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開奶、追奶、斷奶,母乳餵養的謠言與質疑,帶你逐一擊破!

開奶、追奶、斷奶,母乳餵養的謠言與質疑,帶你逐一擊破!

毫無疑問,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

美國兒科學會(AAP)、世界衛生組織(WHO)都鼓勵女性儘可能延長母乳餵養時間。《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堅持6月齡內純母乳餵養。」

很多媽媽都希望能為寶寶提供母乳餵養。

但是,這是一條很辛苦的路:開奶追奶堵奶「說多了都是淚」,旁人的「碎碎念」不斷動搖著媽媽的信心……

小編可以非常確定地告訴你:方法得當的話,母乳餵養的日子終將閃耀著甜蜜與溫情!不過……

如何才能順利地實現母乳餵養?

作為過來人,大家有什麼經驗或教訓?

開奶,別輕易放棄!

剛分娩完就被質疑「你沒奶?」

有多少寶媽沒有經歷過這種質疑的,舉個手看看!絕對鳳毛麟角好么?!

可能旁人只是一句詢問或關心,但在剛剛經歷分娩,身心俱疲的新手媽媽聽來,卻格外刺耳,也有的媽媽因此心生愧疚,「我對不起寶寶」。

喂喂喂,急什麼啊?!

你以為母乳是直飲水龍頭,即開即飲嗎?

開奶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

開奶既需要新手媽媽掌握很多的技巧,也要付諸特別的耐心。

「這奶怎麼清湯寡水的?質量不行啊!」

剛分娩後2~3天左右的乳汁叫初乳,顏色透明,質地清亮,看起來和通常所見的乳汁不一樣,很多人誤以為是水。

這個時期的乳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無機質,比成熟乳含有更豐富的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生長因子、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這些物質都有防止感染和增強免疫的功能!

隨著時間的推移,乳汁中蛋白質的含量逐漸減少,乳糖含量逐日增加,酪蛋白比例逐日上升,經過6~15天的時間轉變為常乳,也就是成熟乳。

初乳那麼少,會不會餓著孩子?

我們曾經做過討論《你的母乳餵養順利嗎?打算什麼時候給寶寶斷奶?》,其中,有留言是這樣的:

其實,新生兒的進食需求並不大。

嬰兒出生時,體內具有一定的能量儲備,可滿足至少3天的代謝需求。

嬰兒出生第一天,胃容量只有5~7毫升,相當於一個玻璃球大小。因此,在媽媽大量泌乳之前,初乳完全能夠滿足寶寶的需要。

小編找到一張圖片,形象地說明了嬰兒出生1~2天、3~6天、1周~6月齡、6月齡~1歲,以及成人的胃容量大小。

(圖片來自網路,數據僅供參考)

因此,媽媽們在開奶過程中,不用擔心新生兒飢餓,可以密切關注嬰兒體重,體重下降只要不超過出生體重的7%就應堅持純母乳餵養。

什麼時候開奶?

答:越早越好!

如果順利分娩,母子健康狀況良好,嬰兒娩出後應儘快吸吮母親乳頭,刺激乳汁分泌並獲得初乳。

正常新生兒第一次哺乳應該在產房開始——當新生兒娩出、斷臍和擦乾羊水後,就可以把寶寶放在媽媽身邊,與媽媽皮膚接觸,並開始讓嬰兒分別吸吮雙側乳頭各3~5分鐘,可吸吮出數毫升初乳。

《梅奧育兒全書》認為,早期皮膚接觸被證明能提升母乳餵養的效果。

剖宮產媽媽離開手術室回到病房後,只要醫生允許,就可以給寶寶哺乳了。因為剖宮產需要平躺6小時,這時媽媽可以讓護士或家人幫助,將寶寶放在自己的胸口上,讓寶寶趴著吮吸自己的乳頭,兩側輪流吸,對於儘快刺激下奶意義重大。

小編經驗:當年剖宮產,採用的是45°側卧式,家人在小編後腰墊上被子作為支撐,寶寶躺在小編腋窩下方吸吮。

有什麼開奶秘訣?

不是通乳師,不是月嫂。

寶寶的吮吸是刺激泌乳的最有效方法!

在哺乳初期,為促進乳汁的分泌,媽媽可以按每天10-12次的頻率進行哺乳,也就是每2-3個小時哺乳一次。

在寶寶長睡眠期間,媽媽可以增加一次吸奶器或手動擠奶幫助乳汁排空,從而促進乳汁分泌。

每次哺乳之後,媽媽記得及時喝一杯溫水,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促進乳汁的產生。

餵奶不順利?換個姿勢吧!

