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篆刻技法:關於篆法

篆刻技法:關於篆法

篆刻初入門,一般會被告知,篆刻需要主力研究篆法、章法、刀法三大知識體系,大致上世紀80年代時,篆刻圖書如果講到篆刻技法時,其知識體系還大致是分這三類知識進行解析,但到了本世紀初,大致2005年前後,這中間有一個問題突然被提了出來,就是在過去的篆刻理論里,把篆刻字法與篆刻篆法混為一談了,而其實,字法與篆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面我們專門寫過字法的文章叫《細說字法》,今天我們再來說說篆法。

篆刻技法:關於篆法

(鄧石如刻「意與古會」)

篆刻的篆法指以字法(不了解字法的,有興趣可以回讀前面的關於字法的文章認真了解)為基礎,參照篆書的藝術特點,按照篆刻的表現需要,對入印文字進行藝術處理的技巧和方法。

篆刻顯然是由篆與刻兩部分組成的,篆法當然是「篆」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只是講字法,而不講篆法,篆刻就停留在工匠的完成印章實用層面了,只有有了篆法概念,才真正成為篆刻。我們通過字法選擇選擇出來的正確的、統一的、典雅的字之後,還要對這些字進行藝術處理,這跟我們後面要提的另一個概念章法又有區別,如果用一句話把這三個概念的區別說清楚的話,就是:

字法是保證入印文字的可與不可,而篆法保證入印文字的美與不美(是每個單字的),章法則保證整方印章的美與不美。

對於現代印人來說,字法問題因為各種篆刻工具書的出現以及相應篆刻資料更加豐富,使我們不像舊時代文人一樣素材稀缺,因此字法問題相對容易解決,我們要做的就是多查字典,多翻字書,但無論如何,篆法都是篆刻學習的重中之重。

大收藏家陳介琪說:「凡作印,篆居其六七,刻居其三四,篆佳而刻無力則篆之神不出,刻有力而篆不佳則野矣。」,他的觀點是:刻不好只是出「神」不出「神」的問題,而篆不佳這方印就沒有欣賞價值了。相比之下,刀法更側重於手工技巧,而篆法則體現了篆刻的文化性,一方篆刻作品的篆法是創作者文化修養的綜合體現。

我們同時也要注意,篆刻技法中的七大塊(前面講過)是技法的整體,並不是支離破碎的七大塊,他們互相依託,他們是並重的,並列的,相互支撐的,字法支撐篆法的學術性,章法的安排賴篆法的基礎,篆法的神采又必須依靠刀法來傳達,刀法與章法反過來又對篆法的選擇、變化、應用有著參與性,幾者之間互相依存,不可偏廢。

既然篆法保證的是美與不美的問題,那篆法可供討論的內容就有相對的主觀性,因為很多情況下,美這件事,甲認為不美的,乙可能認為美得不得了,張三覺得丑,李四覺得美的情況很多。字法有正誤,篆法可能就沒有正誤一說了,我們平日里經常說的「篆法有誤」這句話,是需要改成「字法有誤」才對,篆法也只是個體審美視角下的美與不美。

既然是個體視角的,那麼篆法就變成了沒有法則可以依從的存在,什麼樣的篆法是美的,什麼樣的篆法是丑的,沒有象字法一樣的標準,我們知道,如果說某種字法是正確的或錯誤的,可以查《說文解字》可以查《康熙字典》《漢印分韻》之類的字書,一查就出來答案了,但篆法卻似乎無從查起,因為它太主觀了,大家的觀點總也統一不起來,爭論於是最大,這也是篆法這一塊歷來成為印人們打筆墨官司最多的原因。

做為篆刻學習者,我們試圖就要找出一種符合普遍審美的原則來,就是,大家都認可的美的篆法標準。依照這個標準去努力,去學習。比如一個人的美醜,五官端正是公認的標準吧,眉清目秀是公認的標準吧,濃眉大眼總是好的吧……篆刻中是不是也存在一些多數人公認的標準呢?做為初學者的我們,是不是可以在無限的主觀性中找出點可以依靠的標準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認為至少有兩條是可以當做標準來用的:

一、古代印章中公認的好的作品

篆刻是崇古的藝術,古人有大量好的篆刻作品,而這些作品長期流傳,直至今天我們仍然認為他們是美的、經典的,好看的,而且它們為大多數人認可,它們顯然是符合多數人的審美的,因此,做為初學者,最簡便的篆法學習方法就是向古印和名家印里找篆法,具體的做法就是臨習古印和名家印時,記住一些常用字的篆法,在自己的創作中,每遇到相同的字,照搬過來,再結合自家的具體創作需要,加以變化,調整。

比如,很多學臨漢印的都會在開始創作的時間段里,有一個「摹仿」階段,即找漢印里相同的字,相同的印式集合成要創作的印。著名漢印研究者祝竹先生就在書中談過他的創作,他在為揚州畫家王濤創作一方印時,印文為:「廣陵王濤」。廣陵是揚州的古稱,我們熟悉的漢印中有一方:「廣陵王璽」,呀,這是不是就比較好解決了呢,就是把璽字換成濤字就好了。於是,我們看,廣陵王璽是這樣的:

篆刻技法:關於篆法

(漢印「廣陵王璽」)

他創作的廣陵王濤是這樣的:

篆刻技法:關於篆法

(祝竹老師的「廣陵王濤」)

看似兩印的章法上還是區別挺大的,但在篆法上卻是典型的老瓶裝新酒的做法,比如「王」字,古印里是用的「玉」字的篆法,創作的新印里就借用了,一樣絕妙,並無不妥。同樣的,歷史上也有很多印人這樣操作,比如,民國時的馬公愚,他刻的「李公朴」印如下:

篆刻技法:關於篆法

(馬公愚刻「李公朴」)

我們看漢印里的「李」字例子:

篆刻技法:關於篆法

(漢印「李武強」)

同樣的三字印,同樣的李字一字佔一邊,同樣的字形和篆法。

在看「公」字在漢印的例子:篆刻技法:關於篆法

(漢印「公孫寬印」)

沒有仔細找朴字,不知道這個朴字是不是也來源於漢印,總之,在篆法上,馬先生從漢印里找了不少助力啊。

前兩天,我的學習群里一位印友的作品有一方:

篆刻技法:關於篆法

(印友的「鄭少勝」)

大家一定想起了那方漢印叫鄭千秋的:

篆刻技法:關於篆法

(漢印「鄭千秋」)

當然,仔細看,一定還能看出細微的篆法差別,但足以提醒我們,漢印里的字的篆法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篆法樣本,我們可以從中找到可資借鑒的東西。

同理,由此向上推廣到戰國古璽印,由此向下推廣到明清名家印,同樣都有大量的篆法元素可供我們學習,也因此有了各式各樣符合審美的典型樣式。做為初學者要做的事情就是多學習,多臨摹,多觀賞,多見識,多體味。

2、對書法藝術的參照。

篆刻當然也是基於漢字的,這跟書法的源頭素材是一致的,甚至我們大致也都認為,就算最早的印章,也是先有印稿,再在材料上施刻或以某種工藝完成了印面,最終達成印章效果,書法對於篆刻學習的重要性,做為初學者應當在學習篆刻之初就給予充分認識。

沈野在《印談》中說:

印章不關篆隸,然篆隸諸書故當潛玩。譬如詩有別裁,非關學也,然自古無不讀書之詩人。

印章可能跟篆隸書法不相關,但這兩種書法卻是需要一個篆刻學習者認真潛心學習的,就像要想寫好詩,必須好好讀書一樣。

關於書法對於篆刻的重要性,以前專門寫過這方面的文章,今天就只是再強調一下,學篆刻先學書法也好,「書印同參」也好,別把書法落在後面。

篆刻學習最終定會走向創作,我們翻翻篆刻史就會知道:直到到了清代,篆刻創作得以突破的轉折點就是鄧石如把個性化的書法引入了篆刻,他的「印從書出」理論也由此使良好的書法修養成為每一個篆刻人必備的基本功,而些後的趙之謙更是在印章的邊款里直接提出了「古印有筆尤有墨,今人但有刀與石」這樣的警句,可見,書法不好,印章突破起來,難度要大得多或者根本無法突破。篆刻技法:關於篆法

(趙之謙刻鉅廘魏氏」及其邊款中的名言)

一方面在各種經典的古印章印式中尋找篆法的素材,一方面在書法里解決篆法的基本審美,一方面加強讀書學習,使自己有深厚的文字學素養,這是篆刻學習者解決篆法問題的三條必由之路。

(【布丁說篆刻】之29,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說好的漢印作業來了!第一個100方漢印作業
講真,你真的說不出金庸體系里什麼是最高的武功!
陳巨來:學篆刻,應當這樣打基礎
老師,我決定學篆刻了,該如何學起?
篆刻技法:細說「字法」

TAG:談藝錄 |

您可能感興趣

學習篆刻打基礎:篆刻技法——篆法
學篆刻打基礎:篆刻技法——刀法
學篆刻打基礎:篆刻技法之章法
李剛田│篆刻中刀法與篆法的關係
學習篆刻打基礎:篆刻技法——邊款法
學習篆刻打基礎:篆刻技法——字法
篆刻知識:篆刻邊款技法
談篆刻中篆法的處理
篆刻課程(6):關於刀法
篆刻課程之六:關於刀法
零基礎篆刻入門,系統掌握刀法、篆法、章法,5個月刻出精美印章
篆刻印章的美,離不開書法和刀法
篆刻的美,離不開書法和刀法
理解了字法,你的篆刻技法學習才真正入門
朱培爾|佛教書法與我的書法篆刻創作
徐正濂講篆刻刀法
篆刻藝術的穿插法
篆刻基礎入門,5步帶你掌握刀法、筆法、章法要領,提升定製專屬印章的能力
篆刻入門:篆刻刀法中的常用術語
張傳斌:書法與篆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