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拒絕的誘惑,煎頂級牛排入門教程
在我瞬間衝動的引導下,我決定危險地寫一篇關於「澳洲牛排在家吃」的「周末不談表」。之所以說衝動,是因為看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被廣而告之的牛排文章,很顯然,作者並不怎麼吃牛排。另外之所以說危險,是因為現在網路上的「人生導師」太多,說什麼都有人來表示:你不行。所以談到牛排談到吃的,更可能會是這種局面,不過無所謂。必勝客的牛排確實挺便宜的,吃的人也多,所以導師一定更多。既然決定寫了,就大膽地寫吧。
首先,在上海灘,現如今要吃上一頓像模像樣的牛排,人均千把塊的消費是跑不了的。所以既然不是大佬,所以也不可能常年在外吃牛排。更何況我的祖傳座右銘之一(從我這輩開始傳起的)就是——沒有牛排的人生是灰色的。我幾乎每周吃1-2次牛排,鑒於頻率如此之高,所以必然是動腦筋在家自己做牛排,一方面口味更容易控制,另外一方面,可以彌補我「窮」的不足之處。
在說怎麼在家煎牛排之前,先談談牛排。當然我不是供應商(這裡要額外感謝一位朋友對此篇文章的貢獻,從他那裡陸續也學到很多牛排知識,此朋友還真就是澳洲牛肉進口商之一),我只是個普通消費者,所以盡量說點簡單的和有用的,至於怎麼參與牛肉評級,我也不知道,別問我,我們要做的是:看懂評級標準即可。
原切牛排 vs 加工牛排
先弄清楚「原切牛排」這個最基本的概念。什麼叫原切牛排?很簡單,就是理論上只經過了物理切割的牛肉,不會添加任何的調料。進口商拿到的原切牛排都是整條整條的,並且形狀也是不規則不統一的,原因就是每一頭牛的大小和形狀都是不完全一樣的(廢話)。在進口原切牛肉上一刀一刀切下的牛排就是原切牛排。
那麼很多我們在超市裡看到的帶包裝的,然後各種配料的,比如:食用鹽、醬油、黑胡椒……都是加工牛排。所謂加工牛排,更多是拿碎牛肉拼接在一起以後壓製成牛排狀的產品,這種牛排就別買了,直接去必勝客吃好了,多得是,也吃不出什麼牛排的味道,不在本文討論的範疇之中。
等級 vs 口味
很多人都知道牛排有等級。這個等級搞笑的地方是:全世界沒有統一標準。各國制定各國自己的。
例如最有名的日本和牛,日語叫Wagyu,從A1到A5,表示等級越來越高。我本人在某位大佬的請客飯局中吃過一次A6的日本和牛,嚇我一跳,以為是奧迪A6的和牛呢。這些額外的標準都是店家自己標榜的。另外,例如加拿大的牛排有AAA標記的為最好。美國也有自己的等級標準叫做USDA,其中最高等級為Premier,不過搞笑的地方是,USDA標準的Premier不是說牛肉的品質等級是最高的,而是指肉產量最高的……
A5日本和牛
A6日本和牛
然後還有就是今天主要說到的澳洲牛肉等級標準。絕大多數人都知道澳洲牛肉由M開頭標記,最高到M9。當然了,這是官方的AUSMB標準制定的等級表,非AUSMB在M9的基礎上又增加到了M12。這個等級制度是大多數愛好牛排的人所熟悉的。但這裡要說的是,AUSMB只評價一個標準:Marbling,大理石花紋。也就是脂肪含量(MB就是取自Marbling這個單詞),連脂肪分布都沒有,令人髮指了!所以其實我們用肉眼就能很容易的分辨出M7和M9的兩塊澳洲西冷牛排的區別來。但這樣的分級制度明顯比較「簡陋」,所以AUSMB的制定者,MLA(Meat & Livestock Australia)和AMPC(Australian Meat Processor Corporation)又搞了一個更細節化的評分標準叫做MSA(Meat Standards Australia)。這個MSA就更苛刻了,除了含量還增加了分布和其他指標,光是Marbling這個指標的評分就從100到1190分。老外就是閑的蛋疼,看出來了沒?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MSA的官網瞅瞅他們是怎麼閑的蛋疼的。