有一些母乳媽媽,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寶寶喝奶嘴裡發出「啪嗒啪嗒」的聲音,聽起來很費勁,小臉憋得通紅。

寶寶嘬破了乳頭表皮,疼得你齜牙咧嘴。

乳頭保護霜抹了一層又一層,乳頭結痂又破皮,如此反覆。

別自詡「當媽就是偉大」,也別作慷慨狀「為了寶寶,我忍!」

你只是……用錯了姿勢而已。

哺乳時,媽媽和寶寶都是最幸福的,不應該出現疼痛感。

哺乳姿勢不對,寶寶喝著費勁,媽媽也不舒服。

寶寶銜乳姿勢:

正確的銜乳應該是這樣的:寶寶將乳頭含在嘴裡時,上下顎直接接觸的不應該是乳頭,而應是乳暈!寶寶的鼻子、嘴唇和下巴都很靠近乳房,這樣可以有效地吃奶。

(圖片來自《梅奧育兒全書》)

小編經驗:如果媽媽乳房比較豐滿,在餵養新生兒的時候,記得用手指在乳房上,為寶寶按出一塊可供呼吸的空間哦!

有些新生兒不會好好吃奶,很可能是用過奶瓶或安撫奶嘴。吃母乳和吃奶瓶、奶嘴的方式不同,有些嬰兒對這種差異比較敏感。

媽媽哺乳姿勢:

每個媽媽都有自己感到最舒適哺乳姿勢。當然,身體狀況的不同,建議採用的哺乳姿勢也不一樣。常見的哺乳姿勢有以下幾種(相關圖片來自babycenter.com):

搖籃式:一般適用於順產足月兒,因為這種抱法會壓迫剖腹產媽媽的傷口。

有些媽媽說,「這種抱法不太利於新生兒順利銜乳。」建議等寶寶滿1月齡後,頭頸部肌肉更有力之後再嘗試。

交叉式:適合新生兒或小月齡寶寶,尤其是銜乳困難的寶寶。

橄欖球式:這個姿勢可以避免嬰兒直接壓到媽媽的腹部,因此特別適合剖腹產的媽媽。並且,同樣適合乳房比較豐滿的媽媽,或餵養早產兒、身材較小的寶寶。

側卧式:經歷過剖腹產,或者順產產程很辛苦的媽媽,不妨試試這個方法開奶吧!

奶少奶多都發愁?

不得不說,母乳餵養有時會發生: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那麼,什麼樣的情況意味著奶量充足呢?

新生兒每天能夠得到8~12次較為滿足的母乳餵養;

哺喂時,嬰兒有節律地吸吮,並可聽見明顯的「咕嘟咕嘟」吞咽聲;

乳房在餵奶前會感到飽脹,之後會變軟變空;

到出生第四天,寶寶每天會尿濕6~8片尿不濕,也會形成規律的排便;

寶寶吃奶後看起來很滿足,其他時間機警而活潑;

寶寶體重按照正常規律增長,儘管大多數寶寶在出生後一段時間內會減重,但在10天內到2周內一般都會長回來……

母乳不足怎麼辦?

發現母乳不足時,除了感到沮喪,大多媽媽還會走進一個誤區——開始思考「吃什麼能多產奶?」

(《舌尖上的中國》2,讓人難以忘懷的一幕)

事實上,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基本沒有媽媽會因為自身營養問題造成母乳不足,因此媽媽無需將注意力都放在飲食上——過度的進補反而會造成營養過剩,導致奶水裡脂肪含量高,造成乳腺管堵塞,不利於下奶,同時還會引發寶寶消化不良等問題。

小編經驗:這是真的!長輩盛情難卻,小編最初總是被逼著喝鯽魚豆腐湯、花生豬蹄湯、山藥烏雞湯……然後,華麗麗地堵奶了!

母乳不足時,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心態、放鬆心情,不要有「我對不起寶寶」的自責心理,而是應該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追奶這件事。

讓寶寶多吸吮是最有效的辦法,當然,科學的膳食搭配和良好的睡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乳汁的分泌。

(育學園APP上的用戶心得)

如果奶水太多:

有的媽媽奶水比較多,寶寶一次喝不完,此時便需要擠出蓄積在乳房內的多餘奶水。否則,奶水長期蓄積在乳房內,可能會造成乳房的感染。

此外,媽媽們總是有不方便餵奶的時候,在兩次哺乳的間歇時間內可以擠出奶水,儲備起來為不方便哺乳時提供應急乳汁——例如媽媽生病或是因生病吃藥不方便給寶寶餵奶的時候。

小編和身邊姐妹的經驗:隨著時間推移,只要餵養或追奶方式得當,一般大家都能實現供需平衡!

