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宏奇:我的學醫行醫之路——一個醉心岐黃的行醫人(6)

李宏奇:我的學醫行醫之路——一個醉心岐黃的行醫人(6)

『最受歡迎的中醫公眾號

最具人氣的中醫公眾號』

致力於中醫尤其是中醫民間的成長和傳承

每天陪伴中醫人成長

第 409 期

作者:李宏奇

石家莊市行唐縣西街71號行唐縣西街村衛生室

編輯 / 冰無雙 ⊙ 校對 / 劉剛

I導讀:從今天開始連載一個醉心岐黃的行醫人,講述他的學醫行醫的歷程。

第十一章名師指點始開悟,變故卻是很突然

在臨床跟師,總能得到師父的點悟,有時師父無意間的一句話就能使困惑我多日的問題瞬間豁然開朗。記得師父有次在治病時說了一句治病要順勢而為,尤其是在疾病的正邪的交爭階段,能夠把握局勢,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時我聽得懵懂,但又不敢多問,因為有的問題即使別人解釋的再明白,最終還是得回歸臨床才能夠真正體會到。只有遇到這樣真實的病例,才能脫離書面上的理論,在臨床實踐中得到升華。

夏天熱的時候,有的人會出現上吐下瀉的病症,有的是因為暑濕,有的是因為飲食貪涼或吃了變質的食物,治療腹瀉人們通常會先想到止瀉,比如暑期多用芳香化濕的藿香佩蘭等止瀉,由於脾胃虛寒導致腹瀉的會用到參苓白朮散,這都是對疾病的正治法。

但我師父治療過一個嚴重的腹瀉腹痛用藥讓人出乎意料,這一病例也讓我對師父經常說的治病要順勢而為這一道理幡然醒悟。那是一個夏天我們村一個年輕人肚子疼拉肚子,在村裡吃了很多止瀉藥也不見效,就到縣醫院住院。

醫院診斷為細菌性痢疾,住院七天也不見輕,發熱,肚子疼,便利膿血,里急後重,真是備受煎熬,在這期間幾乎能用的方法藥物都用了,沒有任何效果,老是蹲在廁所里肚子疼下墜起不來,還發燒。

當時我師父看了患者舌苔黃厚膩,脈弦數有力,就開了一付芍藥湯,我一看裡面有瀉下的大黃檳榔芍藥,就非常擔心的問用這些藥行嗎,是不是用了葯會更加嚴重啊,師父說這個病的治法是通因通用,病的原因是疫痢之毒結於腸內排不出來,人老是想上廁所就是人體自然的排毒反應,中醫叫滯下,我們的治療思路就是幫助人體把疫痢之毒排出去。

果然第二天病人來了說吃了葯沒有半個小時就肚子不痛了,發熱拉肚子都好了。我不禁又要感嘆無論何時,我們仍然需要兩千多年以前先人的智慧去治癒身體,張仲景提供給後人的這個智慧錦囊總能讓我們逢凶化吉。

我們中醫治療疾病的思路就是順勢而為,對抗疾病的態度明確,給疾病一個出路,讓身體的疫痢之毒排出體外,而西醫治療的時候卻始終秉承對抗療法,想盡一切辦法殺滅細菌,可是結果卻往往會殺敵一千自傷八百。

這時我才真正明白師父說過的通因通用,其實也就是對症治療的「正治」和見病知源的「反治」,書本上的理論還是在臨床實踐中才能加深記憶,這樣的治療方法在以後自己運用的時候才能夠靈活運用。

就比如這個大便泄瀉的病,要想達到止瀉的目的,就要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有時同樣以大便泄瀉為主症的兩個病體,由於其病因本質不同,治療方法也絕對不同。一般情況下,人們通常會用溫中止瀉的方法治療,才可以達到泄止病癒的目的,這就是正治。

反之,假如泄瀉的性質是疫痢之毒,食積腹痛所導致的,必須要用瀉下法,瀉去實熱結聚,把疫痢之毒排出去,這時即使是嚴重的腹瀉也要用大黃黃芩檳榔等苦寒瀉下藥才能達到泄止病癒的目的。這是反常的治法,也就是反治法。也就是師父所說的「通因通用」,用具有通利作用的藥物治療下利癥狀。

後來我在行醫過程中也遇到很多這樣通因通用的病例,每次在辯證準確的基礎上,切准病機,不被通常的癥狀表象擾亂,這樣才能做到對各種病症及其原因明白透徹,治療才能真正得心應手。

