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32年前的漢代神畫碩士論文到當下的漢畫研究

從32年前的漢代神畫碩士論文到當下的漢畫研究

漢畫包括漢代的畫像磚、畫像石、壁畫、帛畫及其他器物上的裝飾繪畫等,其中尤以畫像石的數量為最多。不同的區域內出土的漢畫像石,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和風格,在題材的分布上也有所不同。不管是現實生活還是神仙世界;不管是聖賢形象還是歷史故事,漢畫所構成的與墓主人相關的諸多內容,成為後人認識漢代社會的最為重要的圖像資料。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中國漢畫學會會長陳履生與漢畫結緣30餘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特刊發其回顧與漢畫研究的隨感。

1987年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神畫主神研究》

我與漢畫藝術研究之緣

32年前,我剛從南京藝術學院獲得碩士學位分配到人民美術出版社工作,因為我的畢業論文寫的是《論漢代神畫中的兩對主神研究》,所以,與漢畫研究的一些老師都有聯繫,這是我能夠參加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所持的一張入場券。1985年,《南藝學報》發表了其中的一個部分。

1985年,《南藝學報》發表的《論漢代神畫中的兩對主神研究》。

1987年紫禁城出版社出版了我1985年的碩士論文,這是我出版的第一本書,感謝方振寧兄為責任編輯。今年正好30年,當時激動的感覺猶存,對於每一位學人來說,自己第一本書和自己的第一個孩子一樣,一直都難以忘卻。

1987年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神畫主神研究》

記憶中最具規模的年會

中國漢畫學會1989年正式成立。每兩年一次年會。此前於1985年在南陽召開了第一次漢畫方面的研討會。第四屆理事會從2010年10月23開始履職,五年時間先後召開了第13、14、15屆年會。學會宗旨在於聯絡有志於漢畫研究的海內外學者,開展相關的學術活動,學術性與應用性並舉,活躍學術空氣,推動學術研究,開展國內外漢畫的學術交流,向海內外傳播和弘揚中華文化。

2011年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在鄭州河南博物院召開。

記憶中,2011年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是歷屆年會中規模最大的一屆,在鄭州河南博物院召開,年會主題為「漢畫與漢代社會生活」。此次年會,分別從漢畫與漢代生活、漢畫考古調查研究與漢畫藝術研究、漢畫與漢代社會生活與綜合研究進行討論。與會的人數近百人,而且有境外的代表參加,本屆年會的規模還可以從本屆年會的論文集的規模中看出。會議分三組發表論文,也是前所未有。海內外近百位漢畫研究專家學者向大會提交論文,從不同學科出發,多視角揭示了漢畫的文化與思想內涵。除了論文發表之後,還有一場「長歌行·漢風」的華夏古樂音樂會,豐富了會議的內容。

泰安大汶口墓前室北壁中立柱畫像,泰安市博物館,縱60厘米,周長102厘米

漢代帛畫

雄渾、厚實的漢畫藝術

漢畫包括漢代的畫像磚、畫像石、壁畫、帛畫及其他器物上的裝飾繪畫等,其中尤以畫像石的數量為最多。漢代畫像石的出土地大致分布在河南、山東、蘇北、皖北、四川,陝北、鄂北、晉西北等地區。有名聞遐邇的武氏祠、南陽、藤縣、北寨漢墓,也有許多新出土的漢畫像石墓,如臨沂吳白庄漢墓畫像石自1972年發掘以來,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重視。顯然,在不同的區域內出土的漢畫像石,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和風格,在題材的分布上也有所不同。不管是現實生活還是神仙世界;不管是聖賢形象還是歷史故事,漢畫所構成的與墓主人相關的諸多內容,成為後人認識漢代社會的最為重要的圖像資料。而漢畫所表現出的與墓葬制度以及繪畫、雕刻、裝飾等相關的藝術,則是漢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其綜合性的藝術表達造就了漢代藝術中的雄渾、厚實的藝術風格。

