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循理 讀由心」——執教《雨鈴鐺》的思考
《雨鈴鐺》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十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雨」這一主題,激發、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像,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本篇課文是著名兒童文學家金波先生的作品,其語言清新優美、生動活潑,充滿了情趣。同時也是是一篇豐富學生語言,訓練學生語感,獲得初步情感體驗的好課文。學生可以通過朗讀和背誦詩歌,進一步體會到詩歌的韻律美。依據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了更好的利用教材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在教學本課時,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一、把握年段特點,隨文識字學詞。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學段的教學重點,結合本課特點,在教學中我採取了隨文識字的方法進行教學。在初讀感知中自主認字,再讀課文時學字學詞,然後通過字詞的學習加深課文理解,最終實現學文中識字,識字中學文,兩者相輔相成。
二、字理知識滲透,強調識字的科學性。
在生字的教學中,我選取有特點的生字滲透字理知識,如:「雨」記成烏雲致雨,四個「雨點」向一個方向傾斜。「響」與「向」進行對比,學生自主發現讀音和字形上的區別,滲透漢字的有表示意思和表示讀音的部件。「掛」「招」兩個字部首相同,而且提手旁是漢字中的常用部首,所以先了解它的意思,再利用書中的偏旁表,積累帶有提手旁的字,學生在此過程中對新學習的招、掛加深了印象,同時也重新回憶了以前學過的字。「串」先讓展開想像用形象的方法識記,學生很容易想到一個豎連著兩個口,然後再告訴他們和古代人一樣有智慧,祖先們創造這個字的時候也是這樣想的。讓學生通過字理的知識更加了解漢字,喜歡漢字,熟記漢字。長期如此,學生逐步形成識字的智慧,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
三、聯繫學生生活,合理展開想像。
這首詩歌選材於學生常接觸的雨,學生們也喜歡生活中的雨。
這是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的內容。所以在課堂中給學生創造表達的機會,並且逐步規範表達的語言。
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結合兒童生活經驗,藉助情境,請學生說說平時聽到的雨聲是什麼樣的?孩子們的思緒猶如閘水一樣湧出來:「滴答滴答的聲音」、「噼里啪啦的聲音」、「嘩嘩的聲音」等等,學生有說短語和詞的現象,請學生用完整的話說一遍。之後再體會文中的雨聲,說說沙沙響、丁零噹啷兩種聲音為什麼不一樣呢。
文中寫道:「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來蓋新房。」教師順勢說到:「春雨來了,大地發生了變化。春雨還在招呼誰回來幹什麼呢?」孩子們一邊想像春天萬物的變化,一邊將想像到的內容以兒歌的形式表達出來,在自編兒歌中展開想像的翅膀,對春雨的認識不再局限於課文。有的說:它在招呼小青蛙,快快醒來捉害蟲;有的說:它在招呼小樹苗,快快長出新葉子;還有的說:它在招呼桃花,快快露出笑臉來。多美的想像,多美的詩句,孩子們把書上的語言變成了自己的語言,在無拘無束的想像與交流中展現個性的童真,對雨的感受也更豐富了。最後,分享這場春雨帶給你的感受是什麼?孩子們踴躍表達:美麗、舒適、清爽、歡樂等等。
本期編輯:周文靖
責任編審:孫宇
TAG:素描七一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