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有個法國佬跑去蘇聯拍A片,卻意外拍到了
有關蘇聯的故事,我們已經推過很多次了,但今天要說的,還真有點不一樣。
正式來說,蘇聯是1991年12月25日解體的,那天資本主義者們在西方歡度聖誕,共產主義者們跟蘇維埃道永別。
戈爾巴喬夫在電視講話上宣布辭職,說完就把稿子猛力一扔
不正式的說,蘇聯其實早就解體了。從1990年開始,很多加盟共和國接二連三地發表了獨立宣言。莫斯科和聖彼得堡有大批年輕人隨時準備不惜一切代價逃往西方。
儘管已經名存實亡,蘇聯仍然是唯一和美帝正面杠過的超級大國。牆裡的人想要出去,牆外的人倒是很想潛入蘇聯,最後獵奇一次。
蘇聯人到底是怎麼生活的?
紅色帝國的社會生活到底是什麼樣?
那裡的東西是不是都不要錢?
人們的精神世界是不是特別的高尚?
但要去蘇聯,總得找個理由。如果有人帶著照相機、攝影機直接殺過去,絕對會被當作間諜。而且資本主義國家的人辦理去蘇聯的簽證,也是很麻煩的。
於是,1990年4月,法國知識分子弗朗索瓦·茹法組了個小劇組,在手續還沒辦全的情況下匆匆混入蘇聯。
他們的目標是:在蘇聯拍部A片。
《性與革命》,不可不看的重要影像資料,研究蘇(人)聯(體)歷(藝)史(術)的朋友絕對不可以錯過
導演茹法近照,他是記者、作家、導演、音樂學者、電台主播、電視節目主持人…總之是個精力充沛的文化人
A片什麼的,當然只是借口啦。飽讀哲學藝術經典的法國知識分子,怎麼可能(只)滿足於生理需求。劇組的真實目的仍然是為了觀察蘇聯。
劇組在法國定的演員沒拿到簽證,所以他們只能到了蘇聯以後現找,圖為當時的招聘廣告
在仔細研究電影之後,我發現它作為A片大概是不及格的,作為紀錄片到還有些看頭。
雖然影片的視角仍然有西方人獵奇的嫌疑,但裡面蓄意黑的內容非常少,立場偏中立。
畢竟,茹法的劇組進入蘇聯的時候根本沒拿到什麼拍攝許可,所以也肯定沒有得到蘇聯當局的贊助,不必為政府說好話。
而且因為去的匆忙,茹法在開機前根本沒什麼成形的計劃。他說影片中的很多情節都出於「即興」。這說明這群人可能真的就是去瞧新鮮的,沒有帶什麼「揭露社會主義陰暗面」的政治包袱。
圖為參加選角的蘇聯姑娘,茹法把拍A片的前期準備工作都放了進來,還拍攝了很多莫斯科街頭的日常,所以…A片的內容真的沒有多少
當時去莫斯科試鏡的蘇聯人都知道這幫法國人是要拍A片。但估計他們就算知道也還是會去。因為這件事的重點是「法國」,不是「A片」。
當年聖彼得堡的一個調查顯示,有50%的學生不惜加入色情業,只要這能幫他們去到西方世界。
所以劇組的招聘啟事一發布,大批年輕貌美的蘇聯姑娘就撲了過來。她們不僅想參演影片,她們還想嫁給劇組裡的法國男人。
來試鏡的蘇聯姑娘,跟同時期的西方女性相比,她們的裝扮稍稍簡樸一些,但也很大氣時尚
貼臀齊B小短裙,緊身皮夾克,大波卷這些90年代初的時尚元素,她們只要想扮,也是不缺的
回憶起在莫斯科拍A片的那段時光,茹法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他說他感覺自己就像做夢一樣,彷彿一夜之間成了卡薩諾瓦,成了唐璜。
蘇聯姑娘們不分老幼,都往他身邊擠。他每天聽到最多的話就是,「你好帥!」,「我愛你!」(「啊呀留不留捷吧!」)。
試鏡開始,裸露太多,截圖的尺度只能到這裡了,從對話里我發現,有些姑娘不清楚要拍A片,後來知道了也覺得無所謂,一秒脫光
當然,茹法很快就恢復了理智。他看看自己微胖多毛的身體,再看看身邊姑娘們渴望的眼神,就知道她們之所以大獻殷勤,只是想跟著劇組離開蘇聯。她們愛的不是這幫男人,而是傳說中的自由。
劇組的攝影師跟姑娘們試完鏡,又跟拍她們來到了莫斯科街頭。
那裡正在進行一場井然有序的示威遊行。姑娘與劇組在人群中若無其事的穿行,沒有經歷推推搡搡,通車的主幹道也沒堵塞。
街上的示威人群
示威中還有官員走過,不過也沒發生什麼衝突,官員甚至還和人群寒暄了幾句
其實,說是示威,但真的在抗議的人沒有幾個。大多數人是來看熱鬧的,比如永遠在現場的大媽。
示威人群中的大媽們
這種火熱的政治主題本是最吸引西方眼球的東西,但從劇組接連幾天拍到的畫面來看,當時的蘇聯人好像純粹是閑得無聊,總是扎堆看熱鬧,遇到什麼事情都排隊,但也不參與,就看看。
