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曹操最大的敗筆終釀大禍 殺害關羽的幕後兇手居然是一謀士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三國曹操既是大英雄又是大奸賊,讓人既愛又恨,曹操一生成功之處很多,但失敗之處也不少,其中最為人詬病的就是留下了司馬懿,禍害曹魏,對於人才,曹操的眼光一向很准,信奉不用就殺的原則,為什麼曹操晚年殺了楊修,卻獨獨不殺司馬懿呢?
關於楊修之死,恐怕大家在高中課本里都學過,大意就是,楊修這個人太自作聰明了,當時曹操有立儲之意,曹丕、曹植相爭,這個楊修就一直在給曹植出餿主意,最後竟致曹植錯失儲位,單就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楊修這個人實在不怎麼高明。殺掉楊修,七個月之後曹操就死掉了,所以曹操殺楊修,肯定還有別的用意,不單單是其自作聰明這麼簡單。在三國演義里,楊修的確是死於小聰明的,主要有兩件事可以佐證,一個是「一合酥」,一個是「雞肋」,在曹操這等奸雄面前賣弄小聰明,無疑是自取其辱,所以曹操很不高興,最終情緒累積,導致楊修被曹操處死。
不過這只是表面原因,曹操本人並沒有這麼狹隘。
楊修之死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出於政治立場考慮,楊修是正統儒學出身,本身對曹操就很有意見,因為曹操的出身不太好,所以即使坐鎮丞相之位,依舊有些名不正言不順,而曹操殺楊修,就是為了除掉自己在政治上的敵人。
再有曹操早有篡漢之心,但手底下一班老頑固太執拗,諸如荀彧,愣是被曹操給逼死了,而楊修骨子裡也是反對曹操篡漢的,雖然曹操在位時並沒有做出實質性舉動,但對這一波人還是深惡痛絕的,所以楊修被殺也在情理之內。
出於自己立場考慮要殺掉楊修,出於曹丕立場考慮,曹操依舊要殺掉楊修,因為他是曹植的人,留下必有大禍。
在曹植和曹丕爭位之時,楊修作為曹植智囊,屢出餿主意,而曹丕一方的司馬懿,就高明的多了,所以最後一番較量,曹丕勝出,曹植落敗,所以為了提防之後曹植兄弟再度互爭,必須把曹植所有羽翼全都剪除,斷了他的念想,從這上看,楊修必死。
可以說曹操在死之前,已經把所有身後事都安排好了,殺了楊修,為曹丕除害,但為什麼唯獨沒有殺司馬懿呢?難道以曹操的心智,他看不出司馬懿有異心嗎?
其實曹操一直對司馬懿有所防備,曾經對臣下說道:「司馬懿鷹目狼顧,不可賦予兵權,久必成國家大患。」
既然曹操知道司馬懿不是什麼良善之人,但為什麼偏偏就沒下手殺他呢?其實原因有三,第一是司馬懿這個人相當低調,平時不顯山不露水,似老烏龜一般仁忍,萬事不出頭,表面不犯錯,曹操就是想找司馬懿的霉頭也沒理由。
第二是司馬懿支持曹丕,而曹丕作為儲位爭奪戰中的勝利者,間接影響了曹操的判斷,如果曹操想殺司馬懿,就必須得繞過自己兒子曹丕這道坎,下殺手難度很大。第三是司馬懿本身年紀特別大,作為跟曹操差不多年紀的人,按理來說應該是沒幾年活頭的,應該對曹魏政權及曹丕構不成威脅才對,所以曹操才沒殺司馬懿。不過曹操千算萬算,少算了一件事,那就是司馬懿壽命挺長,野心更大,最後活脫脫生吞了他曹魏基業。
關羽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一代名將卻突然慘遭不幸,威震華夏之後,突然隕落讓人唏噓,而其死的不明不白,史料又模稜兩可,著實可疑。
關羽受劉備取漢中勝利鼓舞,北上取襄樊;曹操以于禁為將,督7軍救曹仁,同時命徐晃率軍進駐宛城。8月,山洪暴發,淹于禁等7軍,關羽乘機攻擊,龐德不降被殺,于禁投降;曹仁沉白馬堅守樊城。關羽以偏將攻襄陽,自己親自攻打樊城,並於樊城北布下陣地,以防北方曹軍援兵;同時派人向附近郡縣策反,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投降,許昌以南部分官吏也暗中策應關羽;陸渾人孫狼聚眾暴動,響應關羽,鄴城魏諷乘機企圖發動政變;即所謂「威鎮華夏」。
曹操聽取司馬懿意見,與孫權結盟,同時命徐晃率軍救曹仁,並命名將張遼火速援曹仁。孫權故意派陸遜代呂蒙,關羽大意,遂抽走荊州部分守軍;閏十月,孫權令呂蒙為大督,率軍襲取江陵,孫皎後繼,另派右護軍蔣欽督水軍進入沔水(漢水),防關羽順流而下。呂蒙至尋陽,將戰艦偽裝成商船,兵士扮為商人,晝夜兼程。
