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倫敦舞台,復古諷刺與前衛投影
十八世紀倫敦劇場的內容
常以當代的政客、社會時事、社交活動等等
為諷刺題材
劇作家喬治?亞歷山大?史蒂芬(George Alexander Stevens, 1710-1784 )的作品《人像課程》(Lecture on Heads),於1764年首次在舞台上演出,印刷的刊物更發行了好幾個版本,1785年的版本還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展出。基本上是由史蒂芬在舞台上展示各式各樣的木刻頭形面貌,他通過肢體表現和語言聲調的變化,以幽默且戲劇化的方式,表達各種當時何為適切的儀態與裝扮,更用誇張的頭形與滑稽的面貌特徵,強調出不合時宜的個人特質、行為舉止。
Title page image from George Alexander Stevens A Lecture on Heads, 1812
1780年後在劇場的表演雖然並非全部由史蒂芬本人擔綱主演,劇本也有所改動,諷刺性更強,1780年在Haymarket劇場的演出,被讚譽呈現了「異想天開的私密收藏;或是,晚間的展示…各種或嚴肅或風趣的繪畫;諷刺的、肖像畫與漫畫的設計;象徵性的、啞劇表演的、鬧劇與偶劇的呈現,大部分是以投影的方式來展示」。
George Alexander Stevens (1710-80) and Mrs Paul Sandby (1736-1797), by Paul Sandby (1731-1809)
史蒂芬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包括平民百姓、放蕩的浪子、粗魯的紈絝子弟、追求時尚的婦女、妓女等等,而這些形象都有傳統的淵源,加入當時社會人士的特殊風格,流傳到後世的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影子。
Satire on cross-dressing, 1780 ca, after a work by John Collet.
The Park Theatre
The Towering Hair of "The French Lady in London", c. 1771
編輯YT編輯
圖片源於網路
#《YT大藝術家》#
GIF/1.2M
中國第一部世界級藝術家傳記紀錄片
由文化藝術傳播者YT CREATIVE MEDIA聯合小米科技出品《大藝術家》系列。10位世界級藝術大師通過小米全渠道與YT新媒體,向1000萬年輕觀眾敞開心扉,展現藝術與青春的故事。《大藝術家》讓公眾第一次讓走進了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 Y T 原 創 未 經 允 許 不 得 轉 載 /
Contact Us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email我們吧
點擊展開全文
※究竟「娘」還是「不娘」:為什麼男孩子開始流行背女士小包?
※隋建國與繆曉春:在後海游泳的日子
※時裝精的家 優雅精美不應該只在衣櫃里
※作家、詩人、導演、藝術家為什麼都愛寫書法?
TAG:YT藝術雲圖 |
※十二年磨一劍 阿的江重返舞台中央
※張靚穎前往歐唱歌唱大賽時隔十三年重返選秀舞台!
※梅西C羅之後,又一巨星從世界盃舞台謝幕!
※《櫻花大戰》完全新作公布 舞台為太正二十九年的帝都·東京
※二戰法蘭西海軍的大炮巨艦 遠洋巨獸最後的舞台
※舞台中央的三胖子
※浙江文化,閃耀世界舞台
※梁熙明:世界盃,二流教練的狂歡舞台
※七波輝金三角抵達米蘭,見證中國製造於世界舞台大放異彩
※武僧一龍首次登陸舞台表演中國功夫,有望比肩李小龍成一代宗師
※中國已接近世界舞台中央?海軍演練遠洋作戰 6艘航母穩居全球第二
※中國古典音樂 走上國際舞台
※佛羅倫薩小鎮將攜中國設計師亮相國際舞台
※聚光燈下舞台中央 暴雪嘉年華世界盃中國隊奪冠專訪
※阿薩德重返國際舞台!時隔八年後首訪盟國,感謝幾十億美元援助
※《真三國無雙》赤壁之戰舞台劇 魏蜀吳三國英雄登場
※舞台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演
※蔡徐坤首部青春劇上線,十八歲的小圓臉與舞台之王成反差萌
※中國「二十四節氣」走進聯合國 世界舞台展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奧斯卡影帝摔下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