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物理防晒vs化學防晒,哪種好?美國防晒霜真的那麼爛?

物理防晒vs化學防晒,哪種好?美國防晒霜真的那麼爛?

知道去哪兒看文章嗎?

點擊「必讀篇目」,查看推薦閱讀

導言

坦率地講,美貌過人的我也扛不過艷陽高照。

雖然平時習慣了野蠻生長,雖然只存在於網路,雖然在成為網紅的路上所向披靡……但是,防晒這件事情逐漸成了需要我考慮的問題。

大家都想選到一款滿分防晒,解決一切防晒問題,然而,事與願違,選到的產品好像永遠都有扣分項。

有人喜歡嘗新,就算防晒在逐年更新改版,也始終認為「下一瓶一定更合適」;有人不知道自己需要哪種防晒,每次夏天一到就愁眉苦臉,想買防晒不知如何下手;有人在琳琅滿目的產品中挑花了眼,糾結於「哪種防晒更好」之類的問題。

但是,老六做事的方式並不是提出問題,而是給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所以,今天就直接給你們推薦產品了,不僅把「乾性、油性、敏感皮適合用哪種防晒」啥的給你們整懂,而且順手回答幾個hin常見的問題,比如——

物理防晒和化學防晒哪個更好?美國明明是化妝品強國,為啥防晒產品總被吐槽?

當然,我不是專業的,所以有請在這方面專業到令人髮指的活姐來給大家講講。

活姐是誰?

不重要,你們先看內容再決定要不要跟著活姐走天涯。

物理防晒 vs 化學防晒

物理防晒、化學防晒,分類原則是防晒劑起效的原理。我曾見有人抬杠說物理防晒有效成分也是化學的,所以壓根沒有物理防晒——如果非要摳字眼的話,的確也不算錯,但是這就扯遠了。

物理防晒劑最好記——氧化鋅和二氧化鈦,目前只有這兩種。物理防晒霜就是只用這兩種或其中一種作為紫外線防護劑的產品。

化學防晒劑很多,而且名字也非常難記,通常網上流傳的名字,都是採用了英文縮寫或者商品名。活姐覺得記不清也沒關係,實在沒工夫記就跳過這段往下看吧。

BMBM(巴松1789,阿伏苯宗)

DHHB(Uvinul A Plus)

BEMT(天來施S,Tinosorb S)

MBBT(天來施M,Tinosorb M)

TDSA(依茨舒,Mexoryl SX,麥素寧濾光環SX)

DTS(Mexoryl XL,麥素寧濾光環XL)

……

以上列舉的還只是UVA防護劑,UVB的就更多了,不再一一列舉。

反正,凡是不含氧化鋅和二氧化鈦的防晒產品,都是純化學防晒。

不過,現在為了優化防晒的防護波段、使用感和穩定性,很多時候防晒產品都採用物理防晒劑+化學防晒劑的搭配,也就是物化結合。這類產品算是如今最主流的產品了,很多網評很不錯的防晒產品都是這種結構。

物理防晒和化學防晒哪個更好?

「買東西一定要買到最好的」,這是很多人的心態。但其實,很多時候買東西並不需要知道哪個最好,只需要知道哪個更適合自己。最適合自己的那個才是最好的,不是嗎?

不要去管網上其他人說「XX防晒特別好,不買損失一個億」這種話。你需要考慮的是「適合自己嗎?能用下去嗎?跟自己現在的搭配能搭配到一起嗎?」,如果不能的話,買了反而還損失幾百塊。

所以,選擇什麼樣子的防晒,還是要從自己的實際需求出發。

下面是我根據自己用過的防晒霜做的簡圖,各位可以模仿一下按照更多的場景來設置後,選擇出一款適合當下自己的防晒產品。因為我自己日系用得多,所以很多產品都是日系的。

偏干皮:

偏油皮:

確定自己的膚質之後,早、中、晚上下班的就選擇日常型,外出逛街、遊玩、運動就選擇長期外出型,然後根據自己膚色來限制防晒的泛白程度。

當然,也可以繼續向後設置酒精、香料和價格。不過你要知道,限制條件越多,可選擇的產品就越少,甚至最後可能沒得選了。因此,要懂得放棄一些東西,比如香料、酒精、泛白程度。

美國的防晒產品很糟糕,不防UVA?

美系防晒總被網上吐槽說不防UVA,其實這是不懂的人瞎吐的。美系防晒只是沒有PA值或者PPD值而已。PA是日本的,PPD是歐洲的,所以人家不標也沒什麼,並不代表不防UVA。

不過美系的確值得吐槽——都賴FDA的審核流程。目前真正通過了美國FDA審批的UVA化學防晒劑,只有BMBM,缺點還一大堆(本文最後一段有提及)。歐萊雅的兩種防晒專利成分只通過了一種,還不是以「防晒成分」通過的。

所以,在美國本土看到的國際品牌防晒,不管是資生堂還是法蘭西一枝花,有99.9%的可能是跟國內配方有差異的哦。

簡單地說,去美國遊玩的時候不要在美國當地購買防晒。除非你就是喜歡美版的某款防晒。

另,大概10年前,估計很多UVA防晒劑就都進入了審批流程,但是,似乎到了2017年還沒有什麼具體的審核結果,也是略感悲傷。

GIF/929K

化學防晒劑滲透、傷害皮膚怎麼辦?

