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害了章瑩穎的還有誰?

害了章瑩穎的還有誰?

摘 要

幾十年來,中國主流文化精英對美國的美化,已經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成為中國莘莘學子的集體無意識。他們對美國的真實情況並不了解,但腦海里卻關於美國的想像卻充滿了玫瑰色,這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處於某種危險境地。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中國女交流生章瑩穎失蹤已22天。

6月30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逮捕涉嫌綁架章瑩穎的疑犯布倫特·克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

聯邦調查局還指出,根據披露資訊顯示,相信章瑩穎已經死亡。

「相信章瑩穎已經死亡」的說法,在國內網路上引起了議論和質疑,許多人在問「相信」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僅僅是翻譯的差異。「believe」可以被譯作相信,也可以被譯作「認為」。如果這句話被譯作「認為章瑩穎已經死亡」,誤解就會少很多。

FBI宣布逮捕此次綁架事件的嫌疑人布倫特,此嫌犯系28歲白人男性。

令人震驚的是,他目前是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物理系的博士生助教,和章瑩穎屬同一大學。

這個物理系曾經出過13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這或許能在側面證明在學術上布倫特並非等閑之輩。

白人、男性、知識精英……這樣的人物,在中國的主流傳媒和影視作品中(比如《金陵十三釵》、《紅色戀人》、《一九四二》、《黃河絕戀》等),通常都代表著溫和、理性、正義、勇敢,是中國女性的保護者,也是她們安全感的來源;

現在轉瞬之間卻露出大灰狼的獠牙,對完全無辜的章瑩穎做了「令人髮指」(中國總領事語)的事,這讓人頓感違和。

總的來看,中國輿論對這一慘案的反應是平靜的,就事論事的。

令人談虎色變的「校友會」沒有發聲明,「定點獵殺中產階級」的傳言也沒有出現。

網上流傳最廣的是一些技術性的帖子,諸如「女生遭綁架如何自救?」以及「赴美留學的安全注意事項」,等等。

稍微擴展一些的帖子則是這種類型——

這樣的帖子還能讓人說什麼呢?

總而言之,在美國,人被綁了找不到,恰恰證明了美國能夠有效保護人權;而中國社會的安全和警察的高效率,恰恰證明了中國沒有人權。

這樣的人是反智還是反人類,我已經無力評判了。

還有一些帖子則是這樣的——

明貶實褒。

遺憾的是他從來不肯把這份好感與寬容分一點給自己的祖國。

這位矮大緊同學在自己的女同胞淪陷美國,生死未卜,有可能在變態殺人狂的折磨中生不如死的時候,仍然下意識流露出對美國的極度傾慕,對美國的迷戀可謂深入骨髓。

即便如此,仍然有聲音對「過度關注」章瑩穎被綁架案表示不滿。

一些人振振有詞的質問:難道中國沒有人被綁架?難道中國沒有人失蹤?

這些質問者似乎已經本能的意識到,關注章瑩穎被綁架案,客觀上對美國的形象不利,他們因此陷入了某種焦慮。

章瑩穎案的確需要我們「過度」關注,這是因為,美國在當下中國的主流輿論和主流文化中被過度美化、過度天堂化、過度伊甸園化了,美國被中國的主流文化精英塗上了過厚的玫瑰色油彩。

關注章瑩穎案,除了是因為關心這位消失在異國他鄉不幸女孩的不幸命運外,也是為了恢復中國公眾對美國的客觀認識。

中國的主流文化精英對美國的美化,始於八十年代。

1980年公映的《廬山戀》,當年曾獲得了萬人空巷效果。在這部電影里,相對於「貧困、壓抑、落後」的中國,美國才是一個美好的烏托邦般的所在——富足、自由、美麗。

當年中國最漂亮的女明星張瑜,攜其43套專程從香港採購的各色時裝做了美國的形象代言人,而男主角郭凱敏心中的「現代化」,也不過是同一時期的美國立交橋而已。

此後三十多年,在中國的影視作品中,不斷強化、重複美國「富足、自由、美麗」外加「法治、正義」的形象,成了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

比如,在2013年上映,頗為小資青睞的《北京遇上西雅圖》中:

觀眾看到美國是美麗的,舉目所見,綠草如茵,藍天如洗,西雅圖安靜祥和,紐約氣勢宏偉;

美國是溫馨的,聖誕之夜的街頭彩燈,悅耳的聖誕旋律,都給人一種如夢如幻的感覺;

美國是和諧的,送快遞的黑人小伙快樂陽光,捐獻精子的白人大學生彬彬有禮,來自印度的計程車司機和藹可親……

總之,女主選擇把孩子生在美國是完全正確的。

不要以為這僅僅是電影中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

在許多影迷心中具有「女神」地位的張雨綺,選擇「赴美待產」,其傳遞出的信息是不言而喻的。

不要跟我說什麼這是「個人自由」,對普通人來說也許無妨,但明星之所以是明星,就在於其行為具有巨大的社會影響力,會對社會利益產生影響。

要不然為什麼動物保護組織會對明星穿皮草深惡痛絕呢?