母乳餵養的常見誤區

「母乳餵養會讓身材變形!」

這是愛美的媽媽最擔心的事情。

研究證明,乳房下垂的第一大原因是懷孕!孕期變大、變沉的乳房,使乳房纖維帶和皮膚承受的壓力不斷增加——尤其是體重增長過快的媽媽,變化更為明顯。

也有一些母乳媽媽因為脹奶,會選擇穿舒適的、沒有束縛感的哺乳內衣,但是,如果內衣不能給乳房足夠的支撐和承托,乳房下垂的風險就更大。

只要護理得當,停止哺乳後大約6個月,媽媽的乳房會逐漸恢復到以前的樣子。

(超模吉賽爾?邦辰都不擔心,你怕啥?)

「母乳6個月後就沒營養了!」

很多媽媽都相信一種說法:「母乳只能短時間餵養,6個月後的母乳就沒營養了,要添加配方粉。」

事實上,母乳的成分並不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變化,只是6個月後,由於寶寶成長發育的需要,對營養的需求增加了,要通過添加輔食來滿足。

因此,寶寶6個月後提倡的餵養方式是母乳與輔食相結合,而不是改吃配方粉。

「母乳營養很全面!」

母乳雖然能夠為寶寶提供近乎完美的營養物質,但也存在一些小小的不足:母乳中的維生素D、維生素K和鐵元素的含量都是不足的。

維生素D含量不足——母乳缺乏維生素D,這會導致母乳中的鈣元素不易被人體吸收利用,造成寶寶缺鈣。其實這種缺鈣是假象,因為這並不是母乳中鈣元素不足導致的,而是可以促進鈣質吸收的維生素D不足。

因此,對於接受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來說,從出生後15天至2個月內,必須每天額外補充400iu的維生素D製劑,單純曬太陽不足以滿足每日維生素D的需求量。

維生素K含量不足——現代社會的寶寶大多是在醫院中出生的,寶寶出生後接受的第一次注射便是維生素K,這一程序可能是大多數媽媽都不知道的。這時注射的維生素K正是為了預防母乳餵養期間維生素K的缺乏問題。

鐵含量不足——媽媽妊娠36周之後,寶寶會開始在自己體內儲備鐵元素,所以足月寶寶出生時體內都儲備了滿足生後數月內使用的鐵。

當寶寶成長到6月齡時,媽媽除繼續母乳餵養之外,需要為寶寶及時添加強化了鐵元素的輔食,嬰兒配方米粉是最好的選擇。嬰兒配方米粉除了特彆強化了鐵元素之外,還不容易引起寶寶過敏,利於寶寶的腸胃消化吸收。

「寶寶哭鬧說明沒吃飽!」

許多媽媽認為寶寶一旦哭鬧就說明餓了。但其實對於小寶寶來說,哭鬧是表達需求和情感的唯一方式——除了飢餓,寶寶覺得憤怒、焦慮、睏倦時,都會用哭聲來傳遞信息。

如果寶寶一哭鬧就哺乳,久而久之,寶寶便會養成一個不好的習慣——用吃奶的方式解決所有情感需求。

媽媽一定要學會用擁抱、安撫等多種方式跟寶寶交流,而不是單純地用哺乳解決所有問題。

「寶寶總要吃奶說明母乳不足。」

相比配方奶粉來說,母乳比較容易消化,且寶寶的胃容量比較小,因此,媽媽可能會感覺寶寶每天要吃許多次母乳,進而懷疑是不是寶寶每次吃的奶量不夠。

但事實上,並非是由於媽媽的母乳不足,而是由於每次寶寶吃進的母乳不足以讓他消化過長的時間。

「哺乳前要清潔乳頭。」

給寶寶哺乳前是否需要清潔乳頭?