M9西冷脂肪花紋
為什麼說這個小節叫做:等級 vs 口味呢?其實看到現在很多人都已經看出來了,牛排的等級標準並不是吃出來的,而是看出來的和量出來的。不論是脂肪含量,還是分布是否均勻,還是肌肉的長度、厚度等等,最終會決定這頭牛的等級(注意!牛肉等級到牛身上,每一頭獨立的牛,不是一批一批的)。但真的等級高的就一定是最美味的?或者說一定是最適合你自己口味的?扯淡了,顯然不是!比如我吃M9的牛排400克到最後基本就吃不下了,但我吃M7的可以,原因就是M9的脂肪含量比M7高得多,胃受不了如此油膩的大塊牛肉。所以等級標準是購買牛肉時候的重要參考因素之一,但絕不是好吃與否的標準。
M9 vs M7
和牛 vs 澳洲和牛
和牛,一個高高在上的名詞。大多數人覺得和牛就是指日本產的牛。其實也不是如此。
很久很久以前,日本人不吃牛的,他們吃魚。直到明治天皇在1872年帶頭夾了一筷子的牛肉以後,日本民眾才開始瘋狂吃牛肉的。於是,為了滿足日本國內牛肉的產量供應,他們開始引入了各種外國牛和本國牛雜交,而為了區分外國牛和本國牛(包括雜交後的本國牛),和牛這個名詞才正式啟用。和牛,和,大和名族的和,所以和牛一直被認為只是日本才有(目前日本和牛主要分4種,但也都不是純日本和牛,是日本牛和其他牛的雜交品種)。
其實澳洲也有和牛,澳洲目前主要的牛肉品種有三種,最低端的是普通的雜交牛,其次是很有名的安格斯牛,最高級的就是澳洲和牛。但這樣說很籠統,其實澳洲和牛還分5種,最最厲害的就是純血和牛(Full blood,日本但馬和牛),然後是F4、F3、F2和F1。彼此之間啥關係呢?F1就是Full blood上了其他的安格斯牛,F2就是Full blood上了F1,F3就是Full blood上了F2,以此類推,Full blood好身體!雖然只有Full blood翻譯出來是純血,但實際上只要有80%以上的Wagyu血統,基本上都可以稱之為「純血和牛肉」。由於本文基本上只談澳洲和牛,所以就不展開說安格斯了,事實上我也很少吃安格斯,加拿大的安格斯多,性價比很高,吃過幾次但不是我自己所喜歡的口味。下面貢獻5行公式說明亂七八糟的血統問題:
Wagyu Bull xxoo Wagyu Cow = Fullblood
Wagyu Bull xxoo Base Angus Cow = F1(50% Wagyu)
Wagyu Bull xxoo F1 Female = F2(75% Wagyu)
Wagyu Bull xxoo F2 Female = F3(87.5% Wagyu)
Wagyu Bull xxoo F3 Female = F4(93.75%Wagyu)
那麼哪裡能看這些呢?說到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進口牛肉包裝信息。借我朋友送我的圖,我們可以發現:產地(接下去要說的)、飼養方式(接下去也要說的)、等級(之前說了),以及血統(見包裝信息下方:WAGYU F1)。這些信息才能幫助我們知道這頭牛肉的基本評級情況,而不是簡單的M幾而已。
牛肉進口標貼信息
產地 vs 飼養方式
