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是小聰明還是大智慧?印度為何敢於如此頻繁的來挑釁中國

是小聰明還是大智慧?印度為何敢於如此頻繁的來挑釁中國

近期,中國在洞朗地區修路,印度認為中國威脅到他了,就跑過來越界阻撓。事情很簡單,證據也很充分,信息更是不要太透明。但印度就是這麼幹了,這很阿三。

一、印度古代部分

印度這個國家,本身就不正常,不能以正常國家的思維和視角去看待。歷史上,印度就是邦國林立,混戰不休,每一次,都是要在外敵的入侵下,才能完成一定程度一定範圍的形式上的統一。說白了,就是被滅了。最早是雅利安人入侵,建立吠陀王朝,確立婆羅門教(也就是後來的印度教的前身),種姓制,四等人(實際就是奴隸制)。後來吠陀王朝雖然結束了,但印度教種姓制四等人一直延續了今天,絕對是「國粹」(相比中國只有在元代由蒙古人建立了四等人制度,結果中國人不堪忍受,不到100年就把蒙古人趕跑了)。吠陀王朝之後是波斯人,然後是亞歷山大率領的馬其頓人,之後,印度在馬其頓人征服的基礎上和刺激下,印度誕生了第一個較為統一的政權,孔雀王朝(公元前322-前185),鼎盛時期的君主是阿育王。

孔雀王朝之後,又開始混亂和被入侵,其中,大月氏人在北印度建立了貴霜帝國(公元55-425,鼎盛時期為公元127-230,之後逐漸衰落,被笈多王朝取代)。這裡我們就比較熟悉了,因為這個大月氏就是當年被匈奴人打的一塌糊塗一敗再敗,最終從中國西北部一路逃到印度去了,然後就建立帝國了。張騫出使西域,其中的一個目的就是尋找大月氏,想東西夾擊匈奴,後來發現大月氏不堪使命,也就沒了這心思,自己單幹,最後把匈奴打敗了,把大西北收於囊中。由此,很明顯的就可以得出結論,漢朝強於匈奴,匈奴強於大月氏,大月氏強於印度。簡單的說,印度就是中國手下敗將(匈奴)的手下敗將(大月氏)的手下敗將了。

貴霜王朝之後,又是戰亂,然後在印度北部建立了一個較為統一的王朝,叫笈多王朝(公元320-540),其中的旃陀羅笈多二世被認為是超日王。這是印度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由本土建立的較為統一的王朝。簡單的說,印度自主建立的兩大王朝,就是馬其頓帝國下屬印度部分——孔雀王朝——阿育王,大月氏所建貴霜王朝——笈多王朝——超日王。

笈多王朝之後,又是混亂。這之間還發生了一件事,就是大唐王玄策出使印度。當時印度的戒日王剛死,內部紛爭,王玄策被囚禁,之後逃脫,跑到尼泊爾借兵,回過頭就把印度滅了。這就是有名的一人滅一國的故事。不過王玄策之後還幹了一件事,就是帶回來了一個印度和尚,說是能搞出長生不老葯,煉藥給李世民吃,然後理所當然的把一代明君唐太宗給吃死了。印度阿三不靠譜,這是多麼痛的領悟。由此,也說明中印之間歷史淵源深遠,印度對中國,有千年以上的世仇。

再後來印度一直被穆斯林打,建立德里蘇丹國。到了16世紀,突厥人從中亞打進印度,建立了莫卧兒王朝(公元1526-1857)。嗯,這裡大家就又熟悉了,因為突厥人是被唐朝人趕跑的。莫卧兒王朝一直延續到了近代西方殖民者的到來。在經過一系列戰爭後,印度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女王成了印度的新主子。

好了,印度古代歷史基本上就講完了。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古代印度史中,由印度人自己建立的較為統一的王朝,在歷史上所佔的時間,也就十分之一吧,而且主要集中在恆河流域。其他不是內亂就是被外族入侵建立政權。不過話說回來,印度幾乎每一次大的進步,都是在外族入侵下取得的,似乎沒有一個主子在頭上,印度人就不知道幹什麼好,就啥也不幹了,每天晒晒太陽吃吃香蕉,也就那麼回事了。所以後來甘地搞那個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其實就是印度的歷史傳統和民族底蘊——屁事不幹。

