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撒幣的中國人
別亂開地圖炮
愛撒幣的可不止中國人
不管是遊戲也好,祈福也好,投幣活動都帶著美好的希冀。人們心甘情願地參與到這一活動的狂歡中,唯一不湊巧的是,有人直接把硬幣扔進了飛機發動機中。
1953年,奧黛麗赫本出演了讓她名聲大噪的《羅馬假日》,其中有一個情節便是她背對許願池扔三枚硬幣。奧黛麗赫本姣好的面容和純情的表演讓羅馬許願池成為了著名的旅遊勝地,無論是哪裡的人來到這裡,都會往水池扔下硬幣來許願,以至於經常有人認為,往水池裡扔錢的習俗來自於歐洲文化的影響。
但實際上,相似的場景在中國早已有之。1909年,一位叫John Dingle的英國記者來到中國旅行,他記錄了20世紀初的中國風貌,其中講到他在大理看到婦人們向送子觀音求子的場景。那座觀音像位於蓮花池中,「一個又一個想生兒子的婦女前來通過扔錢懇求她,離開時滿懷能生兒子的信心。等這些憂心忡忡的婦女都離開了,僧侶們就脫下鞋子、捲起褲子、蹚進水裡,把錢撿起來據為己有——有時足足有三萬錢。」
討個彩頭的遊戲
雖然人們相信禱告、許願的力量,但光用祈福消災的理論,還不能解釋為什麼那麼多虔誠的宗教儀式沒能打動年輕人,唯有投幣獲得了極大的青睞。今天的年輕人不會在佛像面前三跪九拜,甚至不知道儀式規則,但任何年齡和出身的人卻都有可能在池前投幣。可以說,它的流行,更多地來自於遊戲刺激和文化傳播,而非宗教信仰。
想一想,只要一枚不超過一元錢的硬幣,就可以玩祈福的遊戲,這個花費甚至比打氣槍,套圈圈便宜。遊戲的規則是固定且簡單的——把錢幣投到固定的點上,如果投中了,就意味著接下來會有好運。它就像各種帶有競技性質的遊戲一樣,刺激著人們的參與。
這種遊戲有可能比宗教文化歷史更為悠久。荷蘭文化史學家胡伊青加就認為,文化產生於遊戲之中,而競賽更是遊戲的一種最常見方式。
在古代,人們通過擲石頭,射箭的遊戲來模擬狩獵行為。根據人類學家弗雷澤在《金枝》中的說法,古代人解釋世界最常用的一個規律就是「相似律」,也就是說,在古人的思維中,如果某兩件事情很像,它們的功能也會是一樣的。所以人們會通過擊鼓來模擬雷聲,從而祈雨。而能夠投中石頭,也就意味著狩獵活動能取得成功。
恰好擊中目標,在任何時候都意味著將有好運,這使人們願意去參與這樣的行為,就像人們願意在山間掛滿長命鎖一樣,美好的寓意總有寬闊的市場。而並不是隨隨便便掏點錢就能獲得這樣的好運,只有投中目標才意味著被格外眷顧,這也使「好運」顯得沒那麼廉價。
在今天的各種景區扔錢中,最能激發起人們扔錢慾望的,是水池中有一個小罈子,而不是直接把錢扔進水池。即便是美如赫本,也要背對著許願池投進硬幣,願望才能靈驗。
當祈福的願望遇上遊戲的行為,原本嚴肅的儀式也就更加親民,更加世俗化。古希臘的大部分節慶活動(如競技、詩歌、表演、繪畫、朗誦和舞蹈)都具有遊戲的特徵,不同於祭祀是少數人分等級參與的特權,遊戲紮根於習俗中,擁有了比儀式更長久的生命力和更廣泛的受眾。而投幣擲物作為可能比儀式存在更久的行為,早就有了獨立於宗教而存在的土壤。
如果說在關閉國門時,扔錢祈福會被激進分子視作封建迷信活動,那麼當國門打開、外來文化逐漸引入時,這一行為也開始被人們用更加溫和寬容的方式對待。
20世紀70年代,美國文化學者詹姆斯·凱瑞提出了「傳播儀式觀」的理論。他認為,儀式真正分享的並不是真理或者信息,而是共同的行為和信仰。當中國人走出國門旅遊,發現各地的人們都在用投幣祈福時,這種共同的習慣也就更加深入人心、廣為傳播。
扔硬幣的普世習俗
往水池或者其他的什麼地方扔錢,並不是中國特有的習俗,只不過在中國,這種情況常見到甚至泛濫的地步。放生池、大水缸、佛像、花壇甚至十三陵的棺材,都有人往上面扔錢。名勝古迹也好,小商店的院子里也好,都常常有人放個水缸,裡面積攢了一層的硬幣。
但是,如果你仔細留意,你會發現,向景點中扔硬幣在世界各地都存在。
在伊朗庫姆,這個被認為是什葉派伊斯蘭聖城的地方,有始建於1000多年前的大清真寺和穆罕默德女兒法蒂瑪的墓。每逢穆斯林節日和祈禱日,大清真寺外人山人海,祈禱大廳里就會跪滿男女老少,人們爭相用嘴去吻、用手去摸墓罩、還往裡面扔錢。
泰國人相信將硬幣丟到海龜身上能夠讓他們長壽並給帶來好運。在泰國東部小鎮Sri Racha的一個公共池塘里,一頭雌性綠海龜一共吞下了915枚遊客們扔進來的硬幣,曼谷的獸醫還為它做了取出硬幣的手術。
印度電影《我滴個神》也有同樣的場景,阿米爾汗飾演的外星人無法理解印度人的信仰,他發現,隨便在學校的花壇里放上一塊石頭,在上面塗點紅顏料,再在石頭錢放幾枚錢,就會不斷有人來祭拜這塊石頭,並在石頭前放上錢。
