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禹跡,百郡秦並
「九州禹跡,百郡秦並。」是說九州大地都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跡,全國各郡在秦國吞併六國後歸為統一。
「九」,本義是:伸手往洞里探究,力求獲得確定情況。在《說文解字》里的解釋是:陽之變也。九是陽的最大變數。比八大一的基數。《周易》以陽爻為九。《周易·乾文言》講:「乾元用九,乃見天則。」「乾元用九」,說明乾卦六爻皆變為陰爻,表示天道的變化無常,但其變化無過無不及,是有一定規律的,如春夏秋冬,周而復始,元亨利貞,「貞」極而復於「元」,這就是天則及自然規律。「天則」即天道,就是自然規律。龍德不在於修己,而在於修天下,也就是德福天下。「九」作名詞時,指時令,從冬至起,每九天為一九。
「州」,本義是:水中的陸地。在《說文解字》里的解釋是:水中可居曰州。「州」是「洲」的本字。從「州」的甲骨文可以看出,兩邊的曲線像河流,中間區域像水中的陸地。「州」也是古代戶籍編製單位,《禮記﹒王制》里講:「二百一十國為州。」在本文里,「州」是指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區劃名,相傳禹治水後,分其領域為九州。「九州」,是指古代中國劃分的九州。不過說法不一,《尚書·禹貢》中認為「九州」是指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禹」,本義是:蟲名。遠古夏部落的領袖,據傳為鯀(gǔn)之子,名禹。在《說文解字》里的解釋是:蟲也。這裡的「禹」就是治水的那個大禹,他是夏朝的第一個君主。
「跡」,本義是:行走時戳印在地上的腳印。在《說文解字》里的解釋是:步處也。「跡」在這裡就是腳印、痕迹的意思。
「九州禹跡」,主要說大禹治水時,其足跡踏遍九州大地的故事。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領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並最終將部落聯盟的首領之位禪讓於他,這是夏王朝的開端。大禹死後,就把這個位子傳給了他的孩子啟,也正因為「大禹傳子」,部落聯盟的「禪讓制」就宣告結束,封建世襲制從此開始。
堯帝還在世的時候,中原地區洪水泛濫,人民流離失所,堯決心要消滅水患,他就問身邊的大臣,群臣及部落首領就推薦了鯀(gǔn)。鯀用堵的方法治了九年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到了舜操持朝政時,首要任務還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然後徵求大臣們的治水意見,大臣們推薦了鯀的兒子禹去治水。大禹是位賢良之人,並沒有因為父親被罰而怨恨,反而增強了治理水患的決心。當時大禹結婚才四天,他的妻子塗山氏是位賢惠的女人,理解並支持丈夫。禹就帶領著伯益(秦始王的先輩)、后稷等人跋山涉水,走遍中原大地的每個地方,與人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根據山的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通過疏通、平整,把大量的區域變成了肥沃的土地,經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撾山、碣石山、砥柱山、大別山等,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疏通水道。如治理黃河上游的龍門山時,大禹將黃河水從甘肅的積石山引出,水被疏導到梁山時,就被龍門山擋住了,他反覆研究後,就在最佳位置開了一個80步寬的口子,水就引了過去。許多逆水而上的魚游到了這裡,由於龍門地勢高,許多魚就拚命往上跳,但也只是極少數的魚跳過去,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鯉魚跳龍門」,據說只要跳過龍門,魚就能變成一條龍在空中飛舞。
大禹治水花了13年,與自然災害的洪水鬥爭,耗盡了心血與體力,最終完成了治水大業。他的足跡踏遍九州山水,人們為了感念他的功績,為他修廟建殿,尊他為「禹神」。
「百」,本義是:數詞。在《說文解字》里的解釋是:十十也。在這裡是概數,表示許多的、眾多的。
「郡」,本義是:古代的行政單位。在《說文解字》里的解釋是:「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為百縣,縣有四郡。故春秋傳曰,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是也。至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監其縣。」由此可知,秦以前是縣大郡小,秦以後是郡大縣小。
「秦」,本義是:禾名。在《說文解字》里的解釋是:伯益之後所封國。從「秦」的甲骨文可以看出,許多手在收割禾穀。在這裡指秦國。秦襄公始立國,秦孝公時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並」,本義是:兩人同步而行。在《說文解字》里的解釋是:相從也。「並」作動詞時,有並列、合并、具備等意;作副詞時,有全、全部、一起、同時等意。作連詞時,有並且、連、以及等意。在文中作動詞用,是合并、兼并、吞併的意思。
「百郡秦並」,秦國的先祖嬴姓部族在商朝時起起伏伏,終被淪為奴隸,到了周朝周孝王時,秦人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周夷王以後,周王朝越來越衰敗,不得不依靠秦人對抗西戎。到了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成為周朝的諸侯國。秦國最初由於地處偏僻,不被其它諸侯國重視,到秦穆公時,秦國已先後滅掉了西戎12個小國家,秦人與戎人常年作戰,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戰。秦孝公時,任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實力很快強盛起來,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公元前325年,秦惠公改稱王,成為秦國第一王,當政時期,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成為戰國七雄中版圖最大的國家。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即位,於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完成國家統一,首創了皇帝制度,設立郡縣制,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徹底打破了自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國家。
※學習孔子的處世觀,安穩過好人生
※孔子的10條原則,11個態度!(深刻!)
※欲達高峰,必忍其痛,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什麼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初中一篇儒家學說的課文,家長有必要再教孩子一遍
TAG:我不喝心靈雞湯 |
※神禹治水,鴻澤萬靈:武當山禹跡與道教投龍
※從西扆村到興浦村 ——「紹興禹跡行」之一
※鼏宅禹跡:夏代信史的考古學重建
※【新書介紹】鼏宅禹跡——夏代信史的考古學重建
※維舟評《鼏宅禹跡》︱探尋最早的中國
※《禹跡圖》《平江圖》
※我市「一節一典禮」新聞發布會舉行,《紹興禹跡圖》正式發布
※禹跡圖:古代刻在石碑上的國家地圖,你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家鄉嗎
※傳承4000餘年 《紹興禹跡圖》即將面世
※探尋地圖中的主張:以1136年的《禹跡圖》為例
※中國最早地圖《禹跡圖》,精準度高到難以置信,但作者無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