印度歷史上的若干次被入侵,在陸地方面,都是從西部或西北部方向。北邊有喜馬拉雅山脈,南方是大海,東部和東南部是熱帶雨林,沒有大的力量。所以主要外來力量都是在西部和西北部,以西亞或中亞被中國趕跑的力量為主。

二、印度近代部分

近代以來,西方殖民國家從海上入侵印度,包括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最終,英國成了印度的主子。二戰結束後,印度在英國的授意下,分裂為印度和巴基斯坦,並各自建國。建國後的印度投向蘇聯的懷抱,然後在蘇聯的支持下,向周邊擴展,基本上,對周邊所有國家都挑起過戰爭,也不知道哪裡來的那麼大的自信。不過除了對中國作戰戰敗以外,對其他國家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勝利,這也極大的刺激了印度的野心。

蘇聯解體之後,印度積極向西方國家靠攏,努力去抱美國大腿,只不過因為核試驗被美國制裁,雙方關係才冷淡了下來。現在,隨著美印關係的正常化,美國需要印度作為傾銷市場,同時利用印度圍堵中國,印度需要美國先進技術,並且在和中國對著干這件事上,和美國日本,早就達成共識,於是,狼狽為奸沆瀣一氣,就水到渠成了。

可以說,近現代以來,印度曾經過比中國更好的工業基礎,無論是英國還是蘇聯,都給印度提供了比給中國更為龐大的工業建設支持,只不過印度人依舊發揮了數千年的歷史傳統——屁事不幹,所以一直拖到今天,也沒有完成工業化。不過印度人似乎自己沒有這種意識,他們更津津樂道於在影視、軟體、文化、「民主」等軟的層面的發展,至於硬的武器和工業品,可以買嘛。

三、印度的民族心理

印度在地理上相對封閉,南部被大海包圍,東部是熱帶雨林,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西部是興都庫什山脈和克什米爾高原,環境都很惡劣,所以印度人也不願意出去,都是別的力量來入侵印度(從這一點上來說,印度在歷史上,真是個熱愛和平的國家)。我時常感覺,印度的民族性格,和這種相對封閉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封閉,所以自大自滿,怠於進步,他的記憶,也都是如何讓自己感覺到更自大更自滿的記憶。即使被征服被打敗,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這種「不舒服」的記憶自動刪除。一個種姓制能保持數千年,其歷史之悠久,大概全世界能與之媲美的只有日本天皇了。沒有外敵入侵的時候,就內爭不斷,一有外敵入侵,馬上跪地投降。其種姓制應該也為這種傳統進行了加持。畢竟一般人都是奴隸,給誰跪不都是跪。至於上層,在完成和新的統治者的媾和後,利用統治者的支持,繼續對下奴役,本質上也沒什麼影響。於是不管是內部的統治者,還是外來的統治者,對這種制度,都相當滿意。更何況,這種制度本身,就是在外來統治者和內部統治者結合下搞出來的,果然很有適用性和實用性。

由對內政策和性格引申到對外政策和性格,印度的這種種姓制包裹的奴隸制的實質就是主奴雙重性。對於印度人自己覺得厲害的,無論是什麼樣的外來入侵者,印度都敢跪,只要印度覺得強的,印度都能喊主子。對沒有侵略過印度的,印度覺得比自己弱的,都想去騎在對方頭上吆三喝四。遇到一個既沒有侵略過自己的中國,估計自己也不能全面侵略的中國,那就只有處處別苗頭,時刻佔便宜。印度在各種事情上和中國比較,中國做什麼,印度也「將」做什麼,中國搞一帶一路,印度也要和好基友日本搞自由走廊。至於佔便宜,印度一直不忘在中國的西藏找事,這次洞朗事件,就是這種心態和行為的延續。這種別苗頭佔便宜的心態,印度從來就沒改過,也沒想改,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只是從來沒考慮到,中國人在做事情的時候,印度的行動什麼時候開始,佔中國的便宜,會導致什麼結果,付出什麼代價。