許多媽媽的回答很可能是YES——原因很簡單,媽媽總習慣性地認為細菌是寶寶健康成長的大敵,因此會努力為寶寶創造一個無菌的生長環境,包括乳頭也是如此,恨不得用消毒劑消毒才覺安心。

但事實上,這樣做不僅於寶寶的健康無益,反而會提高寶寶腹瀉的幾率。寶寶腸道菌群的自然建立就是來自母親乳頭上的細菌,過分的消毒會損傷寶寶的正常腸道菌群。

「斷奶最好母子不相見!」

「看不見,就沒了念想」,類似的觀點還有「給乳頭貼上創可貼」、「抹辣椒水黃連水」、「纏上頭髮」……

總之,斷奶似乎是件媽媽不舍、寶寶痛苦的事。

(截圖來自:育學園育兒聯盟某聊天群)

如果條件允許,母乳喂到自然離乳是最好的選擇。

孩子對吃母乳不感興趣了,自己就會主動不再要求吃母乳。但是有些寶寶在媽媽完全不加干預的情況下,可能會將自然離乳的時間拖延到學齡期,這會造成許多麻煩。

因此,如果你的寶寶已經滿2歲,媽媽不妨有意識地做些事情來促成自然離乳的實現;如果寶寶的三餐飯菜所提供的熱量已佔全部食品熱量的2/3,那麼就具備了斷母乳的條件。你可以嘗試:

讓其他看護者有意識地多與寶寶接觸,讓他感受到更多的愛和關注;

用遊戲、興趣、睡眠、遊玩等其他事情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使他減少吃母乳的慾望;

逐漸減少餵奶的頻次,不再提醒寶寶,改變原本的吃奶規律;

自然離乳前,逐漸減少媽媽和寶寶夜間同睡的頻次,即使同屋也不要同床,讓他既能緩解與媽媽分離的焦慮,又不至於頻繁靠吃乳頭獲取安慰。

哦,對了,這本繪本可能也有幫助: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

《梅奧育兒全書》、《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父母必讀》(2017.4)、《美國兒科學會育兒全書》、babycenter.com、themotherhoodcollective.org

小編說

儘管當初的母乳餵養歷經千辛萬苦,但真到了斷奶那一刻,內心百感交集:

既欣慰——孩子終於長大了!

又不舍——我是多麼懷念小傢伙窩在懷裡,一臉滿足的樣子啊!

既釋然——母乳這份大禮,給了孩子很好的免疫力。

又無奈——喂,你怎麼說不喝就不喝了啊!

嘻嘻,小編是自然離乳,說斷就斷,小傢伙毫不留戀——只有我,略失落。

總之,母乳餵養是我和寶寶之間的情感紐帶,是專屬於我倆的親密時光,我很享受它,願你亦如是。

看完全文的你,如果對母乳餵養仍有疑惑,可以在育學園APP「孕育學院」新上線的課程《最強待產包攻略》中尋找答案哦!

Ps:別忘了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崔玉濤的育學園 的精彩文章:

蛋黃最補鐵?預防缺鐵應該這樣吃!附食物含鐵量表
孩子當眾失控哭鬧招白眼,如此尷尬怎麼破?
你算過養育孩子,一個月要花多少錢嗎?
孩子有個「假想的朋友」!別封建迷信啊,喂!
14個月了才走路,難道是因為這些坑?

TAG:崔玉濤的育學園 |

您可能感興趣

開奶、催奶、回奶、斷奶……關於母乳餵養的所有血淚教訓都在這裡!
我的親身開奶、追奶經驗分享,你所需知道的關於母乳餵養的一切
奶水不足怎麼催奶,母乳餵養如何成功追奶,喝湯能催奶?
雙胎媽媽實現全母乳餵養追奶經驗分享,開奶、通奶、催奶、回奶
這六種母乳餵養的寶媽再不及時斷奶,就是在害娃
讓娃吃別人的奶,能接受嗎?關於母乳餵養的這些謠言
母乳餵養的寶寶容易拉肚子、吐奶,是母乳有問題要換奶粉嗎?
母乳餵養的媽媽,幾種情況下給寶寶餵奶,會對他造成「傷害」
母乳和奶粉交叉餵養危害大?剛出生的寶寶應該這樣餵奶!媽媽:學到了!
漲奶慢的原因是什麼,堅持母乳餵養,追奶成功的方法,寶媽必看
撿到兩隻被人遺棄的小奶貓,醫生斷言養不活,堅持餵養後出現奇蹟
奶奶在奶粉里加雞蛋喂孫子,錯誤的奶粉餵養方式,對孩子百害無利
嬰兒母乳餵養與奶粉餵養差別真的很大嗎?
世界母乳餵養周,這些「母乳餵養」的謠言,你經歷過嗎?
母乳餵養的媽媽,在這5種情況下給寶寶餵奶,會對他造成「傷害」
奶奶餵養的金毛日漸消瘦,真相卻讓人大吃一驚!
母乳餵養後想要斷奶,這味中藥力量緩和,用來回乳恰到好處
漲奶、少奶、溢奶……母乳餵養難題一次全解決
母乳餵養多久最好?斷母乳而不斷奶!
母乳餵養:追奶9大誤區,別讓自己「被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