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雲影共徘徊
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清澈明凈,天光、雲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
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注釋:
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後為南溪書院)內。朱熹父親朱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云:「清曉方塘開一境。落絮如飛,肯向春風定。」
鑒:一說為古代用來盛水或冰的青銅大盆。鏡子;也有學者認為鏡子。指像鑒(鏡子)一樣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說天的光和雲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
徘徊:來回移動。
為:因為。
渠:它,第三人稱代詞,這裡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麼會。
那:怎麼的意思。
清如許:這樣清澈。
如:如此,這樣。
清:清澈。
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地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賞析: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並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雲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識。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讚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讀者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這是一首極其有藝術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一種神采飛揚的藝術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徵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心的不竭藝術靈感。
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形象地比喻豐富的書法藝術靈感才是書法藝術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闡明了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很符合書法藝術創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藝術創作的本質。
作者簡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謚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版權聲明】本文由「詩詞世界」整理髮布,圖片來源網路,轉載請註明出處
※姚東紅:楓事漫隨心事下,相思何故不相逢
※今日詩詞:閑敲棋子落燈花
※啟蒙讀物《笠翁對韻》,珍藏版附註釋、講解
※沈浩波:如果沒有這麼幸福的時刻,怎麼能懂得悲傷
TAG:詩詞世界 |
※天光雲影共徘徊——華人德的書法之路■於雷鳴
※且將團扇共徘徊
※羅志淵:在詩的天堂徘徊
※韓國電影《第二個冬天》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徘徊
※李香蘭:徘徊於中日之間的老上海「歌后」
※羅志淵:雨幕徘徊
※【每日星道】月亮步入天秤座,內心充滿著猶豫徘徊
※攝影:徘徊在深夜的流浪貓
※女頻小說:夜色徘徊月朦朧
※魅影-深夜街頭徘徊的熱褲美女
※一古怪星系正徘徊在銀河系7.5萬光年外,正對銀河系資源虎視眈眈
※《地獄神探》徘徊於天堂和地獄的邊界上
※9月19日十二星座運勢:天蠍桃花叢中徘徊,摩羯提防陌生人
※悲劇!大連泉水29歲小伙高層天台墜亡 在樓頂徘徊9小時
※神秘科考船常年徘徊於全球海底光纜,水下信息暗戰讓西方憂心忡忡
※女子夜晚在帳篷內守貨,第二天卻離奇死亡,監控發現一個黑影徘徊
※六十年代的幽靈仍然在今天徘徊
※今年上半年月下老人會牽紅線的三個星座,桃花朵朵盛開,真愛不再徘徊!
※今日天氣:回南天雖有所收斂,但仍徘徊不去
※河與岸的徘徊與存在之謬——蘇童《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