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面癱發生的機理和治療原則

面癱發生的機理和治療原則

面癱發生的機理和治療原則

一、為什麼會有面癱

面癱,也稱為面神經麻痹,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面癱的發病率極高的原因,首先是其結構和經路的複雜性造成的,人體還沒有任何一個神經有如此曲折的行程。

面神經是由面神經核團發出,在腦橋內其纖維行進路線就十分怪異,它不是直接向腦外出發經橋延溝出腦,而是先跑到展神經核周圍繞了一圈之後,才從橋延溝出腦,經內耳門與前庭神經、耳蝸神經一起,進入內耳道。

在第四腦室的底部,中線旁的髓紋上方有一個隆起,也稱為面神經丘,第四腦室腫瘤或手術,一旦破壞此處,也可以引起面神經癱瘓。

面神經在經內耳門到莖乳孔出顱的行程尤為曲折,先經內耳道,再經內耳道底部的貝爾氏棘(垂直)前上,也就是前庭神經上支的前方,耳蝸神經的上方進入內耳迷路,部分纖維先在膝狀神經節換元,然後延續方向發出岩淺大神經、岩淺小神經後突然以銳角轉向離開,以一個優美的大弧度經過中耳鼓室下外側,轉入乳突段並逐漸以垂直方向下行,期間發出一個大的神經,稱為鼓索神經,也發幾支小的神經供應耳小骨肌肉。乳突段垂直段長度在一公分左右,加上自中耳錐曲段的轉折3毫米左右,乳突骨管內長度1.5~1.8mm左右。

中樞的大腦皮層、內囊、中腦、腦橋、第四腦室的外傷、腫瘤、炎症等均可以造成中樞性面癱的表現。

而在橋小腦角、內耳道、迷路、內耳、中耳、乳突、莖乳孔附近的任何外傷、炎症、血供障礙、腫瘤等病變均可以引起周圍性面癱。

面癱發生的機理和治療原則

面癱發生的機理和治療原則

圖1 面神經周圍部分,行走曲折,分叉繁多,經孔,入骨、入室,再經骨,出莖乳孔,期間任何問題都可以影響其功能,產生不同的癥狀。

二、面癱的分型與病因

首先,面癱從神經系統的病變的歸屬上,就分成了中樞性面癱與周圍性面癱。

中樞性面癱對於神經內外科醫師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如上文提及的情形,在面神經核水平上端的任何部位發生病變,不管是外傷、炎症、血供、腫瘤等任何問題,均可以造成面神經的中樞性癱瘓。

面神經核團的中樞纖維支配,也具有與其他神經核團不一樣的情形,其上部核團神經接受來自雙側大腦皮層神經中樞的支配,而下部核團僅接受來自對側大腦皮層神經中樞的支配。這就造成了一種獨特的情況,當一側皮層、內囊、中腦發生問題時候,在對側口角會發生歪斜,而眼睛會閉、額頭會抬,也稱為核上性面神經麻痹。

周圍性面癱則不同,其神經損害是發生在面神經核團發出神經以後的行程中出現的傷害。

周圍性面癱也可以發生在腦幹內,一個是發生在面神經核團本身,一個是發生在面神經纖維圍繞外展神經核團的面神經丘及其周圍,在橋延溝附近病變也可以發生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當然,在經橋小腦角,經內耳門、內耳道、貝爾氏棘、迷路、內耳、中耳、乳突、莖乳孔的迂曲路徑上的損害,均可以造成周圍面神經的麻痹。

從膝狀神經節發出的岩淺大神經、岩淺小神經等與耳神經節、蝶顎神經節換元,與淚腺分泌,鼻腔粘膜血管擴張等有直接關係。

鼓索在面神經出莖乳孔以前發出,行向前上,進入鼓室,行於錘骨和砧骨附近,穿經岩鼓裂至顳下窩,向前下併入三叉神經的分支舌神經中,並隨其分布。鼓索含有兩種纖維: 味覺纖維隨舌神經分布於舌前2/3的味蕾,傳到味覺衝動。副交感神經纖維進入舌神經下方的下頜下腺神經節,換元後支配舌下腺和下頜下腺的分泌。

根據患者同側面部是否有眼淚、有唾液、有味覺等可以初步判斷周圍性面癱可能發生過問題的部位。當然,用電生理監測和檢查,可以完善這些初步的判斷。

面癱發生的機理和治療原則

面癱發生的機理和治療原則

圖2 從大腦皮層到內耳門、內耳孔乃至迷路、鼓室、乳突的行程十分複雜

三、周圍性面癱的分型與病因

周圍性面癱,根據其病因可分成外傷性、炎症性、腫瘤性、血供性以及醫源性面癱類型。

其中外傷性、腫瘤性、醫源性不是所述之重點。炎症性比較多見,其中帶狀皰疹又是比較常見的。血供不足又是另一個比較常見的,幾乎是中老年貝爾氏麻痹的主流。所謂貝爾氏面癱,其中一部分帶狀皰疹引起的周圍性面癱,大多數則是面神經血供不足引起的面癱。

