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花讀史之終結篇:民國,風流總被雨打分吹去,好一場亂局
影響民國第一人
民國: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怎一個亂字了得
清朝之亡,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亡於本專題所述的王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王族生殖能力下降,已無合法繼承人。
清朝是中國唯一一個皇位傳承破除了「立嫡立長」皇位傳承原則的王朝,基於滿族崇尚武力的傳統,清朝皇位的傳承不再堅持迂腐的嫡長子繼承製,而是選擇先皇兒子中先皇認為最合適的賢能。而且從康熙以來基本上確定了皇位繼承人不預先公布的原則,而是先皇將傳位密詔密藏於宮內正大光明殿匾後,待先皇去世後公諸於眾。
清朝這一皇位繼承製度的改革,有利於選擇身體好、智商情商更高的皇帝繼承人,有權按繼承者基本上保持著較為公平的競爭態,避免了預先立嫡造成的激烈的宮廷內鬥。所以客觀地說,清朝的皇帝個個都不錯,基本沒有出現荒庸的皇帝。這一制度較好地保持了皇族的生殖能力,咸豐之前,清朝皇帝個個身體都很好,在咸豐皇帝之前,除了順治皇帝早夭之外(23歲)其他皇帝都活了60歲以上,活得長當然生殖能力也強,足夠選出身體好能力強的繼承人。咸豐皇帝之前的皇帝幾乎都有兩位數的兒子,咸豐皇帝的老爸道光皇帝就有九個兒子。
咸豐皇帝去世時僅僅30歲,只留下一個兒子同治皇帝,同治皇帝是個短命皇帝,只活了18歲,他沒有兒子,接替他皇位的光緒皇帝,是他的堂弟,光緒皇帝倒是活了37年,按照古代的人的年齡來說也應該有子嗣,但光緒皇帝竟沒有生殖能力,沒有留下兒子,接替他的宣統皇帝,是他的堂弟。幾個強大的王朝比如西漢、東漢、唐朝、明朝覆亡之時,基本上都是王朝生殖能力降低,幾乎沒有直系接班人。清朝也是這樣,這或許是一種宿命。
另外清朝之亡的另一個原因,是亡于洋務。亡於剿滅太平天國的以曾國藩為首「同光中興」的漢大臣對王權天賦神權的覺醒。洋務運動使得中國高級知識分子開始和世界接觸,當時風行世界「君主立憲、共和制度」最先為這批漢大臣為代表的的中國高級知識分子所接受。傳統認為,清朝的滅亡是因為武昌起義。其實武昌起義只是一個導火索,武昌起義同盟會所控制的地區僅限於武昌城,真正的推動清朝的滅亡是武昌起義清朝漢族大臣掌握的省份紛紛宣布獨立。這才是根本。
曾國藩為首的一幫漢大臣在慈禧太后的任用下改變了滿清立國之初確定的「漢人不得為上臣」的規則,由於同光中興的這批漢大臣的確很能幹,在晚清,這批漢大臣基本上掌握了清朝的朝政,隨著他們主導的洋務運動的興起,在此過程中他們更多地接受了西方君主立憲的思想,基於滿漢不同族群的思維,他們對君主的天賦神權,特別是滿人君主的天賦神權的合法性從內心深處產生了質疑。特別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朝廷頒布詔書對列強宣戰,張之洞發動東南互保(東南六省與英美列強達成與朝廷對列強宣戰詔書相反的盟約,遵循朝廷與列強達成的國際協議),就是這種思想的一種反映。武昌起義後,漢臣擔任總督的各省分封宣布獨立,最終,滿清中央最後一個漢族權臣袁世凱借勢逼迫清朝的實際掌控人宣統皇帝的母親裕隆太后於1912年2月12日宣布實行共和立憲制。
歷史上認為這是滿清滅亡。而在此之前的1912年1月1人,中華民國已經在南方由孫中山宣布成立。
民國成立後,其歷史好一個亂字了得。
首先中華民國成立的時候,清朝並未滅亡。
一般歷史將1912年2月12日裕隆太后頒發的詔書命名為《退位詔》,認為清朝就此滅亡,是一種錯誤和誤導。該詔書內容中雖然有「予與皇帝的已退處寬閑」之語,但同時明確書名「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政體」「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即由袁世凱以全權助理臨時共和政府」「大清皇帝辭位後,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以上內容應當很明確,皇帝稱號和國君的禮遇仍然保持。該詔書內容是清朝實行君主立憲政體。
該退位詔頒布後,清朝朝廷仍然存在,只是存在於紫禁城這個小範圍內,一幫前清遺老該上朝的繼續上朝,只是已經沒有了對國家的管控權,國家的管控權已經全部被清朝的總理大臣袁世凱掌握的政府主導,這是典型的君主立憲政體。後來袁世凱主導的北方政府與南方孫中山的中華民國的任何談判仍然是以清政府名義進行。
