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醫生不信任?可能是刻板印象惹的禍!
收紅包,開大處方,「紗布門」事件……媒體上不時曝出的此類有關醫務人員的負面報道頗為吸引眼球。有觀點認為,這種新聞有「妖魔化」醫生之嫌,加劇了人們對醫生的不信任。從社會心理層面看,這類報道其實是強化了公眾對於醫生的刻板印象,導致醫患關係更趨緊張。那麼,社會大眾對醫務人員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它對醫患關係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如何擺脫消極的刻板印象,重建良好的醫患關係?本期,我們特邀心理學專業人士就此進行了分析。
——編者
醫患關係緊張背後的原因相當複雜,既包括醫療活動的外部環境條件,如法律法規相對滯後,醫療體制、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等,也包括醫院、醫務人員和患者自身的原因,如醫院管理不力,醫患雙方處於應激的心理狀態,以及醫務人員責任心不強、業務技術不精湛、醫患溝通不足等等。從社會心理層面看,刻板印象也是醫患關係的一大影響因素。
刻板印象可能導致偏見
醫患關係是一種人際關係。醫患之間的交往以及建立醫患關係的過程,會受到參與交往雙方的社會認知過程的影響。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會主動解釋、分析、記憶及使用關於社會的信息,也會不斷地猜測他人行為的動機,以期更好地理解他人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我們根據這種猜測和理解做出反應,與他人互動。但當我們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作出決定,或者事情對我們不重要時,我們就可能會採用認知捷徑來幫助我們做出應對。刻板印象就是其中的一種常見方式,無形中影響我們在不確定的情境中所作出的決定。
刻板印象是指在人們頭腦中存在的關於某人或某一群體的固定印象,它使得人們把同一個特性歸屬於該團體中的每一個人,而忽視了團體成員的實際差異。如果刻板印象的產生是以經驗為基礎而且正確時,它就簡化了我們對某些信息的加工,提高了知覺、推理和決策的速度與效率,成為我們認識外部世界的一條捷徑。但大多數刻板印象並不是以直接經驗為依據,而是建立在道聽途說或者宣傳報道的基礎上。
刻板印象並不一定是消極負面的,但刻板印象忽視了團體中的個體差異。用這種過分簡單化、概念化的信念來看待和處理問題往往會產生種種社會認知的偏差,會使得我們和該團體成員交往時,錯誤地理解對方的意圖和目的,進而做出不恰當的行為應對。
在針對醫生的消極刻板印象的形成過程中,個體與醫生、醫療機構交往中的消極體驗,是信息的來源之一。針對醫生的負面報道,是消極刻板印象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新聞報道對於醫生負面信息的廣泛傳播會影響到大眾對醫生的刻板印象,使既有的刻板印象和認知偏見得以鞏固和加強,或者產生新的刻板印象和認知偏見。可以說新聞報道在某種程度上建構了人們心中的醫生形象,進而在現實的醫療行為發生時主導人們的判斷、態度和決策。
消極的刻板印象,可造成醫患互動的惡性循環
一旦個體對醫生的消極刻板印象形成,就會對醫生產生負面的想法。在隨後的交往中,個體對於醫生信息的搜集,就會成為一種具有選擇性的過程。個體只注意到醫生那些符合消極刻板印象的行為,而看不到醫生那些不符合刻板印象的行為。如果患者認為醫生都是冷漠的、不關心人的,那麼他會更多地注意到醫生那些「冷漠、不關心人」的行為表現,而對醫生負責任、熱情的行為視而不見。這種尋求驗證信念的傾向,不僅導致個體對於醫生行為的誤解,也會使得其對醫生原有的刻板印象繼續保持並加強。
認知會導致相應的行為。如果患者認為醫生都是「冷漠的、不關心人」的,那麼患者的行為會傾向於防禦和戒備。面對患者的防禦和戒備,醫生的行為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而這種變化無意中證實了患者之前對醫生的預判。如此循環的結果,針對醫生的消極刻板印象會在患者心中越發牢固。
刻板印象還會影響到個體對於信息的解讀。當認知資源缺乏時,人們沒有足夠的精力加工和理解與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處於醫患交往中的個體,往往處於一種壓力狀態:需要同時考慮很多事情,應對很多突髮狀況,導致出現一種認知資源稀缺的狀態。刻板印象可以促進認知加工,節省認知資源,因此,個體會更多地依賴於刻板印象對外界作出反應。針對醫生的消極刻板印象導致個體更有可能錯誤解讀醫生的行為,將醫生的中性的或者善意的行為解讀為消極的、惡意的行為。同時,壓力狀況下的個體還具有認知判斷能力下降、自控能力減弱、易激惹的特點。個體對醫生行為錯誤解讀後,如果再遭遇點不順心或意外等,就可能導致一些過激行為的發生。
