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不期而遇」藝術家作品展——談90後藝術家的內質審視

從「不期而遇」藝術家作品展——談90後藝術家的內質審視

2017年2月15日在南京蘇州區新光天地,舉辦了「不期而遇」藝術家作品展,展覽的主題:「不期而遇,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參展的五位藝術家大多屬於90後,他們各自的藝術圖式和藝術風格都非常迥異,因為一個展覽,他們的作品再次不期而遇,碰撞出了火花!正如展覽海報上寫的「不期而遇,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他們早在09年一起踏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學習,四年的學習生涯讓他們成為了同學,成為了戰友!本人有幸見證了他們從對藝術的懵懂好奇,一路艱辛的成長為90後新銳藝術家。本次展覽的不期而遇,更為的是他們畢業四年後的久別重逢!

姚映華是個比較有靈氣和才氣的藝術家,從大一的基礎課上就發現他和其他同學的關注點不太一樣。他的畢業創作《為你演奏》系列讓人印象深刻,作品運用超現實主義手法,畫面主題貫穿了人與音樂、人與動物、人與環境等視覺符號,作者把這些視覺元素有機巧妙的結合到了一起,產生新的視覺語言。畫面傳達出了對人類自身生存環境不斷惡化的擔憂和對野生動物和環境的人文關愛。

他的作品總是呈現出一種濃濃的孤獨感,畫面中心的人物或動物總是獨處在一個灰暗壓抑的空間里,這也體現出80、90後的某一種生存狀態。在虛擬與現實環境中,雖然人與人的交流方式如此方便快捷的大環境下,但是人們總是喜歡「宅」在家裡,用虛擬的社交方式和外界產生聯繫。科技的不斷進步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但是人與人的精神、情感距離變得越來越疏遠。這樣的生存狀態產生了強烈的孤獨感。這些作品是姚映華內心的寫照,同時也反映了90後的某種生存狀態和內心世界。

這樣的孤獨感還和他的現實生活有著必然聯繫。剛畢業的他,為了生存,不得不先把藝術理想放到一邊。隻身一人來到深圳工作,他在深圳工作三年的時間裡,先後從事過動畫、漫畫、景觀設計等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利用休息時間堅持創作。然後通過網路平台,上傳自己的作品,通過藝術網站銷售自己的作品。通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他的繪畫語言趨於成熟,作品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和姚映華個人經歷不同,任思穎畢業後,順利考入了西南民族大學。三年研究生的繼續深造,使她在校園裡能安靜、專心的研究自己的繪畫。任思穎是個溫文爾雅、恬靜美麗的女孩,她剛進大一時,和人說話略有一絲害羞,臉頰飛虹,聲音悠長婉轉,低聲細語,正如她的作品一般。

她的畫透露出她的氣質和情感。早期的作品借鑒了埃貢席勒繪畫特點,以線條塑形、色彩平面化、畫面裝飾性很強。她還在此基礎上進行線面結合,加入了一些小的筆觸來塑造形體。內心的孤獨感是80和90後共同的情感特徵,任思穎畫面里瀰漫著這種孤獨感和淡淡的憂傷。這種情感無法對外界訴說,她只能通過繪畫的手段,把這些內心的情感把它視覺化、圖形化,用繪畫語言呈現了出來,如:《別擔心,這個世界願與你溫柔相伴系列之二》畫面荒誕而詭異,背景黑色深沉壓抑,仙人掌暗喻著現實世界的刺痛感,女主角手持小屋,窗子里的眼睛麻木的審視這個世界。唯有身邊的硃紅色的動物給人溫暖,緊緊相伴!

她的作品裡多次出現了各種動物與之相伴,給予情感的寄託和慰籍。她的《中場休息》,女主角手持牽線木偶,頭戴面具。面具暗喻了現實世界的偽裝,同時也把內心世界緊緊包裹,不讓人輕易觸碰。木偶更多呈現出了對現實社會的一種無耐,想掙扎卻無法自拔,唯有身邊的動物緊緊相伴!

傅志鋒,性格溫和,靦腆不愛說話,在大一的基礎課就可以看出他考學前有著很長時間美術學習經歷,而不是象某一類同學,因為文化成績不好,才無耐轉投藝術。他有著紮實的美術功底和較強的畫面表現能力,特別是在表現物體細節、質感、肌理的刻畫上,就和大部分同學拉開了距離,成為班上的領頭羊。

畢業後回到自己的家鄉廈門,做起了美術培訓。這也源於他對藝術的熱愛和對自己專業的自信,想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分享給更多的人。他的「管道系列」作品以冰冷巨大的水泥管為主要的繪畫創作元素,畫面色調以黑白單色為主,畫面的主色調冷峻、壓抑。畫面里除了巨大冰冷的水泥管和施工現場,好似沒有一個人存在。挖掘機正孤獨無助的佇立於這空虛、荒誕的世界裡。他通過圓形水泥管道的「圓」來看待這個世界無限制、肆意的擴張。