有次我朋友的女兒,腹瀉嚴重且腹痛難忍,各種止瀉藥服用後均不見成效,來求診時敘述原因。原來炎炎夏日與朋友一起參加考試,考試歸來別人都已通過,唯獨自己被掛。回來後便開始腹痛腹瀉,里急後重,按常規的方法治療無效。所以診斷其為實熱結聚,必須要用苦寒藥物瀉去實熱,於是開芍藥湯,用黃連,大黃,白芍一劑而愈。

在臨床跟師學習,不但對師父治療各種疾病的治療思路和方法仔細觀察和分析,更對師父摸脈的一招一式和脈診所得的患者癥狀用心揣摩。

脈診作為中醫學一項重要的技能和成就,在歷代都被醫家強調其重要性,也是一位中醫診斷疾病時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記得在我們初學脈診時,師父首先指導我們號脈指法及準確定位,先下中指,取定關位,再下前後二指於尺寸二部,這就叫做「定關」,定關之後,三指平放,那時候剛接觸摸脈,覺得脈診神奇又莊重,每次師父讓我們給患者摸脈都覺得是在做一件神聖的事情。

平常不忙我們師兄弟還相互練習以準確掌握指法定位的標準動作,領會三部,取九侯和脈之七珍的技巧,為我們學習準確的號脈打下了基礎,後來我看到很多中醫甚至好多知名院校出來的高材生指法和定位不準,本來定關的位置決定你指下的每部脈對應的身體內部哪一部分,身體哪一經有問題,可是最初的定關立足點錯了,其它的就都亂了,即使通過脈象得知了患者身體對應的應該有什麼癥狀,也會張冠李戴,再論辯證開藥簡直是無稽之談。

這樣的後果就是通過號脈不能做到見病知源,只能通過患者的敘述,按問診得來的信息開藥,開的方子片面而瑣碎,不能整體把握疾病的治療和趨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也是現在為什麼人們都說好中醫難遇,中藥喝了不少卻沒治病的原因。

那時候師父對我很嚴厲,每個病人看了之後讓我再號脈,讓我說主證,只能說一到兩個主證,不能超過三個,師父要求我們說一兩句就要說出病人的主要癥狀,甚至一句話就要說出病人的主證,說錯了就不能再說了,然後看師父給病人說,這樣跟師一段時間後,大大提高了我號脈的準確度,那時候跟師父學醫的時候還不到十六歲,我們村的鄉親都知道我這個小孩學中醫號脈准,只要有機會就讓我號脈,我就抓住這個機會,在人群積聚的場合,人們排著隊讓我號脈,大大鍛煉和提高了我號脈的準確度。

那時候跟師學醫的時候,師父經常說作為一名中醫,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當時聽師父這樣說覺得有點誇張,但後來才慢慢體會到師父這話的深意,真的就是這樣,中醫要做到一望而知,而且在臨床中要做到面面俱到,臨床中不僅通過號脈診斷,有時候患者一個表情或者一個動作就能決定我們的治療方向。這也是現在我經常對我的學生說的,患者一進門看一眼患者的體形,神態,以及長相,就能把患者的身體狀況判斷的八九不離十,然後再通過脈診和舌診,問幾個問題,驗證一下,這個病人的理法方葯就出來了,這也就是我近幾年研究的望診體質學說的奧秘。

跟師斷斷續續的學了兩年多的時間,各種理論也已通曉,但臨床醫術還不算精湛,每天學習的勁頭十足,每天睜眼醒來第一件事就看老師推薦的有用書籍,堅持背誦傷寒論,然後早早的到診所給師父打掃好屋子,整理好藥箱。

可是天不遂人願,那一天在我的記憶中永遠留下了烙印,83年正月十四我師父在回家的路上突發急病摔倒在地,一起隨行的兒子急忙送往醫院也沒有搶救過來,當我趕到醫院的時候竟然連師父最後一面也沒有見到,當時感覺天都塌下來了,悲痛欲絕,我一時間接受不了這個現實,萬念俱灰,我蹲在醫院的牆角埋頭痛哭,眼淚流滿了衣襟。

師父走後診所沒人繼承,師父生前對我寄予厚望,於是我獨自一人挑起大梁開始經營診所。

懷著悲痛的心情,我把師父生前留下來的醫書和醫案都細細整理好,坐在診所恍惚間覺得師父還在那裡接診開方,與病人侃侃而談,師父的音容笑貌總是浮現在眼前。這樣想著不自覺的竟已潸然淚下。

一切整理完畢後,我也整理好心情準備整裝待發,我不能一直沉浸在失去師父的悲痛中出不來,理好頭緒,我得繼續這份中醫事業。

以我的師父去世為分界線,我開始了我的獨立行醫生涯。師父生前對我寄予厚望,我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學出個樣子來,不枉老師生前對我的栽培,雖然當年剛剛19歲,但也要學著做一個不動聲色的成年人了,遇到棘手的病人一定臨危不亂,不能偷偷想念師父,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縮了,跟師學醫的時候需要毅力,現在獨立行醫同樣需要毅力,雖然當時的壓力很大,但自己給自己打氣,並且堅信自己一定可以領略到師父生前所傳達給我的從事中醫的幸福感。

