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當年同樣面臨重重圍堵,它的破局之道堪稱經典
作者:瀚海狼山
聲明:「瀚海狼山」授權發布,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
大國的崛起當然有多種可能路徑,但無論何種路徑,都不可能由鮮花鋪就,無一例外都必須衝破荊棘、突破重圍。當瀚海狼山我們周邊熱鬧起來甚至「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候,看看歷史上的強國在發展之初是怎麼破局的,或有很多啟示。
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一個崛起的強國,曾經面臨當代中國一樣的外部戰略環境,而最終通過戰爭,成功破局,一舉成為世界超強!這就是「德意志統一戰爭」!我們先看看這段歷史的簡略敘述,再總結其成功的經驗。
十九世紀初期,經過拿破崙戰爭的洗禮,分裂動亂了幾百年的德意志地區,民族意識逐步覺醒,普魯士逐步成為德意志諸公國中政治和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力量。但是,德意志西面的法國,東面的俄羅斯,南方的奧地利這些歐洲老牌強國,是絕不希望他們的身邊,再出現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德意志,因此竭盡所能的阻撓和打壓德意志民族的統一和強大進程。
面對這種極其複雜的局面,普魯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認為:德意志的統一,只有通過鐵血的戰爭才能完成,除此之外,別無他途!很快,機會就自己送上門來了!
首個機會來自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問題。
1863年11月15日,克里斯蒂安九世成為丹麥國王,兼任石勒蘇益格(Schleswig)和荷爾斯泰因(Holstein)兩公國的公爵。丹麥國王簽署十一月憲法,宣布石勒蘇益格併入丹麥。
德意志邦聯(注意看,是邦聯而不是聯邦,同樣是兩個字,但意義完全不同,邦聯不是國家,聯邦才是統一國家)視此為違反了1852年的《倫敦議定書》中所強調的:丹麥不得合并此兩處獨立公國的規定。此外,兩公國的人口也大多不屬於丹麥人:荷爾斯泰因的大部分人口為德裔並在日常生活中說德語;而石勒蘇益格的人口則更加複雜。德意志邦聯曾作過多次外交努力以促使丹麥廢棄十一月憲法,但均告失敗。
1864年2月1日,普魯士與奧地利聯軍越境進入石勒蘇益格,與丹麥交戰。起初,丹麥試圖倚仗在維京時代修築起的地面防禦工事,但事後證明這些工事毫無作用。丹麥完全抵抗不了普奧聯軍,同時又指望不上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瑞典和丹麥同屬維京人後裔)的任何支援。普丹戰爭最終以普奧聯軍的勝利而告終,於1864年10月30日簽署《維也納和約》,將石勒蘇益格交由普魯士管轄,由奧地利管轄荷爾斯泰因。
普奧戰爭
1866年,在新統一的義大利的策應下,俾斯麥製造外交局勢,聲稱夾在石勒蘇益格與普魯士之間的荷爾斯泰因理應歸屬普魯士,激怒奧地利先行向普魯士宣戰。1866年4月,普魯士派代表前往佛羅倫薩,與義大利達成密約——雙方將相互策應,協同攻打奧地利。
意普奧三方都在籌備接下來的武裝衝突。5月1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授予毛奇全權指揮軍隊,第二天施行全國總動員。德意志邦聯議會中,中等面積的邦國反對出兵參與衝突,普魯士只爭取到梅克倫堡-什未林大公國和梅克倫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國還有國外的義大利的支持。