印度的主要耕地集中在恆河流域,印度的主要王朝也都是建立在恆河流域。今天的印度版圖,主要應該感謝英國人,要不是英國人為印度奠定了較為統一的政權,現在的印度估計和會和歷史上一樣,邦國林立,混戰不休。雖然英國人在離開的時候,搞了一個蒙巴頓法案,對印度和巴基斯坦進行了分化,但即使是分化後的印度,今天所擁有的領土,也已經遠遠超過歷史上任何自主王朝所管轄的地盤了。不過印度並不滿足,而且也根本不考慮是否能把現有的領土管轄好,發展好,還在積極尋求對外的領土範圍。包括,或者說,特別是對中國西藏的領土侵略。

四、中印之間的歷史

我們常常說要記住歷史,吸取經驗。古代中印之間因為地形阻隔,所以除了文化往來(主要是佛教),其他聯繫不大,王玄策一人滅一國也只是歷史的一朵浪花。近現代以來,中國從自己的感受出發,認為印度同樣苦難深重,並且大家都同屬社會主義陣營,所以一再對印度伸出橄欖枝。只不過印度處處想體現自己的「大國本色」,對中國的友誼視而不見。頻繁干涉中國西藏,最終導致1962年的中印兵戎相見,爆發了由印度挑起,並自食敗果的戰爭。

但歷史這種事,很多時候都會在各種主觀的影響下變得面目全非。關於印度和歷史這種事,印度可能還真沒忘,只是和我們的記憶不同罷了。就算全世界都知道我們打贏了,但印度人還是會頑固的認為他們沒輸,或者最多只是「因為沒想到中國人的狡詐,吃了一點小虧」。而且最後由於我們考慮到後勤不便,主要還是要集中力量建設國內,和印度更希望以談判解決問題,所以沒有擴大戰果,主動撤兵。更給印度造成了一種中國軍隊也不過如此,甚至最後是他們贏了的錯覺。而且在國內宣傳上,也是宣傳他們多麼英勇,加上時間久遠,早被就自大自滿的印度人,忘到腦後了。如果說有什麼經驗要吸取的話,那很可能不是要謹慎對待中國,而是上一次膽子還不夠大,畢竟現在印度也有核武器和運載工具了。所以當我們說要記住歷史的時候,或許對印度完全沒有威懾力,因為他們現在根本就不承認自己輸給中國。加上現在印度積極投靠美國,有美國老大哥在背後,區區一個中國,算什麼。

五、印度現狀和這次洞朗事件

現在的印度,是一個內部矛盾遠大於外部矛盾的印度,利用和中國的摩擦,對其轉移內部矛盾視線,凝聚人心,客觀上是有好處的。莫迪想把印度從一個表面統一,但實際內部鬆散,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的印度凝聚起來,就需要對內鐵腕,對外強硬。這是印度在發展之後,其政治矛盾(包括中央內部矛盾,中央和地方矛盾,地方和地方矛盾,統治階層內部矛盾,統治階層和中下層矛盾等),經濟矛盾,社會矛盾,宗教矛盾,軍事矛盾,以及對外矛盾,都全面激化。不過很多,都是印度自己挑起來的,尤其是對外矛盾。

莫迪估計是想做印度的俾斯麥或者普京,所以雷厲風行的推出了很多政策,包括加強稅制,貨幣管控,企業改革,增強軍力,打擊恐怖等等。倒也不能說不對,只是很多政策需要時間和社會來消化,一味下猛葯,其結果很可能不是把病人治好,而是直接弄死。在一個正常國家,很可能引起激變,但在印度,或許是老百姓逆來順受了幾千年,居然也沒有出現大的動蕩。而且對印度這個麻木太久的國家,或許莫迪這樣的猛葯,反而會有效果。具體還需要結合印度這個奇葩國家來進一步觀察和分析。隨著改革的深化,矛盾也會激化和凸顯,在這個時期,挑戰中國,加強對周邊其他小國(這次就是不丹)的控制,凝聚國內民心,同時向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示好,通過有限的摩擦(即使到現在,這次洞朗事件,印度也都還是有可進可退的選擇和操作的),達成自己的目的(根本目的還是加強對國內的控制)。可以說,莫迪這一次,還是比較聰明的。只不過,是小聰明還是大智慧,就在於對度的把握。見好就收,中國也不會追究過甚,不依不饒,將摩擦升級為戰爭的話,那結果就由不得印度怎麼想了。

