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供應鏈金融的新零售賽道,夫妻店這樣的業態還會存在嗎?

供應鏈金融的新零售賽道,夫妻店這樣的業態還會存在嗎?

7月5日,由品途商業評論主辦,中國電子商務產業聯盟特別支持的《「融合·重構」2017新零售新服務產業創新大會》在北京朝陽悠唐皇冠假日酒店舉行。創客貓受邀作為特別支持媒體現場進行圖文直播及報道。(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直播回顧)

在會上,融數金服CEO 遲毓華、笨熊金服副總裁 陳勇鋒、深圳優市網金服總經理 肖珂、蘭馨亞洲投資集團總監 谷曉林、梧桐樹資本 張鍇就「風口計劃 供應鏈金融的新零售賽道」的話題進行了圓桌對話,元禾原點北京合伙人--米菲主持了本次對話。

在對話中,融數金服CEO遲毓華從三個角度分析了新金融零售的觀念,1,零售店會售賣金融服務;2,互聯網金融能將最下游的數據規劃成信用數據;3,小店更願意跟客戶做互動,採集到的數據對金融風控更有用。電商發展到最後就是一個社群,零售店永遠不會消失,只是他服務的方式會更貼近消費者所需要的。

笨熊金服副總裁陳勇鋒認為未來的供應鏈方向會是少許的一線品牌,加一部分二線品牌商支撐起區域市場。現在的機會在區域品牌商,新興的B2B的業態是競爭關係、競合關係。供應鏈延伸出來的第二個機會,在於工業鏈標準化應用。「鎖定交易場景,去做供應鏈金融,我認為不太靠譜,而且投入、產出並不成正比。」

深圳優市網金服總經理 肖珂指出,有超過70%的客戶經常會有流動資金的需求,賒銷可以解決傳統夫妻店的資金需求,金融服務要和交易場景相結合。AI在未來可以取代絕大部分崗位,數據在未來會形成所有業務的核心,「我們這些金服公司在未來最中心的資產就是數據資產。」

蘭馨亞洲投資集團總監谷曉林在圓桌中表示,消費金融比較容易做,但供應鏈金融跟B端綁的太緊了,場景過於碎片化,能不能成為一個大企業還有待考慮。除了實體以外,信息虛擬的物品現在的需求也很大。

供應鏈金融要分線上和線下,梧桐樹資本張鍇表示,金融本身的核心就是風控,線下最大的問題是小而散。零售的本質是迭代和分化的過程,而不是替代的過程,未來還有很多需求存在。B端和C端的界限正在縮小,未來的社會分化和未來的分工會使組織結構越來越小。

以下為圓桌對話實錄:(經創客貓編輯,有所刪減)

主持人:我之前關注新零售的時候,最關注的其實是無人便利店。在北京,大家都知道,買東西其實還蠻難的,尤其是便利店的生意。我們今天來聊聊消費金融在新零售裡面的一些趨勢和變化,包括我們作為投資人,在消費金融里的一些新機會。

遲先生您在金融領域有30年的從業經驗,您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您眼中現在消費金融這一塊有沒有什麼樣的變化?發展趨勢是什麼樣的?

遲毓華:提出三個論點跟大家分享一下。除了新零售之外,從金融的角度來講,我們應該看到的是新金融零售的觀念。

我先舉個例子,美國的一家公司最近推出一個新的服務,通過對會員的了解,給會員提供買購貨的貸款,從進貨時就給了金融的折扣。客戶買東西的時候已經不是純粹的買東西,商品和金融是合在一起的。客戶在買東西的時候,看到的是沒有利差、價差的東西。這個時候的零售店已經開始賣金融服務了。你看到在零售店賣的是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是有價格的東西。我看到的是新零售的金融商機。金融的東西會直接在零售店裡賣,這是第一點。

2、B端是最需要服務的。我們看到很多家店的數據都沒有辦法被結構化、有效化的利用。有很多數據不能夠成為我們在金融上所需要的一種信用數據。所以,把交易數據轉化成一個有效的信用數據,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只有透過這樣的方法,大家才願意給中小微企業投資。

以前在銀行里,我們很願意給大型企業放款,卻對他下游的供應商覺得很頭痛,因為他的數據沒有辦法用。當互聯網金融出來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很大的商機。

