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們是德國人?法國人?還是戰爭的犧牲品?地球知識局

我們是德國人?法國人?還是戰爭的犧牲品?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ID:diqiuzhishiju





本文為我局的第

215

觀察文章,今天我們講講

阿爾薩斯

的故事


文字:重光 | 製圖:孫綠 | 編輯:大綠




中學時我們大都在語文課上學到過法國作家都德的一篇

愛國主義名作——《最後一課》。

文中作者托一位

阿爾薩斯—洛林

地區的小學生之口,表達了自己

對阿爾薩斯—洛林被德意志帝國吞併的憤慨。






文中阿爾薩斯—洛林的居民

對自己的土地被交給德國都極為悲傷,感覺法蘭西祖國拋棄了他們。




《最後一課》中,


小弗朗士的老師韓麥爾先生


最後在黑板上寫下了


「法蘭西萬歲!」(法語)






可事情真的如都德所言那麼簡單嗎?阿爾薩斯—洛林因何而在德法之間易手多次呢?為什麼德語區人民不都在德語國家呢?






兵家必爭之地


歐洲通衢之處





阿爾薩斯—洛林

位於德、法、瑞士與盧森堡

邊境處

面積

約一萬五千平方公里,

西有

孚日山脈,

東有

萊茵河,東部河谷平原內點綴著不少森林與山丘。




法國與德國之間

萊茵河與孚日山脈之間的


阿爾薩斯-洛林





在德意志帝國時期

,阿爾薩斯—洛林分為三個區:

上阿爾薩斯、下阿爾薩斯與洛林

,三個行政區的

首都

分別是

科爾馬、斯特拉斯堡與梅斯。




上阿爾薩斯——科爾馬


下阿爾薩斯——斯特拉斯堡


洛林(摩澤爾)——梅斯






阿爾薩斯—洛林不僅自然環境優越,資源豐富,而且其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阿爾薩斯—洛林位於

西歐(法國)進入中歐(德國)

交通要道上。




其首府

斯特拉斯堡

是德法邊境上乃至西歐公路、鐵路和內河航運的

重要中心,

也是巴黎-維也納-東歐商道上的

節點。




至關重要的斯特拉斯堡





再加上斯特拉斯堡港是

萊茵河沿線的第二大港口

,斯特拉斯堡的水陸樞紐地位由此而來。




發達的斯特拉斯堡港








法國勢力要想進入德國,

最簡便直接的路線就是穿過阿爾薩斯—洛林

(法比邊境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嶇),

直插萊茵河流域。




此後進可殺入

南德高原乃至奧地利

或攻入

低地國家與北德平原;