滕州龍陽店畫像,山東博物館,縱100厘米,橫99厘米

漢代畫像石以及拓片的造假問題

在2008年10月24日召開的「中國漢畫學會第三屆四次理事會」上,就有許多專家呼籲社會關注漢代畫像石以及拓片的造假問題。

就在絕大多數人還對漢畫還缺少了解的當下,圍繞著漢畫的造假已經產業化,並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而且開始危害學術,影響未來。就作偽的技術含量而言,畫像石的作偽不像青銅器、瓷器那樣需要材質方面的難度,也不像雕塑、書畫那樣需要技藝方面的高度,所以,這些假的畫像石對於一般的人來說是很難識別的,因為有許多是刻制在漢墓出土的素石之上,加上刻制和做舊並不需要太高的技術,而拼湊的漢畫像石中的圖案所形成的新的圖像給人們帶來的新發現的喜悅,都非常容易欺騙那些愛好者。另外,與之相關的漢畫像磚、畫像石拓片的作偽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一種是假石頭的拓片,一種是真石頭翻版的拓片。前者本身即假,後者則是原版與翻版的區別。對於假拓片的鑒定,因為脫離了原石更增加了難度。就收藏而言,後者只是影響到收藏的品質,而前者則關係到學術的問題,如果依據這些作偽的拓片而來印證漢代的社會政治和文化藝術,那將會出現天大的笑話。現實中這些作偽的拓片已經出現在一些畫集和著作中。

2017年6月漢畫學會五屆三次理事會會員在山東臨沂考察。

最新漢畫研究動態

隨著漢畫研究的深入,在2017年6月于山東臨沂召開的漢畫學會五屆三次理事會暨臨沂漢畫像石學術研討會上,所討論的問題直接面對當下的研究現狀,對於新的切入點的關注,成為提升漢畫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而在漢畫研究中,諸如對吳白庄漢墓主人的探討也成為解讀漢畫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漢畫研究從藝術層面走向更加綜合性的新的考量。當然,對於畫像石所處空間的考察,也在拓片以及藝術形象之外,更多的結合墓室空間而關注空間位置與題材的關係,對於認識畫像石題材在空間中的分布具有特別的意義。在藝術源流上,對於畫像石在一個地區的不同時期的發生與發展,如分布比較廣泛的山東地區,應該有源流譜系的考察而梳理出時間層面上的關係,從而研究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在藝術表現上,隨著新的考古成果的出現,像吳白庄漢墓這樣有著與以往認識所不同的更加多樣和豐富的藝術表現,改變了此前人們對於畫像石的認識。

沂白庄墓門楣畫像,臨沂市博物館,縱52厘米,橫283厘米

隨著考古發掘的新發現,漢畫越來越多的呈現在人們的面前,顯現出偉大的漢代藝術在中華文明史上的重要性,正如同漢代的強盛在中國歷史發展史上的重要性一樣。

2016年1月5日,陳履生與馮其庸先生。

(本文原題為《我與漢畫藝術研究30年之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就是這個叔叔毀了我們的童年,還讓我們誇一聲幹得漂亮
共享單車團體標準在上海發布,取消對用戶70歲以上年齡限制
中興通訊:中國在2020年實現5G商用是有保障的
國家電投董事長:中國電力央企重組「大戲在後頭」
中國能源領域將發生重大變革!他透露的這個信號值得關注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90年前的今天,哈勃發表了這篇驚世論文
寫畢業論文的了解一下:2017中國教育研究前沿與熱點年度報告
乾貨論文,《相隔61年的電影》
孫劍首個深度學習博士張祥雨:3年看1800篇論文,28歲掌舵曠視基礎模型研究
提氣!教授怒贊「怪物」的中國21歲博士在《自然》上連發兩篇「石墨烯」論文!
2018年18篇論文「挑戰教科書」,你最驚奇的是?
資料帖:《紅樓夢學刊》1979-2016年譯介研究類論文一覽表
心痛2019!翟天臨的這篇博士論文,居然把靳東拖下水了
電子科大博士生四年發表21篇SCI論文
《博士論文》第38期 熊易寒:學術民工心靈史
科技小論文17
ACL 2019對話系統論文綜述,一文帶你縱覽16篇前沿研究
23歲,霍金的博士論文公開,23歲的你又在幹嘛?
饒毅:袁隆平50年前論文的意義
2018中國青年動畫學者論壇論文評審結果
談詩論文:古今名人的「示兒」詩
霍金去世前十天留下的最後 一篇論文
中國5年科研回顧:論文產量全球第2
CVPR2018最佳論文出爐:斯坦福等名校折桂,何愷明獲年輕研究員獎
翟天臨的碩士論文找到了,跟陳坤的論文有8處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