這裡面最大的挑戰點在於,傳統的交易數據只看流量,從金融角度來講是看風險。從風險的角度上,把最下游的數據規劃成一個信用數據,對中小企業來講是一個很大的賣點。

3、零售還會牽扯到C端的數據,國內消費意識的提升,使得我們對數據採集、分析的難度都會加大。

傳統大型店家會透過各種不同的服務在門店裡採集數據,對大型連鎖店來講,它首先是SOP(標準作業程序)的服務,個性化推銷的方式可以增加他的購買力。但是,傳統的夫妻店和90後、80後自己創業開的小店,更願意投入一些時間,跟客戶做互動,這些店採集到的數據,對我們做金融風控會更有效、更有用。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大數據,而是有用、有效的數據。這是我分享的三個看法。

主持人:我還想問陳總和肖總,以前我看到了很多的夫妻店,包括連鎖便利店,他們跟消費、金融、供應鏈如果要產生關係的話,你們覺得會在什麼地方?

陳勇鋒:笨熊金服不是做廣撒網的金融,我們定位的領域很狹長、很聚焦,主要是針對B2B2C這種類型,或者叫F2B2C,為這一類型的平台提供上游供應鏈金融。因為有平台這個載體,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前提:無論是夫妻店還是連鎖店鋪,都意味著它有一個去除,至少有一個部分數據的去除。

我們做金融的更習慣於用產業鏈條的方式去看它,而不是看單點,什麼意思?首先要讀懂供應鏈業務、零售業務。我們把門店分成四類:供應鏈的店、品牌加盟的店、託管的店、自營的店。平台的類型分:自營、撮合、代銷、季售。

未來供應鏈的方向會是少許的一線品牌,加一部分二線品牌商支撐起區域市場。在終端,這上面有廠家、B端、T端、門店端再到C,每端所需要的金融服務不一樣。

肖珂:傳統業態在整個零售里佔了一個比較大的數字。講到傳統夫妻店的金融供應鏈服務,我們也有自己一些更接地氣的想法。一方面,從我們的體驗上來講,單純講金融沒有用。70%多的客戶,經常性的會有流動資金的需求。流動資金的需求是他庫存的建立,和對未來銷售預期的差異所造成的。流動資金的需求,或者是貸款的需求,並不是這些所謂的T端,就是終端店的痛點。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才可以符合他們的需求?賒銷可以解決他的資金需求,還可以解決上游的交易效率問題。我們的金融服務要和他的交易場景結合起來,單純的就金融而說金融是不對的。

主持人:夫妻店很難貸到錢,因為他們的不確定性,規模化各方面都不是一個很好的標地,你如何看這一塊?以什麼樣的根據來給他們貸款?

肖珂:你從還款保障這個角度來看,似乎不是一塊很好的資產,很多人沒有收入證明、納稅證明、沒有固定的房產,提供不了可以擔保的主體。所謂合規金融機構,從這個角度來看,還款保障要優於還款意願和能力,所以說,它不是一塊好資產。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個群體的數量非常龐大,又存在著在一個弱周期的環境里,最重要的是經營特徵,也就是背後的收入、風險特徵。這代表了什麼?他的風險概率實際上是可以預期、控制的,它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資產。每年大概有將近10萬億的規模,涉及民生當然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資產。

主持人:兩位投資人可以聊一聊,在供應鏈金融這一塊,我們看到的機會是什麼?夫妻店這樣的業態還會存在嗎?

谷曉林:我們相對來說比較保守,我們覺得消費金融其實是比較容易做的,供應鏈金融跟B端綁的太緊了。一些小的創業團隊在特定場景里發現金融的需求,這種特定場景以某種核心企業為依託,來保障交易的真實。這個情況能不能成為一個很大的企業?其實,我們也有一點顧慮,我們覺得,這種場景過於碎片化。

張鍇:支付有阿里巴巴的螞蟻,之後剩下的就是消費金融企業,天花板比較低。之前也見過做教育分析的,比如說笨鳥分期,這種企業在競爭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降低資金成本。供應鏈金融要分線上和線下,未來在哪裡可以突破?也許是你的供應鏈金融比較強。金融本身的核心就是風控,線下最大的問題是小而散,但做線下也有好處,線下的場景不是集中的。所有的金融企業可以跟客戶交流,在獲客、盈利上,模型一定要算得特別好。

主持人:遲總,您的公司有融資嗎?