管道里的世界堆滿了工業化生產的廢棄物,呈現出一片世界末日般的景象荒蕪、凄涼之感!他的作品尺幅巨大,給人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和壓抑、窒息之感。走近作品,畫面上巨大的挖掘機孤獨無助,松節油從挖掘機身上流淌的痕迹,好似挖掘機無聲的嘆息和哭泣。他這個系列作品折射出這個世界無休止貪婪的慾望,以及對現實世界的人文主義關懷情節。

金沖和張澤彬是10年入校學習的,金衝來自於浙江金華,他體型雖然瘦弱,但內心十分強大。可能是源於對藝術的熱愛與執著。他對藝術如痴如醉。在大一的油畫作業《靜物》就入選了「陸家嘴杯」 長三角地區慶祝建黨90周年美術作品展。然而他並沒有滿足,在藝術的形式和語言上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實踐。

在大三的「綜合材料」這門課上,他用酒精、丙烯和油畫這樣的材料大膽進行實驗,在圖式上借鑒了中國古人的「溪山清遠圖」。用現代的材料重新「演繹」了古人的經典圖式,從而產生了獨特的個人繪畫語言。他的「溪山清遠」系列作品也獲得了業內的肯定,作品頻頻亮相於各大學術展覽,如2014保利新勢力提名展全國巡展,2013雅昌未來藝術家展,2014年度中國新銳繪畫獎邀請展,大學生(廣州)藝術博覽會等.

畢業後他仍然不斷在「材料」方面繼續探索與實驗,他近期又開始對「陶瓷」這樣的材料感興趣,他說:「雖然學的是油畫,但始終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很深的情節」。所以他的作品風格樣式不管怎麼變化,但他的藝術思想內核都紮根於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並給他的繪畫提供了豐厚的養料。

張澤彬的作品,更多的呈現出裝飾性和平面性,女性形象被抽象化,他的作品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畫面色彩的協調統一構成了裝飾性的美感。

他們幾人在學生時代就凸顯了對藝術的「野心」,並樹立了以藝術為自己的奮鬥目標,2012年他們在學校自籌舉辦了「畫的平方——新銳藝術家聯展」就已經嶄露頭角。畢業後的四年里,他們都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不斷探索,不斷相互鼓勵,不斷一起進步!才有了今天的久別重逢!

通過他們可以看到,中國90後新銳藝術家,已經紛紛活躍在中國的藝術現場,他們正通過自己的藝術作品傳遞出與前輩們不同的世界價值觀和藝術主張,他們沒有60後藝術家那樣的歷史使命感,沒有70後藝術家那樣的循規蹈矩,沒有80後藝術家那樣的玩世不恭,他們出生在移動互聯時代,數據和信息的大爆炸把時間高度的碎片化,他們擁有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困惑、無耐和孤獨。這些因素成為了他們作品的靈感和精神訴求。他們更加自我,更加社群化,更加追求精神自由和個人品牌價值。這是一個個人崛起的時代,給年青藝術家提供了多元化的展示平台和渠道。他們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在微信、微博、藝術平台等渠道建立自己的粉絲群體,通過和粉絲群體的交流互動,來銷售自己的作品。這樣的方式打破了靠批評家、策展人推薦和傳統畫廊的銷售模式。越來越多的90後藝術家通過網上和線下展覽,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他們已經成為藝術界不可小覷的群體,他們已經開始紛紛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吳 雙

2017月寫於雲南麗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畫作 的精彩文章:

《我是快樂的小考拉》

TAG:畫作 |

您可能感興趣

當音樂家遇到藝術家,藝術作品就這樣產生了
20世紀和21世紀藝術家的當代藝術作品,藝術家標誌性作品
英國當代視覺藝術大獎透納獎2018年入圍藝術家作品展開展,入圍作品無繪畫、雕塑等傳統藝術作品
最會做美食的藝術家,最會搞藝術的美食家
論藝術和藝術家
飢餓藝術家
來回:當代藝術家作品展
來現場聽國際藝術家、策展人最前沿的藝術理念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參展藝術節的作品欣賞
藝術家靳尚誼的藝術成就作品欣賞
美國藝術家時尚個展
藝術家的價值不菲的項鏈藝術品
遊戲藝術家#5
現場聽一次國際藝術家、策展人講最前沿的藝術理念
遊戲藝術家#3
大藝術家 | 藝術家為藝術家講的故事,能有多精彩?
遊戲藝術家#1
日本藝術家在她的家庭地毯上創作令人敬畏的藝術品
人物故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豐子愷
空間 藝術家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