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沒有失敗的航天不叫航天——「胖五」發射沒成功,解碼背後原因

沒有失敗的航天不叫航天——「胖五」發射沒成功,解碼背後原因

中國航天任務罕見地出了意外。

新華社消息,7月2日19時23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征五號遙二火箭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

因為「塊頭大」,長征五號系列火箭又被稱為「胖五」。這次是它第二次執行發射任務,也是今年下半年探月三期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前,最後一次實戰演練。一旦成功,就意味著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工程研製圓滿收官,進入正式應用階段。

然而,發射失利,原本設計好的節奏一下子被打亂了。

7月2日,海南文昌,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任務失利。(CFP 圖)

「老大哥」不容易

很多中國人對任務失敗的第一反應都是震驚,畢竟火箭發射失利這種事情在中國確實少見。

在「胖五」誕生之前,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了237次發射,發射成功率高達97%左右;而對比國際數據,從1957年到2015年,全球共發射5400多次,平均發射成功率是91.5%。這樣看來,長征「大家族」的表現一直都很好,也很容易讓人形成一種錯覺:但凡長征火箭發射,必定是成功的。

1974年11月5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二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失敗。(CFP 圖)

但「胖五」之前,中國航天火箭發射成功率高,是建立在火箭運力較小、型號較老基礎之上的。

而「胖五」,與之前的老舊型號是不同的。

在新一代成員里,「胖五」是最先啟動研製的,可以說是「老大哥」了,但是它卻比長征六號和長征七號誕生更晚,主要是因為有幾隻「攔路虎」:

其一,整體技術。要實現火箭運載能力的跨越式發展,就必須採用全新的技術。相比以往新火箭研發中30%左右的新技術比例,長征五號可以說是「另起爐灶」,全箭採用了247項核心關鍵新技術,新研產品比例達到90%以上。「這麼高的新技術比例意味著研製工作量增大,研製難度增大,也意味著研製風險增大。」長征五號火箭總設計師李東說。

其二,「心臟」。與飛機汽車一樣,運載火箭的發動機就是它的「心臟」。為了把更重的載荷送到更高更遠的地方,火箭不僅需要最好的發動機,而且一支多級火箭需要不同類型的發動機。之前我國單台發動機推力最大的只有75噸,遠遠滿足不了需求。長征五號採用了新一代無毒無污染的氫氧和液氧煤油發動機組合方式,8台全新研製的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被裝配在四個助推器上,兩台50噸、兩台9噸的全新研製的氫氧發動機分別裝配在一級和二級火箭上。

在研製過程中,擺在研製人員面前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攻克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技術,而這個技術以前也只有俄羅斯掌握。但是中國航天人進行了夜以繼日的攻關,中間更是經歷了四次發動機試車失敗,甚至目睹過幾秒鐘內發動機就燒毀殆盡的慘狀,但他們還是挺過來了,幾十種新材料、一百多種新工藝被一一攻克。

7月2日,海南文昌,「胖五」發射失利後,天空留下白色的煙霧。(CFP 圖)

其三,大結構。把火箭做大,把箭體直徑從3.35米變為5米,並不是簡簡單單放大。要加工製造5米的箭體結構,需要基礎機械加工、貯箱焊接、鉚接等所有工裝的巨大飛躍,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克服。

大結構還給地面試驗帶來新要求,以前的機床、試驗的工位、廠房都已無法滿足長征五號的大結構需求,因此長征五號的研製也帶動了新的助推器分離試驗、整流罩分離試驗、靜力試驗等技術的提升。

長征五號起飛推力達到現役最大規模運載火箭的1.5倍以上,火箭各結構部段受力情況複雜。特別是要解決針對火箭助推器與芯級傳力問題,單台助推器不僅要承擔近200噸的芯級自重,還需在不足0.1平方米的接觸面上承受300餘噸的偏置集中力載荷,方案設計難度為我國運載火箭研製史上之最。

把如此多的技術創新彙集到「胖五」身上,看上去像是一場冒險。

……

本篇為節選,全文是《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庫》付費內容。

資料來源:新華社、微信公眾號瞭望智庫、科普中國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TCL國際化十八年:中國式跨國企業的大國品牌之路
告別「洗澡死」、「躲貓貓死」,看守所再也不用跟監獄搶飯碗了?
不要什麼挫折都歸罪於人性的惡

TAG:Vista看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何航天員上太空時要帶著槍?不是怕外星人,但這個原因更可怕
航天員落地後怎麼都坐在椅子上?不是身份特殊,不小心就沒命
航天員落地後為何都要坐在椅子上?不是身份特殊,一不小心就沒命
為什麼航天員不能在太空放屁?得知原因後,才明白事情的嚴重性!
航天員落地後為什麼都是坐著?不是不尊重人,一不小心就沒命
航天員為何落地後都要坐著?不是因為身份特殊,一不小心會沒命
航天城火箭飛不動了,原因只因為他
航天員落地後為什麼都是坐在椅子上,是不尊重人?一不小心就沒命
令人不解!什麼原因讓印度航天業發展如此緩慢
航天員被迫創下三個記錄,遺忘在太空一年才回,原因讓人唏噓不已
為啥航天員在太空不可以放屁?專家講出原因,讓人脊背發涼
突發!美國航天發射失敗,火箭右側冒出火焰和黑煙,事故原因未明
天宮一號即將「謝幕」!不得不說的航天器再入那些事兒
為什麼航天員在太空中也要隨身帶著一把手槍?最後一個作用令人想不到
中國航天為何能有如此成就?外媒指出背後最大功臣,令人意想不到
太空航天太燒錢?搞航天科技沒有用?你可能不知道這些
印度航天領域不容小覷?一箭多星已經成熟,但仍是航天入門玩家
炮彈發射不用火藥?速度是普通炮彈四五倍,未來還可能發射航天器!
為何中國航天第一人上天之後,就再也不上了,原因讓人紅了眼眶
俄最可靠火箭箭毀,為什麼兩航天員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