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妙諦通禪——張洪源中國畫山水作品欣賞

妙諦通禪——張洪源中國畫山水作品欣賞

張洪源,山東萊陽人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國家一級美術師

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山水畫藝委會副秘書長

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人物畫藝委會委員

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寫生創作培訓班導師

山東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

山東藝術家(書畫)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

煙台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萊陽市美術家協會主席

月色染秋夜

天賦是中國畫家的第一本原

文/張洪源

「意在筆先」乃中國畫之綱領。很多中國畫家認為「意在筆先」對於畫家來說,只是指動筆之前要在胸中醞釀表現對象與表現方法,從而表達心像,中國畫講究「意在筆先」,立意是總綱。但筆者看來,這隻表明其內涵的一點點,「意在筆先」的「意」字,乃句中之重,「意」,意識也。何為「意識」? 意識是一種不受客觀現實制約的純主觀的東西,它能使感覺中的現在與過去不可分割。說起來非常簡單,就是認識和知道事物的存在的那個。但是「那個」又是什麼呢?這不是用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說清的。什麼是意識?它本身就是一個一時難以說清楚的複雜問題,從古至今人們對它的理解就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們通常把人類特有的意識稱之為:思想。那麼意識從哪裡來?是意識製造了宇宙,還是宇宙製造了意識?佛教云:心不自心,因物故心。物不自物,因心故物。是一,不是二。如,雞與蛋,不存在先後的問題,是一時頓現,和夢境是一個道理。

西園納涼

郭思在《林泉高致》一段中寫到:「思丱角時,侍先子游泉石。每落筆,必曰:『畫山水有法,豈得草草?』思聞一說,旋即筆記。今收拾纂集,殆數拾百條,不敢失墜,用貽同好。噫!先子小從道家之學,吐故納新,本遊方外,家世無畫學,蓋天性之,遂遊藝於此以成名焉。然於潛德懿行,孝友仁施為深,則游焉息焉。此志子孫當曉也。」從郭思這段文字可見,要成為一位中國畫名家,首先,上天要賦於你天才之腦,讓你具有超凡的藝術天才;還需要通過後天的努力學習懂得陰陽之道;要達到德藝雙馨,還需懂得孔孟之理。《孔子家語》中有這樣一段,子路見孔子,孔子問曰:「何好?」對曰:「好長劍。」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問,豈可及乎?」子路曰:「學豈有益哉。」子曰:「夫人君而無諫臣則失正,士而無教友則失聽.狂馬者不釋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繩則正,人受諫則聖,受學重問,孰不順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何學有為?」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這段記載了孔子與子路最初相見時的一段對話,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孔子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教育思想。「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面對子路的疑惑和反問,孔子因勢利導,語言簡明而深入地糾正了子路的觀點,告訴他一個人不但要有天賦還需要後天的努力學習方可有好的才能。

南園幽夢

高山流水今何在

一個沒有天賦的中國畫畫家其後天再怎樣努力學習也是不會成功的!因為中國畫講「意」。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當中的「思」即思、想也就是意識,而意識靠天賦。一幅沒有思想的中國畫一定是不可看的。因而,從中國畫的角度理解,中國畫畫到最後不是畫出來的,而是想出來的。一個畫家只有學問沒有思想則罔,相反有了思想沒有學問則殆。

晚秋

秋影

為什麼中國畫家更需要「天賦」呢?這與中國畫的特性有關。比如中國的山水畫西方叫風景畫,西方風景畫跟中國山水畫不同的是意識領域的。風景畫就是我們看到漂亮的風光,而中國山水畫是你看到以外的意識之畫面。你看的、你夢的、你想的、你經歷的……把這些都概括到一幅畫面里。它不是漂亮的風光,而是美麗的精神家園。中國畫家作品的表現手法一般是個人意識流動的實際,更多採用自由聯想、現實與虛幻相互交織的表現方法。其中有理智的思維,也有非理智的潛意識、下意識和幻覺等。一般的畫面描寫往往是畫家內心的獨白或意識的亮相。部分畫家經常用類似蒙太奇的銜接技巧和表現手法,打破時間和空間的、主觀與客觀的界限,將一幅幅畫面廣闊自由地馳騁輻射出來,而不露描述的痕迹。一副好的中國畫作品,你可以通過畫面的筆墨看出畫家的年齡,當時作畫的心情。因為,人的意識活動是連綿不斷、紛亂混雜的。諸如心潮起伏、感慨萬端、心煩意亂等,這種種情景都會在畫家作畫過程中起到重要影響。從傳統的中國畫的畫中你可以發現有些畫家善於通過意識去體現自己的哲學思想和宗教觀念。他們敢於運用假定性很大的意識去創作作品,如人與神並存等神話之類的作品,并力圖使這些場面富於紀實性,使環境與人物有機融合,畫面中的人物和山水承載著他們無止盡的思緒和情感。

