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人為什麼會滅絕,可能與他們缺乏藝術能力有關
最近著名深海專家、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同濟大學兼職教授丁抗教授應汪品先院士邀請,為汪院士開設的公選課《科學、文化與海洋》講一次課。作為科技記者的我前往會場聆聽了整場報告。下面為大家展示下其中的精彩內容!
丁抗教授的演講主題為《藝術與人類演化》,在這次講座中,他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剖析了尼安德特人的消失之謎。他的觀點是尼安德特人雖然有著我們人類幾乎所有為生存而活動的能力,可是他們唯獨缺乏我們人類那樣對繪畫、裝飾等藝術的興趣和能力。而這可能是他們失敗的根本原因。
大約在50-70萬年前,人類與尼安德特人從共同的祖先海德堡人那裡分道揚鑣,兩個人種在大約35萬年前停止了雜交。尼安德特人有淺色的皮膚,具有和我們一樣的語言活動所需要的基因,身高1迷75左右,體重有95公斤左右,腦容量大約是1245-1750cc(平均1520cc),比我們祖先智人略大。而北京猿人的腦容量僅為800-1030cc。
尼安德特人復原圖
丁抗說,根據了解,尼安德特人非常聰明,他們可能是人類中最先祭奠亡靈的人們,他們甚至會使用鮮花。考古學家曾經發現了一個尼安德特少年的骸骨。他被安放成睡眠的姿勢,頭擱在右前臂上。在少年的周圍,環繞著很多骨頭。一個手斧被小心地放在他的頭邊,從這個骸骨身上我們能看到生者的哀痛,也許是他的父母,也許是他的朋友,為他的身後準備了這一切。此外尼安德特人還具有製作各種有效的石制工具的能力,他們擅長集體圍獵大型動物,他們還具有唱歌和初步的語言交流的生理條件。20萬年前,他們主要生活在歐洲和亞洲的西部地區。而大約三萬年前,他們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關於尼安德特人的消失之謎,科學家們給出了不一樣的結論。比如幼兒存活率遠低於現代人(這個原因非常牽強),又比如當時的年代天氣寒冷,7萬年前,歐洲開始迅速變冷,2萬年前氣溫達到了最低點,半個歐洲被冰層覆蓋(但是我們的祖先智人為什麼沒有滅絕?)又比如長期高緯度的生活,使得他們具有比我們更大的眼睛,因為佔據了更多的大腦活動,減少了社會交往等其他行為的分配(這個理由實在是費解),又比如在最後的將要消失的1萬多年間,他們的基因變得非常單一,多樣性僅為原來的六分之一。
丁抗教授認為這些原因都很難有說服力,他的看法是尼安德特人之所以無法生存下去,與他們天生缺乏藝術感有關。他對比了我們祖先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不同。我們的祖先除了獵取大動物,也會大量捕獵小動物,比如飛禽和魚類。還會把吃剩下的食物保存起來,利用火製成照明工具,大約在5萬年前的一次基因突變,讓我們的祖先完善了語言能力。我們的祖先擁有與生俱來的藝術衝動的情節,在法國、西班牙等地都有遠古祖先留下的大型動物岩畫,顯得有點遊手好閒。在南部非洲、中東、北非現代人遺址處所獲得的全部55個經打孔加工的貝殼,涵蓋了5萬多年我們祖先的歷史。
阿爾塔米拉智人的洞穴岩畫
而尼安德特人各個時代的遺址中都沒有見到任何藝術活動的跡象,他們是一群願意冒險並且具有高度合作精神的獵人,他們幾乎都是集中圍捕大型而危險的動物,他們殘留的骨骸上,通常會留下很多的骨傷,遠遠多於我們的祖先,這顯示出了他們不服輸的性格,也顯示出他們比我們更加經濟和實際。
當然因為有智人與尼安德特人有過相遇,在非洲以外的現代人身上往往會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比如我們身上有一種MCPH1基因,這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對大腦尺寸起作用的基因,有可能在大約37000年前來自於他們,又比如FOXP2基因,這是一種負責說話的基因,大約在42000年前被更新,這種變體此前就存在在尼安德特人身上,我們有可能從他們那裡獲得了更加強大的語言能力。還有HLA class1基因,他使得我們擁有更加強大的抗病毒的能力。今天我們在有些人身上可以看到後腦骨凸出的情況,這也來自於尼安德特人,在他們那裡這是非常普遍的特徵。還有在牙床上,我們通常在最後一顆壓和後面嘴巴間會有空隙和間距,這也是當年尼安德特人的普遍特徵,現在也都出現在了我們身上。
那麼為什麼藝術會產生如此大的生命力呢?能夠左右兩個種群的生死呢?
丁抗教授從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角度闡釋了藝術活動的本質,及其對科學活動的影響。他說,藝術活動,就是強調和刻畫自然界有序、低熵的特徵。當熵處於最小值,即能量集中程度最高、有效能量處於最大值時,那麼整個系統也處於最有序的狀態,具有最強的生命力。
在進而談到「科學與藝術」的關係,丁抗教授認為,藝術活動最重要的,是培育人類對自然的觀察、認識和領悟,而這正是科學研究最重要的基礎和前提;藝術活動能激發和培養人的熱情、興趣和創新意識,使人們能超越日常生活需求的限制。我們做科學研究,要學會像藝術家那樣細微地觀察自然,像藝術家那樣保持對藝術的狂熱的追求。
丁抗教授認為,在人類社會,幾乎沒有什麼活動可以比「藝術」更多地體現和維護那種和諧的多樣性;「現代科學」對社會最重要的貢獻在於其提倡的求是求實的科學精神,其本質上對多樣性意識的體現,以及對爭議和不認同性的容忍。
「走近藝術,走近海洋,不要以對待政治、軍事、經濟生產的方式來對待科技活動,否則,我們也將難免尼安德特人的命運。」丁抗教授給予同濟學子這樣的忠告。
※同濟大學這座破舊不堪的大樓,居然變成了一座表情豐富的綠色建築,太神奇了
TAG:科壇春秋 |
※人人都是藝術家,但藝術不能裸奔
※藝術不能沒有道德
※藝術家·我選擇善良,但有底線,也有反抗能力
※他可能是最有「強迫症」的藝術家,什麼東西都要「擺放整齊」
※藝術是什麼,能吃嗎?能!
※尼安德特人是石器時代的塞尚,並非只有人類才懂藝術
※你所了解的電影人,可能是藝術精神病
※陳丹青:藝術家就是能夠隨手化腐朽為神奇的人
※可能腦洞大的人,都比較容易成為藝術家
※香蕉不僅能吃還能玩!人類已經無法阻止藝術家的腦洞!這還能吃?
※鏘哥:「女人們也有權利去貼近藝術,同時更能享用到藝術」
※想像力對於藝術家,是最高的能力
※這些耳熟能詳的大藝術家,竟有不可思議的怪癖?
※你可能正在扼殺寶寶的藝術潛能
※留白,是藝術,也是人生技巧
※荷蘭插畫家用藝術告訴你「唯有努力才能成就不凡」
※一切藝術都給人以安慰,而偉大的藝術給人的安慰更是無窮無盡的
※你能相信這些藝術品都是用食物製作的么?奧利奧要火啊
※為什麼我們不能當攝影師?攝影師極限挑戰不可能的地方拍出藝術照
※聰明與糊塗是人際關係範疇內必不可少的技巧和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