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僅4年生產超40000輛 1800輛落戶中國 使用30年

僅4年生產超40000輛 1800輛落戶中國 使用30年

坦克被稱為陸戰之王,問世於100年前的一戰時期,一戰之後,即第一次出現在中國,新中國成立時,我軍已列裝不少坦克,但是型號雜亂,性能也不好,於是從原蘇聯引進大量坦克等加以代替,其中,主要為T34坦克。

能認出是那二款坦克?

如果提起它,估計沒人不知道的,二戰時期的著名坦克之一,僅在二戰期間的4年多時間內,總產量就超過40000輛,先後列裝多國,戰後的歷次戰爭中多有它的身影,至今尚能在衝突地區看到他的身影。

T34在國外

中國在上世紀50年代,先後分數,最終一共有1800輛以上的T34落戶中國,曾經為我軍的絕對主力型號。中國引進的型號為T34-85,為後期生產型,1944年1月量產,戰鬥全重32噸,車體長6.1米,車寬3米,車高2.743米。採用一台500馬力12缸V型水冷四衝程柴油發動機,最大時速55公里,最大行程550公里,其燃油箱為590升,故其百分里油耗超100升。可以爬58%坡度,攀0.730米高垂直牆,越2.5米壕寬。

博物館中的功臣坦克

主炮為一門85毫米坦克炮,可以在1000米距離上洞穿105毫米厚的裝甲,這在上世紀50年代,尚屬於夠用的火力,裝甲防護也相當不錯。但是隨著新一代坦克服役,其地位顯然下降了,但是對於我軍來說,它依然是現代化進程中不可缺少的。如何使用坦克,從T34的操作開始,如何維護坦克,從T34維護開始,如何製造坦克,從生產T34零部件開始。後來甚至一度有過,仿製T34的想法,畢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我們已經可以生產T34的許多零部件。

當然了,T34的仿製計劃至多僅是一個想法,隨後中國決定引進T54坦克技術,以製造中國第一款國產坦克,1959年,定型為:59式坦克,並投入批量生產,但其產量長期較低,且我軍的需求量太大,故而直到上世紀70年代初,T34依然為我軍的主力坦克。

這也許是我軍最後一批可以開動的T34,為教練車

我軍對T34進行一些改進外,還發展了多種變型車,比如:自行高炮,可惜多為試驗性質,至了70年代後期,T34已從主力位置退下,到了80年初時,大量退役,到了1985年時,我軍裝甲部隊已基本淘汰了。

這款坦克在我軍在服役30年才退役,確實稱得上老坦克了,為我軍培養了幾代坦克兵。也許唯一不能令人滿意的是,它退役之後的接班者,79式坦克並不合格,與同期國際先進水平依然相當的差距,幸好這個問題已經解,如今合格的接班者終於出現了,這就是99式坦克,在各個方面都稱得上國際一流水平。

99式

如今已很難尋覓T34的蹤影了,因為絕大多數的T-34坦克退役後,或交付預備役,或封存,至了90年代中期,連預備役部隊也將其淘汰,僅有極少數的T34做為教練車繼續使用,至於退役封存的,則在本世紀被開始,在靶場上發揮餘熱,成為標靶被擊毀了,目前只有少數被投入博物館,供人們參觀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田軍事觀察 的精彩文章:

俄稱中國航母造價高達100億美元讓俄不解:如今才知道太便宜了
1100萬美元一輛 重44噸 1200馬力 比:99式強?
什麼叫大國?直接將核潛艇頂在對手家門口:解放軍這回也能辦到了
這款大火箭才是中國航天未來的希望:要甩開美俄全靠它了
打250枚122毫米火箭炮要多久?不足40秒外加100發炮彈

TAG:麥田軍事觀察 |

您可能感興趣

2017年落戶上海的留學人員平均年齡27歲
總投資 52.46億元 超20個半導體項目落戶江蘇崑山
年產480萬片300mm大矽片項目落戶浙江嘉興
第1000場F1大獎賽為何落戶中國?
22個半導體項目落戶江蘇崑山,總投資52.46億元
全球最貴航母落戶此國,每艘130億美元,排水量11萬噸
新機遇!總投資超200億元 18個項目簽約落戶靜海
總投資130億元的15個重大項目簽約落戶慈溪
新智元2019 AI獨角獸白皮書:58%落戶北京,25%創始人出身清華
濟南:創投機構落戶最高獎2000萬、科創板IPO獎600萬
投資逾13億美元!康寧10.5代玻璃基板生產線落戶武漢
湯普森同級別外線落戶火箭!莫雷4年省出了4700萬美元
總投資100億元中航鋰電新建20億瓦時項目落戶廈門
2天落戶100萬人,天津正在創造奇蹟
投資100億元 V1汽車世界項目落戶新津
2000平米的小島居然住了1300人?是什麼原因驅使人們在這裡安家落戶?
8個服飾項目落戶株洲,總投資達210億元
重磅!2022年第29屆智能交通世界大會落戶蘇州!
嘉楠耘智簽約落戶,天津再添30個AI重點項目,投資13.8億元
2022年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消除,2035年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