一大群人在排隊,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
扎進人堆里一看,原來是莫斯科第一家麥當勞開張了
解體前的蘇聯,一片平靜。劇組的新鮮勁兒過去了,覺得還是老老實實拍A片吧。
導演茹法有錢,有器材。服裝、化妝品、道具這些,劇組一樣不缺。但他們一時半會還是拍不成片子,一是因為目前來的演員都只會說俄語,交流不便,二是因為在莫斯科租個拍攝場地,要等三個月。
百無聊賴的劇組於是開著車在街頭遊走。他們觀光了五一節前的莫斯科,旁觀了婚禮,看了音樂現場,這期間DV機就沒關過。
莫斯科街道寬闊整齊,跟中國差不多的小攤位前排著長隊
蘇聯的有軌電車,我2015年去莫斯科的時候發現它們還長這樣……
亂拍到的婚禮,婚車當然是伏爾加啦,當時莫斯科馬路上跑的幾乎都是伏爾加
文藝劇組看LIVE,台上的人是80年代蘇聯搖滾界的先鋒人物維克多·崔,他是電影樂隊(Кино)的主音,這次演出後不久,崔因為疲勞駕駛,死於車禍,享年28歲
莫斯科某處鐵路橋上的文青們,正在凹造型
這一路上,茹法跟帶路的莫斯科翻譯混熟了,覺得不如也拉她演電影吧。姑娘不僅美的自然,關鍵是法語說得無懈可擊。
對此,翻譯姑娘一開始是拒絕的。她說自己還是學生,對脫衣服的事情,多少有點顧忌。但是喝完半升伏特之後,茹法取得了勝利。
劇組的翻譯看上去很有叛逆不羈的文藝氣質
劇組還發現了一位可愛的售貨員,童顏之下,她竟是巨系…
之後發生的事情,就不必多說了。茹法開始認真拍A片,我也沒法截圖了。為看「那些圖」點進來的朋友真的可以走了,意猶未盡的,另有期待的,不如再聽我閑談兩句。
前面提到,蘇聯年輕人們都想去西方。但看影片里姑娘們的穿著,和街上市民的生活狀態,我發現蘇聯雖然比不上同時期的美國那麼發達,但也沒有傳說中那麼物資匱乏。這和我們的刻板印象可能有點不一樣。
中國人談起蘇聯,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用我們90年代初的樣子,去生搬硬套。
印象中蘇聯人買點什麼都要這樣人擠人,排長隊,售貨員不像在賣東西,像在救濟蒼生
我們和茹法他們不一樣,社會主義對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東西。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那些動蕩和短缺,搭配媒體對蘇聯解體問題的各種剖析,我們便想當然地認為,90年代的蘇聯和當時的中國一樣。說不定還不如。
如果人生就是為了豪宅、名車、遊艇和全套自動化家電,那全世界都不如美國,現在的西歐也比不過。但要得到這些,你就得先做個美國人,去付出,去加班,去拚命,在一定的市場制度里不擇手段地突破自己的底線。
蘇聯人的消費是有匱乏的,這點毋庸置疑,他們的生產與分配確實存在問題。
茹法在莫斯科的街頭就被人暴打過。對方搶了他褲兜里的一點零錢,但更想搶的,是他身上藍燦燦的牛仔褲。
在蘇聯,不僅是牛仔褲,但凡你想買點獨特的、酷炫的東西,多數商店都沒有的賣!
《性與革命》里出現的唯一一家售賣牛仔褲的商店,是專為外國人準備的。這家店不僅店名是英文,店內的商品標價也用的是外幣。
賣牛仔褲等新潮服飾的商店,店員身後是外匯匯率表
一輛伏爾加,20年造型不變,即使還能開,又有什麼意思呢?從這點來看,蘇聯社會的確是讓人失望的,但同時,蘇聯人習以為常的許多東西,在美國都是要花大錢才能換來的。茹法的蘇聯姑娘們恐怕並沒有意識到這個。
滿街的伏爾加
高等教育、公休假期,坐在涅瓦河邊的白樺林里,用老吉他彈一首小曲……任何一個蘇聯的工人家庭子弟都可以享受這些。但在美國,要活出這樣的情調,你的收入至少要達到小資以上。
所以,不拿美國做比,蘇聯人的生活水平是不差的。
70年代美國街景
我在歐洲旅行時,喜歡到每個城市的歷史博物館看看。我想知道,這些西歐城市在二戰後到90年的這段時間,到底經歷了什麼。
我發現,經濟的發展不是線性的。不是今年漲5%,明年再漲5%,而是有爆發、有穩定、有衰退,之後又有爆發。
70年代,走出西歐大國里那些古色古香的老城區,新城區里那種用水泥直接做外牆的筒子樓,和那些圓頭圓腦的電車,真不比蘇聯的大都市強多少。
你能想像那時候的曼徹斯特仍然有很多普通公寓住宅里沒裝抽水馬桶,沒有獨立衛生間嗎?
