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英艦船工業應對困境的經驗與教訓

美英艦船工業應對困境的經驗與教訓

國防工業作為國防與軍隊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是攸關國家安全、必須加以維護的戰略性資產。近年美國國防採辦預算削減曾對包括艦船行業在內的國防工業基礎造成巨大衝擊,美國海軍協會就此刊登了蘭德公司的重要文章《加強艦船工業》,從美英政府在維持艦船工業應對困境的典型做法中汲取經驗與教訓。很多結論和觀點對我們維持國防工業的核心能力也有著借鑒意義,具體如下。

一、 合理保留人才以維繫必要隊伍

各種造船項目所需工時從數周到數年不等,各種項目之間的次序安排,以及項目進度的安排,會使不同時期船廠對技術工人的需求產生很大差別,即所謂「波峰」與「波谷」,很難將所有船廠的僱員都維持在均衡水平上。

以上世紀80年代英國核潛艇建造為例。冷戰結束,英國艦船預算迅速緊縮,從「特拉法爾加」級最後一艘潛艇交付,到第一艘「機敏」級潛艇開建,間隔有十年之久。在此期間,英國唯一核潛艇建造廠Baroow船廠缺乏足夠任務支撐,大批經驗豐富的潛艇建造技術工人停工或失業。國防部也遭遇潛艇相關部門的眾多技術、項目管理人員的流失。帶來的後果是,在實施「機敏」級潛艇項目時,出現大量的技術、進度、質量、成本問題,導致英國不得不求助於美國造船工業才能推動項目的進展。

建造中的英國「機敏」號潛艇

人員管理問題是造船工業的通病,美國船廠採取的應對人才緊急需求的措施多種多樣:加班,僱傭臨時工和合同工,培養掌握多領域技能、能參與不同造船工作的多面手。文章針對造船工業危機期的人才管理,總結了如下幾點經驗:

保留核心人才。包括技術人才與建造人才,確保人數達到基本水平,專業覆蓋設計與建造各領域。

切勿為短期節省成本而裁撤監工人員,此為短見之舉。當初「機敏」級項目因缺乏技術監管人員,而造成眾多問題未及時發現。政府有責任承擔關鍵的監管職責,特別是安全監管職責。

確保人才隊伍的持久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隊伍流失後重新組織和培養,會耗時、耗力、耗成本。從業經驗相當重要,如「機敏」級潛艇開工後從航天部門調來技術人員,技術有餘而經驗不足,導致效率偏低。

二、維護好暫時不用的設備設施以備未來重新啟用

船廠設施本身造價昂貴,船廠的關閉並不意味著對設備的徹底廢棄。

文章以美國費城海軍船廠的轉型利用為例。該船廠於上世紀90年代關閉後,經過十年沉寂,於本世紀初被費城政府徵收改建為艦船主題公園和商業中心,並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蘭德公司將其與同期處於關閉邊緣但未關閉的私營和國營船廠進行對比,考察了船廠關閉後再啟用的成本和經濟影響。文章根據對比結果,得出如下結論:

在停業期間做好廠房與設備的保護,長遠來看是節省成本的。例如船廠停業期間,保護干船塢及其他重工設備成本不菲,達千萬美元,但若保護措施不力,重新啟用時廠房裝修與升級成本能達到上億美元。

三、調整造船進度以合理分布造船工作量

造船項目所需的成本和工作量都很大,只有合理調整工作量在時間上的分布,才能夠達到節省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以蘭德公司對「布希」號航母建造進度安排的研究為例。按原計劃,「布希」號(CVN-77)與新一代航母「福特」號開工建造的間隔期為7年,此間海軍留有預算給其他優先項目。然而蘭德公司的研究結果表明,若「布希」號能提前兩年開建,並將間隔期延長至八年,更有利於船廠高效利用已備設施和人員,且能避免人才流失後再培養,所以所需的成本會更低。

美國「布希」號航母艦島建造

英國的艦船計劃則是反面教材。本世紀初,英國政府宣布了大規模密集的航母、水面艦、潛艇設計與建造計劃,總任務量已超出英國造船業所能承擔的負荷,這種峰值需求是難以維持的。而且,總資金需求超出國防部預算能力,導致眾多項目隨後被迫砍減,造成船廠在能力建設上的無所適從,企業間出現紛亂複雜的兼并重組。文章從中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合理安排任務進度以提高人才和設施利用效率。項目起始時間和持續時間的安排是造船工業管理的重要環節,既要避免工作量過少造成人才流失和設備荒廢,又要避免工作安排過緊而使現實條件力不從心。