有不少人認為,中國人喜歡往池子里扔錢跟古代宗教中的交易式信仰有關,是一種從祭祀延伸過來的習俗。因為古人要通過供奉祭祀來取悅神,所以就慢慢演變成通過扔錢來得到神的庇佑。
但這種說法顯然並不能邏輯自洽。當古人將祭祀看做是一種交易行為時,他們會用頻繁的、奢侈的祭祀來祈福消災。比如殷商時代人們還屈服於神的威力,所以祭祀排場大、祭祀頻繁。
但到了周朝,當人們為神賦予了道德性的時候,個人的道德品行和祭祀時的誠意才是神是否庇護的重要因素。《金枝》裡面記載,蘇軾任地方長官時曾經代民祈雨,但雨並沒有下下來,於是蘇軾還公開道歉。因為祈雨不成會被認為是心不夠誠、做的不夠好。
扔硬幣的行為,既不夠奢侈大方,也不夠莊嚴肅穆,它最多只能算是一種求好運的行為,遠遠談不上與神的交易。宗教祭祀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少地強調祭品的貴重,而越來越多地強調內心誠意和道德修養,現代人已經難以再有這種靠錢來「賄賂」神的思維方式。
吸金的許願池
有趣、好玩、有美好的寓意也並不能保證一項活動歷久彌新,不信你看看端午、重陽這類傳統節日在中國遭遇的困境就能知道,有趣的活動也需要適宜的生存土壤。而恰好,中國的方方面面都在推動著祈福活動的進行。
不管是遊戲也好,祈福也好,投幣活動都帶著美好的希冀。作為祈福消災的最佳場所,寺廟是投幣行為最常出現的場所。但能把它發展成所有景區的常態,則可能跟中國寺廟的特點有關。
跟歐洲和中東地區漫長的政教合一歷史不同的是,在中國佔據統治地位的一直是儒家學派(也有學者認為是儒教)。佛教、道教等在中國受眾最多的宗教,除了輔佐國家政權外,更多地是教化民眾修身養性。
因此,寺廟和道觀大多建立在名山大川等風景秀麗的地方,它們不僅是宗教場所,也是旅遊勝地,這也是人們喜歡到佛寺參觀旅遊的主要原因。來此地者既有虔誠的信徒,也有文人騷客。
隨著科學的發展,宗教原有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揭下,宗教的傳播需要以不斷地世俗化來進行。而這個過程要求宗教要不斷地去適應社會進步,關注人們的世俗生活,積极參与現實世界建設,較之以往會更熱衷於物質利益的追求。
在過去,寺院經濟的發展主要是自給自足的,隨著旅遊的介入,寺院經濟的發展空間迅速擴大。宗教人士、政府部門、旅遊機構都能在宗教旅遊中分得一杯羹。隨著資本和權力的介入,宗教加快了從「神聖」到「世俗」的轉變過程。而作為一種既能增加客流量又能增加收入的方式,許願池早已從一種民間習俗轉變成了經濟手段。
人越多香客也就越多,佛寺只要大門敞開,香火燈油的錢就會絡繹不絕地送進來。如果說古時候的文人也多少對宗教懷有敬畏,那麼,當越來越多的人有條件出門旅遊時,寺廟作為旅遊場所的比重也就越來越大。
截至2014年,國務院公布的共八批225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以宗教旅遊資源為主要吸引力的景區數量已達104處,佔總數的46.22%,並且其中的18處宗教景區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吸引著無數信徒和海內外遊客前來朝覲和旅遊。
Collins kreiner和kliot將宗教旅遊者按世俗-神聖的動機進行了區分。虔誠的宗教徒將去寺廟看做是一次朝聖,而世俗的旅行者則將寺廟當作旅遊勝地。當朝聖者去宗教場所時,他們更注重的是宗教儀式和宗教信仰,而旅行者則更注重遊玩過程中的體驗。
如果說高僧名寺最能吸引朝聖者,那麼有趣的、功利性的活動是吸引遊客的最佳方式。這些原本就是抱著遊玩而非朝聖的心態來到寺廟中遊客,借著宗教的寶地,一方面模仿著朝聖者供奉物品錢財、祈福討彩,另一方面又將這種儀式世俗化、娛樂化,成了在寺廟中常見的遊戲。
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扔幾枚硬幣對人們來說越來越不值得一提。通過一份在安徽九華山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到,改革開放後,旅遊的人數逐年增加,而他們花費在旅遊景點的費用也越來越高。宗教場所成為旅遊場所早已是不可抵擋的趨勢,為了讓大家更容易地參與到祈福活動中,這些簡單易學的小儀式就越來越流行。
尤其是近幾年來,宗教旅遊漸漸成為旅遊設計中的一個熱點。在旅遊資源開發項目中,禪學、道教體驗營等以文化主打的項目往往針對高端人群,而長命鎖、許願池則將目標鎖定在普通大眾身上。而這類最沒有門檻的項目設計,還能為景區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提高人氣,各大景區是沒有理由拒絕這樣的許願池的。