至公安,迫蜀守將傅士仁歸降,繼用傅士仁勸降了江陵守將糜芳,並厚待關羽將士眷屬,釋放關羽俘獲的魏軍將士,撫慰百姓。同時,令陸遜進至夷陵,西防劉備。徐晃到前線後,與曹仁取得聯繫,曹仁軍士氣大增;為離間孫劉,從中漁利,乃令部將將孫權來信射入關羽營中,關羽見後,猶豫不決,軍心動遙徐晃乘機大舉進攻關羽據點,大破關羽,並乘機打通樊城路線。是時,洪水退,曹仁引軍配合徐晃攻擊關羽,文聘從水路斷關羽糧道,關羽節節敗退。關羽知荊州已失,急忙退軍,士兵得知家屬獲厚遇,士氣劇降;後關羽敗亡麥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江東大將呂蒙乘關羽與樊城守將曹仁對峙之時偷襲荊州,攻佔了關羽的大本營江陵。關羽兩面受敵,急忙從樊城撤兵西還,駐紮在麥城。呂蒙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關羽的將士無心戀戰,逐漸離散。關羽孤立無援,堅守麥城。孫權派人誘降關羽,關羽偽稱投降,在城頭立幡旗,假做軍士,自己卻逃走,只有十多騎跟隨。孫權派朱然、潘璋斷了關羽各路,在臨沮捉獲關羽和其子關平,隨即將其處死。
司馬懿跟曹操說:「于禁等是被大水淹沒,不是戰守上的失誤,對於國家的大局並沒有大損失,為此而遷都,即是向敵人示弱,而淮河漢水一帶的百姓就會人心大不安定了。孫權與劉備表面親善,而內心疏遠,關羽得勝,是孫權所不願意的。可曉諭孫權,使他在後面牽制關羽,則樊城之圍可自然而解了。」魏武帝接受了這個意見。孫權果然派遣大將呂蒙西襲公安,公安被攻下,關羽也被呂蒙所俘獲。
鬼谷子思維點評
為什麼說司馬懿是殺害關羽的幕後元兇,因為假設司馬懿沒有獻計曹操,說透劉備與孫權之間的關係,關羽其實是不會死的。司馬懿說「孫權與劉備表面親善,而內心疏遠,關羽得勝,是孫權所不願意的」道破了天機。
鬼谷子認為盟友有四種關係:
1、 同情且相親,也就是說真愛,所以事情就必然成功;
2、 同欲而相疏,雖然有相同的想法,但是內心卻疏遠,就會有人受到傷害;
3、同惡而相親,雙方相互討厭,但是卻表面親近,就是司馬懿說的劉備與孫權的關係,那麼他們的結果就是都會收到傷害,劉備失去了愛將,關羽失去了生命,而孫權從此只能向曹操稱臣。
4、 同惡而相疏,雙方都厭惡對方而且疏遠,所以不用奇怪為什麼關羽死在盟友孫權的手上,卻沒有死在曹操的手上,因為惡所以傷害是有限的。
鬼谷子總結說,結盟相互都有好處則會親密,相互損害對方就會疏遠,這都是定數使然,所以必須要考察雙方是同心同德還是離心離德。所以高牆倒塌是因為縫隙,大樹總是在關節處斷裂,這都是理所當然的。
關雲長,一代武聖,表面亡於兵敗,實則關於之死是一種定數,關羽其實早已經陷入了司馬懿設好的陷阱里了,人與人離心的必然產物。古人的謀略之所以牛逼,是因為他們能通過布局,借刀殺人,殺人於千里之外,也就是無形,這一點司馬懿做到了。
※崇禎最大錯誤就是殺了魏忠賢 處死之後為什麼還要秘密收葬遺骸呢
※乾隆為什麼一再縱容和珅?大清貪官和珅被抄家時錢放在哪裡?
※後世眼中的千古奸臣卻是難得的治國奇才 雖有重金卻餓死在路上
※北宋權相蔡京真的一點本事都沒有?才華出眾的蔡京因何成為大奸臣
※太監和宮女對食關係:對食是什麼意思?閹人無陽是如何狎妓御女的
TAG:小郝碎碎念 |
※這二人的死是火影最大的敗筆
※曹操一生最大的敗筆,放了該殺的偽君子,殺了不該殺的一代戰神
※秦始皇人生最大敗筆,並非焚書坑儒,而是這條讓群臣百姓驚懼的命令
※《火影忍者》這二人的死是火影最大的敗筆!
※諸葛亮的一大敗筆!導致此後的蜀國滅亡!
※《走火》:徐奎最大的敗筆,就是親手終結了苟三的性命
※自殺,三毛一生最大的敗筆
※諸葛亮第二大敗筆,看錯一個小人,殺錯一員大將,導致了蜀國滅亡
※中國一款步槍大受國外追捧,為何最後成為我軍輕武器史上一大敗筆
※蔣經國精明一世,卻在李登輝身上犯了個大錯,臨終敗筆讓宋美齡恨之入骨
※最後一戰!連追三球卻沒有創造奇蹟!他是本場比賽最大的敗筆
※持續低迷拱手讓出主場優勢,他或是勇士崩盤之最大敗筆
※二戰中日軍最大的敗筆,偷襲珍珠港,居然忘記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火箭一天兩大敗筆,都是「數據」惹的禍,異教英雄還有大交易!
※劉備一生最大敗筆:錯殺一位名將,此人若在,何愁不能擊敗孫權?
※諸葛亮一生四大敗筆:一個導致關羽身亡,一個導致北伐失敗
※《極限挑戰》最大敗筆令導演後悔不已,突然覺得還是《跑男》好看!
※她被稱是《鄉村愛情》的最大敗筆,近照曝光變化太大,竟然撞臉了趙麗穎!
※德帥犯兩大致命錯誤輸掉比賽,兩大敗筆讓火箭離總冠軍更進一步
※他籍籍無名被妻子一手捧紅,成名之後為了柯藍拋妻棄子,最大敗筆就是想挑戰李幼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