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常態與病態 先天與後天

常態與病態 先天與後天

「Junge Hure,

alte Betschwester.」

——德國諺語

【先天問題】

·所謂的先天性,到底是先天性的什麼?

·常常有人會問我們,到底性錯亂現象是受先天因素決定的,或者如華芮特教授在戀物症里所證明的,源自偶然的經驗?當然我們毫不否認,性錯亂現象里必有某些先天的基礎,但是這種先天性幾乎每個人都有,作為一種傾向,它可能時強時弱,在生活的影響下,可以變得十分明顯。

·我們所討論的某種性衝動素質的先天性根基,它在某些情形下可以發展為一種性活動的真正體現者(性錯亂者);而在別的情形下,經由不充分的潛抑作用,則以病態癥狀的形式迂迴地吸引住相當部分的性之能源;處在這兩個極端之間的,才是正常的人,他們經由有效的節制及其他的努力,享受了正常的性生活。

·所謂的先天性性倒錯,恐怕是很值得存疑的一件事情。反對的理由在於,如果對那些所謂的先天性性倒錯者加以更詳盡的檢查,可能會發現其原欲的發展方向原來完全取決於孩童早期某一經驗,此一經驗雖已被摒棄於其意識記憶之外,仍然可以用適當的方法重予喚回(依Havclock Ellis的看法)。據這位專家的意見,性倒錯可以看做只是性衝動經由人生之中某些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常見的變異而已。

·在某些歇斯底里症患者里我們發現,或因死亡,或因離婚、分居,而過早失去父母親之一方的孩子,其全部愛情皆被剩下的一個所吸收,因而決定了日後這孩子選擇性對象時所期望的性別,終於造成了永久性的性倒錯。

【病態問題】

·通常我們所以說一個人的性錯亂現象具備病態的特徵,並不是因為他有什麼與眾不同的性目的,所在乎的原是它和常態之間的關係。如果環境有利於性錯亂之增進,正常的發展卻受到阻礙,或已全然潛抑,遭受排擠,性錯亂現象才不再陪伴著常態的性目的及性對象,而可以被當作病態看待。性錯亂現象若不兼具排他性與固置性,便還不是一種病態的癥狀。

·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在各方面健康正常的人,其性生活卻是病態的,因為性本能原本是一切本能之中最不受韁轡的一種。

·一個不管以社會或道德的立場看來的精神不正常的人,根據我的經驗,他的性生活必然也不會正常。但是反過來說,卻有不少性生活不正常的人其他任何方面與常人一無相異之處;他們已與人類的文明發展並駕齊驅,但是它們的性問題始終是他們的弱點。

·在所有的心理症患者里,我們毫無例外地都可於潛意識的精神生活之中,感覺到性倒錯以及原欲固置於一個同性的人身上的氣息。

·心理症就是性錯亂的負面表現。有鑒於性錯亂傾向的廣泛存在,我們達到這樣的結論,認為性錯亂的癖性是人類性本能里根本而遍在的癖性,而在成熟的過程里,唯有經過機體的變化與精神的壓制,性行為才可能正常發展。

按語:

從《性學三論》(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1905)里組織出這篇摘句的用意(居心?目的?),是我沒有辦法通過辯白來打消其他人對這個問題的任何別種的猜想的;而組織出這篇摘句的努力也很容易在其他人的思辨中被決定為是徒勞的。畢竟一個簡單的思辨過程是容易被接受的:弗洛伊德是在一百一十多年前發表的這些言論——它過時了。不過,這種過時也存在於「1973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董事會決定將同性戀剔除出疾病分類」這樣的歷史敘述中,不是嗎?