為什麼說產地?因為其實到了2017年,血統對於牛肉的口味意義已經沒有那麼大了。更重要的是產地和飼養方式。例如澳洲和牛最主要的兩個產地就是昆士蘭和新南威爾士。而飼養方法主要有兩種:草飼和谷飼。首先確認一點:牛,是一種食草動物,而食草動物就應該吃草。所以最基本的飼養方法應該是草飼。但國內現在更流行的是吃谷飼的牛肉。因為谷飼的肉脂肪含量更多,入口更嫩。這基本上也算是一個誤區,就像我們迷戀1982年的拉菲以至於迷戀所有叫拉菲的紅酒是一樣的。其實現在澳洲和牛最高口味等級的正是那些高端的草飼牛,我問了朋友能搞到各個牧場的草飼或者谷飼方法和配方么?回答:最高商業機密,和可口可樂的配方一樣。否則人家還賺什麼錢?!現如今,決定一頭牛的肉做成牛排以後的味道的最核心問題不再是血統,而是飼養方式和配料,一頭牛吃什麼長大的,最後它的味道就會是什麼樣的。一般來說一頭澳洲和牛的飼養天數要超過400天,而高端草飼如果最終能形成完美的大理石花紋那就是更不容易了。
上圖是某批高端草飼的原切牛排,可以看到其花紋極美。口感上也帶有很濃的奶香味。但由於草飼更依賴於天然環境,所以不好複製也不容易大量產出,一直以來高端草飼的價格要比谷飼更貴。
部位 vs 口感
首先,我要說的是:我最最常吃的是西冷。不是眼肉也不是菲力,是西冷。然後,我想說的是,不要太糾結於切割圖,沒必要去背誦,咱們都是普通消費者,吃就是了。大概知道一下能幫助了解你買的這塊肉的大概位置就行。西冷,也叫沙朗,因為英文里叫Sirloin,基本上就是牛的脊椎靠後向上的部分,我們叫:外脊。實際上牛肉切割圖各個國家還都不一樣呢,所以再次說明沒必要弄得門兒清,對吃牛排沒有本質上的幫助。然後由於所處的位置關係,所以西冷的邊上會有一層脂肪——這是我為什麼愛吃西冷的原因,它比菲力更有嚼勁,汁水也很多,另外就是帶一條油邊,我愛吃。然後西冷朝下去的一小塊就是菲力,菲力牛排貌似在國內也很有名,因為它嫩!這塊地方在牛的肌肉群里不怎麼運動,所以嫩,但也正因為如此,菲力牛排的切面不大的。除了西冷和菲力,還有常吃的是眼肉,位置是西冷往前的方向去,他們說因為像眼睛所以叫眼肉,我倒是沒覺得。因為它的口味沒有非常特別的地方,所以要吃嫩的,我選菲力,要吃脂肪油邊我選西冷。當然這是口味問題,別較勁,沒意思的。
如果特別孝順,牛排煎完了是要給家裡老人家一起分享的,那麼建議嘗試菲力,西冷就算了,三分熟的西冷對於年歲過了60的老人家來說還是不夠嫩。當然,牛排部位遠不止這3種,我只是說了我常吃的和最愛吃的。例如美式分割里還有一個很有名的T-Bone的說法,國內大快朵頤的時候點戰斧牛排都是T-Bone,在美式分割圖裡這個部位叫做Shortloin,一塊T型的骨頭,兩邊都是肉,大的那部分叫New york(中文不叫紐約,叫紐約客,奇了怪了),小的部分叫Tenderloin,沒意義,大概知道就行。另外,真正有意義的是好吃就行。為什麼不說這些?因為家裡自己加工T-Bone不太好弄,所以就說西冷、眼肉和菲力。
馬吉塔M7眼肉未經切開的進口品
至於口感,一份好的牛排基本上都是多汁的(前提是別煎成牛肉乾),澳洲純血和牛和非純血的區別在於一股淡淡的奶香味,建議各買一塊煎完以後對比著吃,純血和牛自帶的那種奶味差別還是挺明顯的。然後M級別越高的由於脂肪含量越高,所以就更容易產生他們說的「入口即化」的感覺。說實在的,我挺討厭一說美食就來「入口即化」,好像到哪兒吃的都是冰激凌一樣。換種說法,其實切開一塊煎好的牛排的手感就有很大區別,M9明顯感覺刀切下去更為順滑一些,口感上也更嫩是肯定的。吃多了從M5到M9的你一定能分別出我說的這種刀切感的明顯區別的。
開鍋 vs 煎牛排了
我懷疑前面那幾千字都是廢話,很多人真正要看的是這部分吧。我先說個正經事兒:煎好一塊牛排的方法有N多種,我只是說一下我這些年來煎牛排的心得體會,只是N多種的其中一種而已。各位如果還沒有煎過牛排的可以試試看,用其他方法的可以比較看看,也別太較勁,尤其是沒自己煎過牛排的人生導師們,冷靜,再冷靜!