最常見的面癱往往是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口角歪斜,吃飯一側面頰無力,說話也受影響,舌頭味覺也感覺減退,吃東西無味。大多數情況下,眼睛睜閉尚可,也有淚液。如果眼睛睜閉和淚液也有問題,則面神經受累的範圍則可能已經達幾乎全段了。

面癱發生的機理和治療原則

面癱發生的機理和治療原則

圖3 行程的迂曲與反覆的勾連,功能強大而敏感,所以問題多多。

四、治 療

(一)急性期(發病後7-10天) 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減輕面神經水腫、緩解神經受壓。

1)藥物治療口服皮質類固醇,如潑尼松片 30mg/的,頓服或分兩次口服,連服5天,隨後逐漸減量,服用10天左右。還可以口服維生素B1和甲鈷胺,促進神經髓鞘恢復。

2)理療 在面神經局部治療,效果顯著,無任何副作用。偏振光 於耳前、耳後斜對置 ,2次/天,連續治療7-10天。

3)針灸 存在爭議,有人認為急性期不宜針灸,也有人認為可以。個人經驗,急性期不宜針灸,或只在遠端取穴或巨刺(左病針右,右病針左),不在患側面部取穴,以免加重面神經水腫。

(二)恢復期(病後10-45天)經過第一階段治療,面神經水腫基本消除,但面神經的興奮性仍沒恢復,治療主要採用興奮性療法。本階段也是面癱癥狀改善最快的階段,但無特效藥物,可繼續口服維生素B1和甲鈷胺。

1)理療中頻電療或低頻電療,維生素B1,B12注射液導入。

2)針灸 面部和遠端穴位同取,面部使用電針。

(三)預防痙攣期(45-90天)經第二階段的治療,癥狀一般都會有明顯恢復,但仍有些患者遺留一些癥狀。即使有些癥狀還沒完全恢復,本人認為本階段不宜繼續採用患側面部強刺激治療,以避免出現面肌痙攣。此階段治療治療針灸遠端取穴和巨刺為主,理療可採用患側超聲波治療。

【預後】一般患者在患病後1-2月恢復,3個月後扔未恢復者,多會留有後遺症。合并帶狀皰疹病毒感染著預後較差。另外,面部肌電圖可幫助判斷預後,如果患側面部誘發動作電位M波的波幅為健側的30%或以上,可望2個月內恢復;如果僅為10%或以下,多預後不良,可伴有伴有面肌痙攣。

現在所有的治療都是圍繞減輕神經水腫、促進神經血液循環的有效恢復這一核心環節,如激素的使用和針灸治療,很多情況下能有效解決病人的問題。但有的病人面神經管先天性發育就較狹窄或神經條件較差如老齡或糖尿病病人,所以一些老年病人、糖尿病病人留下後遺症的幾率增大,甚至有的健康的年輕人都留下了永久的遺憾。

星狀神經節阻滯療法是一種恢復面神經血供很好的方法,權威的疼痛學教科書《臨床診療指南—疼痛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中寫到:作為治療面癱的首選方法,在發病一周內進行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癒率可達100%。在日本疼痛界,星狀神經節阻滯療法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此法曾因疼痛專家若杉文吉治癒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任期內)的面癱而備受推崇,而首相多年的過敏性鼻炎也治癒了,此法在日本約佔疼痛門診所施行神經阻滯的70-80%。

本文轉自:通化市人民醫院疼痛與康復醫學

更多康複信息請關注公眾號康復匯:kangfuhuiy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復匯 的精彩文章:

失眠與卒中,關係到底有多緊密?
慢性腰肌勞損的綜合康復治療
關節活動度測量圖解,超詳細
腦卒中後膝過伸的康復治療
運動康復訓練中常見易錯姿勢

TAG:康復匯 |

您可能感興趣

急性肺炎的中醫發病機理和治法
研究發現了腫瘤產生抗藥性的機理
慢性腎臟病之發病機理 沉默的「殺手」
瑞士花粉症的發病機理探討及中醫藥治療方法
肝細胞癌發病癥狀機理,你的肝還好嗎?
科學家發現茉莉酸調控根器官再生的機理
現代體育與養生體育健身機理之分析
研究揭示病原菌通過新穎的精氨酸糖基化修飾阻斷 宿主死亡受體信號通路的完整分子機理
生物物理所合作研究揭示精子成熟的調控機理
中醫機理解析:香薷治感冒,論腸胃型感冒產生與治療
發病機理不清,沒有可靠治療措施……自閉症和老年痴呆真的「無藥可救」嗎?
高血壓腦病的發病機理與預後是啥
中醫養生的機理,運動對經絡系統的疏通
抗癌藥物和一般藥物的致癌機理以及臨床應用遇到的問題
關於生物神經系統物理機理的若干猜想
營養治病必須知道的九種機理
健康之道 病理篇 常見病發病機理
研究發現擬南芥表皮毛時序性發育的分子機理
新研究稱牙齦卟啉單胞菌能破解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理的主要因素
太陽能燃料生產的新進展——揭示水分解催化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