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基礎研究是推進科學技術進步的關鍵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楊衛主任在「支持科學人才合作,共創一帶一路未來」研討會開幕式上致辭(全文):
尊敬的各科研資助機構和國際組織代表,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很高興各位同仁、朋友們相聚「支持科學人才合作,共創一帶一路未來」國際研討會,共商推進國際科研合作大計,為全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來自科學界的力量。我謹代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對遠道而來的嘉賓表示誠摯歡迎!
當前,人類社會正處於一個挑戰頻發的時代,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地緣衝突頻發、貧富差距加劇、難民危機擴大。面對壓力,是合作還是對抗、是開放還是封閉?中國給出了清晰的答案。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願與國際社會共度時艱、開創未來。
在今年五月於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主席指出,古老的「絲綢之路」不僅是連接東西方的貿易之路,更是一條和平合作之路、開放包容之路、互學互鑒之路和互利共贏之路。中國堅信,只要我們堅持走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道路,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就一定能夠再造「絲綢之路」的繁榮,造福各國人民。
也是在這一論壇上,習主席強調,共建一帶一路,要向創新要動力,點出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性。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礎,是解決全人類面臨的諸如疾病傳播、氣候變化、資源枯竭、經濟貧窮等共同挑戰的根本出路。經濟社會問題的複雜性、公共性不斷凸顯,要素的流動性、開放性、共享性日益增強,使得合作成為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必然要求。強化科學合作,充分發揮科技在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性、戰略性、支撐性作用,是同屬欠發達階段、自然地理條件相近、社會現實問題相似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謀求共同發展的明智選擇,是其走向共同繁榮的持久動力。
基礎研究是推進科學技術進步的關鍵所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其他國家與地區的科研資助機構作為著重支持基礎研究的主體,在推進科學技術進步中舉足輕重。深化科研資助機構間的合作,鼓勵基礎研究國際合作、促進科研人才協同創新、實現各國優勢互補、解決人類共同難題,是推動各國和地區科學繁榮、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有效手段,是將「一帶一路」建設成科學之路、友誼之路、發展之路、繁榮之路的必然選擇。
今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科研資助機構及相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和代表相聚於「支持科學人才合作,共創一帶一路未來」國際研討會,從共同支持國際科技合作研究計劃、共同支持基礎科學國際合作研究中心、共同構建科研人才培養渠道、共同支持科研人員合作交流等幾個方面共商科技合作大計,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我希望我們的合作能夠以此次會議為起點,逐步進入實質性階段。為了做到這一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將盡自己所能,為一帶一路科研領域國際合作提供資助經費、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並切實履行我們的承諾。
這次研討會是一個自由交流觀點的平台、合作機制的平等協商平台、共同籌劃未來發展的平台。本著平等、互惠、自願的原則,在共識、共贏基礎上,我期望通過這次會議形成的宣言、行動計劃,將「一帶一路」沿線及更多國家和地區間的科技合作推向實質性、可持續性,共創未來繁榮。
最後,預祝本次會議圓滿成功!預祝行動計劃結出碩果!
謝謝大家!
新聞背景:
2017年7月2日至4日,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30個國家地區科研資助機構和國際組織的領導或代表共計80餘人,在中國首都北京相聚一堂,出席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的「支持科學人才合作,共創一帶一路未來」(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unding Science and People Cooperation for A Prosperous Belt and Road)研討會。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楊衛院士、副主任劉叢強院士出席會議。
當今為應對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的各種挑戰,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的宏偉倡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積極響應。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政府期望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楊衛主任在致辭中指出: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礎,是解決全人類面臨的諸如疾病傳播、氣候變化、資源枯竭、經濟貧窮等共同挑戰的根本出路。基礎研究是推進科學技術進步的關鍵所在。經濟社會問題的複雜性、公共性不斷凸顯,要素的流動性、開放性、共享性日益增強,使得合作成為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必然要求。強化科學合作,特別是基礎研究領域的合作,充分發揮科技在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性、戰略性、支撐性作用,是同屬欠發達階段、自然地理條件相近、社會現實問題相似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謀求共同發展的明智選擇,是其走向共同繁榮的持久動力。深化科研資助機構間的合作,鼓勵合作開展基礎研究、促進科研人才協同創新、實現各國優勢互補、解決人類共同難題,是推動各國和地區科學繁榮、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有效手段,是將「一帶一路」建設成科學之路、友誼之路、發展之路、繁榮之路的必然選擇。
會議期間,與會各科研資助機構代表將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相互尊重」的精神,從共同支持國際科技合作研究計劃、共同支持基礎科學國際合作研究中心、共同構建科研人才培養渠道、共同支持科研人員合作交流等幾個方面共商科技合作大計。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亦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全面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間的科技合作向實質性、可持續性方向發展,共創未來繁榮。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點擊展開全文
※治癌神器:可在MRI機內活檢的全塑料3D印表機器人Stormram4
※阻止肥胖新思路:改變腸道細菌的代謝途徑
※保障科研人員健康的根本在於體制「減壓」
※細菌能抵禦抗生素多久
※科學家:怎麼微笑不會招人討厭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勞丹的科學進化理論對技術進化研究的啟示
※科技進步與科學精神題庫
※大力推進交叉融合的教育科學基礎研究
※計算進化史:改變科學和哲學的力量
※「慢科學」如何改善科學研究
※科學家發現新器官 有望推動醫學領域的巨大進步!
※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
※成果|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展示:何建成教授「基於複雜科學理論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醫辨治系列研究與應用」項目
※【量化歷史研究】取消版權保護與戰後美國科學進步
※關於輪迴轉世系統的權威科學研究報告
※海峽聯合研究院——走進生活,領悟科學
※社會科學研究的哲學思考及三個基本原理
※科學的產出與認同:一項關於科學獎勵機制運行的研究
※科學實用的風水技術系統
※數據科學對科學研究的影響
※科學學習如何指導教育實踐?
※科學觀是科學教育的理論基礎,它影響著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
※著眼最重要科學問題,李政道研究所瞄準基礎研究
※近期兩項科學進步助力藥物研發
※谷歌在法國組件AI團隊 專攻科學、醫療和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