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在絲博修文物:博物館們是怎麼修復古代服飾的?

誰在絲博修文物:博物館們是怎麼修復古代服飾的?

前文《古代服飾修復的對與錯:我們該如何看懂一件博物館古代服飾展品?》講了一個因為不了解服飾修復和復原而鬧出的笑話,所以本文就摘錄一些關於這方面知識的內容。

文末有薦書。

本文節選自《古代絲織品的病害及其防治研究》及《博物館紡織品文物保護技術手冊》,文字內容有刪減改寫語句,相關案例出處見段落末尾,圖片收集自網路。

希望本文可以讓大家了解到,絲織物文物(比如我們關心的服飾文物)的修復是一件複雜而系統的工程,有其科學性、藝術性的必要性,絕非一些網友所認為的會隨意更改服飾結構的粗暴工作。

文 | 奚三彩、趙豐

(「旁聽服飾史」專註摘錄一些優秀或有趣味的服飾史相關論文及著作,如有興趣請購買原版。)

文字內容由OCT+人工校對,另有刪減改動,請勿二轉

絲綢文物會因埋藏於地下或是長久放置而受到各種病害的侵襲,發生變質、粉化、炭化等現象,破損嚴重。所以對這些破損的急需搶救的絲綢文物,採取科學的手段給予修復保護,可以提高文物原件的收藏、研究及其文物價值。

古代絲織品修復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它絕不是停留在縫縫補補的簡單勞動上。

古代絲織品修復應包括對破損絲織物的修理復原和生產複製兩方面,其修理復原是指對破損絲織品經修復後恢復原貌,它本身仍屬文物原件,具有較高的收藏和陳列展示價值,而生產複製是指對破損絲織品重新按原件工藝生產製作,其製作的不屬文物原件,而是複製件,但同樣具有收藏、研究和陳列展示價值。(註:這裡的用詞和我們平時所用的不太一樣,這裡的「修理復原」即我們口頭的「修復」,這裡的「生產複製」即我們口中的「復原」,但是嚴格程度應遠高於我們平時所稱「復原」)

古代絲織品修復工作必須通過反覆探索和試驗,以求歷史、科學、藝術和技巧相結合,才能達到較理想的效果。

目前國內外對古代絲織品修復尚處於起步階段,積累了一些經驗、知識、技術、方法和數據,但尚缺乏深入而有系統的研究。

如何開展絲綢服飾文物的修復工作?

通過調查、剖析和研究,然後「對症下藥」,制定出科學合理的修復方案,一般採用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相結合,科學性、藝術性與技巧性相結合。

1.檢查與記錄。將待修復的紡織品文物的現狀拍照記錄,並分析其原料、顏色及織造工藝。若此文物以前曾有過修復,也需記錄在案。

2.了解所修復文物將來的用途。弄清楚該文物是用於短期展覽還是長期展覽,是入庫還是用於研究。

3.確定修復方案。根據待修復的文物用途及其破損情況,初步確定修復方案。

4.拆除以前的修復。若文物以前所做的修復已經失去保護文物的作用,需要拆除的話,則先要將其拆除,再進行新的修復。

5.準備材料。準備修復所需的材料,並根據需要,對材料做相關的預處理。

6.修復。按照修復方案修復文物,並記錄修復過程中的關鍵步驟。

7.作修復報告。文物修復好之後,需作一份詳細的修復報告,存檔以備後期查看。

採用任何一種修復方法對文物進行修復時,都應遵循一定的先後次序,即都有其各自的操作流程,這對於修復工作的順利進行是非常重要的。

有哪些修復技術與方法?

物理方法

同類織物托裱法

該托裱法不適用所有的破損絲織品,因為托裱後會影響織物的質地和手感。絲綢的托裱不同於一般書畫的托裱,絲綢的托裱不是裱在紙上,而是裱在與文物原件質地和色彩相似的面料上更為理想,還能夠修補許多細小的裂縫和破洞。

案例

絞纈絹衣

鑒於此件上衣沒有襯裡是單層的織物的面料質地也比較薄、後背破損嚴重,採用現代薄的電力紡作為背襯材料對其後背進行爭襯的修復方法;部分破損處則採用局部村墊進行修復。

(案例來自《天衣有縫 中國古代紡織品保護修復論文集》)

絲線銜接綉補法

該法適用於對破損絲綢文物特殊裂口和破洞的修復。絲線銜接綉補法,即應用與文物相似的絲線(包括絲線的性質、纖度、加工工藝和色彩均與文物相似),將其穿入花針,然後按織物的結構機理加以細心地綉補,使經緯線的屈曲狀態與原件的經緯線的屈曲狀態相吻合,使絲線的覆蓋率和修補處的絲線擠壓程度達到理想狀況,這樣綉補的效果幾乎可以假亂真。

案例

刺繡菱格紋手套

通過對該手套保存現狀的分析.決定對該文物採用針線縫補的方法進行加固修。

(案例來自《天衣有縫 中國古代紡織品保護修復論文集》)

同類織物襯補法

該法適用於對織物破洞的修復。因破損絲織品不同於一般絲織品,有些十分脆弱,經不起任何外力的碰撞,故此類破洞是不能用一般織補方法去解決的,只能用襯補法來解決,即選擇製作同樣色彩和同類織地的織物襯在破洞背面,然後用繡花針穿上同色的絲線採用板針或暗絞針加以縫補。

案例

深藍色菱紋羅袍

中國絲綢博物館長期以來運用針線對紡織品加以保護修復。根據文物的脆弱程度和缺損情況,使用和文物相同材質、組織和顏色的織物修補缺失部分,以大小合適的織物襯托在被撕裂的部位,經過拼接縫合後,圖案紋飾相對呈現出來,織物襯托在缺失的部位後,經過縫製,缺失部分與原件產生和諧統一。