最終,奧地利反遭到孤立——雖然不少德意志邦國最初偏向奧地利,但在面對普軍時,它們卻都採取守勢,沒能對普軍作多少有效抵抗。實際援助奧地利的只有薩克森。法國曾對奧地利承諾會適時給予某種形式的幫助,但實際上,法國的幫助不僅太晚,且力度也非常有限。使局勢對奧地利更為不利的。加上南部邊境義大利的進犯,奧地利不得不抽調兵力趕往威內托至亞得里亞海,與義大利爆發第三次義大利獨立戰爭。在普魯士方面,通過克尼格雷茨戰役,普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俾斯麥除了要考慮法國的干擾,更要想方設法阻止來自東方的,更強大的俄國,介入衝突,去支援奧地利,因此能否速戰速決,取得勝利後迅速停戰,就顯得非常關鍵。普魯士通過戰爭,相繼吞併了漢諾威、黑森-卡塞爾市、拿騷公國和法蘭克福。普魯士將勢力範圍組建北德意志邦聯,並將奧地利及其盟邦排除在外。
普法戰爭
截至1870年,經過對歐洲事務的巧妙操縱之後,俾斯麥製造出了對法國十分不利的局面,普法戰爭最終爆發。法蘭西帝國皇帝恥辱般地被俘,法軍全軍覆滅,消息傳到了巴黎,一片混亂;反對拿破崙三世的勢力趁機推翻了政府,宣布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最高司令部希望巴黎主動請求和談,不料新成立的共和國政府拒絕投降。普軍隨即對巴黎實施包圍並持續炮擊城內。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諸邦王室和高級軍事將領聚集在凡爾賽宮鏡廳,擁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為德意志皇帝。一個世界級的新強國——德意志帝國終於誕生。
回顧「德意志統一戰爭」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俾斯麥能夠在外部強國的干擾中,取得完全勝利的關鍵:
1,建立強大的本國工業和軍工體系,生產和裝備先進的武器系統,這是戰爭勝利的根本性前提。
十九世紀中期,普魯士的軍事工業發展極快,工業總產值很快超過了傳統的老牌強國法國,而且德意志地區的總人口也超過了法國,這是德國統一和打敗法國的前提條件。在普魯士和丹麥的戰爭,以及兩年後的普奧戰爭中,普魯士全軍配備了史上首款旋轉後拉式手動槍機的步槍。這款步槍,使得普魯士士兵可以在卧倒匍匐時射擊和填裝子彈,而且一次就能填裝五發,與普軍相比,丹麥和奧地利士兵使用的依然是老式火槍,填裝子彈時人必須站立起來,豎直槍管後子彈由槍口塞入,且只能填一發打一槍。兩者一比較,丹麥和奧地利士兵只能是普魯士士兵的靶子。軍事技術的代差,提前決定了戰爭的勝負。
我國要打破周邊的軍事挑釁,必須首先有強大的工業基礎,特別是有先進的軍事裝備!目前中國的工業產能早就是世界第一,工業產值超過了美日之和;我國世界先進水平的軍事裝備正在呈現井噴的狀態,但是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部署和訓練。
2,上兵伐謀,謀定而後動!
德國統一戰爭的勝利,關鍵靠俾斯麥強大的意志力和超人的謀略水平,認識到必須通過鐵血的戰爭,速戰速決,排除一切干擾,統一意志堅定不移。這一點是特別值得後人學習!
最高層若不能有效的運用實力,有再強大的國力和軍力也等於零!有實力還必須敢於運用實力,該出手時就出手!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動用武力速戰速決,是德意志統一戰爭三戰三捷的核心因素。
大清的李鴻章和俾斯麥基本是同時代的人,而且兩者居然還有「同框合影」!李鴻章曾經訪問歐洲,被部分西方記者吹捧為「中國的俾斯麥」;俾斯麥首相聞聽此言,只說了一句:我可不想被稱為「德意志的李鴻章」!