首先,你得要有一塊原切牛排,一般來說賣進口商品的超市就有,比如ole,city這種,超市裡保鮮膜包著的牛排基本上都是1.5厘米的厚度——也不知道是不是零售行業標準。我個人嘗試了很多種以後最終定格在2厘米切片的牛排上。一方面是我的煎制方法比較簡單,太薄的牛排缺乏汁水,口感也一般,而超過2厘米厚度靠我的簡易方法又不太容易做好,所以2厘米是我個人極其喜歡的厚度。在超市生鮮牛排櫃檯前找到一個拿著屠刀的師傅,跟他說要切2厘米的就行。
練手的時候可以買西冷,我是更喜歡吃西冷,因為有一條油邊,而西冷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容錯率更高一些。對於煎牛排的時間有更大的誤差容忍性。所以2厘米原切西冷牛排,買一塊。如果不是馬上回家吃,就放速凍,牛排即使是真空包裝也會因為接觸過空氣而縮短保質期,所以雖然整塊的牛排進口進來以後的保質期是48個月,但切開後最好在3個月內吃掉它。
解凍,牛排的解凍一定是在常溫里完成的。千萬別動歪腦筋,也別拿出冷凍室直接放在自來水裡沖洗,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方式。就放在常溫里(我一般是隔夜從冷凍拿到冷藏,第二天從冷藏里拿出來放在常溫里半個小時)。然後要做的事情是拿廚房紙把常溫解凍後的牛排吸干。在解凍的過程中會有血水留出,這算是一個牛排排酸的過程。如果缺乏這一步,牛排煎出來會有一點點酸味——雖然很多牛排號稱是已經排過酸的。
兩塊不同批次的M7西冷來自兩頭牛
然後是腌制。因為不論是西冷還是菲力還是眼肉,本身面積不會太大,我嘗試過的M9的西冷,即便是算上飼養周期長(超過500天),切面大,但是單塊的重量也不會超過500克,所以用廚房紙反覆吸干以後不要用水沖洗就可以直接腌制了,而且不需要額外的各種調料,只要準備兩種東西:現磨的海鹽,現磨的黑胡椒(如果想比較兩種牛排的味道區別大不大,黑胡椒也是可以省略的),用海鹽和黑胡椒擦拭牛排的兩面,塗上少許橄欖油。
海鹽黑胡椒腌制M7西冷
海鹽黑胡椒腌制M9西冷
關於這個油,說一下:百度和知乎上到處都是告訴你,橄欖油屬於低溫油,所以不適合用來煎牛排,但貌似戈登大廚在家也是用橄欖油,而且我試驗過很多種油,不覺得橄欖油不適合拿來煎牛排,而且下面會告訴大家為什麼,雖然它確實是低溫油。煎牛排的油要注意一點是真的:不要拿本身有味道的油,例如豆油或者菜籽油。
腌制完的牛排放在常溫里別去動它,放個20分鐘左右就可以準備下鍋了。這裡,請準備一隻夾子,我曾經用筷子,但是當我的手被濺起的油燙傷了以後我就改用夾子了,一方面是穩定,一方面是快速,最後一方面是距離鍋子可以比較遠。下鍋前你要確認家裡有一隻平底鍋,並且直徑能放下你的牛排。當然也有人喜歡買條紋鍋,我個人不喜歡煎出來的牛排上一道一道的所以就用普通的平底鍋。開大火燒空鍋!這一步尤其重要,並且一直要看到空鍋冒出青煙來(這個和燒中餐好像有類似的地方,我們叫:熱鍋冷油),然後倒入少量的橄欖油,一旦倒入以後不要等油被加溫——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橄欖油也可以用——就把腌制好的牛排放下去,你會聽到美妙的滋滋聲,別動它,就讓它在鍋子里大火煎熬,時間控制在30秒!到時間後用夾子把牛排翻面,依然是大火,依然是30秒。然後把火調到最小,我的經驗是:2厘米厚的西冷牛排,30秒大火一面以後,緊接著1分05秒的小火正好把牛排煎到3分熟。到1分05秒以後翻面,繼續1分05秒的小火。列下時間步驟:
1)大火30秒,翻面
2)大火30秒,調小火
3)小火1分05秒,翻面
4)小火1分05秒,滅火
5)可以在滅火後用夾子夾住牛排立起來把脂肪帶煎一下,但也可以省略這個步驟
M7出鍋成品
M9出鍋成品