幽境屬何人

秋山禪意

19世紀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創始人、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的意識活動是持續的。在1884年發表的《論內省心理學所忽略的幾個問題》一文中認為,人類的思維活動是一股切不開、斬不斷的「流水」。他說:「意識並不是片斷的連接,而是不斷流動著的。用一條『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來表達它是最自然的。」法國哲學家柏格森(1859-1941)的非理性主義強調,直覺是認識世界本體的唯一根據。他認為世界的本體是「生命衝動」,即「意識的綿延」。只有它才是宇宙運轉的惟一動力,客觀萬物無非是其外在表現形式而已。因此,靠理性分析永遠不能把握世界的本質,只有依靠直覺才能獲得實在的知識。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1856-1939)對潛意識和無意識也有著充分的肯定。他的精神分析學說中關於潛意識和無意識的理論,意在反駁「人是理性動物」的傳統觀念。認為潛意識乃至無意識是人的生命力和意識活動的基礎,人的行為動機出自人的本能衝動;人類的本能衝動經常受到社會規範及理性良知的束縛,使人充滿矛盾。藝術家的創作活動就是衝破理性,發揮本能衝動的過程,藉此釋放受到扼制的本能。

水雲間

夢之境

有天賦的中國畫畫家往往是先打進傳統,而後在打出來的同時打破傳統的條理和順序,重新組建時空秩序,如實地呈現自我內心的感觀、刺激、記憶和聯想等多層次的立體感受和意識動態,所以他們的作品往往不是按照客觀現實時空順序或事件發展過程結構創作的,而是根據意識活動的邏輯來安排作品的層次和先後次序,從而使畫面的內容與形式相交融。意識滲透於作品的各個畫面中,起到了內在關聯作品結構的作用。畫作可以說是畫家內心意識活動的忠實記敘,但一些作品由於其特殊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技巧,暗合形散神聚的寫意性,往往讓人感覺隱晦以及陰暗。過於晦澀無序,難以被大眾理解,所以無法成為通俗作品的主流。在表現對象方面,脫離了傳統現實主義,完全面向自我,重在表現畫家自我意識的內心世界。在他們看來,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僅僅反映了外在的現實和表面的真實,而這個外部世界並不真實,真正的真實只存在於人的內心主觀世界。因此,他們把創作的重心放在了對自我精神世界的描繪上,創作出來的作品是自我內在的真實。

空之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線聚焦中聞文化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一線聚焦中聞文化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山花漫語」——傅曉中國畫作品展
中國水墨畫菊品鑒
一水中國畫作品賞析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張廣才素描作品欣賞
中國遠山文學 遠山作家/笑君詩詞歌賦作品集錦
圖遞中國美——物產豐富風景如畫河溪密布泉水四溢瀑布飛濺大洪山
中國風-國畫欣賞
中國古人美女繪畫作品賞析
「三美」是中國山水畫的靈魂
黃公望與中國名畫的代表作品《富春山居圖》
胸懷山川,筆墨意境——宋、元、明、清中國古代山水畫淺談
中國古代玉器欣賞-玉透雕龍紋鮮卑頭
中國遠山文學 遠山作家/阿珍現代詩歌作品集錦
「以古開今 傳承創新」田黎明 趙建成 江宏偉 劉萬鳴 中國畫作品邀請展
臨沭縣旅遊商品喜獲「中國品牌旅遊商品」榮譽
奢華中國東方茶室設計——山水畫,獨有的傳統美
紅木雕刻《姑蘇繁華圖》喜摘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藝展中國》孫偉繪畫作品展——簡單而執著的畫家
中國古典木雕藝術,質樸奢華
中國邢窯博物館唐代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