中印現在開戰,並不符合中國的利益。我們現在的利益是爭取時間,全面發展,根本目標就是美國。在印度身上,浪費太多時間和資源,並不合算。但如果涉及到主權及領土完整,那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是否合算,而是必須了。印度固然不是1962年的印度,中國更不是1962年的中國了。

我個人依然希望,這次事件能再和平狀態下解決。至於前線方面,中國人是不會主動升級衝突,不首先開第一槍的。能利用我們的工程力量將印度人擠出去,通過外交領域解決,是最好的,但是也要做好印度喪失理智,大打出手的準備。一旦開戰,對印度就要形成戰略威懾和局部猛打,以戰止戰,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打消印度的軍事冒進。同時,支持巴基斯坦對克什米爾印控地區的訴求,滿足印度自吹自擂的打贏多場戰爭。看看印度自己挖的坑,自己怎麼埋。

羅里吧嗦寫了這麼一大堆,自己看著都累。相信國家有關部門,對印度的情報和相關的預案,也早就做好了準備。還是中國一貫的原則:不惹事,不怕事。

作者:軍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鼎盛軍事 的精彩文章:

國外汽車尾部掛一奇怪物品,解放軍曾經用它大量殺傷越軍
內地軍迷是羨慕嫉妒萬分,遼寧艦第一次開放給了香港市民
伊拉克特種部隊酷勁十足,穿一服裝還以為是解放軍某部隊
美軍都還沒有,俄羅斯一死亡聯合收割機在敘利亞實戰測試
美國會不會重蹈覆轍?一場阿富汗戰爭毀了2個國家

TAG:鼎盛軍事 |

您可能感興趣

同樣都是被外國挑釁,明朝英勇反擊,清朝為何會這樣
此小國常挑釁中美俄,但三國卻拿他沒辦法,只能敬而遠之不敢招惹
明明知道雍正登基,德妃就是太后,宜妃為何還作死的去挑釁德妃?
為何澳大利亞一直挑釁中國?背後「大老闆」浮出水面,果然是他!
謝滌葵故意挑釁,楊超越的小拳頭卻沒有饒恕他,吳宣儀想好了標題
嚴厲警告!美艦又來挑釁,中國這一艦再立新功,應對會越來越強
強大的匈奴為何一直挑釁漢朝,而不是歐洲,只因「看不順眼」?
匈奴為何總是挑釁中國,而不是歐洲,難道是「看不順眼」?
曹操實力遠不及袁紹,為何敢主動挑釁?這兩人給了他極大信心
胡志明是中國的老朋友,為啥他死後,繼任者黎筍卻公然挑釁中國
白骨精實力低微,明知會敗,為何再三挑釁孫悟空?觀音笑而不語
這個國家想向大明朝挑釁,結果被虐慘了
二戰日本明知美國不好惹,為何還挑釁美國,原來他們盯上的是這裡
此國真當自己是日不落帝國?這次竟敢挑釁我國,誰給的勇氣?
白頭鷹果真是猛禽,竟敢挑釁比自己大很多的巨鷺
此國曾經誇口軍事世界第三,還蓄意挑釁我國,如今怎麼樣了?
小三一再挑釁,為何洪欣的眾多閨蜜卻不吭聲,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為何美國只敢不斷挑釁,卻不敢和俄羅斯徹底翻臉,這個盟友太強大
一芝麻小國,曾深深傷害中國,拒絕道歉,還拿出來炫耀、挑釁
毀三觀?比誰更渣?在我看來這部劇簡直是對大眾良知的公然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