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青瓷:奪得千峰翠色來
被譽為「奪得千峰翠色來」的龍泉青瓷,創燒於三國兩晉,興於五代,盛極於宋元,衰敗於明中葉,清中後期淡出歷史舞台。龍泉窯被譽為是中國古代陶瓷發展歷史上最後形成,其文化內涵龐雜而生產地域廣闊和規模最為壯觀的一個青瓷窯業系統。它既是大江南北兩大瓷窯業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型範例,也是宋代官窯和民窯不同文化層次相關聯又互相激蕩的產物,乃至可以認作是中國歷代青瓷工藝技術發展的歷史總成。在釉色、器型、裝飾等方面,龍泉窯的藝術成就均達到了傳統青瓷的最高水平,尤其是宋代開創的粉青、梅子青原釉青瓷,其失透如玉的效果,使其在宋代的瓷器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並由此進入了宋代名窯的行列。龍泉窯燒造時間貫穿了整整1600餘年,成為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且從未斷燒的名窯。
青瓷之美,當在龍泉,它以古樸典雅的造型,渾厚如玉的釉色,贏得了人們的青睞,為世人所矚目。儘管歐窯青瓷曾被晉人譽為「漂瓷」,越窯青瓷被唐人稱作「秘色」「似冰似玉」「千峰翠色」,但其造型與釉色遠遠無法與龍泉青瓷媲美。只有龍泉窯才創造出青玉般的粉青和翡翠般的梅子青釉色,其釉色與質地之美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巧奪天工的人造翠玉。本文介紹一組歙縣博物館收藏的五代至宋元明清時期的龍泉青瓷,讓讀者一睹龍泉青瓷的風采。
五代龍泉窯青釉碗(圖1),口徑8.3厘米,底徑4厘米,高4.5厘米。斂口,斜直腹,圈足,碗外壁通體施青釉,內部施釉不及底,底不施釉。腹底有三足。
宋龍泉窯筆洗(圖2),口徑13厘米,底徑6厘米,高4.2厘米;洗敞口、淺腹、圈足,通體施青釉,洗內底飾花卉紋。此洗胎體厚重,釉色瑩潤。
元龍泉窯影青釉高足碗(圖3),口徑13厘米,底徑4.7厘米,高12.5厘米;花口,折腹,平底,高圈足;碗內壁飾纏枝花卉紋,外壁飾蓮瓣紋;足呈竹節狀,內外施影青釉。
明龍泉窯魚簍紋尊(圖4),口徑7厘米,底徑6厘米,高14厘米;平口,豐肩,腹內收至底,圈足;外壁刻畫魚簍紋,肩與腹、腹與腰皆以弦紋隔開,口與底不施釉,其餘施青釉,釉色盈潤。
清龍泉窯青釉暗花紋盤(圖5),口徑31.6厘米,底徑15厘米,高5.2厘米;敞口,菱花形折沿內凹,口沿飾雙線水波紋一周,弧壁作扇骨狀。內壁飾一圈纏枝花卉紋。整器施青釉。
※孔子夢周公和莊周夢蝶
※騙子下鄉 如何保護農村老人的養老錢
※誰才是「女童被浸水塘」的責任方
※飲酒過度後這樣做可緩解
※老兵高秉涵的「回鄉路」
TAG:人民政協網 |
※越窯青瓷:奪得千峰翠色來
※瓶安是福——千峰翠色 龍泉青瓷
※龍泉窯和龍泉青瓷
※龍泉青瓷晶瑩如玉
※清澈如水,釉美似玉——青瓷一峰龍泉窯
※釉色如玉,這幾種釉色在龍泉青瓷里最名貴!
※朱嘉盛:淺談龍泉青瓷
※從汝窯的天價談當代青瓷藝術收藏:千峰翠色盡芳華
※元至明代早期的龍泉窯和龍泉青瓷
※瓷顏茶語——龍泉青瓷 翠美千年
※龍泉窯丨青瓷系中的太上皇
※龍泉青瓷的魅力!
※淺談龍泉青瓷簋式爐
※探訪浙江龍泉:千年青瓷的堅守與復興
※龍泉青瓷:千年春天般的美麗
※浙江麗水青瓷博物館藏龍泉窯青瓷
※龍泉青瓷的前世今生
※探訪青瓷之鄉龍泉
※青瓷之王——青瓷蓮花尊
※龍泉青瓷|恢復龍泉青瓷的前前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