協調考慮造船計劃的獨立性與全局性。各項造船計劃的制定既要有獨立性,以防其調整影響其他造船項目的進度;又要納入工業基礎總體實力、造船總體預算的考慮中。

四、維護造船企業平衡發展態勢

造船工業基礎實力直接影響到國家艦船裝備和海軍能力的發展,在合同授予中,政府既需要確保船廠間的競爭以維持造船業的競爭力和活力,又需要確保船廠有一定的工作量以維持其造船業每個重要環節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如何在採購總量一定的條件下,合理分配面向不同船廠的任務,是維護造船企業平衡發展的重點。

以「弗吉尼亞」級潛艇的合同授予為例。上世紀90年代,國會原計劃將「弗吉尼亞」級前四艘潛艇合同輪流授予電船和紐波特紐斯船廠,之後的合同再開展競爭。工業界領導持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識到該項目對於維持造船工業基礎的重要性,提出了「團隊合作」的策略,即由兩家企業根據各自所長,建造潛艇的不同模塊,然後兩家相互交換分享其經驗與技術,使每家企業均能最終完成整艘潛艇的總裝、試驗與交付。這種方式克服了閉門造車各建一艘潛艇的低效,使各船廠在共享中能更加專長於某些模塊的建造,從而提高生產效率。文章從相關研究中得出以下幾點認識:

多給工業界參與發展決策的機會。工業界應該在工業基礎發展途徑決策中發出聲音,政府只有依靠工業界的參與才能提出最有效的措施。

合作與模塊化生產能夠提高效率。特別是任務量較低時期,能夠有效保持兩家船廠的生產,並能為未來的競爭提供可能性。

五、美國造船工業的未來發展

人力、設備設施、節奏、企業,是關係造船工業發展的四大因素,同時這四大因素又相互影響。若造船節奏安排不合理,便會造成競爭無序、生產出現空白期或者類似於英國上世紀90年代的任務量過大而不可承受。文章對美國造船工業未來發展預測如下:

1、美國核動力艦船建造工業發展勢頭良好

該行業注重整體考慮,通過企業間協同合作、建造模塊化、技術專業化,度過了之前的預算壓力期,各要素均衡發展。若核動力艦船的建造和設計任務能夠持續不斷,該行業是能夠維持自身發展的。但不排除大幅削減所帶來的不穩定。

2、水面艦建造工業未來發展疑問多

該行業相比核動力艦船建造工業,缺乏類似的整體考慮。一面是行業內出現多次兼并,一面是為了維持數家船廠生存而將近海戰鬥艦任務一再分解。如今,DDG-1000驅逐艦項目被裁,返回到生產DDG-51驅逐艦。該行業的戰鬥艦設計能力、支援艦與兩棲艦的生產能力需要多少?如何度過困境並得到發展?團隊合作和模塊化生產的方式是否也適用?這些都是美國需要面臨的艱難抉擇。

3、潛艇建造工業需要充裕的專項資金作支持

全盤規劃和專款專用是保持工業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別是對於潛艇工業基礎而言。問題是當前預算緊縮條件下,專款專用必然會對軍力結構或能力/需求產生影響。這就需要在採購決策中把握分寸。

文章認為,為維護整體艦船工業的發展,必須從企業層面進行發展規劃,從項目層面進行能力管理,從海軍採購層面推動實施。未來重啟有成本,當前裁撤需謹慎。(藍海星:穆玉蘋)

想了解更多國外國防戰略、科技、工業、裝備技術相關研究,請關注藍海星智庫微信公眾號:SICC_LHX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海星智庫 的精彩文章:

美航母「顯靈板」進入全數字化時代
未來潛艇的全電力負載發射方案
受捕蠅草啟發製造的軟體機器人

TAG:藍海星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職業教育的中國式困境
工業互聯網的概念、困境及產業落地
面臨經營困境 英國公共服務外包模式遭質疑
台灣應誠實面對經濟困境
美國海軍缺少軍艦,造船業面臨困境,會讓美國在海洋喪失競爭力?
美國對巴基斯坦「大棒」政策的邏輯與困境
美軍戰機訓練面臨困境——何以破局
互聯網營銷優化的困境與應對策略
困境中的日本大冢傢具致力經營重整 與居然之家開展業務合作
中國女團經濟的困境和僵局
法國國際農業博覽會把脈農業困境
傳統企業遭遇「試點困境」,麥肯錫工業物聯網中心搬出六大「法門」
香蕉危機背後的全球農業困境
大都會博物館中的藏品利用與財務困境
委內瑞拉的政治經濟困境
家庭教育日記:家庭教育的困境
專家探討慕課教育困境 本土化等問題需要改進
特斯拉的困境正是美國工業衰落的縮影 中國該如何避免?
緬甸鹽業發展面臨困境
美業的困境與升級機會:新發展、新技術下的制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