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對人才培養重任,高校,你不再是一個人

面對人才培養重任,高校,你不再是一個人

著名招聘企業瀚納仕曾在《2017年中國十大人才發展趨勢報告》中提到,在2017年,中國的信息技術和互聯網行業仍將會蓬勃發展。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人才的爭奪戰會更加激烈。

人們的實用技能短缺,依然是中國人才市場亟待解決的問題。

互聯網行業調研中就曾提到,近7成被訪問畢業生認為所學知識對實際工作幫助非常有限。

教育部推出「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決定匯聚企業資源支持高校專業綜合改革,並藉助行業發展需求帶動高校人才培養。

蘋果、微軟、華為等89家單位中標,並在各自的優勢領域為項目提供支持。

這樣的政策和項目,無疑給了企業一個根據行業需求,深入高校並「製造新血」的機會。

企業深入高校教學中樞

「按需育人」時代已來臨

校企共同幫助大學生提前適應企業和職場的舉措並不鮮見,如大學邀請企業技術人員開展公開課、聘請企業家作為客座顧問等。但這樣的合作,往往難以在實質上給予高校人才培養提供幫助。

1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大良認為,部分高校辦學理念、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機制等不同程度地脫離社會實際。實驗、實習、施訓環節相對薄弱,脫離產業發展需要。

2

騰訊副總裁王巨宏看來,企業需要的創新人才,不僅要有過硬專業技能,要同時具備行業融入感,較強學習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若想批量培養出這樣「文武兼備 」的複合型人才,產學雙方必須有更加深入的合作。

作為2017首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017首批中標企業的弘成教育。

我們認為企業應該真正融入到高校教學的中樞環節,真正從社會需求角度,幫助高校對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進行改革。

不僅是企業人員提供的一兩次示範課,而是直接參与到課程研發、專業共建等系統教學工作的細節中去;派遣專業講師,為學生進行長期、系統的講授,學生學習成績也將成為其最終畢業的重要依據。

我們還將為學生提供實訓機會,接觸真正的技術項目,讓他們在畢業之前,就成為所屬專業領域的「老司機」。

產學合作重要作用,是通過企業對高校教學的改善,讓學校知道產業人才需求是什麼,培養產業急需人才,促進高校和企業之間的了解,互相補充資源,最終使雙方的合作成果轉化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生產力。

校企雙方發揮各自優勢

培養知識+技能的「大國工匠」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教育改革發展」的相關問題談到,要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促進產校融合、校企合作,培養兼具知識和技能的「大國工匠」。

作為我國的高等學府,高校不僅是教書育人的象牙塔,更是教育科研單位。對於教育學的研究更加透徹,其教學管理、教學策略都更加科學。尤其是在各專業基礎及理論知識的教學中,都頗具經驗和心得。

企業與院校都要在自己的優勢項目中並肩為大學生提供服務

1

高校,應該發揮自身理論學術上的優勢,為學生傳授更全面的專業理論知識,為他們打好成為優秀人才的基礎。

2

企業,要結合社會需求,為學生帶來最新的行業知識和技能,讓他們參與工作實踐,並使其具備團隊協作、邏輯思考、在壓力下工作等職場能力。

3

教育主管部門,適時推出政策,平衡教學比重,加強教學監管,考核教學質量,讓產學合作真正奏效,打造更加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

當這樣的模式形成規模,無論對企業還是高校來說,都將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成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弘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