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喻建十·書法技法講座

喻建十·書法技法講座

第三章 章法構成的一般規律

形狀(上)

從本講開始,我們一起探討書法章法構成的一般規律,即一些具體的實施辦法。首先來介紹一下形狀的問題。人們很早就知道,任何可視形象都有其一定的存在形狀,這種形狀可以使人更快、更準確、更全面地了解形象的本質特點。

一、空間閉合現象

隨著20世紀初格式塔心理學(即視覺心理學)的建立,人們發現,不僅任何可視形象都有一定的形狀,而且這種形狀還按照圖形與背景,以相似、連續、封閉等方式將各部分組合為一個整體,形成一種被稱為「完形」的整體知覺。如黑色物體在白色背景下,其形象會十分突出,而如果在黑色背景下,就會與背景融為一體,其形狀也不易分辨了。這一理論對書法創作和欣賞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具體表現為字與字之間、點畫之間由於心理作用而產生的空間閉合現象。

什麼是空間閉合現象呢?我們在觀察圖形時,總有一個儘可能將其完整化加以理解的習慣。如圖一,雖然弧線間有若干缺口,但我們卻很容易將它看成是一個圓圈,而不會看成是幾條互不相干的短弧。同樣,我們也會將那四條垂直而不相交的直線,看成是一個完整的十字形,或者看成是被一個小方形所覆蓋的完整十字形。

圖一

再如天文學家對一些星座的命名,如大熊星座、北斗七星等,也是把一些有一定內在聯繫卻又不相連接的點看成是某一形狀的形象組合。這種由於生理和心理因素,把客觀存在的某些開放空間在主觀上封閉起來,形成一個較完整形狀的現象,就被稱為空間閉合現象。

在書法中,我們通過對大量作品的分析發現,許多成功的書法家都是很善於利用這種視覺現象來塑造其藝術形象的,儘管他們在當時或許還並沒有完全理解這其中的道理。

從形狀上看,空間閉合現象的表現主要通過兩種渠道:一是點線排列間的筆斷意連,二是形狀組合間的呼應承接。

如圖二是祝枝山的書法作品,在這件作品中,點線的連接並不是連綿不絕的,甚至有的字距間隔很大,但在整體上感覺空間分割是連貫的、完整的,完全沒有支離破碎之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書法家巧妙地利用了點線指向使人產生的閉合聯想。比如第三行起首的「吹」字,很明顯是由三個不相連接的部分組成,但是作者通過每一部分的方向暗示,將其緊緊地連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完整圖形,即使不認識漢字的人,也不會將最左面的點看作是鄰行的圖形部分。而圖中單字圖形之間的構成,都形成了一種奇妙的空間閉合現象。再如第二行的「春風入」與左鄰行的「吹出椒」兩部分的組合,「入」字先入為主,切入鄰行,開拓了一個新空間,並形成一種具有前衝力的形勢,「椒」字便以傾斜的直線相呼應,既可避其勢頭,又限定了「入」字應占的空間,在不使每一點畫游離於形狀之外的同時,又避免了截然的字際分割。這樣,左右兩行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而不乏各自獨立性的空間。在這裡,我們所看到的不再是相互缺少聯繫的單字圖形,而是一個由若干彼此依存共生的點線構成的更大形狀。如果我們能深入掌握這種整體空間閉合的原理,就可以更為主動自由地組織點線了。

再如毛澤東的一些草書作品就非常敢於拓展新空間,受張旭、懷素等歷史名家的影響,其作品具有一種大氣磅礴的氣勢。他在書寫過程中,並不十分在意每個局部點畫是否得當,而著眼於整體空間的開合爭讓,致使許多點畫和單字圖形單獨看起來並不一定十分合適,但當將其置於周圍空間環境中時,卻感到非常恰當,彷彿正好彌補原先敞開的缺口,使整體圖形獲得完整,給人以嚴絲合縫、疏而不漏的感覺。

圖二

那麼,在形狀處理上怎樣才能獲得比較完美的空間閉合效果呢?我們知道,書法創作就其本身而言,是一個製造矛盾、擴大矛盾,並加以協調、利用和解決矛盾的過程。因此,完美無缺的局部並不一定能組成完美無缺的整體,而局部偶然出現的欠缺,卻每每會因得到恰當的利用而為整體增添許多意外趣味。

所以,我們不妨說,要想取得較為完美新奇的空間效果,就要敢於開拓新空間,敢於打破原有穩定充實的圖形(即製造矛盾),然後再設法將其填充彌合(即解決矛盾)。這就要求我們在書寫每一點畫時,要善於留有餘地或顯示漏洞,為其他點畫的搶入或補充做好鋪墊。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要使點畫相互間有爭有讓,有乘虛而入,有借題發揮。

如圖三中「花暮」二字的處理,作者先是有意將「花」字寫得欹斜失去平衡,讓出了左下方的空間,這樣「暮」字就可以嗆著一股勁兒斜頂上去,同時,起筆的一點完美地彌補了「花」字下部讓出的虛空,且作為「花」字的附加物重新構成平衡。在此,「暮」字的起筆點就成為了「花」「暮」兩字圖形的共有部分,並且也是這兩個各自開放圖形產生空間閉合的關鍵。當然,這種關係不可能都是預先有意設計的,而往往是在書寫過程中,當機立斷、筆筆生髮、因勢利導而形成的意外效果。總之,要想使整幅作品顯得完整,就必須把整張紙當作一個將要被點線分割的完整圖形,而不應該把作品僅僅看成是由若干單字的局部拼接而成的整體。粗粗看去,由大切割而小與由小拼接而大的結果似乎沒有太大差別,但是,隨著我們藝術實踐的深入就會發現,這兩種概念引出的結果是大不相同的。