遲毓華:我們主要做線下、線下場景的數據分析服務,提供這些數據給小貸公司。我們非常關注在消費領域場景的設計。我們看到很多C端的數據非常難掌控,我們關注的對象還是以B端為主。我們產品在設計的時候,對B端的授信來自於有多少C端的數據,從C端數據的掌控去支持B端的授信。整個環境是完全閉環的一種方式。這不單純的只是一個消費性的放款,而是由C端支持B端的融資服務。

主持人:兩位投資人在消費金融這個領域,或者是供應鏈金融領域這個的投資相對比較保守。您在企業端如何看這個行業有沒有投資價值?

遲毓華:我覺得是有價值的,只是看你從哪一個角度去出發。從我們關注的場景里講,我們覺得中小企業非常需要幫助。如何把數據結構化,讓它成為一個有用的東西。

我們比較偏重於在貸款服務的部分,怎麼把B跟C的東西結合在一起?產品的價格跟你要做貸款的產品其實是結合在一起的。客戶看到最後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個價值的服務,而不是一個價格。無息貸款的東西,在後面實際上是透過產品的價格去補貼這個東西。但是,只有供應商、零售商願意合二為一做這個東西才有可能。

很多國外的化妝品牌現在已經不再開專櫃賣服務,為什麼?在賣場里最大的負擔來自於租金。他開的是很多的體驗店,客人要買東西只能在網上下單。這樣他就可以採集到客戶的數據,把中間的環節打掉了,雖然這個也需要時間的驗證。但是,已經可以看到這裡面的衝擊,鏈條變得更短了。

主持人:問一下陳總,在新消費升級的領域裡,對我們整個的供應鏈金融在風控方面有沒有什麼升級?之前有什麼變化?

陳勇鋒:我們專註做一件事情,就是做B2B的電商,過去合作很多的交易數據,我可以做成數據來源。

再往下端做,到門店這一端,我們更習慣於把門店看作是一個大C。我認為,夫妻店老闆其實並沒有賺到錢,他一年的銷售收入是12萬到16萬,相當於領了一年的工資。無外乎是那個門店是他自己開的,門店給他發了一年12到16萬的工資。在這種模式下,如果鎖定交易場景,去做供應鏈金融,我認為不太靠譜,而且投入、產出並不成正比。所以,我們更願意用消費金融的方式去做。

這裡面是有紐帶的,門店向上端的採購,這端可以涉及雙向的金融服務,什麼意思?門店自身的融資需求相對比較弱。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在門店有一些細分品類的需求。剛才說的賒銷是一方面,這是一個月起的,三個月起是押一付三,在上海是3、400塊錢一平方,重慶是200到300塊錢一平方,意味著每個月店租的支付就要1到2萬,一個季度是5到6萬的租金。6個月的,你可以去做低溫櫃、做餐飲店的製冰機。

在重慶有很多火鍋店,火鍋店必點的菜是毛肚,如果品相好,下面鋪一些冰塊,其實毛肚沒有幾片,但是可以賣58、98、108,如果沒有放冰塊只能賣38塊錢,所以就需要去買一些製冰機。

另外,兩年期的,老店開新店。更長期的要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去做。這個也是很細節的一些思考。

主持人:伴隨著大數據、AI這些技術,這個技術會為我們的消費金融帶來改變嗎?

肖珂:一定會帶來很大的改革,AI可以取代絕大部分這方面的崗位。人處理這些事情絕對不如機器,數據在未來會形成所有業務的核心。我們這些金服公司在未來最中心的資產就是數據資產。

AI會取代很多的工作,提升很多的工作效率,也可能會使原來單一的金融服務,比方說支付、貸款,讓它失去利潤。單一的金融產品、金融服務沒有價值,只有把它放到毛肚下的冰塊里才會有價值。只有冰塊和毛肚結合起來,才會產生價值。到那個時候會有一個去金融化的過程,融合在裡面,會產生超額的利潤。這反而是一種投資的方向。

主持人:現在的基金對於這個領域(新零售)有沒有什麼新的布局?如何看待新零售給大家的生活帶來的變化?