除了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影響,刻板印象也會對醫務人員自身造成影響——形成刻板印象威脅(stereotype threat),這是個體所經歷的一種風險,處於該風險中的個體擔心自己會驗證所屬群體的消極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威脅會導致個體行為上的表現下降,以及心理上的分離與不認同。譬如,一些醫生因為體會不到自身職業的成就感,而逐漸減少對該專業的興趣,甚至因為產生職業倦怠而逃離醫學、另謀出路。
應對刻板印象不良影響,需醫患雙方良性接觸
如何改變社會大眾對醫務人員的消極刻板印象?一個直覺的解決方法是通過宣傳積極正面的典型醫生形象。遺憾的是,心理學研究顯示,僅僅通過播放信息的途徑試圖改變人們的刻板印象,基本無效。況且,我國大眾對於典型人物的宣傳也心存懷疑。
那麼,有沒有好的辦法改變人們對於醫生消極的刻板印象?心理學家針對改變刻板印象的一些建議值得參考。
——建立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責任。不同群體間建立共同的目標被認為是消除偏見與歧視的有效方法。醫患雙方原本就有著共同的目標,醫患雙方都必須認識到,在追求戰勝疾病這一最終目標的過程中,雙方需要合作,承擔起各自的責任。醫生應當竭盡全力幫助患者戰勝疾病,克服疾病帶來的各種消極後果。患者應當認識到,在疾病康復過程中,自身的努力至關重要。此外,患者還應當正確理性地對待醫學技術,理解醫學技術發展的有限性,而不是對救治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在直接接觸中增加積極體驗。減少消極的刻板印象的方法之一是團體間接觸。患者與醫生直接接觸中所獲得的積極體驗,對於克服刻板印象也非常重要。在醫患交往的過程中,醫生在言行上要注意專業而不失人情味,表現出對患者的負責和熱心,醫生這些與消極刻板印象不一致的行為會對患者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可能不會即刻見效,但長久積累之後,便會使患者對自己原有的刻板印象產生懷疑,進而修正這種印象。
——降低醫患交往中的認知壓力,保證充足的認知資源。如果個體與醫務人員接觸的過程中,不需要為了其他事務而分神,能做到注意力集中,那麼個體就可以更好地觀察和認識醫務人員的行為,理解醫務人員的真實意圖,從而避免採用刻板印象作為反應的基礎。
要想讓患者及其家屬的認知資源相對充足,醫務人員需要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他們所需的各種信息和更多的幫助,減少他們的疑惑和茫然。在醫患溝通時,要注意溝通的完整性,還要注意不要一次提供過多的信息,避免讓他們覺得難以理解和記憶。
除了醫務人員個人的努力外,醫院管理方面也需要調整和改善。例如流暢的就醫流程、完善清晰的管理制度,都有助於減輕患者在醫患交往中的認知壓力。
——培養理性、開放的社會個體。在社會生活中,刻板印象其實是不可避免的。避免偏見的動機會抑制刻板印象的激活, 並可抑制已激活的刻板印象的應用。通過各種途徑,提高社會個體對於刻板印象及其消極影響的認識,避免相信那些對於複雜事件的簡單解釋和歸因,都將有利於緩解消極刻板印象的影響。如果個體能夠持有開放的心態,認識到醫患關係現狀有著複雜的原因,而不是簡單地把醫患關係令人不滿意的原因統統歸咎於醫務人員,那麼他就更可能有動機抑制自己的刻板印象。
此外,媒體、醫療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患者應該加強互動,共同改進「醫患關係」。如果媒體能夠針對醫務人員、醫療機構做出相對均衡、客觀、真實的報道,如果醫生在與患者及其家屬接觸的過程中能注意自己的溝通方式和溝通內容,能設身處地多為患者著想,如果患者與醫務人員接觸時,能夠對自己的刻板印象有所覺察和剋制,儘可能客觀理性地看待和理解醫務人員的行為,醫患關係的緊張就可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TAG:文化與健康 |
※你會相信嗎?睡著了,也可能是失眠的表現!
※試了很多方法照樣失眠?你可能是沒看對醫生!
※韓寒說「愛可能是任何樣子,不要讓死板的句子成為你人生的標尺」
※睡覺老是不安穩?可能是氣血不足惹的禍,讓這3種食材來幫你!
※感冒藥服用不對可能會引起可怕的副作用!你留心了嗎?
※古代最厲害的兵器不是弓箭 而是它?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關羽大意失的荊州如果是張飛守,不但不會丟,可能發生三件趣事!
※你知道嗎?不孕的原因可能是「心病」!
※兔子急了也咬人?不,它可能就是故意的
※「不好意思」真的是一種病,不治可能會要你命!趕緊看看!
※不是迷信風水!讓你變胖的很可能是你的家居!
※航母的甲板有多厚?說出來你可能不敢相信,薄的嚇人
※孔子是如何罵人的?不告訴你這個字的意思,你可能永遠都不懂!
※警惕!你的多肉可能不是在變美而是在生病!
※你的手錶位置可能戴錯了!犯錯不可怕,無知才尷尬!
※你會吃棗嗎?這個錯誤吃法要注意,不然不養生可能還傷身
※職場長久不能進步,不是你笨人緣差,可能是這些原因惹的禍!
※寶寶愛發脾氣,媽媽不要忙著責怪,可能是你的錯!
※紋身真的要三思!你現在覺得酷斃了的紋身不久後可能會跟這些「受害者」一樣
※心情不好?可能是冬天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