退可依靠

萊茵河和孚日山脈的雙重防線扼守要衝(日後的馬奇諾防線便是在此建築)。




阿爾薩斯-洛林、斯特拉斯堡


法國向東方擴張的突出部






同樣地,若是德國控制阿爾薩斯—洛林

也可依託其地形優勢影響法國。




法國

在東側對德國的唯一屏障

便是阿爾薩斯—洛林所在的

洛林高原

,若丟失對其控制權,則德國會獲得巨大優勢。




和反方向的路線一樣,德國

可依靠孚日山脈與萊茵河的雙保險,

則可直接順勢而下橫掃法蘭西平原,進而圍攻巴黎。




在萊茵河與孚日山脈之間






法國修建的馬奇諾防線


北部防守較虛弱


結果德國進攻比利時,從北部繞過了防線







數易其手的文化交融之地





擁有如此地利的阿爾薩斯—洛林自然成了

西歐勢力與中歐勢力的拉鋸之地。

雙方都想控制它來取得對對方勢力的壓制

一場數百年的阿爾薩斯—洛林爭奪戰

拉開了序幕。




13世紀時

,隨著神聖羅馬帝國中央權力的衰落,

德意志對

阿爾薩斯—洛林這樣的邊陲之

地控制力日減,

給了中央集權已久的法國可乘之機。




神聖羅馬帝國只是看似強大





很快,當法國擴展至隆河和默茲河後,便將目光放在了

更東面的萊茵河

,真正開始了對神聖羅馬帝國的蠶食。




儘管英法百年戰爭暫時打斷了東擴的進程,不過隨著法國逐漸在戰爭中佔據上風,英國開

始敗退。

在北方戰線進展順利的法國又有了氣力繼續東擴。




1444年

,法軍開進了阿爾薩斯-洛林,並在此建立冬季軍營,

圍困該地兩重鎮—斯特拉斯堡與梅斯。

不過此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哈布斯堡王朝)奪回對上阿爾薩斯的控制權,此地遂成為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




哈布斯堡控制下的上萊茵


滿屏飛地....






1618年至1648年

的三十年戰爭期間(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最後演變為新教與天主教的宗教戰爭以及全歐洲的大戰),