第十二章初期臨床心忐忑,卓有成效心稍安

幾天以後,83年正月十九,我就開始了獨立行醫,當時我剛剛19歲,有的病人來看病本來是沖我師父來的,結果來了一看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小孩子坐診,馬上扭頭就走,有的就乾脆不進門,不給我說話的機會。

記得我剛開始行醫的時候,北京門頭溝一位患有肝硬化腹水的老太太,65歲,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常年在北京住院,身體狀況越來越糟糕,絲毫不見好轉,聽娘家的親戚介紹找我師父看病。

當時人家到了我們這條街之後,得知我的師父早已不在時,起身就要離開。見此情景,我心裡就有些不服,沉住氣和這個老太太說這麼遠你既然已經來了,也別白跑一趟,我給你號脈說你的病情及現在存在的癥狀,說准了看不看隨你,說的不准你扭頭就走我絕不會勉強,老人家和親戚商量好長時間,最後還是有些遲疑的走進屋,我給他號脈後,把她的不適癥狀非常準確的說出來,並且給她分析了這種病存在的發病趨勢,以及現在的治療方案等等。

這樣一番講解之後初步取得了老人家的信任,我說你這個腹水我給你開個很簡單的方子就能取得明顯的效果,我當時給她開了苓桂術甘湯,三付葯不到八毛錢,老人家提著三小包中藥看來看去,將信將疑的走出了診所。

三付葯後老太太來複診,喜出望外的說你開的這麼簡單的葯,療效卻是不可小覷啊,我喝了三天你看我肚子小多了,感覺腹水沒有了,身體各種不適的癥狀明顯的好轉。聽老太太這樣說,我對治療她這類疾病就更有信心了,起初還擔心方小藥味少,力度不夠,現在想來經方的療效的確是葯簡效宏啊。

於是又開始不厭其煩的給患者分析病情,灌輸我的治療理念和看病的依據。那時候人們交通不便利,通信不發達,這個北京來的老人為了找我看病方便,專門在我們縣一位親戚家住了好幾年,回北京後還經常和我通過書信聯繫,講述自己當時的癥狀,讓我給他開方製成藥丸然後郵寄到北京治療身體疾病,後來十多年就再也沒有住過院。直到現在她的很多親戚身體有什麼不舒服的還在找我治療。

這個北京來的病人療效很快就傳開了,知道我的葯很便宜而且療效高,即使找我看病不拿葯我也會耐心的和患者講解,透徹的讓患者明白自己得病的原因以及治療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很多人都來我這裡就診,有的人沒有病就是覺得新鮮,專門來看看一個小孩是怎麼給人看病的。通過這件事,也給我樹立了信心,得到患者的肯定是對我最大的鼓舞和激勵。

因為那時候獨立臨床的時候還不到二十歲,好多來看病的患者看我年紀輕輕就覺得我經驗不足,生怕我醫術不好給人家耽誤了病情,所以我除了專心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醫術外,還要精心做好醫患溝通,和患者說出的每句話都要考慮慎重,以此來打消患者的顧慮,放心把自己交給我醫治。

當年初臨床的時候,每天面對病人也是誠惶誠恐,如履薄冰,但憑著對病人付出自己的熱情,以及當初學的紮實的功夫,很快就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同時為了提高自己診病的準確度,我每天用錄音機把看病和醫患交流的過程錄上音,病人走後反覆的聽,通過推敲錄音找到自己的不足和錯誤進行改進提高。

聽錄音的時候會思考一下今天看的病有哪些是疑難的,我處理的方法是否得當,反覆推敲自己的言談舉止,思考能否讓患者稍稍放心,從而化解病人內心的恐懼,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這個過程也會發現新的樂趣,每天面對的都是不一樣的病人不一樣的問題,這樣的經歷多有意義。

記得六十年代給周恩來總理看病的一介名醫蒲輔周,曾經說過這樣一件事,別人在給周總理看病的時候,就覺得榮幸之至,容易緊張舉棋不定,我在給周總理看病的時候,就是把周總理當作一個病人看,用平和的心態自然能夠處方自如,所以我經常給我的徒弟說,我們給病人看病,要把病人當作自己,和患者角色互換,,去感受患者心理狀態對疾病的感受,將心比心,自然就能取得更好的療效。