(案例來自《天衣有縫 中國古代紡織品保護修復論文集》)

補缺整合復原法

該法適用於形制遭到嚴重破壞,大面積殘缺的絲綢文物修復。通過調查考證,全面了解原件的各種記錄數據,設法將破損文物的殘缺部分,採用與文物原件在花色、質地和造型等均相似的材料整合縫補,使該殘缺文物得以完整復原。

案例

緞底麒麟紋曳撇

缺了半隻左袖,應南京市博物館要求進行照樣復原一隻,為了基本達到近似效果,我們首先從補缺的面料著手。對原件面料的分析結果表明,織物結構為五枚緞底起定位緯花。經密為95~100根/cm,緯密為38~40根/cm,而且原件的袖管上方有提花,要與此相同的面料一下子難以辦到,徵得南京博物館同意後就用近似的素縐緞代替,故我們按原件的色彩進行打樣染色,再按右手的款式裁剪和縫製,仿製效果基本達到了要求,使該件官服得以完整,可達到較好的展示陳列效果。

(案例來自《《古代絲織品的病害及其防治研究》)

另外還有一些物理方法,如手繪和上色法、表面拼接法、背面加襯法等。

化學方法

化學方法有合成樹脂塗層法、樹脂膜熱壓粘合劑法、蠶絲網粘合襯裱法等,但目前採用的粘合劑尚不夠理想,如蠶絲絲膠蛋白粘合劑易變脆變硬,影響織物手感;合成化學糊料,影響織物性能,而澱粉漿料誘發產生霉變,故我們正在與蘇州大學化學系合作,設想研究一種既無色、透明、柔軟,又有強粘附力,對真絲綢無損傷的高分子粘合劑,同時要求這種高分子化合物能在較低溫度下具有熱塑性,這樣更利於絲綢文物的修復操作。

案例

印花敷彩織物

採用桑蠶絲膠噴塗加固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織物,從試驗到處理成幅的泥金銀火焰紋印花紗,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然而,對古代文物進行保護處理,一種方法,一種材料,不經長時何的後期觀蔡,僅憑短期的現象,很難確定它的最終實際效果。所以我們對上述保護處理工作持十分慎重的態度,多年沒有向外作詳細介紹。經過十幾年的觀察,用絲膠保護處理過的織物以及作試驗用的塗碳紙質標本和織物殘片,其固色和保護織物的效果都比較穩定,因此我們才考慮向同行報道。在寫作此文時,我再次查閱了當時的試驗、保護處理記錄,並檢驗試驗標本,確證實際效果可靠。

(案例來自《馬王堆漢墓出土印花敷彩織物的加固試驗與保護處理》)

由於修復的經驗與研究是不斷累積的,所以以上內容僅為參考。對此有興趣的盆友建議翻閱出處的書籍或報告,了解修復工作從指定方案到每一步操作、到最後效果檢驗的嚴謹性,便會明白如《古代服飾修復的對與錯:我們該如何看懂一件博物館古代服飾展品?》文中網友僅憑兩張百度來的圖片質疑修復工作的嚴謹性、繼而詆毀相關專業機構是多麼可笑的事了~~

當然,修復工作里也很一些不怎麼好的事兒,各個領域都難免這種狀況。但是我這人比較相信「規則」和「標準」,有規範大家就按照規範去做,如果規範錯了我們就修正規範,兩碼子事。

推薦書目

天衣有縫

——中國古代紡織品保護修復論文集

作者: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案例為主,結合絲博展品看更直觀,推薦!

博物館紡織品文物保護技術手冊

作者: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專業書籍,較為詳盡,適合中級或相關需求的盆友看

古代絲織品的病害及其防治研究

作者: 奚三彩

出版社: 河海大學出版社

專業書籍,分類明晰,適合初中級的朋友了解

注業餘打理,無暇校對,若有錯字,還請見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統服飾 的精彩文章:

LIVE預告:如何將固有的古裝印象轉為服飾史思維?
清朝末年:讓我們穿好「新衣」迎接中華民國的到來
古代服飾修復的對與錯:我們該如何看懂一件博物館古代服飾展品?
海昏侯傳奇:電影里的道具Vs歷史上的文物,幾分考據?幾分瞎編?
跟《羋月傳》學XXX,也不怕掉溝里!

TAG:傳統服飾 |

您可能感興趣

藏在博物館裡的「狗」文物
我在陝西歷史博物館修文物
博物館文物介紹——故宮博物院的樣式雷的「燙樣」
邱錦仙:我在大英博物館修文物
當我們逛博物館時,文物在想什麼?
博物館裡擼貓看文物
武當博物館,館藏文物珍品!這些文物,顯示了武當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物修復到底怎麼修?
文博界代表委員:盤活博物館資源,讓文物大聲「說話」
博物館文物介紹——隋代橢圓形玻璃瓶
博物館文物介紹——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唐代鸚鵡紋提梁銀罐
博物館文物介紹——宋代哥窯葵花洗
博物館文物介紹——唐代邢窯白釉執壺
瓦干達道具變真文物!美博物館收購《黑豹》戰服
終於認齊了博物館裡這些文物叫什麼!
接受博物館的文物熏陶
博物館禁止拍照,真是為了保護文物?
文物修復——乾隆花園髹飾工藝的保護與修復
博物館文物介紹——宋代官窯青釉圓洗
博物館文物介紹——遼寧博物館藏《顧綉彌勒佛像圖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