化學防晒劑的滲透性,的確一直被人詬病,但廠家們也都在努力地做好防滲透工作。除非你對某個防晒劑真的過敏,否則不用特別擔心滲透的問題。目前看來,除去一兩種建議避開的成分外,其他的基本沒有什麼問題。

從個人角度而言,活姐建議避開的成分,一個是二苯酮類(比如二苯酮-3,美系最常見,歐系和日系有些產品中會有),另外就是一個UVB防護劑4-MBC。

防晒悶痘怎麼辦?

悶痘更多的還是個人原因。

防晒上臉之後悶悶的,問題可能來自於成膜劑,但是成膜、疏水是防晒中很重要的部分,你很難買到一款幾乎沒有存在感、可是防水又十分良好的防晒,只能是兩害之中選其輕了。

比如安耐曬金瓶,一部分人抱怨它悶痘,一部分人覺得非常好。這是一個無法調和的難題。

防晒要卸妝嗎?

說再多,也有人無法判斷是否需要卸妝。那就不要糾結,卸妝就是了。

防晒拔干怎麼辦?

第一,做好打底。

第二,如果打底解決不了,就更換防晒。如果不想更換,那麼只能堅持使用了。

怎麼判斷產品的真實防護力?

附加題上場了。

如果不局限於SPF和PA的指標,試圖判斷產品的真實防護力,這將是一個很複雜又很難的東西,需要你知道防晒劑的名字,了解它們的性質。

目前認為對UVA防護力度比較好的防晒劑有:氧化鋅、BMBM、BEMT、MBBT、DHHB等。如果一個防晒產品中出現這些UVA防晒劑,或者這些搭配其他UVA防護劑,通常來說防護力度就有一定的保障了。

BMBM先天不足容易分解,因此會有很多其他的搭配成分用來緩解它的光不穩定性,而且BMBM容易讓衣物染色。所以,如果可以的話,建議各位避開BMBM這個成分,除非別無選擇。

氧化鋅和二氧化鈦這兩個物理防晒成分是可以進行包裹或微粒化的。處理後泛白程度減弱,但是防護波長也可能向短波方向移動,導致UVA部分削弱。當然,科學家不會讓這種缺陷一直存在。2006年上市的包裹方式(OPTISOL)不僅可以減少氧化鋅反射UVA可能出現的自由基,還促進了氧化鋅對於UVA的防護能力。

當然,包裹不僅僅用於物理防晒產品中,也可能用在化學防晒劑中,比如二氧化硅包裹乙基己基甲氧基肉桂酸酯,不僅可以減少過敏問題的發生,還能讓該成分跟BMBM搭配(原先BMBM搭配肉桂酸類防晒劑,可能加速它的分解)。

夏日炎炎,你們都出去浪嗎?防晒都買了嗎?看不懂一堆一堆的名詞也並不耽誤我繼續用自己喜歡的那一瓶~

這篇文章對我來講難度頗高,因為那些品牌和縮寫比我想像中更複雜,雖然已經竭盡所能去學習了,仍然超過了我的專業範疇。

好在,我有六夫人。

她可以讀懂這篇文章,那些產品在她嘴裡如數家珍,在她給我挨個分析的時候,我粗魯地打斷了她:「 哎呀,我的媽呀,這事兒太難了,還是交給你來解決吧……」

是的,我是幸運的,因為每當遇到這些我不熟悉的問題時,總能找到更專業的人來解決。不用羨慕我,老六不敢說現在可以做到讓所有讀者擁有這個超能力,但這是或許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希望有一天可以讓大家都體驗到那種帝王級的專業服務。

好了,就這樣吧,耽誤你們下單了。

晚安,我愛這個世界。

這是活姐的公眾號二維碼

婦科門診

第十一診室

知乎:六層樓

買買買

白白白

封面圖片:Dribbble

圖片設計:Stavros Kypraios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防晒 的精彩文章:

清涼不一味的只是穿的少而已,搭配和防晒才是大道理!
澳洲市場最全防晒霜大集合——快來看看哪款適合你!
頭髮需要防晒嗎?怎樣給頭髮防晒?
娜扎同款防晒噴霧,真的比塗抹式防晒霜好用嗎
80%的女生都用錯了BB霜和防晒霜的順序,難怪用在貴的都變黑

TAG:防晒 |

您可能感興趣

哪些防晒產品好用?物理和化學防晒哪種更好?
物理防晒霜跟化學防晒霜的區別是什麼?油皮用哪種更好?
物理性防晒和化學性防晒到底哪個好?
防晒衣真的防晒嗎,防晒衣好嗎?
化學防晒不可少,物理防晒更靠譜!
化學防晒VS硬核防晒哪個更靠譜啊?
為什麼說:物理防晒比化學防晒更加安全?
防晒霜是如何防晒的?
物理性防晒和化學性防晒有什麼區別?防晒QA一次解答
防晒防晒,防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物理防晒與化學防晒有什麼區別?沒選對防晒,塗再多皮膚也不會好
選擇物理防晒品還是化學防晒品?
你的防晒衣真的防晒嗎?選防晒衣的秘訣!
防晒知識科普:物理防晒和化學防晒有什麼區別,該如何挑選
還在糾結防晒霜和防晒噴霧?真out!現在「防晒唇膏」才是潮流
防晒衣真的防晒嗎?什麼樣的防晒衣最好?一看便知
塗了防晒還晒黑?硬防晒才是真道理!
防晒衫攻略|好看又真的能防晒的防晒衣怎麼選?
物理防晒VS化學防晒
不防晒=毀容!最防晒的防晒霜都在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