圖三

要進一步解釋這個問題,就要涉及到二維連續空間組合群的意識的建立。

二、二維連續空間組合群的形成及作用

所謂二維連續空間組合群是什麼樣的概念呢?自然界中的物體大多有長、寬、高這樣幾種基本的存在意義,我們稱這樣的存在現象為三維立體空間。目前,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又陸續發現現實中還存在著四維、五維等空間現象。而我們這裡所說的二維,則是指只具有長和寬兩種空間意義的現象。

書法是表現在平面上的,並且也少有如繪畫那樣人為造成的透視錯覺,因此我們首先可以肯定,書法是存在於二維空間的(至於碑碣摩崖等書跡本身雖有深度變化,但其並沒有顯示出體積感,故可以忽略不計),而連續空間組合概念的含義,則表示書法作品作為一個有一定範圍的空間存在,是由若干具有連續性、不可分割的局部空間組合而成的。

在這裡,最重要的是「群」的概念,它指明了局部空間的相互關係如同是處在同一社會中人群間的關係,有聚散離合,也有顧盼傳情,有和平共處,更有怒目相爭。因此,書法從整體上看,就是上面所說的一種空間存在形式。根據這樣的原理,我們就可以認為,書寫點畫的過程,就是對已知空間進行分割的過程。

在書法發展史上,當書法進入成熟期後,有很長一段時期大部分書法家揚棄了先秦書法萌芽時期那種在整體基礎上任意切割擺置單字圖形的方法(見圖四),而將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以單字圖形個體為單位的點線排列,以及字際間的縱向聯繫上。在這類作品中,行間的橫向聯繫往往表現得不十分突出,如果用遮擋的辦法來表示,則每行單點陣圖形輪廓是比較完整而少破損的(見圖五)。這樣的效果會使人感到圖形清晰、隸屬關係清楚,表明作者力圖尋求一種整一中和的美感。可以說,這種現象代表了成熟期書法家的大部分傾向,在唐代,書藝達到了最完美的狀態。

圖四

圖五

但是,在主流風格之外,也不乏一批富於創新精神的書法家,如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文彭、王鐸、傅山等等,他們不斷向章法的固有模式挑戰,以求擺脫條塊清楚、涇渭分明的圖形束縛,他們的努力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圖六中的字例顯示出,這些書法家已不再受縱向行列圖形輪廓的限制,書法作品中有了許多縱橫穿插和大小欹斜的點線分割形式。行間點線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咬合膠著的狀態,我們很難再用一個比較完整的圖形輪廓割斷鄰行間的聯繫(見圖七)。如果將上面的圖例簡化為線段綴接的構成方式,大致可以出現如圖八的效果,與圖九的標準模式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樣的變化表明,書法家對整體構成方式認識的加深,標誌著對書法外在形式的探討由注重結字向講求謀篇的方面延伸,同時也表明,比較明晰的二維連續空間組合群的概念開始形成並逐漸趨於完整。

圖六

圖七

圖八

圖九

當然,若就時間的進程而言,從這種形成方式的無意識萌發到有意識完善,其間也是經過了相當長的發展,並且中間很難劃分一個截然的界線。

同樣,我們也並不應由此便認為,行單點陣圖形輪廓獨立完整的作品就完全不具有二維連續空間組合群的意識,以嚴謹精確而極富變化的結字著稱的歐陽詢就曾提出以「相管領」的方法來處理字間和行間的關係。只是這類書家於此處的努力不免為其對結字的悉心推敲以及用筆的反覆錘鍊等其他形式因素所遮掩,不是那麼明顯罷了。

如果我們能夠形成比較明確的二維連續空間組合群意識,就可以大大開闊創作的思維,利用更多的形狀組合方式,增加書法的造型趣味,對於情緒的表現、意象的塑造都將提供更大的便利。

這樣,也就要求我們在書寫過程中,必須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眼觀六路,成竹在胸,這樣的狀態對書法創作是有著深遠的指導意義的。

來源:《中國書畫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畫報 的精彩文章:

墨松圖 趙之謙作
「黃賓虹熱」:欣慰之後的冷思考
魚戲碧藻 輕舞漣漪——姚綬的《魚藻圖》
花鳥畫技法精講(1)
曾氏家訓 治家貴嚴

TAG:中國書畫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米芾書法技法匯總
毛筆行書書法欣賞大圖 觀山書法章法完美,技法嫻熟
書法章法5法
高陽:書法之法與書法之技
書法結構八十四法通解
學習書法「修鍊」比「苦練」更重要:書法家張一仁談書法藝術技巧
著名書法家啟功書法賞析
書法三理:筆法、字法、章法
話說書法教育:傳播書法知識、培養書法人才、振興書法藝術
書法嘆詠——書法讚美詩!
帖學大宗師:筆法十一技(必須掌握的專業書法技法)
白蕉 書法十講
書法家肖建慶帶您欣賞大篆書法
書法間架結構二十八法
名家說|沙孟海談書法技法
楷書偏旁書法技法:「刂」偏旁漢字田英章工筆楷書技巧分析
寫字、書法、書法藝術
書法創作關鍵技法全解
書法的『』心臟『』——筆法
北宋書法四大家之首書法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