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為什麼成為高危職業?
1
總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沒有金剛鑽咋攬瓷器活兒... ...
帶著幾個思考開始分享:
1、和亞馬遜、蘋果的HR朋友交流了一些國內互聯網招聘的做法,讓他們大為震驚,甚至不相信,後來細說開來,笑了。
說什麼了呢?
A、很多公司要用獵頭招人,呼啦啦的就簽一大片,直接的好處當然是,很多家獵頭給源源不斷的推薦人,至少面試能保證了,
(驚訝:難道沒有供應商管理,不是維持和3-5家優秀的獵頭保持持續合作?)
另一個副作用就是:因為多家獵頭出手,能成功的畢竟是少數,所以,越是靠譜的,優秀的獵頭公司,吃幾次虧就退出了,也有經驗了,再談合作,就拒絕這樣的企業了。
(其實很多公司不是招按JD最匹配的人,而是找最......所以,優秀的獵頭也未必成功率高~~)
或者
要求預付款了。
點評:行規的變化,其實都是實際事例風險造成了!
B、薪資範圍浮誇,15-40K,40-80K,實際上只要低於中位值的,那麼高於中位值的來了面試,怎麼辦?
答案:照樣面!
C、另一個極端,薪資範圍縮水,如,5-8年架構師-本科-大型公司背景,25-30K,8年以上技術總監-本科-大型公司背景,30-40K
D、談薪資的時候,使勁的讓HR砍,各種主觀的理由,我曾經和HR朋友開玩笑說,HR就像一張衛生紙...
E、邀請面試時候,說好的base部分是多少,等面試幾輪後,再磨嘴皮子,base部分沒這麼高,如果加上期權或者按績效,會比這個更高....
(驚訝:這JD怎麼確定的呀?)
F、員工動不動就申請加薪,很多公司又不敢明確規定多上時間加薪,加薪幅度多少
G、績效考核和實際的組織績效綜合,差異很大
... ...
2、一個普通的公司(從整個市場來看,這才是主流的公司,佔比很大),招聘操作人都是工作不到3年的HR(我做HR12年多了,在我眼裡算小白HR)或者跨行業過來的,儘管帶著一身的專業技能,但是公司中高端職位的招聘設置:薪資跟蹤市場水平,或略高,且要求比公司優秀的同行公司或BAT人選,沒有招聘預算,招聘平台年費除外
那麼這樣的HR能有什麼渠道開展招聘呢?
A、付完年費的招聘網站
B、免費使用的社交渠道
C、呼叫朋友幫忙友情推薦
還有什麼呢?我是想不出來了,如果說有,那就剩下一個了,自己掏腰包請客朋友,朋友看情面幫忙推薦些朋友。職位少還行,如果多了,估計這種情面也不值錢了。如果是後者,也就是跨度大的行業轉過來的,恐怕請客的機會都沒有!那怎麼完成招聘任務呢?
80%的中高端是不積極主動投遞簡歷的,至少一半是連註冊簡歷都不願意。
因為他們找同行內推,獵頭主動找他們推薦機會太正常了。然後其他模塊HR呢?上面說了,就不重複了!
2
HR管理的主角有哪些?
先說招聘方面,我要說:A、老闆和部門負責人B、HRC、招聘平台
大家是不是不認同呢?那接著看,我們倒著說
A、先說招聘平台
如果如前程無憂,智聯招聘,定義就是信息發布性質的招聘平台,大家覺得亂,平台不作為,沒辦法,畢竟,平台收到也就是點信息發布的使用費用,低的可憐!
如果號稱是精準匹配,數據挖局,高效推薦等加入更深層次服務內容的平台,還是如此,那就自己打自己的臉咯~~
都說互聯網是階段性發展,先野蠻生長,快速拉起來流量,在做優化和整合。這裡我要說,當一個平台的被大家定格了以後,是很難改變用戶的結論的!要做出改變,至少需要10倍以上的代價,有幾個平台能承受得起呢?所以,改變,很難!
14年時候,大家一片叫好垂直招聘平台,到今年,大家都很失望,就是這個道理!
毫不客氣的說,平台成了幫忙浮誇造假宣傳的機器,用戶如何相信信息的真實呢?
這是現狀,我無意批判任何一家招聘平台,但這是,要繼續做大做強招聘網站必須深刻思考的。
B、再說HR
坦白的說,任何職業的價值,都是那結果價值來衡量的,所以,HR也不例外。當我們吐槽公司這個不好,那個不給力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我們的結果價值在哪裡?
來看兩個情景:
A:蘋果,亞馬遜,Facebook,BAT等優秀企業
兩種招聘方式:
一種,自己進行,由HR發布,並用如開篇所述的也就那些渠道,效果會怎麼樣呢?
一種,交給獵頭進行,同樣會出現踴躍積極求推薦
同維PK,HR明顯還是弱於獵頭的作用。因為,這些頂級的人選,更願意直接和獵頭或者部門對接或者HR的領導對接,而不是和操作崗,沒有決策話語權的HR對接。
理由很簡單,環節太長了,自然反饋速度就降下來了。
申明:以上屬於小樣本數據,僅供參考!
本來HR是招聘的主角之一,為什麼反而求職人很多都想繞開HR呢?
再看下一個情景:
B:普通公司
也是兩種招聘方式:
一種,自己進行,由HR發布,並用如開篇所述的也就那些渠道,效果會怎麼樣呢?
