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人學者眾議:為何中國生命科學發展如此迅速?

華人學者眾議:為何中國生命科學發展如此迅速?


?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中科院院士李林




撰文

葉水送



責編|李曉明




 

 




生命科學的發展為何突飛猛進




「中國的生命科學發展突飛猛進,一開始只有幾個點,現在已經開始鋪開,在一些領域做出相當新穎的工作。」6月30日,美洲華人生物科學學會會長

(SCBA)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施揚向《知識分子》表示。




6月29至7月3日,全球華人生物學大會暨第十六屆美洲華人生物科學學會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此次大會由美洲華人生物科學學會和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共同主辦。美洲華人生物科學學會是一家非盈利組織,創立於1984年。現有大約2500名會員,研討會每兩年舉辦一次。



此次會議彙集了國內外生命科學領域的傑出學者代表1400餘人。「這是歷年來參會人數比較多的一年,從國外回來的學者數量大約有300人。」施揚說。




今年大會的主題為「促進科學、改善健康」

(Advancing Science, Improving Health)

,共設置了50個分論壇,覆蓋當下生命科學諸多熱門領域,邀請到了癌症、幹細胞、核酸以及神經生物學等領域的華人領軍學者。




近年來,國內生物學家在CNS三大期刊發表論文已屢見不鮮,也湧現出了不少優秀的科學家,「比方說這次SCBA Ken Fong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的得獎者、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邵峰,他是在中國本土開始獨立研究生涯的科學家代表,在10左右時間裡做出非常出色的工作,有很大的影響,像這樣的科學家,希望並且相信未來中國會越來越多。」施揚表示。




美國科學院院士、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員楊薇告訴《知識分子》,「國內硬體設施已非常好了,年輕教授的思維非常國際化。很多研究的水平已在跟世界一流接軌,比過去要好很多。」



?

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在6月29日做主旨報告




人才匯聚、科研環境改善是主因




在此次大會上,除了施揚、施一公、邵峰、陳列平、程亦凡等知名學者,還有很多在生命科學細分領域做出重要工作的華人生物學家,當然更多的是有望未來在這一領域嶄露頭角的科研新星們。此次大會既是同行的學術交流會,也是散播在五湖四海的學者會聚的平台。




為何近年中國生命科學的發展如此迅速?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林表示:「在過去的5-10年間,中國生命科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是巨變,這得益於人才的積累,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科學的持續投入,事實上,這一點很關鍵,因為它使得那些做好準備

(回國)

的人,回來後有更寬廣的舞台,

(讓他們)

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




?

人才濟濟的會議現場



?

年輕學者會後與演講嘉賓熱烈討論



通過「千人計劃」,中國近年來引進了大量的海外高層次人才,科研軟環境的完善也是海外學者陸續回國、推動生命科學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施揚表示:「軟環境的建立,得益於早年回到中國的科學家,諸如像在座的李林、劉小龍等。那個時候,回國是需要膽量、前瞻性以及犧牲精神。他們這批人為國內創造良好的軟環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國做出了貢獻。」




與以往相比,科研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李林表示:「我那時候回來

(1992年回國)

條件非常有限,只能是能做什麼就做什麼,而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現在很多國外同行業很羨慕我們:經費充足,一回來科研工作就可以迅速鋪展開來。」




開創性的科研工作緣何仍舊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生命科學的諸多重要領域,國內學者做出具有開創性的科研工作仍不多見,更多的時候是緊跟國外學科發展前沿,這種局面短時間還難以改變。




李林亦表示,「生命科學雖然是突飛猛進,但是總體上,我們跟西方還是有差距。雖具備了能力,在原創性上還不夠,積累得不夠。我們只在一些點上閃光,還沒有鋪張到整個面上來。」




對於這一問題,楊薇和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鄒力則認為,基礎科研的跟進同樣重要。楊薇表示:「我們不應一味強調cutting edge

(頂尖)

的科研原創發現,基礎科學跟進也是重要的。『me too類』的工作做得好也可以,因為當一個新的領域開闢後,也需要具體數據

(填補)

,只要這些工作做得好,也是促進學科發展的一種貢獻。」




鄒力表示:「基礎科學肯定是需要有一個帶頭的突破點,找到之後,還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就像金字塔一樣,雖然不是最頂上,基礎的部分也是需要的,否則

(金字塔)

也不會建起來。」




?

大會主席施揚(左二);大會秘書長、美國希望城沈炳輝教授(右二)同與會嘉賓談笑風生




鼓勵創新,寬容失敗,還應為科研人員「減負」




在緊跟科學前沿的時候,挫折與失敗肯定會時有發生。李林表示,要鼓勵創新,寬容失敗。鄒力認為,科研機構要允許這些科學家能夠自由探索自己的瘋狂的想法,科學家也一定要有耐心,如果很著急,強調發多少論文,發了多少分,這樣的工作就不會深入。




楊薇也表示,如果科學家的壓力大了,為了「求生」,他們就會做損害科學的事情,如考核指標過分強調文章數量,一個完整的科研數據,就可能被學者拆分3篇文章。還有一種情況是,論文造假,日本有好幾個有名的學校就出現了大的學術造假,他們身上背負的壓力太大,可能是主要的原因。




針對目前國內科研人才流動較快的問題,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所長劉小龍表示,這與現在國內優秀科研人才的缺乏以及科研人員自身的科研生涯發展有關。




他同時也表示,如果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待遇,減輕房貸、小孩入學等壓力,或許更能讓科學家安下心來,做好自己的工作。




製版編輯:常春藤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吳瑞獎名單

|超越AI的孩子|HHMI青年學者

|

上帝手術刀


青蒿素

|可燃冰|

西湖

|

農場

|

學術辯

|

日本獎


屠呦呦

|王曉東

|張啟發

|崔維成

|

張鋒

|

楊振寧

|

李佩


盧煜明

|

王小凡

|吳文俊

|袁鈞瑛

|

張純如

|

數學教皇







知識分子

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

The-Intellectual

投稿:

zizaifenxiang@163.com

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知識分子













點擊「閱讀原文」,趕快加入科學隊長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謝宇:中國人為什麼這麼重視高考 知識分子沙龍
耶魯大學教授:「懲罰-獎賞」反饋機制有助於集中注意力
智商越高,壽命越長?為什麼老人會耳背?
遊戲、美酒帶給我們快樂,但上癮是怎麼回事?

TAG:知識分子 |

您可能感興趣

健康與科學傳播永無止境|中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國學新時代來臨!李淙翰被中國國學院特聘為國學新時代導師!
國際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態勢 中國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報告
《Nature》熱議中國學者成果:生物醫學研究的新紀元
中國留學生談韓國生活:韓國人強烈的愛國情懷值得學習
討論中國國學與西方哲學
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兩隻猴子 英媒:生命科學重大突破
讀馮友蘭先生《中國哲學史》,赴中國先哲思想盛宴
創新藥物研發期待騰飛|中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中國大學智庫發展研究新成果在京發布
中國微生物學會病毒學專業委員會首屆病毒基因組生物信息學班在泰山醫學院舉辦
已經是外國國籍還在中國撈金的明星,網友:學學錢學森
普林斯頓教授揭秘中國學生在美國留學申請過程中存在的致命失誤
美媒:中國如何從海外大學贏回留學生
中國式生活美學
中國傳統國學——佛學(上)
中國留學生的痛苦:不怕外國同學太強,就怕華人導師背後插刀
重建自由的可能性:中國美術學院林晨曦老師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袁運甫:新中國的第一代美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