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空氣動力進化論——全新Merida ReactoIII

空氣動力進化論——全新Merida ReactoIII

圖片:美利達官方

上一代Reacto在2013年初由藍波車隊在賽場測試,作為14款車型推向市面,至今已有三年之久,恰逢環法前各大車廠新車發布的高峰,第三代Reacto在6月29日正式發布。

美利達算是很早開始生產空氣動力學公路車的廠家,第一代reacto在2010年推出就收穫一堆好評,即使放到今日,造型也不過顯得過時,簡潔美觀,第一代銳克多還沒使用截背式管型,為水滴管型,氣動性能也不會差,下移的後上叉在當時更是少有的設計,如果這個車型放到現在,換個塗裝說是某歐洲廠家新出的車型,好像也沒什麼違和感。至於第二代Reacto,這裡便不放圖了,市場保有量如此之高的車型,大家肯定見多了。

第二代reacto在德國tour雜誌的空氣動力學車型中立評測中,名列前茅,官方也嘚瑟了好久,因為原來的車型已經足夠優秀了,所以在此基礎上做改進讓性能更進一步,在45km/h的情況下,能比第二代節省8w。注意這是一個明確的功率數據,不是說多少公里能快多少秒這種模糊的概念。

第三代銳克多,車架重量從1250g下降到1010g,前叉重量從406g下降到368g,座管從300g下降到206g。這個數據在空氣動力學車架里並不算重,坦克車,你說誰呢?

UCI於今年初解禁了3:1管型限制,根據車型研發周期來說,其實廠商可能早在一兩年前就收到風聲了,新一代reacto部分管型變得更薄,更纖細。

更吸睛的全新「S-FLEX座管」,搭配細化了的後上叉,後上叉的碳布堆疊也重新設計,使新一代reacto比前一代REACTO提升了10%舒適性。

剛性方面,既非輕量化車架,又使用BB386五通,粗又寬,相信沒有哪個騎過reacto的人會說這個車架五通軟吧?

後上叉與上一代相比造型差別十分大,不僅變細了,而且彎了,一切都是為了改善舒適性,越來越多廠商和車友認識到車架舒適性的重要。

碟剎公路越來越火,新推出的車型同時推出碟剎車款也是意料之中。以下為碟剎版與圈剎版的重量對比

肯定有人要說氣動車型用碟剎會增加風阻,美利達用實驗室數據告訴你並不會,碟剎款Reacto和圈剎版Reacto在實驗室情況下,風阻差距在1w左右。

在碟剎版scultura上首創的Disc cooler散熱片在碟剎版reacto上繼續發揚光大,你問我這個有什麼用,主要作用是單機突破大大氣層時……等等我拿錯說明書了,設計靈感來源於n卡,空氣流動經過鋁合金表面帶走熱量,避免下長坡的熱衰減引發核爆。

更流線管、頭管與metron一體把一同設計,使用特殊的碗組上蓋與墊圈,空氣動力學效果達到最佳整合,同時也沒有選擇全內走線換那麼一點微不足道的風阻,更簡潔的走線換來更好的剎車手感能讓車手有更好的乘騎感受。美其名曰:Merida Integrated Cockpit Concept,美利達整合式駕駛艙理念(台灣廠商雙贏)

既然上面說到解決走線手感問題,意味著美利達開竅了,不再使用從上管直下的走線方式,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線管爆起來插進鼻孔啦。不過有點遺憾的是,雖然有Di2的專用走線座,但是並不支持新款的控制器,只能選擇把塞控制器,是不是暴露了車架設計其實早在9100對廠商公開前就做好了。

前叉口徑與碗組方面,CF4與CF2等級車架稍有不同,CF4等級的下碗組為1.25英寸口徑,CF2等級的下碗組為1.5英寸口徑

頂級的Reacto CF4車架幾何屬於競賽理念設計,與Scultura CF4採用相同幾何,較短的Stack值,較長的Reach值,更靈敏的操控應對更刁鑽的彎道。而CF2的幾何則較為親近一般車友,頭管較長一點,上管也更短,騎姿更為舒適放鬆。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市場反應良好,新一代reacto cf2增加了XXS/44cm的小尺寸選擇。

筆者個人觀點:小改款,小提升,新一代reacto依然會是一輛熱銷的好車,但是舒適性即使提升了,但是提升不大,依然需要搭配路感較為舒適的外胎使用,走線更加人性化了,但是五通直裝夾器對於線管和維護都不友好,搭配shimano Dura-ACE 9170電子變速液壓碟剎套件,簡直是最優解。

責任編輯:島野腸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騎樂網 的精彩文章:

2017環法第二賽段,集團衝刺基特爾險勝
誰說氣動與透氣不能兼得:Scott頭盔評測

TAG:騎樂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全氣墊再進化!Nike Air VaporMax Plus新配色
adidas Consortium Crazy BYW Low 全方位「進化」
人氣鞋款全新進化!Air Huarache Drift RPM 新品搶先看
代碼導師IntelliCode現身!Visual Studio IntelliSense全面進化
Lamborghini Huracán EVO 進化版 Spyder 正式發表
回憶進化論:微軟Pro IntelliMouse的傳承和改變
進化一號NuPrime Evolution One評測
西裝暴徒再進化,微軟 Surface Pro、Studio、Laptop 全線更新
高機能進化!nanamica x Tokyo Design Studio by New Balance R_C1
第勁浪 Maestro Utopia EVO 四代進化的大師
新品丨「黃銅限量版旗艦耳機再度進化」 Noble Kaiser Encore
Nissan Skyline&GT-R東瀛戰神進化史
潮聞快食 | adidas Originals經典鞋款Samba進化升級,C.E x Nike聯名系列全釋出!
一文讀懂進化演算法Evolutionary Algorithm簡介
Transformer在進化!谷歌大腦用架構搜索方法找到Evolved Transformer
進化的搖滾經典 Marshall MajorⅢBT評測
Hedi Slimane的設計細節進化論
adidas Originals Continental 80 推出簡約進化版本
BEAMS x Clarks 推出機能超進化 Wallabee
經典再進化:adidas推出「全素」Stan Smith聯名款小白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