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殺生的開緣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殺生的開緣

歡迎留言,轉發,互動是最好的溝通和傳播方式

(2)別明不共戒相

1)殺生的開緣

殺生:殺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

對象:上至聖者,下至飛蟲,凡有生命皆是。

方式:親手殺、教他人殺、他人殺時表示隨喜讚歎。

殺生果報:

據《分別善惡報應經》記載,殺生將招感十種惡果:一、殺生則與眾生結怨,冤家增多。二、一切都不喜歡見到殺生者。三、一切眾生都感到驚恐恐怖。四、殺生者經常苦惱。五、殺生者將掉入殺業的相續中。六、夢中恐懼或憂愁苦惱。七、臨終痛苦,生起悔恨。八、壽命短促。九、心識愚昧。十、命終墮入地獄。三途的果報受完之後,再生到人中受報時,其相續的余報是,福報、勢力、威德不足,所受用的飲食、水果、藥物等品質低劣,所處的環境髒亂差,生活在危險地帶。

A、殺生境

【謂如菩薩,見惡劫賊,為貪財故,欲殺多生,或復欲害大德聲聞、獨覺、菩薩,或復欲造多無間業。】

此段說明了菩薩面臨嚴峻的考驗,看見有煩惱眾生,因為貪嗔痴故,想要殺害很多眾生,或者想要殺害三乘聖者,或者想要殺父、殺母、破和合僧、噁心出佛身血。比如反叛分子安放炸藥,想要殺害很多眾生。

惡劫賊:以惡劫賊為例,亦泛指將造以下罪業的一切有情。

貪財:以貪慾心為例,亦有以嗔痴心發起殺念。

2013年3月28日,據英國《每日鏡報》報道,巴西一名女醫生涉嫌謀殺逾300名病人,而作案動機竟然只是為空出病床,以接受其他患者。這是因為愚痴心殺生。

被殺對象:a、很多眾生;b、三乘聖人;c、父母等至親至尊之人。

大德:說明下面所例舉的「聲聞、獨覺、菩薩」主要是指聖人而言。殺聖人是七逆罪之一,殺阿羅漢是五逆罪之一。若三乘聖人被害,則影響正法的流傳。

聲聞:聽聞佛陀的言教而修道、悟道。

聲聞乘的證悟果位分為:

須陀洹果:預入聖者之流,七返人天受生。

斯陀含果:一來,一次往返人天受生。

阿那含果:不來,不再來欲界受生。

阿羅漢果:無學、無生、應供、殺賊。

獨覺:獨自悟道者,觀飛花落葉而體證無常。所證果位稱辟支佛。

菩薩:在此指初地以上,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者,如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等。

無間業:由能招感無間地獄之苦果,而將造作的因稱為無間業。

造噁心出佛身血、殺父、殺母、破和合僧、殺阿羅漢等五逆罪業,當墮阿鼻地獄(譯為無間地獄)受極重苦,中間未能得到短暫的間隔歇息。

無間的因,一般列有五個,稱為五逆,其果也稱為五無間,從五個角度描述這一苦果,分別是:一、趣果無間:此期生命結束,下一剎那即是地獄,未曾有中間的緩衝期。二、受苦無間:全身上下全部受苦,沒有一處可以避免。三、時間無間:每一剎那都受苦,未曾有停止時。四、壽命無間:此死彼生,生死的全程皆是受苦。五、身形無間:雖是一身,亦可遍滿整個地獄,此身同時感受到刀山、火海等所有刑具的煎熬。

B、明無染心

【見是事已,發心思惟:「我若斷彼,惡眾生命,墮那落迦。如其不斷,無間業成,當受大苦。我寧殺彼,墮那落迦,終不令其,受無間苦。」】

那落迦:地獄之名,譯為惡者,造惡者所投生的地方。

在對境時,菩薩面臨兩種選擇:

a、菩薩斷惡眾生命,自墮地獄受苦,則免惡眾生造業受苦。

b、菩薩不斷惡眾生命,惡眾生自造無間業,自受極大苦。

菩薩的選擇:選a。理由是:為眾生故,不忍眾生造無間業,受無間苦。

【如是菩薩意樂思惟,於彼眾生,或以善心,或無記心,知此事已,為當來故,深生慚愧,以憐愍心,而斷彼命。】

或以善心:菩薩以智慧或經驗觀察到現前的因緣。

或無記心:以禪定(屬於無記)所引生的神通力知道現前的因緣。

慚愧心、憐憫心:不為功德,不生高慢,而是自我犧牲。

C、明無過

【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菩薩以慚愧心、憐憫心殺斷眾生的生命,因為內心依止的是清凈的意樂,所以沒有過失,而且念念中增長了菩提心。

菩薩的這一作為與世間的俠客有著本質上的差別,他們二者的發心不同。俠客一路走來有愛有嗔,喜歡劫富濟貧,抑強扶弱,打抱不平。而菩薩基於慈悲心,不僅利益受害者,而且也利益想要造惡業的眾生。

2012年5月29日,駕駛員吳斌在高速公路上,被鐵塊砸中,強忍劇痛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車措施後,最終癱倒在駕駛座上。他在生命的最後76秒拯救了24名乘客,被譽為「最美司機」。

問:墮胎是殺生嗎?

答:墮胎屬於殺生行為。墮胎牽涉面極廣:嬰兒、母親、父親、家庭、醫生、乃至參與墮胎的每個人。這些人都要承擔相應的果報,後果極為嚴重。希望社會能高度重視這種行為,熱愛生命,禁止墮胎,並發動社會力量來解決「防墮胎之患於未然」、「不墮胎的後顧之憂」等憂患。

問:如何補救墮胎的罪過?

答:1、以慚愧心懺悔罪過。2、以慈悲心超度嬰靈。3、現身說法,勸誡她人不要墮胎,行善積德。4、以精進力修學佛法。著名演員丁嘉麗在傳統文化的心得分享中,自曝曾經四次墮胎、看色情影片,勸誡年輕人要學會自愛。她是真懺悔,知恥近乎勇。

編輯製作:洪惠英

明天繼續關註:〔58〕不與取的開緣(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釋乘一 的精彩文章: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八、遮罪共不共戒(一)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辨析相似正法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四、謗菩薩藏戒

TAG:釋乘一 |

您可能感興趣

瑜伽菩薩戒本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一、倒說菩薩法戒
《菩薩戒本經》(1):前言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三、不折伏眾生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二、不護譏嫌戒
《菩薩戒本經》系列合集
《菩薩戒本經》 結問、結示宗趣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二十四、毀聲聞法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三十九、不隨喜功德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8)八、不同聲聞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七、嫌恨他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三十四、不報恩戒
《菩薩戒本經》(2):歸敬述意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三十七、不如法攝眾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二十八、嘆己毀他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九、貪睡眠戒
《菩薩戒本經》:四十一輕戒(2):二、貪財物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掉戲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八、貪心畜養眷屬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二十三、取世禪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