然後,把牛排盛到一個被加熱過的盤子里!這一步同樣重要。這是諮詢了幾位國內職業牛排製作高手以後得到的訊息。我的方法很簡單,在腌制完牛排後,把盤子放入烤箱200度烤10分鐘,當然也可以微波爐,但是切記時間別那麼長,我親手微波爆了一隻盤子。一般2分鐘足以。牛排放入盤子以後別急著切開。讓它靜置3分鐘。這一步同樣重要,因為這個3分鐘是鎖住牛排裡面汁水的3分鐘。說點科學的:牛排中的脂肪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它的熔點非常低,一般在攝氏30多度左右就融化了,尤其是高端的脂肪含量高的牛排,這也是為什麼高級別和牛是可以直接生吃的主要原因。千萬別再看百度或者知乎上所謂:壓一下牛排,壓緊了就不會流失汁水,或者其他漫無邊際的胡說八道了。牛排的汁水主要來自於牛肉里的蛋白質,蛋白質被加溫後會擠出水分,而煎完的牛排放置3分鐘等於讓蛋白質冷卻,在冷卻的過程中會吸收水分,這樣當你咬在嘴裡的時候汁水才會溢出。這種美妙千萬不能靠擠壓拍打,相反,擠壓拍打後的牛排會煎出牛肉乾的效果。關於靜置鎖住汁水,老外還做了個試驗,沒記錯的話可以搜一下優酷這樣的網站,有視頻的,區別挺大的。我自己也試過,確實如此。3分鐘不會讓牛排變冷的,吃的時候依然是熱的,牛排不是麻辣燙,不需要吃新鮮出爐滾燙的那種。
英國米其林三星廚師赫斯頓·布盧門撒爾(Heston Blumenthal,著名餐廳Fat Duck就是他開的),在視頻里展示牛排煎完後靜置的重要性
所以綜上:熱盆,冒煙鍋,大火鎖面,小火融脂,靜置縮水,所有這些就是在家裡用一口平底鍋煎2厘米厚的西冷牛排的所有步驟了。在小火煎制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口味放入一點黃油和百里香調味,我本人會放,但這個就完全依據個人口味了。好幾次黃油和百里香用完了我也就不放了,不影響大局。煎制過程不會超過5分鐘,就可以享用一塊好吃的西冷牛排了——當然最最最大的前提是買到一塊好的純血和牛西冷牛排,M5以上的級別。
280天谷飼西冷煎萬以後切開
M9出鍋鎖汁後切開
關於熟度,1分05秒的小火對於2厘米厚的西冷來說就是三分熟,每加10秒鐘變一個層級,例如1分15秒就是5分熟,1分25秒就是7分熟,2分鐘以上就是立豐牛肉乾。我個人推薦3分,但也可以從5分吃起,再熟我覺得就沒必要吃牛排了,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例如咖喱牛腩這種菜或者五香牛肉這種。
以上,是關於澳洲和牛西冷牛排在家怎麼吃的全部內容了,當然不可能囊括吃牛肉的全部,甚至無法包括吃牛排的全部,各位有興趣可以嘗試以一下,享受不灰色的人生。所有內容均為親測親做親吃,從吃280天谷飼一路走到吃M9的用嘴嘗出來的個人經驗。
※家居號那麼多,我們先推薦這個
※表態競猜期間,你可能錯過的頭條!
※比黃金貴得多!每克254,000人民幣,全球只有50枚的腕錶長什麼樣?
※包豪斯設計?限量座鐘?還是這款「水陸雙棲」萬年曆
※「炒冷飯」也要有資格!朗格買家們點評1815 Chronograph新品
TAG:ctime表態網 |
※瘋狂原始人獲得頂級寵物方法教程!
※頂級殺手被安排,極限反殺全程燃爆!
※肉裝排行中,反甲低級,魔女中級,而勝過不詳的它頂級無爭議
※少林、武當、丐幫三大門派,誰的頂級絕招最牛?分析後答案一邊倒
※沒有誰能拒絕頂級驚艷的「紅黑配」誘惑
※絕對的小眾手機,但是卻做到最好的安全性,頂級黑客都無法破解
※頂級殺手被安排,極限反殺全程燃爆!你看過嗎?
※十人九痔並不意外,最全的痔瘡解決方案,堪稱痔瘡的「頂級殺手」
※攻樓神器手雷墊底,三級甲丟了都行,但頂級的它是最佳攻樓裝備
※頂級教練之殤:為何魔力鳥魔力不在?
※N廠頂級勞力士款式大全 頂級復刻表 游泳無壓力 超級夜光
※俄羅斯絕不外銷的五項核心技術,震懾對手全靠這些頂級武器
※頂級超跑和它們令人智熄的開門方式
※金庸筆下,三大無法超越的頂級掌法,玄冥神掌只能墊底
※中餐廚師的頂級刀法到底有多厲害?
※被美國市場拒之門外 邁凱倫頂級旗艦是一款不能合法上路的性能車?
※高貴不貴 四款頂級品牌入門級腕錶推薦
※三款頂級品牌入門級腕錶推薦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軍犬,殺狼專用,屬於軍犬中的頂級猛犬
※阿森納主場被羞辱!炒掉溫格恐是錯誤,兩頂級門將低級失誤真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