不要小看了許願池的收益,根據英國《泰晤士報》的報道,2016年拋入許願池的硬幣總值140萬歐元(約合1027萬元人民幣)。雖然這筆收入最後被分給義大利幾家慈善機構,但許願池的吸金能力可見一斑。
在洛陽白馬寺的蓮花池中,媒體報道說這裡每天都要打撈四次錢幣,10元、5元的錢都很常見,甚至還有一些百元大鈔,黃金周期間,這裡一上午就能把錢堆滿整個池底。
甚至在成都的寬窄巷子,一個普通的水池也被遊客們當成了許願池,過年期間遊客們把池中心的三個燭塔當做靶心投幣,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投了近2700元。
在各類祈福活動中,人們心甘情願地參與到這種狂歡里,拉動內需,創造價值,而且無害。
唯一不湊巧的是,有人真的把這類消費活動和遊戲當成了世界規律,直接把硬幣扔進了飛機發動機中。這就像單身狗被忽悠了買了999朵玫瑰之後,就以為自己真的能找到女朋友。
參考資料:
[1](英)丁樂梅著.陳易之譯,徒步穿越中國1909-1910,一個英國人的中國旅行記[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12
[2](荷蘭)胡伊清加.人:遊戲者[M].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
[3](英)弗雷澤.金枝[M].商務印書館.2012
[4]高科.利益相關者視角下我國宗教旅遊異化問題初探[D].東北師範大學.2011
[5]岳曉峰.少林寺門票簡史.新浪博客.2010.3.20
[6]鄒仁貴.體驗營銷視野下佛教體驗旅遊產品開發模式[J].科技廣場.2014(2)
[7]夏麗麗. 宗教旅遊地旅遊者類型劃分與旅遊行為比較研究——以安徽九華山為例[D].安徽師範大學.2014
[8]梁景文.民間寺廟與中國宗教經濟——對宗教經濟理論的探討[J].世界宗教文化.2010(2)
[9]劉元.民國湖北寺廟產權結構與廟產糾紛(1911-1931)[J].湖北大學學報.2015.7
[10]Collins-Kreiner N. The geography of pilgrimage and tourism: Transform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applied geography[J].Applied Geography, 2010, 30( 1) : 153-164.
[11]彭惠軍.佛教寺廟旅遊者類型研究-基於觀察法的實證分析[J].旅遊科學.2012.4
[12] 王英.夏商周祭祀活動之微探[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6)
作者:張帆
出品:浪潮工作室
值班編輯:庄兼程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點擊展開全文
※一張圖告訴你,你的車險買錯了!2017版
※有了共享單車,我們還需要共享電動車嗎?
※你以為你為什麼會上當?
※石油圈又有謠言!看看你中招了沒?
TAG:中國新聞周刊 |
※美國對此國「大撒幣」380億美元,被本國老百姓痛罵「大傻逼」
※撒幣了撒幣了,狂丸撒幣了
※有人在法蘭克福機場撒幣了!近期要從法蘭回國的朋友們注意撿錢!
※撒幣人生……
※在48小時里,國人製作組做了一個撒幣遊戲
※瘋狂撒幣1億美元!《堡壘之夜》獎金池超十大遊戲之和
※馬雲又撒幣了,最高888元,人人都可領
※撒幣大會?遊戲蜂窩讓你走在百萬英雄和沖頂大會致富路上
※蛙兒子、李夫人、撒幣大會…我們再聊聊刷屏社交的共同點
※馬英九今天喊「中華兒女」 蔡英文卻在「大撒幣」
※美國反恐開支驚人,17年2.8萬億美金,特朗普一張嘴就「撒幣」!
※撒幣遊戲,一段火爆的互聯網安魂曲
※馬英九今天喊出「中華兒女」,蔡英文卻在「大撒幣」
※當個瘋狂撒幣的國王,招募海量士兵一起開擴疆土
※赴港IPO,「撒幣」映客的無二選擇!
※愛撒幣的遊客,運氣都不會太好
※在這些撒幣遊戲里,我成為了國民老公,甚至還開上飛船
※蘑菇街的女人不能輸:撒幣使我們快樂,敗家使你們富裕!
※亞馬遜準備「撒幣」了么
※安倍剛剛躲過一劫,馬上又撒幣25億與大國對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