張鍇:到底什麼是新消費?到底什麼是新零售?這裡的「新」到底指什麼?很多時候,包括我們投資人在做投資的時候,最大的問題在於概念不清。概念不清跟一個詞比較相關,就是第一性原理,不知道什麼是核心。

最近我們也在看什麼叫新零售,在我的觀點裡,新零售的「新」就在於數據賦能這個層面。在看線下店的時候,如果你很明確地說,你要找和數據相關的,你就會發現,你線下店新開了以後,你究竟拿的是用戶的數據還是用戶數據,這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如果單純的只是說一個商品這個月的銷量多少,或者是庫存是多少,這也許可以叫用戶數據。但是用戶的數據就會涉及到年齡、性別、過去所有的交易記錄。

第二種用戶數據我們認為是有價值的,也許可以為新零售賦能。現在還有一個東西沒有打破:線上、線下數據的融合。假如說,有一個公司能把線上、線下的數據做到融合,對於C端來說是很有價值的。不過,這個在短時間之內還需要感測器、各種基礎設施的完善。

谷曉林:我覺得除了實體以外,信息虛擬的物品現在這方面的需求也很大,比如說《王者榮耀》每天吸引2億人來玩這個產品,創造的價值也很大。還有知識付費,原來一堆的FM電台現在都在逐步盈利,電子書的銷售也會越來越好。這說明大家在精神層面的消費在提升。

這兩年保險領域也在起來,大家對健康、醫療這種服務的需求也在增大。直播創造了網紅經濟,這兩年也促成了很多的美容、美容行業的快速興起,包括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在消費金融發展以後,很多的場景就被切了進去,比如說學車、培訓、甚至是農村的養豬。

我認為供應鏈金融公司很有價值,在整個社會缺少好資產的情況下,這是一塊很重要的資產,但是這個資產對於我們這樣的股權機構來說不是那麼容易。供應鏈金融公司設計好方案的時候,他可以用銀行的資金,在某種意義上講,他自己就可以過得很好,他不太需要我們。

夫妻店也許需要一個過程,你讓阿里、京東鋪下去,這個成本還是很大的。5年、10年以後,可能會被替代。也許,無人機、機器人送貨多實現了,這的確就不需要了。

在現在來看,大量的農村還是需要靠這個來實現,包括很多創業的公司也是為他們做供貨、做金融服務的。

主持人:之前狹義的認為新的品牌可能就是新的零售,或者開一個無人便利店就是新零售。其實,有的時候,它會換一種業態存在。你們覺得現在在新零售體系下,有什麼價值的創造,還有什麼新的可以挖掘的價值?

遲毓華:零售店是最後一公里路,永遠不會消失,無論電商怎麼發展,最後就是一個社群動物,你還是需要這個東西的存在。

在美國最早的超市一直是單純的賣東西,後來超市不僅可以賣東西,也可以提供吃。有一個義大利的賣場不是只賣吃的而已,還告訴你怎麼煮菜。整個零售的東西,永遠不會消失,只是它服務的方式會更貼近消費者所需要的。

第一線的金融不會這麼粗暴地問你要不要借錢,他將來會退到第二線,你在做的時候會覆蓋掉,你根本不需要煩惱這些東西。

POS機早晚都會消失,金融只是在很無形中把這些事情做掉。

陳勇鋒:我們團隊在這半年討論的也非常多,我們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我們也在做投資。我們在過去也投了很多風口上的項目,也包括豬八戒,原來的奇虎360,也是我們早期投的項目,包括收錢吧也是我們投的項目。

主持人:做金融根本不需要融資?

陳勇鋒:也需要,錢永遠是稀缺資源。基於投資來看,我們公司定的目標是希望能投10個以上這方面的項目,無論是新零售,還是B2B,還是智能門店的方向。我覺得新技術絕對是一個方向,新的知識也是一個方向,不然這麼多人大老遠跑到北京來幹什麼,這一定是一個方向。

我們認為在門店端的智能數據挖掘、智能技術,包括之前說的人臉識別,人臉識別在國內有一個很大的障礙,這就是隱私。全球做的比較好的,亞馬遜就不說的,圍巾做得還不錯,因為有航空公司的牌照,可以通過眼鏡獲取人臉。

現在風剛剛吹起來,高潮還沒有來,對投資方來說是非常喜歡的,1、2、3、4步,走到第2步是非常好的,但是後面的還得看一看。

現在的機會在品牌商,第一個是區域的品牌商,而不是全國的,全國化的品牌商跟新興的新零售,以及新興的B2B的業態是競爭關係、競合關係。在區域的品牌商中不會搶奪品牌的定價權。

在供應鏈這塊延伸出來的第二個機會,在於供應鏈標準化應用這一端。快遞已經很標準化了,但是從供應鏈再到新零售這個領域,因為很複雜,SKU(庫存量單位)多,所以很難被標準化。在這塊,我認為在未來也需要有人服務,二維碼的標準是什麼,幾日到達,這一段需要有人服務好,如果這一段可以做好,我認為我們中國整個的供應鏈到新零售就會是一個很好的狀態。