法國於1639年佔領了大部分的阿爾薩斯-洛林,

避免其落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之手。






三十年戰爭末期,

西班牙

遭敵國包圍,四面楚歌,

不得已將其位於上阿爾薩斯的領地賣給已佔領該地的法國。

因此,戰爭結束之後,除了一些市鎮維持獨立外,

大部分的阿爾薩斯已成為法國領土。




只是神聖羅馬帝國方面沒有放棄對阿爾薩斯-洛林的主權要求,此後該地便成為德法之間爭議不斷的領土。




路易十四時代法國的向東擴展


以及保持德意志的分裂







阿爾薩斯-洛林從此成了法國的一部分,但它在法國仍是個特別的存在。




當地

政府與教育機構

依然

使用德文

德語人口

佔總人口

八成以上

、德國路德派(新教)的

斯特拉斯堡大學

仍然持續

接收德國學生。




儘管法國政府在此嘗試大力宣揚天主教,試圖推廣法語&法國文化,

但禁止法國新教的楓丹白露敕令並不在阿爾薩斯實行。




當地的宗教、經濟、文化氛圍都比較寬鬆,簡直是

中央集權法國的一塊化外之地。




一直到大革命之前,阿爾薩斯-洛林的

德國文化一直佔主流

,經濟上也較

依賴德國。




20世紀初的斯特拉斯堡大學








說著德語的精神法國人





1789年

法國大革命時

,阿爾薩斯被分為

上萊茵省和下萊茵省,

兩省人民在法國大革命期間

十分活躍。




1789年7月21日,在獲悉攻佔巴士底監獄的消息後,

當地群眾攻佔斯特拉斯堡市政廳,

市政府官員逃離。1792年革命進行曲

《馬賽曲》也是在斯特拉斯堡被創作出來

的,之後成為法國國歌。




《馬賽曲》的作詞者


克洛德·約瑟夫·魯日·德·李爾


在斯特拉斯堡市政廳高歌《馬賽曲》






一些

法國大革命中知名的將領

也是來自本地區。




在拿破崙1814年前敕封

24名法籍法國元帥

中,

有兩人來自阿爾薩斯,一人來自洛林,佔總數的八分之一,

而當地人口僅佔法國總人口的

2%






與此同時,

也有些阿爾薩斯人反對雅各賓派,

支持奧地利和普魯士出兵法國來鎮壓新生的革命共和國,恢復舊秩序。




阿爾薩斯-洛林人分歧主要在於

兩派人對兩個國家的感情和期待不同。




法國方面,經過

啟蒙運動

的洗禮,平民也能佔據軍政高位的理念深入人心,

讓底層阿爾薩斯-洛林人感到嚮往。

而德國方面,儘管德國人享有的公民權利比法國人少得多,

可那裡畢竟是阿爾薩斯-洛林人的血脈之地,有著深厚的感情。




兩種利益考量的衝突造成了他們的矛盾。

無論如何,與巴黎的親近感還是在鬥爭中佔據了上風。




如果沒有獲得阿爾薩斯-洛林的支持


法蘭西的帝國成就是難以想像的





普法戰爭中法國的慘敗

使德意志帝國得以吞併阿爾薩斯-洛林,

但戰爭前後阿爾薩斯-洛林人的表現多次驗證了他們對法國的忠誠。

這導致德國在當地不得不採取

半殖民地式

的統治政策。






1870年9月28日的斯特拉斯堡街景,


一片斷壁殘垣。






和其他德意志邦國不同,阿爾薩斯-洛林被劃為

帝國直轄領地。

該領地直接由德皇統治,

無自治權

在德意志帝國議會也沒有自己的地區代表。




考慮到阿爾薩斯-洛林

在法國大革命前就有本地代表參加法國三級會議的政治權利,

德意志帝國治下的這些德語人口確實

淪為「二等公民」

,心生不滿也情有可原。




快速擴張的德意志帝國


以強勢的普魯士為核心


其實很需要時間來做好內部整合






除了剝奪政治權利,德意志帝國還推行

文化同化政策

,規定所有適齡兒童都必須接受普魯士式的教育。隨之

法語在行政與教育等公共領域被完全禁止

,與阿爾薩斯方言差異巨大的標準德語成為了唯一授課語言。




反映1871年阿爾薩斯-洛林


在德皇與俾斯麥的領導下


重歸德國的油畫。






阿爾薩斯-洛林人自然不會心甘情願地回歸封建時代。




一成

的阿爾薩斯-洛林人選擇維持法國國民身份,離開了自己的家鄉。

這些人中大量是文化精英,他們的離開使得當地文化發展陷入了停滯。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許多阿爾薩斯-洛林人選擇加入德國海軍,並

參與1918年的海軍基爾港叛亂,

導致德意志皇帝在1918年11月退位。




阿爾薩斯-洛林因此失去了名義上的元首。隨後阿爾薩斯-洛林人

建立阿爾薩斯-洛林共和國,宣布德意志帝國失去統治權。




1918年11月10日的斯特拉斯堡街頭,


阿爾薩斯-洛林共和國建立。






一位阿爾薩斯當地婦女身著傳統服裝,


與一名法國軍官合影。






不到兩周,

法國軍隊

在40多年後再次開進阿爾薩斯,

當地民眾夾道歡迎。




在這一事實下,美國和協約盟國收回通過公民投票決定當地未來歸屬的提議,

要求德國在《凡爾賽條約》中將該地割讓給法國。




法國人眼中,這當然是收復故土





二戰期間

,德國在1940年佔領阿爾薩斯-洛林,使其

成為納粹德國的領土。

阿爾薩斯併入巴登,而洛林則併入薩爾蘭。

為了彈壓當地的反德歧視,納粹在此實行

嚴酷的獨裁統治。




兩次並不愉快的回歸德國的經歷使得阿爾薩斯-洛林人再也不認同德國了。




儘管

86.8%

的阿爾薩斯-洛林人

母語為德語

(1900年數據),

但他們打心底里更認同法國的思想與法國的制度。

這些人與巴黎緊密相連成了共同體,而與柏林並無太多瓜葛。




1918年12月8日的


Le Petit Journal封面:


梅斯和洛林重歸法國。





阿爾薩斯-洛林人雖然說著德語,但是參與了法國大革命、享受著法國公民權利。




他們與法國人有著共同的經歷,自然不願搭德皇的倒車,成為沒有公民權利的德皇臣民。




「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理念早已替代了普魯士強調等級制度的「各得其所」口號,成為阿爾薩斯-洛林人的政治信仰基礎。




阿爾薩斯-洛林人它自己的故事闡明了政治認同並不一定建立在相同的民族、語言與文化上,同樣可以建立在對思想與政治制度的認同上的。






參考資料:


1. Roosen, William James (2013). The age of Louis XIV: the rise of modern diplomacy. Transaction Publishers. p. 55. OCLC 847763358.


