的基礎上,陣發性強烈痙攣,通常最先受影響的肌群是咀嚼肌,隨後順序為面部表情肌、頸、背、腹、四肢肌,最後為隔肌。相應出現的徵象為:張口困難(牙關緊閉)、整眉、口角下縮、咧嘴「苦笑」、頸部強直、頭後仰;當背、腹肌同時收縮,因背部肌群較為有力,軀幹因而扭曲成弓、結合頸、四肢的屈膝、彎肘、半握拳等痙攣姿態,形成「角弓反張」或「側弓反張」;隔肌受影響後,發作時面唇青紫,通氣困難,可出現呼吸暫停。上述發作可因輕微的刺激,如光、聲、接觸、飲水等而誘發。
(5)病程一般為3-4周。
4.診斷和鑒別診斷
(1)診斷:病史(外傷史)+臨床表現(肌緊張、扯痛,張口困難、頸部發硬、反射亢進等)
(2)鑒別診斷:化膿性腦膜炎、狂犬病、顳下頜關節炎、子癇、癔病等。
5.預防
(1)創傷後早期徹底清創,改善局部循環,是預防破傷風發生的關鍵。
(2)主動免疫:採用破傷風類毒素抗原注射。基礎免疫通常需要注射三次,小兒計劃免疫中通常實行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聯疫苗的免疫注射。
a.三次注射:首次:皮下注射0.5ml;4-6周後皮下注射0.5ml;6-12個月後皮下注射0.5ml。
b.接受全程主動免疫者,傷後僅肌內注射0.5ml類毒素,即可在3-7日內形成有效的免疫抗體,不需要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3)被動免疫法:針對傷前未接受自動免疫的傷員,儘早皮下注射破傷風抗毒素(TAT)1500-3000U。注射前必須進行皮內敏感試驗。如過敏,應按照脫敏法注射。目前最佳的被動免疫是肌內注射250-500U人體破傷風免疫球蛋白(TIG)。
6.治療
(1)原則:清除毒素來源,中和游離毒素,控制和解除痙攣,保持呼吸道通暢和防治併發症等。
(2)徹底清創引流,局部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
(3)應用抗毒素(中和游離毒素),只在早期有效,一般注射10000-60000U,分別肌內注射與靜脈滴入。目前推薦應用破傷風人體免疫球蛋白,早期應用有效,劑量為3000-6000U。
(4)避免聲光刺激,解除痙攣。
(5)防止併發症。
(6)注意加強營養。
(7)抗生素治療。
TAG:醫學徐琦老師 |
※2018/04新番盤點之23-1.選擇感染者第四季
※美國急症醫院2005-2014艱難梭菌感染十年回顧
※WHO發布2018全球結核病報告,中國估計有88.9萬人新感染結核!
※2018年新春的這場流感,已造成4700人感染,34人死亡
※4800多人因血液污染感染艾滋和丙型肝炎 2000多人死亡
※台灣艾滋病感染者達3.6萬人,年增2000多人
※美國FDA警示:麥當勞沙拉寄生蟲污染擴大!全美10州163人感染
※歐洲2017年麻疹疫情嚴重:超2萬人感染 35人死亡
※2017網路安全報告:北京病毒感染超3億人次 全國居首
※緬甸已有471人確診感染H1N1流感 其中89人死亡
※關鍵漏洞CVE-2018-4013感染媒體播放器MPlayer與VLC
※19歲女學生感染艾滋報復社會,傳染給至少2000男性!
※3個月30萬人被感染上甲肝,1988年的上海因它陷入恐慌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最新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有3690萬例HIV感染病例
※疾控中心:去年大陸外籍艾滋病感染者報告2154例
※新型挖礦惡意軟體數小時感染500000台主機
※為什麼乙肝感染者中70-80%以上有家族感染史?
※美國33州暴發沙門氏菌疫情 目前已造成100人感染
※大咖「刻」堂第十二期(2月26日),頭孢克洛在成人呼吸道感染中的地位 黃茂教授,江蘇省人民醫院
※義大利各地流感肆虐 已致700萬人感染115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