谷曉林:我們覺得還是很多的,特別是像剛才遲總提到的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里技術的應用,驗證真實交易也是非常重要的。系統內,你可以自己解決交易的問題,但是只作為平台服務方,你一定要想辦法解決。

這兩天刷屏了一張照片,王思聰帶小狗坐私人飛機這張照片在朋友圈刷屏了,這說明了什麼?如果我們只看私人公務機這個領域,美國有2萬架公務機,在中國可能不到200架。

公務機這個市場,大家可能會有一個錯覺,是不是買得起的問題,其實在這個市場里是不是用得起的問題,有的人一天要飛4個城市,這個時候他就只有這一個選擇,或者他去一些東西,比如說張家界,沒有機場,但是他需要明天到,這是一種場景。這種情況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會提供這種需求。

技術在進步,肯定會帶來很多的機會。大家都知道日本有一個品牌,叫巧虎,是兒童非常喜歡的品牌,在中國會不會有類似這樣的品牌?肯定會有。中國高端的醫療服務、旅遊服務,這些領域都會有很多的機會,大家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肖珂:不管是新零售也好,新金融也好,我覺得我們都沒有必要過於焦慮。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好,都脫離不了流通的本質,都需要滿足消費者的體驗,需要有很好的產品品質。瑪莎拉蒂出一個蝴蝶門,不代表帕薩蒂就賣不掉了。我們要踏踏實實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當然,創新還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把別人全部跨越掉,這是不可能的,馬雲同志也沒有做到,我們也不可能馬上就做到,把別人替換掉。但是,除了在傳統的鏈條里開源節流之外,可能還需要另外一些維度的創新,來加強我們的競爭力。比方說金融這方面,實際上,不管是支付也好、融資也好,都是在一個維度上,你用現金也罷,用支付寶也罷,你走到這兒錢貨兩清,什麼都一樣,你拿房產證支付,也是一樣的。希望新金融能夠促進新零售的發展。謝謝!

張鍇:關於零售這件事,就零售的本質來說,我覺得是迭代和分化的過程,而不是替代的過程。在未來,還是有很多需求會存在。現在有一個趨勢,B端和C端的界限正在縮小,未來的社會分化,包括未來的分工會使組織結構越來越小。現在在服務上也發生了一個變化,之前C端去做2C的邏輯,B端是2B的邏輯,2B是範圍經濟,要把它做深,但是現在在C端也可以做深。我有2000萬用戶,我就不斷的賣給他,服務好他們,不斷的變現。以後C端用B端的邏輯來做也會有比較好的機會。在未來,我認為新零售還是有很大機會的,只要任何人能產生出好的產品,讓用戶知道他的需求,我認為在未來創新還是可以有的。

主持人:感謝今天5位嘉賓的分享。

編輯| 創客貓木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客貓 的精彩文章:

「為裸瘋狂」,纖裸色立志讓吃變得零負擔

TAG:創客貓 |

您可能感興趣

都在談新零售,它到底是什麼?中酒網CEO劉劍曉談新零售的不同業態及葡萄酒商的應對策略
不同養老業態的優缺點,您知道嗎?
袁柏賢:新零售—零售裂變的新業態,到底值不值得投資?
打造智慧零售新業態背後,家樂福的「新共贏」是什麼?
為什麼說「新零售」業態問世有必然性?
還要讓孩子學經濟金融專業嗎?——對經管類專業態度的歷史變化
比起唯技術論,這才是無人駕駛的真正業態
場景體驗的十字路口,咖啡業態創新的背後是什麼?
買手店,花店,家居生活館.綜合業態發展需要更專業的營運管理與品牌規劃
多業態店開業 無印良品能否玩轉前門商圈
旅居養老≠老年團出遊,養老服務新業態的大蛋糕如何做?
新零售業態的火熱催生了新零售解決方案服務商的發展
5大「新業態「,給顧客一個「重回」實體店的理由!
17種新業態、新現象的全面解讀,保持不斷學習的步伐才是文化產業從業者應有的姿態
刷新IT零售業態,聯想首開智生活店給誰帶來了大衝擊?
中國的「宜家」和「迪卡儂」?——自有品牌大型零售業態機會
新零售業態下,冷鏈物流需要靠綜合實力取勝
餐飲業態向零售業態的轉變
茶飲又一新業態?茶八度「茶+軟歐包」能玩轉嗎?
舊格局正被打破,這一業態正在風口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