2. Cerf, Barry (1919). Alsace-Lorraine since 1870. MacMillan.


3. Finot, Jean (May 30, 1915). "Remaking the Map of Europe". The New York Times.


4. Sophie Charlotte Preibusch: Verfassungsentwicklungen im Reichsland Elsass-Lothringen 1871–1918. In: Berliner Juristische Universit?tsschriften, Grundlagen des Rechts. Vol 38, ISBN 3-8305-1112-4, p. 96. (in German) (Google Digitalisat)


5. Michael Rademacher M.A.: Reichsland Elsa?-Lothringen 1871–1919. 2006, abgerufen am 5. Januar 2013 (Homepage Deutsche Verwaltungsgeschichte 1871–1990).


6. Frederic H. Seager, "The Alsace-Lorraine Question in France, 1871-1914." in Charles K. Warner, ed., From the Ancien Regime to the Popular Front (1969): 111-126.


7. Douglas, R.M. (2012). Ordnungsgem??e überführung - Die Vertreibung der Deutschen nach dem Zweiten Weltkrieg (in German). C.H.Beck. pp. 94 f. ISBN 978-3-406-62294-6.


8. "Tabellarische Geschichte Elsa?-Lothringens / Franz?sische Besatzung (1918-1940)".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9-10-25.


9. Eberhard J?ckel, ? L"annexion déguisée ?, dans Frankreich in Hitlers Europa – Die deutsche Frankreichpolitik im Zweiten Weltkrieg, Deutsche Verlag-Anstalg GmbH, Stuttgart, 1966, p. 123-124.






END






擴展閱讀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下面



國家:美國 | 日本 | 英國 | 法國 | 俄國


省區:河南 | 山西 | 甘肅 | 西藏 | 東北


城市:南京 | 徐州 | 長春 | 大連 | 樓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如果沒有這個城市,超強的德國經濟就要垮一半
為什麼印度害怕兩線作戰?如何理解印度的地緣戰略?地球知識局
從這裡開始征服歐洲,希特勒和拿破崙都曾得而復失的地方!
孩子上課遲到,家長要交罰金,英國學校出台最嚴規章
巴黎OUT了,法國的這座城市才是旅行必去的

TAG:地球知識局 |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軍國主義下的女人都是怎樣的?原來她們才是最大的戰爭犧牲品
國家是如何安排在戰場上犧牲的軍人的,這樣的做法你認可嗎?
軍人若是犧牲,國家會怎樣賠償呢?
軍人在戰場上犧牲後,各國都是怎樣辨別身份的,中國的方法令人大開眼界!
中國為該國犧牲十萬人,戰後它卻將英烈的墓地夷為平地,讓人心寒
《鋼琴家》:人人都是犧牲品,戰爭的可怕遠超乎你的想像
各國軍人在戰場上犧牲補償標準如何?這個國家的待遇讓人眼紅!
中國軍為該國犧牲數萬人,卻做了讓人心寒的事,烈墓被夷為平地!
士兵在戰場上犧牲後,全世界各國都是怎麼賠償的?這個國家讓人眼紅
犧牲的軍人,國家究竟是如何確認他們的身份的?我國竟早有準備!
美俄爭鬥誰是最大犧牲品?德媒給出答案,不是美國也不是俄羅斯
軍人犧牲後,各國部隊都是怎麼補償的?中國這一撫恤沒人比得上
美國一戰後以援助賺利益,法國怒:就知道錢,賠幫你們獨立的犧牲
這是英雄應有待遇!法國為捨身換人質犧牲的憲兵舉行國葬
王偉為國犧牲18年,他的家人過的怎麼樣?國家做法讓人感動不已
如果外星人入侵地球,美國復聯犧牲,日本奧特曼無能,中國靠誰力挽狂瀾?
喬欣解約是沒人設還是職場犧牲品?爆楊天真挑藝人的嫻熟手法
你知道八年抗戰中國軍隊犧牲的最高將領是誰嗎?
軍人犧牲後,各國都是怎麼快速識別軍人身份呢?中國的方法最簡單有效!
美媒:怎麼看國人抵制蘋果的行為?任正非:不能為了華為犧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