有次,一位老人家帶著女兒來到我們這條街上尋找醫生,他的女兒一看精神萎靡,十五六歲的樣子,持續發熱好多天,渾身乏力發黃,噁心嘔吐不能吃東西,到縣醫院檢查說是肝炎,各種指標太高,讓轉到石家莊住院治療,但家裡經濟困難,住院實在承受不了,就到我們這個中醫一條街挨個診所問,別的大夫聽他這樣說孩子的病情太重,都不敢接怕承擔責任。

問到我這裡時,我想起以前師父治療那例出血性紫癜的醫案,雖然得的病截然不同,但師父說的那句話「不管醫院給孩子定義什麼病,我們中醫看病以辯證為準」回想在耳邊,我就對這位老人家說,我給你家孩子看看吧,那位老人遲疑片刻還是把孩子拉進來。

我看了一下舌苔膩,脈弦滑,典型的暑溫,就說,我給你開一付葯,你回去熬了給孩子喝下,如果癥狀減輕就不用去石家莊了。因為當時看老人家不太相信我的樣子,待他們走出診所後我還追出去囑咐他一定熬了葯讓孩子喝。

第二天那位老人家興沖沖的過來,跟我說那副葯喝完了,孩子的燒退了,要求再開三副,後來又複診了一次,前後喝了不到7副葯,到醫院檢查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各種不適的癥狀也消失了。

那時候的農村,醫生治好了疑難的病症,人們會口口相傳,我深知一個大夫有了好的口碑,這比什麼都值得,當然有好的口碑的前提,是大夫的醫術精湛,治療水平高,每當十里八鄉的鄉親過來說,我們同村的誰誰誰在你這裡治好了病,推薦我過來看看。我內心都受到極大的鼓舞,更加努力的奮起直追迎頭趕上,以使自己的水平更上一個台階。

那個年代像這種重症患者,是對我們中醫水平的極大考驗,只有膽大心細開方簡潔高效,才能有立足的空間。對於平常的頭疼腦熱,人們都是自己想一些不花錢的辦法解決問題。比如發燒了喝些薑糖水蓋上被子發發汗,哪裡受風了拔個火罐。

一次一位高燒患者,持續高燒幾天幾夜,劇烈的頭痛,別人發燒身上乾熱吃了退燒藥汗出燒退就可以了,她發著高燒還伴有出汗,吃退燒藥出汗了燒照樣不退,家人著急就把她送往醫院,醫院輸液也無濟於事,於是家人就把她的癥狀跟我說了,我給他開了一副桂枝湯,並且告訴他喝葯後喝些熱粥,然後蓋上被子睡一覺。

名醫介紹

李宏奇(又名李吉柱)

(1964年~)

從事中醫四十年至今,在臨床中通過獨特的六經四診判斷六氣盛衰和方位,了解人的體質、性格,心理特徵,通過六經六氣對疾病的部位和性質作出判斷,做到見病知源,身心同治。擅長治療兒科、婦科、男科、各種疑難雜症等。尤其擅長於不孕不育的治療。

2012年獲得「石家莊市首批鄉村知名中醫」榮譽稱號,近年來,成立了李宏奇中醫傳承工作室,把臨床多年總結的豐富經驗和所學所悟總結歸納並整理出書,經常在網路論壇和業內多家雜誌發表臨床感悟和醫案醫話,已整理出版臨床治療經驗集系列叢書。

李宏奇中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黃民間傳承 的精彩文章:

李宏奇:我的學醫行醫之路——一個醉心岐黃的行醫人(4)

TAG:岐黃民間傳承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李克紹:學醫、行醫話當年
行醫 醫學人文
嶺南中醫世家|吳維城:五代行醫官尊匪敬,和平西路七十春秋
嶺南中醫世家|甄夢初:醫學世家傳四代,父子病倒行醫時
行醫與學佛關係
民間中醫任啟坤30餘年行醫路:成「明醫」而非「名醫」
行醫之路:愛上針灸,愛上中醫
用壞十幾輛自行車、百雙鞋和8個醫療箱:翟宏海最美的37年基層行醫生涯
明代名醫張景岳行醫故事
待病人如家人 牙醫劉建云:行醫的樂趣就在於助人
這個醫生既行醫又採藥 成侗族百姓心中的「活神仙」
我的行醫之路第二十,學習五臟氣血妙方膏
通江鄉鎮中醫高江華:不忘初心 仁心行醫20載
行醫初心未曾變(走近國醫大師④)
百年前的中醫藥鋪老照片,老中醫行醫的真實情景
一位佝僂村醫46年的漫漫行醫路
何仙姑,孝女行醫開藥方多行善
嶺南中醫世家|吳粵昌:著書辦廠不誤行醫,衣缽傳承世家風範
雷安萍:厚德為醫 謹慎行醫 用生命守護健康
女村醫邊境行醫二十載 笑著講述讓人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