一種,交給獵頭進行,同樣會出現踴躍積極求推薦
異維PK,HR明顯還是弱於獵頭的作用。
(注意:我們想要的人都在比我們公司要強的公司里)
這個時候的招聘還有幾個特點:
1、要求高,薪資略高市場水平或持平,公司的條件不足,相對人選現在的公司
2、要求高,待遇高,明白放話,高薪挖人
3、要求高,但薪資低,或者加點股權、期權,暢想未來就很高
對於2絕對沒問題,國內現在最大的需求就是經濟性激勵,但是有幾個公司承受得起呀?1還能理解,畢竟量力而為嘛,公司真要不錯,要麼時間給予充分點,或者有公信力的平台或人背書,或者挖他們不得志的人,也能撈著點。
可是3呢?也能撿漏幾個,但是:經得起時間考驗嗎?撿漏的概率有多大?
我活生生見證了很多這樣的公司,要我幫忙,有的我幫成了,但也明確告訴了這是撿漏,沒有普適性,千萬不能當普適要求或期望,有的我給了建議不合適,然後他們撿漏了,說,你看這不招來了嗎?
然後出現了下面的情形:
需要幾個同級水平的人主導不同部門進行協同,結果只來了個別的幾個,協同不起來。然後,來的人也覺得耗不起了,走了,或者準備走了!這算成功招聘嗎?
boss和部門負責人接下來說,繼續說HR,HR怎麼辦呢?
如果只是一味的執行,說什麼這是公司定的標準或決定,沒有一點自己的觀點或者方法或者糾偏,開篇說了,任何職業的最終價值都是按結果價值來衡量,我們期望多少工資呢?我們委屈不?
看看下面的這幾條,我們能做到幾條:
1、我們對市場上各類職位,職級,至少我們負責的,很熟悉,對照公司的需求,高了,還是低了,很清楚
2、我們能夠影響公司糾偏,做出正確的決策
3、我們知道我們公司要的人分布在那些公司
4、我們有那些方式方法勾搭上這些人
5、我們有必要的預算支持,能夠控制好招聘的性價比、速度,效果。
6、我們有能力推動公司的人事政策匹配公司的發展需求,並落地執行
7、我們能夠解讀公司的戰略需求,且做到支持
8、我們能超前根據公司的發展,儲備人選,制定或優化公司人事政策
... ...
自我檢驗吧?
C、老闆和部門負責人(聯動HR管理,不只是HR的事情,但HR如果只是被動工作,更會被不重視)
對於優秀的大公司的老闆,毫無遺憾,拍板決策公司戰略,因為公司的規模太大了,群策群力的條件非常充分。總監以下的招聘可能他們都不過問就決定了,那誰決定呢,HR副總和分管副總。
但,對於公司的人事政策,老闆一定會過問。這個時候HR副總的作用更巨大!
舉個例子:有個公司的人事政策有這麼一條:所有的開發,每個月必須內推至少3個人來面試,按公司的需求,否則扣KPI
再舉一個例子:招聘團隊,作弊跳單,欺負獵頭也就罷了,畢竟是為了公司省錢嗎
但又走私下的公司(或者朋友的獵頭公司,或者偷偷註冊的獵頭公司)走單,公司的績效制度,人人吐槽,公司的人很容易就被挖走了,離職率很高!
等等。。。
這打誰的臉呢?老闆和HR!最疼的是誰呢?老闆!為什麼用這樣的人事副總呢?發現了還不優化!
03
HR的思考
那麼請思考:作為HR怎麼辦?畢竟現實中,要HR背黑鍋的也多,更主要的還是那句話,任何職業的終極價值都是要結果價值衡量的。
我們不能總是簡歷上寫做了那麼多那麼多,成績那麼多那麼多,但經不起推敲呀?對於老闆和部門負責人請思考:凡事都是HR的責任,為什麼HR在公司的地位沒你們高,沒你們被重視呢?
從價值創造邏輯來說,HR頂多也就是重要的價值創造支持部門,而不是,直接價值創造部門,你們才是!這句話:任何職業的終極價值都是要結果價值衡量的,其實是說給任何職業的人聽的。
說了這麼多,大家聽的也是一團亂麻了吧?
精鍊一點:各掃門前雪!結果價值,才是最有利的說明!其他任何理由,抱怨,都是浮雲!
因為:職場不同情弱者!
end
TAG:三茅網 |
※為什麼現在教師成了高危職業?
※原創:高危職業 NBA教練
※班主任是高危職業嗎?
※拳館CEO成新晉高危職業,搞技術的IT男也能當格鬥教練?
※明史趣聞:為什麼說帝師會成為高危職業?
※學這些專業最容易get高薪職業
※DNF職業大洗牌:高續航職業被砍,武極鬼泣重做!
※職業成長:進BAT一線大廠,前端工程師如何做準備?
※FTISLAND李洪基成為職業保齡球協會特別會員
※職業賽場終極團戰英雄,RNG因為ta潰不成軍!
※醫生為何成了糟糕的職業?
※KT新人中單:因為Faker才成為職業選手的
※現在的教師像是高危職業,為什麼呢?
※庫里征戰職業高爾夫?作為NBA球星他有五大優勢!
※因為它,韓國總統變成了「最危險的職業」!
※是什麼造成現在教師成了高危職業,教師的出路在哪裡?
※職業排球人為啥跳的高?
※前NBA高管談巴雷特:他可能成為加拿大最好的職業球員
※職業規劃:SEO 職業發展思路
※愛豆交通事故頻發,恐成「高危」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