你再看看ABBA樂隊那個時期的MV。他們的女主角在斯德哥爾摩城郊的車站裡等通勤火車,邂逅了一個帥哥。兩人擠著一輛綠皮罐頭車眉目傳情。對,就是綠皮罐頭車,就是這麼「新潮」。
ABBA鼎盛時期的偶像照,看看周圍環境好像真的沒有很好啊
70年代的蘇聯,在戰後廢墟上苦幹了20年,雖然和美帝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已經追上了西歐。如果在宣傳上,把對照標準從遙遠的美帝水準,降格至西歐,那短期之內,蘇聯民眾是不會有心理落差的。
只不過,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宣傳才是宣傳,否則都是扯蛋。蛋如果扯的太久了,社會就要完蛋。
蘇聯走到末期,需要的東西自己不能生產,能生產的又在分配環節出錯。大家拿到手裡的,不是他們最需要的東西。這時就出現了另一種渠道——非官方的「第二分配」(黑市)。
蘇聯街頭隱秘的買賣
蘇聯在政府監管缺位的情況下,慢慢轉向消費主義。人們能想要的越來越多,眼前的社會體制顯然已經滿足不了他們了。而蘇聯之前積累的那點老本也已經吃完,解體不可避免。
如果解體之後一切太平該多好。但是歷史的終點卻不在這裡。
茹法在莫斯科拍A片的時候,找了一個男學生當翻譯。他的法語也說得很好,後來他如願去了法國。
但是最終,這個男孩卻早早死於過量的伏特加和可卡因了。
文:司原冬
編輯:鯨魚
首發於公眾號奇遇電影
更多內容請關注奇遇電影公眾號:cinematik
※她專拍怪人、挑戰你的感官,她也深深影響了庫布里克和哈內克
※這種正宗港味的港產片,看一部少一部,儘管它很糙
※居然能有影評人把馬丁·斯科塞斯惹毛了,懟了起來
※這些畫,畫得比照片還逼真!那還要照相機來何用
※憂鬱的時代,要有潮濕的性感
TAG:奇遇電影 |
※最蠢的一次叛逃事件,1991年蘇聯解體,1990年逃往蘇聯
※1941年,蘇聯有303個師共470萬人,4年後二戰結束,蘇軍暴漲到了什麼程度?
※蘇聯解體時有8艘航母,27年後就剩1艘,3艘來中國1艘在印度
※這艘航母曾是蘇聯海軍的旗艦,我國7000萬買入,一年賺了兩個億
※圍殲了66萬日本軍隊,1945年,蘇聯如何做到了這一點?
※25歲蘇聯男出現在50年後的世界,74歲女友無緣見到他,是個謎?
※各國迫擊炮最大射程是多少?美6840米,蘇聯20000米,我國這個數想不到
※蘇聯當年欠我國4.5億美元,為何俄羅斯到2015年才還清?
※當年蘇聯挖穿地球計劃,已經挖到12262米,為啥突然停止了?
※1962年這6萬多人說中國窮要去蘇聯,30年卻說自己是中國人
※10年前,我國收回這片比澳門還大的土地,其曾被蘇聯強佔79年
※蘇聯當年開啟挖穿地球計劃,挖到12262米,為啥突然停止了?
※此地於1969年遭蘇聯入侵佔領,直到30年後這國才將它歸還給中國
※1959年蘇聯登月發生的詭異事件,拍到月球背面有四個陰影
※活了85歲,她1/3在美國,1/3在蘇聯,1/3給了中國,死後葬八寶山
※蘇聯解體30年,卻多出了6個「國家」,俄羅斯笑死
※蘇聯最尷尬的歷史,40年賣德國8億物資,41年自己被閃擊
※蘇聯月球車1970年採集的岩石在拍賣會上售出 85.5萬美元
※蘇聯當年的挖地球計劃,挖到12262米,為什麼突然停止了?
※美國F35能垂直起降,蘇聯戰鬥機上世紀就玩過,早了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