儘管這些意見發表於二十世紀初,但是這些意見卻是至少符合當時的學術規範而被提出的。而我們在通常的平權主義的敘事中,卻很少看到符合學術範式的探討。就像我所摘取的一句弗洛伊德的問句本身所強調的那樣:「所謂的先天性,到底是先天性的什麼?」弗洛伊德至少在他的泛性論學說範圍內對先天性構築出了一些解釋。但是我基本沒有看到過今天的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我發表這篇推送。總的來說,是我與一般的一些性少數派知識背景的差異的一反映。我能想到另一個反映這種差異的表達:我甚至在他們只是聽說了「1973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董事會決定將同性戀剔除出疾病分類」這句話的年齡更小的時候,就親自讀過弗洛伊德的《「文明的」性道德與現代人的不安》。這並不是說我根深蒂固地習慣於把同性戀理解成一種「性倒錯」(inversion),而是說我更早地試圖從實驗科學的角度去理解這種現象本身。

我們不難看到,許多擁有同性性取向的人,在他們個人生活史的陳述中,往往描述有一種階段,在這種階段中,他對自身進行拷問:「我是正常的么?」而對這個問題所作出的積極回答——「我不因有如此的性取向而不正常」往往標誌著這一階段的結束。

在這樣的標準化場景里,「因」和「正常」這兩個詞項的意義,——儘管是日常的——是非常樸素的。不過我並不想在此處對這兩個問題展開論述。我只是想提醒讀者注意,當弗洛伊德探討性倒錯現象的「正常」與「不正常」時(如果你還願意划上去好好再讀讀它們的話),他至少不是在想要挫傷讀者的樸素感情的意義上去使用這樣的辭彙的,儘管閱讀這些話對於一些人而言是會實際地產生被冒犯的感覺。

最後,我想要談的一點,比如「她影」公眾號寫了一篇《從今天開始起,要努力做一個「性變態」哦!》,還有一些別的討論,認為《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將「同性戀」等同於「性變態」,這是一個典型的演繹謬誤。讓我們溫習一下《通則》的條款:

第八條 網路視聽節目中含有下列內容或情節的,應予以剪截、刪除後播出;問題嚴重的,整個節目不得播出:

(六)渲染淫穢色情和庸俗低級趣味:

2.表現和展示非正常的性關係、性行為,如亂倫、同性戀、性變態、性侵犯、性虐待及性暴力等;

可見,在這裡,「同性戀」不是「等同於」「性變態」,而是與「性變態」屬於同樣的類——非正常的性關係性行為,進而,對它們的表現屬於「渲染淫穢色情和庸俗低級趣味」的範疇。在諸如「水果:蘋果,西瓜」的序列中,我們能認為蘋果等同於西瓜嗎?

這種把「同性戀」和「性變態」作等同的嘲弄,一方面是應激於這個《通則》,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搞嘲弄的人和大眾相通的一個思想前提:那就是,確實真正的性變態,那是值得在價值判斷中給出負面判斷的。可是,確實真正的性變態(例如戀童癖,就連弗洛伊德也直接用對譯「變態」的辭彙而非病態等概念去形容「戀童癖」),他們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概念而言不也只局限於性生活範圍內嗎?

在這個意義上,大家所有對「歧視性變態」好像沒有什麼分歧。那麼整件事,整個平權運動,它的理論基礎,它的路線與綱領,仍然是基於比較論的,它根本不普世。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很直 的精彩文章:

TAG:林很直 |

您可能感興趣

說說我的病態
日本「病態可愛」潮流背後,是一個令人心碎又無奈的現實
李連杰病態突顯,狀況堪憂
單身是種狀態,而不是病態
半馬大量選手抄近道,不能讓病態成為常態
在日常交往中你需要警惕的幾類病態人格
李連杰老態盡顯有專人攙扶,如今現身佛寺被拍,精神煥發病態全無
奢華榮耀的背後,病態的物慾哲學,看明朝晚期的沒落
骨瘦如柴,究竟是美還是一種病態
花開半夏是我的病態
心理學:常見的8種病態情感
如何判斷我們的焦慮屬於正常範圍還是發展成了病態?
北宋末年是病態的「經濟繁榮」嗎?
武庚紀:武庚的虛無之眼是病態的?暴走後喜歡吃人
你的愛情,是病態的嗎?
病態依賴——旅行前記
與其在病態婚姻中掙扎,不如離婚後選擇單身
天天無償加班!「不在加班中病態,就在加班中變態」,不想加班,職場達人教你怎麼做
五髒的病態反映
生前不孝死後亂叫,是病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