電影和明星的行為本身,構成了一個微妙的互相印證的關係:美國才是故鄉和歸宿!不是嗎?

總的來看,中國文化精英表現美國時情不自禁的美化,到了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比如在2008年陳凱歌執導的電影《梅蘭芳》中,有梅蘭芳在美國演出的情節。

演出中間,有一個觀眾離場,一心渴望梅蘭芳大獲成功的邱如白神經質地詢問檢票員她為什麼走?

不想檢票員給了一個完全政治性的回答:「先生,美國是一個自由的國家。」

這一幕沒人認為不合理。

我想,如果在一部中國電影中有角色回答:「先生,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話,影院里可能哄堂大笑吧?

相比較而言,曾為戰敗國的日本電影人,在透過他們的鏡頭表現美國時,反而更加客觀。

八十年代有一部轟動一時的日本電影《人證》,東京警視廳探員棟居到紐約追捕兇手,透過棟居的眼睛,紐約的貧困、混亂、骯髒以及兇險都讓觀眾感到觸目驚心。

這些鏡頭在當時中國電影全面美化的美國大背景下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幾十年來,中國主流文化精英對美國的美化,已經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成為中國眾多莘莘學子的集體無意識。

他們對美國的真實情況並不了解,但腦海里卻關於美國的想像卻充滿了玫瑰色,這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處於某種危險境地。

以章瑩穎為例。儘管現在還有很多細節不清楚,但有兩點是明確的:

第一、她和嫌兇布倫特並不認識;第二、她用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決定搭乘布倫特的車。

試想,據同學回憶「一向謹慎」的章瑩穎,如果在國內會輕易搭乘一輛陌生男子的車嗎?

很可能,是她潛意識白人男性「溫和、理性、正義、勇敢」的形象害了她。

而這種印象,正是中國的主流傳媒與影視作品在她從小到大的成長曆程中默默地灌輸給她。

並在最後一刻,將她推進了鬼門關!

有沒有哪位電影人願意把章瑩穎的命運拍一部電影?這既是對她的紀念,也是對後人的警示,最重要的,這將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美國。

【郭松民,察網專欄作家。本文原載於微信公眾號「獨立評論員郭松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網 的精彩文章:

南宋、明朝亡國要歸罪於當時的「憤青」?——評歷史「發明家」袁南生的奇談怪論
日本真的淪為三流國家了么?
警惕西方學術話語中暗含的意識形態陷阱
姚晨!這才是對待難民問題的正確立場!
美歐在俄羅斯「信息戰」面前失掉自信力了嗎?

TAG:察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坐穿牢底的判決,殺章瑩穎的惡魔笑了,章父:我只想帶瑩穎回家!
章瑩穎遺體有可能找到!
他綁架殺害了章瑩穎,卻可能被無!罪!釋!放!
章瑩穎案兇手免死刑後笑了!究竟是誰,還在相信惡魔有人性?
章瑩穎案兇手免死後,笑了!是誰覺得惡魔的生命也寶貴?
章瑩穎案宣判:罪犯永遠也不會透露章瑩穎屍體的下落,原因很可怕
他終於承認了殺害章瑩穎!孩子,這個世界上真有魔鬼
章瑩穎父親:沒有任何事比找回女兒、帶她回家更重要
章瑩穎案判了!免死後兇手露出微笑。章父:請讓我們帶瑩穎回家
章瑩穎案還沒結束!章瑩穎家人將給兇手女友錢,感謝她出庭作證?
章瑩穎,請你再等等,正義和真相就要來了!
章瑩穎案嫌犯父親道歉,兇手的父親說了些什麼?
章瑩穎遺體有望找到!為求豁免,嫌犯透露拋屍地……
章瑩穎遇害細節曝光:孩子,這世上真的有惡魔!
章瑩穎案的兇手,為什麼沒被判死刑?
不是死刑!章瑩穎案判了,兇手笑了……
章瑩穎案件最終宣判:他笑了,她哭了!這一刻,我不再勸你善良!
為什麼章瑩穎案被告承認殺人後,還在做無罪辯護?
世界上哪有那麼多壞人?章瑩穎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
章瑩穎案兇手自稱「無罪」:利用規則作惡的人,究竟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