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互聯網+科研」讓科研不再「孤單」

「互聯網+科研」讓科研不再「孤單」

中新網上海7月6日電 (王子濤)「對於一個複雜的研究對象,需要最合適的人去研究。但這些人不一定在你的團隊,也不一定在你的學校,他可能是中國某地一個你素不相識的學者,這時候就需要用『互聯網+』科研的理念把大家聚集起來。」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成員、中國城市與區域實驗室(CCRL)發起人張學良對中新網記者說。

在互聯網與大數據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方式與形式將發生改變。「互聯網+」對跨學科合作提出了全新的科研組織形式與組織科研方式。以前要做一個科研項目,可能是某個單位為主。而據張學良介紹,目前他們已經突破從單個學校,單個專業來配置研究資源的階段,轉而通過眾籌、眾包、眾研、眾智來進行研究。

張學良介紹說,中國城市與區域實驗室(CCRL)發起的中國城市群研究項目,就是通過「互聯網+科研」這種新形式聚集大家智慧,科研眾包,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城市與區域空間問題需要經濟學、社會學、地理學、GIS、城市規劃、計算機科學、生態學、政治學、歷史學等多科學交叉,團隊內生地需要有多學科背景,一個團隊短時間內無法完成如此龐雜的工作。

「比如我要研究環長株潭城市群,我們離長株潭太遠,做這個也沒基礎,調研成本也高,因此我們想找湖南的學者或團隊做這個研究。」張學良對中新網記者表示,最終會篩選既有研究基礎、又能投入時間,同時對「科研眾包」組織形式有認同感的團隊來完成研究工作。

在招募到一批有基礎、有興趣、有時間的學者或團隊後,根據每個團隊自身的比較優勢,選擇感興趣的城市群,梳理城市群的歷史脈絡與發展歷程,研究城市群的區域合作方式與進程,就城市群目前存在的問題與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意見與建議,每個團隊負責完成中國城市群系列叢書中的一本城市群專冊。

中國城市群系列叢書擬出版二十餘冊,我國的二十餘個城市群(如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武漢城市群等)各一冊,初步定於2018年底出版。

「就研究團隊自身來說,做的是一個城市群的研究,最後看到的卻是所有城市群的研究結果,這也能激勵大家一起做城市群的研究。」張學良說。據悉,在7月7日即將召開的中國城市群發展高端論壇上,CCRL會發出建立中國城市群研究聯盟的倡議,使得每個團隊都是城市群研究的重要節點,鼓勵每個研究團隊以城市群研究為基礎,分別建立一個城市群的資料庫與實驗室。

對於「互聯網+」科研這種新形式,張學良也預測說,「在互聯網與大數據時代,『互聯網+』科研與傳統的科研組織方式相比不會是替代關係,而可能會是一種良好的互補關係。」(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廣西全州山體滑坡村莊被困 武警官兵緊急轉移民眾
中菲記者北京暢談媒體合作等話題
美國政府:被禁六國在美人員非直系親屬不得入境
中國入境遊客增速遠低於出境游 遊客量存明顯赤字
「國貨」化妝品暢銷海外 紹興珍珠粉出口量暴漲近5倍

TAG:中國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外科醫生為什麼不愛搞科研
中科大先研院聯手艾奇獎 助力科研成果市場轉化
讓科研指揮棒更科學
有一種科研叫「中國式科研」!
科協原副主席:科學家要自己動手做科研
愛爾眼科尋求科研外生力 「牽手」新加坡世界級眼科研究機構
科研那些事 極簡科研史
科研福音!「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意義非凡
科學合理配置科研經費
李群:優化科研管理 提升科研績效
找準定位高職院校也能做好科研 補齊「科研短板」
專訪猛獅科技科研管理中心劉丹
教師「斗海報」 科研新探索
首個中文「科學新聞機器人」上崗,幫助科研人員快速掌握研究進展
科研助推 擁抱未知-西門子醫療科研合作系列報道
「科研圈」招募學術新媒體實習生
臨床醫生科研必備,零基礎如何做好科研?
科研必殺技!每個科研人都必須懂的文獻技巧
善待博士,拒絕科研圈的網路暴力
中國科協原副主席馮長根:科學家要自己動手做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