裕隆太后1912年2月12日宣布詔書後,清朝一直存在,直到1922年宣統皇帝大婚,黎元洪還在紅貼上寫了「中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贈宣統大皇帝」,清朝真正意義的滅亡是1924年11月馮玉祥將宣統皇帝趕出紫禁城,北京內閣宣布從即日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
實際上這個時期,中國存在兩個政府,一個是北方君主立憲的清政府,一個是南方孫中山就任大臨時總統的中華民國政府。
這一時期,北方由袁世凱為代表,與南方中華民國政府進行國體政體談判。本來在此之前,雙方就進行過若干次的談判,孫中山在建立中華民國之時就明確表示過,他只是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誰讓清帝退位,誰就當總統。這有點像秦朝末年,農民起義推舉楚懷王為王,楚懷王與大家約定,誰先入咸陽滅掉秦國誰就為王,結果劉邦先一步進了咸陽,本來該當王。結果項羽不幹,由是引發了楚漢爭霸。當然最後還是劉邦成功了,冥冥之中,楚懷王的誓言兌現了。這一次孫中山又說出了這句話,袁世凱玩弄了一個君主立憲的陰謀,欺騙清朝實行君主立憲。孫中山自己說了這話得兌現,所以,最終袁世凱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人大總統。
傳統歷史認為,推翻清王朝的功勞應歸屬與孫中山,特別是在本朝的歷史中,將孫中山推舉到很高的地位。其實,對孫中山中國當代學者王怡的評語「二十世紀亂臣賊子」雖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網路語言的毛病,但大概也差不多。孫中山實為亂國之人,並非建國之才(其內容可以參考網路相關文章)。
早年孫中山組織的若干次反清的活動,基本上都是依靠別人的力量,無論是廣州黃花崗起義還是武昌起義,孫中山都不在現場並未參與,武昌起義發生時,他正在美國流亡,聽說武昌起義發生了,國內各總督紛紛宣布獨立,他才慌忙掉頭回國,摘取了勝利果實。迅速在南方成立了中華民國。本來說好的,誰推翻清王朝誰就擔任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後,孫中山宣布他從此進行經濟建設,在中國修建十萬英里鐵路,結果他一寸鐵路沒建,卻開始認認真真鼓搗中華民國的政治體制,他要求成立內閣制中華民國,意思是袁世凱是總統,但總理應當進行議會選舉,總統只是個名義上的國家代表,由於議員大多是同盟會的成員,其意不言自明,選舉結果中華民國的總理肯定是他,就是想通過內閣制將袁世凱架空。一團亂麻弄下來,後來借著宋教仁之死,發動二次革命,同時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注意,孫中山是非常大總統,一切權力集中,而不是內閣制總統),結果因為自己依靠的軍閥陳炯明反水,迅速失敗,繼續流亡;後來,袁世凱的兒子想當皇太子,鼓搗袁世凱當了皇帝,結果1915年12月12日中華民國弄成了洪憲帝國。這一下孫中山找到了理由,馬上發動護國討袁運動(當然護國討袁運動第一個不是他,是蔡鍔,但這不影響孫中山的地位,最後關榮歸於孫中山),結果袁世凱當皇帝八十一天就死了,到底和孫中山沒什麼關係,中華民國雖然存在,但仍然沒孫中山什麼事,中華民國領袖在北洋軍閥手中輪流轉,開始是段祺瑞出任國務總理,孫中山不滿意發動護法運動,後來仍然是失敗;段祺瑞下台後,民國政府掌握在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手中,徐世昌成了大總統,北洋軍閥內部內鬥,最後又推舉了一個毫無實力的黎元洪就任總統,1923年10月曹錕又發動豬崽賄選,曹錕又當了總統。最後又將段祺瑞拉回來當總統。在此過程中,孫中山發動了北伐戰爭,始終以推翻北洋軍閥掌權的中華民國為己任。當然北伐戰爭在孫中山有生之年並未成功,北伐戰爭最終的成功者是孫中山的弟子蔣介石,1928年通過說服張學良東北易幟,後與張學良結為拜把子兄弟才最終結束。而在1924年孫中山就已經死去。終其孫中山一生,就是搞破壞的一生,清朝時反對清朝,袁世凱是反對袁世凱,北洋政府反對北洋政府,反正一直就在反對、搞破壞和流亡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他的反對生涯主要依靠的經濟來源是借錢,各種鄉紳、資本家、外國華僑、幫會都是他借錢的對象,為借錢輕許諾,幾倍的高利貸、成功後許以高官,什麼態都敢表。只要支持他武裝起義,什麼利益都可以出讓,他當年和日本、俄國簽訂的秘密條約出賣中國利益,相對於國人口口聲聲所稱的袁世凱所簽的賣國條約 《二十一條》,簡直就不是個事。