3,俾斯麥的伐交戰,也是世界級經典之作。
對丹麥的一次戰爭,俾斯麥成功拉攏奧地利一起參戰;但戰後該翻臉就翻臉,俾斯麥又成功拉攏義大利對奧地利宣戰。到了對法作戰,奧地利又一次被俾斯麥拉攏成了戰友。俾斯麥速戰速決,讓想干涉的、最強的俄羅斯帝國都無從下口,戰略手腕之高明,堪稱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在新中國的對外作戰史上,1962年的對印速戰速決,同樣是教科書式的經典——毛主席抓住了美蘇忙於處理「古巴導彈危機」的空隙,狠狠的給了印度人一次沒齒難忘的教訓,等古巴導彈危機收場,我方也宣布停戰收兵。
我們要打破周邊的局面,同樣需要系統的外交戰略——破局以前,先拉住傳統的友好國家,再用外交戰分化、瓦解敵人的同盟——各方勢力看似一個鼻孔出氣,實則是各懷鬼胎、各有各自的小算盤;各方的實力又不一樣,而且還都想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搭便車,分一杯羹。而幕後的總後台,M國人也不敢在中國周邊和我軍硬碰硬,一遇到中國來硬的,就先閃人!因此打破這種聯盟,其難度並不大於俾斯麥當年面對的局面,就看我方現在有沒有同樣高明的外交手段。
俾斯麥勝利,還在於避免四面同時出擊,而是分化瓦解,個個擊破。決心要打哪一個,就照死狠狠的揍!揍的越狠,動作越快,外部的干涉反倒越無力。曾經圍觀的大多數「騎牆派」,在普魯士砍瓜切菜一般的徹底勝利後,都很快改換門庭,離開法國,轉投德意志。
抓住時機、迅速而徹底的解決灣灣問題,仍然是解決周邊一切矛盾的關鍵,台峽一通,一通百通。
俾斯麥的戰略遺產,還包括統一戰爭勝利後,壓制德意志的軍國主義思想和行動,防止一連串的戰爭勝利,產生的全民族的自大和軍事狂熱,超出國力,同時挑戰當時世界最強的英國和俄國。讓德意志陷入東西兩線作戰。
但是,俾斯麥逝世後,年輕的德國皇帝立即拋棄了這份寶貴的遺產,最終讓德意志走上了軍國主義,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失敗而告終。這當然也是應汲取的教訓。
※數據黨來了!中印國力軍力差距與1962年比是拉大還是縮小?
※我是不是發現了一艘假大驅:超萬噸級的055為什麼不叫巡洋艦
※有生之年我竟遇到中國發射火箭第二次失利,加油中國航天!
※現在的印度和1962年不一樣了?好了傷疤忘了痛吧
※舉拳宣誓還是舉掌宣誓?細節之中大有學問
TAG:進擊的熊爸爸 |
※雷霆隊很強,但是真心難突圍,關鍵的破局之道就在他身上?
※年輕人都陷入了一種難以自拔的「同齡人」焦慮怪圈,破局之路又在何處?
※這個變革的時代,有哪些升級與破局之路?
※中興事件之後,我國半導體產業如何破局?
※李逵不是關鍵角色,為何屢次成為破局之人,關鍵在於這個莽夫角色
※《破局》到底是掉進了一個局裡,還是從頭到尾這就是個局?
※獨家|家長滿意了,老師累壞了,「三點半難題」破局之路在何方?
※?破局之年,跨境賣家如何攻破行業新痛點
※傷官之人挫折多,面對逆境當破局
※我從小內向,這麼多年堅持做這三件事,突破局限又能做自己
※掏心窩|我從小內向,這麼多年堅持做這三件事,突破局限又能做自己
※掏心窩|我從小內向,這麼多年堅持做三件事,突破局限又能做自己
※句句有套路,字字藏殺機,步步是陷阱,從地方到京城,且看他如何破局
※有道破局而立
※《最優的我們》破局偶像類節目困境:陪伴或許比養成更重要
※比技術更重要的是生態,或許這就是AI破局的關鍵所在!
※破而後立:且看中國半導體行業如何破局
※夜讀:句句有套路,字字藏殺機,步步是陷阱,且看他如何破局一飛衝天
※潘幸知親身講述:女人破局重生,都要知道這三件事
※取經是個局?悟空5個字點破這一陰謀,他本可破局,可惜他太實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