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的厲害,你感受到了嗎?
網友「等風」在博客中寫道:41歲的劉先生,平時體壯如牛,是一位基層執法單位的副局長。昨日上班時突感胸悶無力,自覺是感冒,到附近的社區診所想開點感冒藥。診所醫院感覺不對勁,要他做個心電圖。結果一出來,醫生頓時如臨大敵,立即要劉先生躺下靜息,同時通知上級醫院安排轉院。救護車把他送到大醫院後,冠脈造影發現,他的心臟動脈主血管狹窄達80%,猝死隨時可能發生……
「等風」的博文告訴每一位潛在健康隱患的朋友,要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的生命信號,尤其是冠心病人,要及時進行心肌梗死的風險評估。因為心肌梗死是導致死亡或致殘的重要疾病,早期評估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有助於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冠脈造影是心梗風險評估的金標準
目前已經明確,幾乎所有的心肌梗死都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在此基礎上冠狀動脈血栓形成所引起。因此,早期發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預測心肌梗死風險的重要檢查。
冠狀動脈造影與冠脈CT血管造影(CTA),均是評估心肌梗死風險的檢查手段。冠狀動脈造影是一種有創性檢查手段,需要有專門的介入醫生手術操作。而冠脈CTA目前應用最廣,進展最快,不僅可以提供與介入性冠脈造影相近的信息,而且可以檢測動脈壁內的非阻塞性斑塊,同時還有準確性較高、無創傷、檢查迅速的優點。如果冠脈CTA未發現病變,則可以排除冠心病的診斷。但對於無冠心病癥狀但有冠心病危險因素的患者,冠脈CTA是否可作為常規篩查手段,仍存在爭議。
與冠狀動脈造影比較,冠脈CTA對管腔狹窄程度的判斷,往往存在著過高或過低的估計。對於高危患者而言,介入導管法冠狀動脈造影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方法。因此,對於冠狀動脈的評估可採用無創的冠脈CTA,而判斷冠狀動脈狹窄的金標準仍然需要有創的冠狀動脈造影。
危險因素是風險評估的基礎
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也是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目前認為,肯定的冠心病危險因素是血脂異常、高血壓、吸煙和糖尿病。其他危險因素包括體力活動減少、肥胖、冠心病家族史、年齡、性別、高半胱氨酸血症、飲酒和精神因素。其中大多數危險因素是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或用藥物治療來進行逆轉的,因此會大大減少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
癥狀評估是確診的前提
對於突然發生的心肌梗死,大都可以查明誘發因素,只是有時比較隱匿而易被忽視。目前有證據表明,過於劇烈的運動以及諸如憤怒引起的精神緊張等,可以觸發斑塊破裂,導致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典型癥狀是胸痛,通常在胸骨後或左胸部,可向左上臂、頜部、背部或肩部放射;有時疼痛部位不典型,可在上腹部、頸部、下頜等部位。疼痛常持續20分鐘以上,通常呈劇烈的壓榨性疼痛或緊迫、燒灼感,可伴有呼吸困難、出汗、噁心、嘔吐或眩暈等。原有心絞痛的病人出現心肌梗死,疼痛常與心絞痛的部位相似,但程度更重,持續時間更長,而且休息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緩解。惡化型心絞痛和靜息型心絞痛是不穩定型心絞痛的兩種形式,可發展而導致心肌梗死。一旦發現這些癥狀,提示必須做冠脈造影予以確診,同時積極實施搶救。
名詞解釋:冠脈事件
由於冠心病冠狀動脈堵塞或痙攣,導致心肌因暫時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短暫性或致死性發作,包括各種類型的心絞痛和心肌梗死,以及需要進行的冠狀動脈再通治療,稱為冠脈事件。其中由於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穩定型心絞痛(UA),由於致死率較高,又被稱為急性冠脈綜合征(ACS)。
(文/李星濤 教授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造人莫攀「高」和「多」
※電腦美女要防月經不調
※甜味劑無罪 量身選對奶
※男性夜間勃起是「春夢」作怪嗎?
TAG:家庭醫學 |
※糟了溫婉!是心梗的感覺!
※感覺心梗來的突然?其實這幾點都是它的前兆,你注意到了嗎
※心梗「禍根」找到了,勸告:4種食物別再吃了,傷心又害命
※得「心梗」傷不起啊!
※醫生直言:不懂不要緊,半懂害死人!不是所有的胸痛都是心梗!
※讓心臟不再「受傷」,吃它防心慌,心悸,心梗···簡單有效
※心梗,您了解嗎
※快來看看你是心梗的人嗎?
※闢謠!急性心梗,做完支架就算好了嗎?以後還會再心梗嗎?醫生講
※得過心梗的人,還會再次得嗎?如何預防再次心梗?聽聽醫生怎麼說
※急性胸痛一定是心梗嗎?別讓謠言害了你
※心梗患者被搶救過來後就無大礙了?這些「壞蛋」可不會和你講情面
※心梗是一種很嚴重的病嗎?
※心梗「幫凶」終於找到了,醫生:趁早遠離2個習慣,心臟會感謝你
※心肌梗死患者,再次心梗,因為它!
※陪娃寫作業氣到心梗?你痛苦娃也難受,看看是不是這些事沒做對
※看世界盃氣得心口疼?警惕!也許是心梗!
※為何「心梗」患者越來越多,都是這3件事「惹的禍」,抓緊預防!
※網戀奔現讓人「痛心徹骨」?看到顏值對比後,連心梗都要嚇出來了
※傻傻分不清的心梗與心絞痛,記住這張表你就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