相對來說,孫中山的老對手,袁世凱,可謂是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才。袁世凱23歲就代表清朝平定了朝鮮內亂,26歲成為朝鮮事實上的實際控制人。甲午海戰中國失敗後,35歲的袁世凱回國開始在小站練兵,建成了中國第一支現代軍隊,後來這支軍隊成為北洋軍閥的班底,北洋軍閥從1912年開始到1928年成為中國的實際控制力量。世人均認為,北洋軍閥是一個醜惡的代名詞,北洋政府是一團亂局,實際上並非如此。劍橋中國史認為,北洋政府掌控中國16年期間的中國,在全世界同時期是社會治安最為穩定、法治最為健全的時期。
民國的法制健全、政治穩定,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清朝的滅亡是通過和平滅亡的,而不是通過戰爭解決。武昌起義後,袁世凱的北洋軍閥作為清政府的正規軍,與孫中山領導的反清起義軍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分分鐘可以秒殺起義軍。袁世凱通過耍陰謀逼迫清帝退位,於國於民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如果袁世凱領導的北洋軍不與孫中山進行和解,而是採用針鋒相對的戰爭,中國爛成什麼樣未可料也。
北洋政府期間,雖然內部發生了直奉大戰之類的戰鬥,但戰鬥都是很短暫的,最長的戰鬥不超過半年。總體來說處於比較平穩的時期,中國曆朝歷代的改朝換代,多則數十年短則十來年。對人民來說都是一場巨大的災難。袁世凱能通過類似於溫和革命的方式解決晚清之亂局,功過是非自有評說。
清朝滅亡後一直到1928年民國蔣介石完成全國一統,中華民國才真正的實現。
直至1937年日本全面入侵(1931年日本入侵就開始了,只是在31年前僅局限於東北),中國整體來說是穩定的,民國時期中國的教育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民國大師輩出,傳統文化在轉型期為中國士人保住了完整的文脈。經濟建設民國也不是毫無作為,上海成為遠東的經濟中心即為明證,民國的政治影響力也很強,二戰中國是反法西斯法同盟四大同盟國之一就是明證。
民國最大的意義,一方面建立了現代化的法律體系,民國的《六法全書》迄今為止是中國最完善的法律體系,49年後,國民黨退守台灣,一直沿用《六法全書》迄今幾乎沒有什麼有修改,另一方面,民國幾乎完全繼承了中國古代完整的儒家傳統和鄉紳文化,中國鄉紳文化是中國核心立國之本,在此體制下基層社會道德純凈,社會穩定。
可惜,民國結束,中國道統不再。
(少華讀史系列完畢)
2017年7月3日
※孝敬父母詩吳茂平 2017年第六十七期 總第六十七期
※歲月,留不住虛幻的擁有
※降「三高」的神奇食物——苦蕎粉
※不要抱著從別人那得到的安全感過一生
※如何逆襲成為不會穿錯星人?
TAG:公眾號 |
※曹操不哭,竟然有兩次山寨「赤壁之戰」,這都是不讀史的後果
※【讀史札記】找到親人卻發現他們又丑又窮,古人有的選擇打出去,有的換漂亮的
※【讀史札記】主將戰死後,小兵們去了哪裡?也戰死了,還是投降了?
※【讀史札記】給皇帝傳口諭,突然忘了要傳啥,會被殺頭嗎?
※「讀史札記」主將戰死後,小兵們去了哪裡?也戰死了還是投降了?
※盤點春秋戰國時代的幾大刺客,一起讀史記,以教育為主
※今日讀史之宋朝‖一個叫范仲淹的人,做了一些了不起的事
※一個歷史愛好者,最大的樂趣,絕不僅僅來自讀史書的快樂
※【讀史札記】隋文帝不殺他,竟然是因為不想給陰間添一個「不孝之鬼」
※都說「讀史明智」,這個國家讀書多的都成傻子,腦洞大思維卻混亂
※【讀史札記】主父偃:早年受冷遇,最後亡兩國,一個人的報復心可以有多強?
※【讀史札記】怕老婆能怕出什麼花樣來?皇帝離家出走,平民頭上頂燈……
※清風讀史之八:醉卧沙場君莫笑——漫談真實的中國古代戰爭
※【讀史札記】軍隊打仗的時候,老百姓在幹什麼?幫忙還是看熱鬧?
※讀史可以明智,但是,讀這個國家的歷史,你可能越讀越變成了傻子
※果爸讀史/被「烽火」騙了的,是諸侯,還是我們?
※【讀史札記】宇文忻:驕傲得有點欠揍,能力上卻又碾壓一切
※【讀史札記】酷吏張湯:物極必反,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阿冷讀史記,韓信,人要懂得示弱,怎樣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
※豎中指的由來;有趣的五段歷史,讀史可以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