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媒體人變投資人到創業者,緣創派老王親述成長史,萬字流水賬

從媒體人變投資人到創業者,緣創派老王親述成長史,萬字流水賬

以下為緣創派老王本人親述《轉載》

因為大家應該都比我年紀小很多,我先分享一下我當年最初的工作經歷吧。我是1997年高考,上的是大連理工大學,應用數學系。那時候互聯網還僅僅局限於大學內的實驗室和校園網。我是因為從小喜歡數學,所以去了數學系,但數學系的功課相對最多,因為是需要大量練習的,我比較喜歡自由支配時間,並且當時我其實已經是第一代中國互聯網的用戶,先接觸了這個當時被大人們視為異類的東西,我記得當時傳統媒體就兩個意見,科技類的說互聯網會很重要(但有多重要也說不清楚),社科類媒體就說互聯網毒害青少年。

於是我成了第一代被互聯網毒害的人。大學二年級,因為我在學校上網太勤奮,遠比上課還勤奮,就被學校勸退了。1999年,我從大連回來,到了家裡沒法交代啊,哥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從來沒掉出過年級前五名,數學競賽都是第一個交卷還滿分的主兒,突然給家裡來這麼一個驚喜,你們懂的。當時開了一個家庭會議,討論對我的處理意見。我說要去北京做互聯網,家裡所有人反對,說互聯網是什麼鬼東西,你果然被毒害了。

1999年,網吧里上網30元人民幣一小時,當時30塊錢的購買力應該相當於現在的200塊。你們那時候還在上幼兒園吧?哥哥就被毒害了。

最終會議結論是,我重新參加高考,任務是必須拿到大學畢業證+學士學位證。我以當年來不及報名高考為由,做了個折中的選擇,我參加了成人高考。

在離家很近的秦皇島,上了一所河北省當時唯一的全國重點大學(家裡的要求必須是重點大學,OMG),在計算機系混了三年拿了證書,至於為什麼是三年,嗯,我提前把學分修夠了,趕緊去了北京。

順便說一個很2的事情,我最初上QQ的一個月,註冊了一堆5位號碼,當時還叫OICQ,但因為當時的騰訊在安全機制上就有很大問題,每次上網我們都是重新註冊一個號碼去用,把原來的號碼丟掉。現在突然覺得丟了幾個億。扯遠了,虛擬資產的問題以後再說,說多了也都是淚。

我2001年開始,就為來北京做準備,先是在網上自己學了很多網路方面的技術,還翻譯了一本當時比較流行的《Cisco網路學院教程》,因為這件事,我參與到一個網友的在線工作室,他當時在線上組織我們這些人給他打黑工,他從機械工業出版社接到一些翻譯外文書籍的活兒,然後轉包給我們,剝削一半,我是學生嘛,我覺得能有經驗值就很重要了,能參與這件事本身比賺錢要重要的多,所以在很多人猶豫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就接了。

我幹活的時候,很多網友在那兒跟我討論,說什麼這人多黑啊什麼的,大意就是他們覺得賺得太少被剝削太狠了,不願意干。他們還嘲笑我,說我就是個SB。2002年4月15日,我用干翻譯的錢在北京南城租了一間30平米的小屋子,跟我當時的女朋友一起成了北漂,女朋友當時先找到工作,因為我那年是沒畢業證的,所以就只能繼續打黑工,白天女朋友去上班,我在家做翻譯,晚上她回來,我把晚飯做好,繼續當翻譯。那年5月是我最玩命的一個月,翻譯了700頁,賺到人生第一筆1萬塊。

2002年5月底,我準備了一份簡歷,我當時看到很多同學和同齡人在做簡歷的時候,寫一大堆然後列印一大摞,我自己是只寫了一頁WORD,就完事兒了。他們不理解,說你簡歷寫得太簡單了。我說TMD我們本來就是一學生,你還能寫成神么?一頁還不夠啊?你把學校教的課程都寫上?我靠,我懶得寫,我覺得寫了也沒用。人家就想看你能幹啥,會幹啥。

當時夏天每周在國展(現在東北三環內的老國展已經基本不用了吧)舉辦人才交流會,我大概去扔了一圈簡歷。因為當時不是先做了幾個月翻譯的活兒么,就覺得想做編輯,於是也就只投什麼報社、雜誌社、出版社。然鵝,發現這些單位都不在國展招工。於是我又到網上,那時候已經有51job、ChinaHR、zhaopin.com這三大招聘門戶,我就挨個發了一圈。然後就在6月份接到了10來個面試通知。

很多同學說,找工作很難,還抱怨說越來越難。我告訴你們,十多年前,也是一樣的難。我當時聽到的一個很勵志的故事是,我前女友有一個同班同學,為了去一家心儀的4A公司,通過各種方式投遞各種不同版本的簡歷,到這家公司的各個部門去面試,累計面試28次。最後他進了這家公司。

古人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嗯,你如果沒成,說明還不夠狠,沒那個死磕的勁兒。我當時就記住了這個案例,6月我已經回秦皇島去完成畢業設計了,但是每個周末都到北京不斷面試,只要有任何一個面試機會,我都要來一趟。然後在6月底,我就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當然,繼續打黑工,我沒畢業證。

我的第一份工作純粹是運氣,那是一個當時8個人的小雜誌社,剛剛創刊半年不到,算是個初創公司吧,雜誌社的社長是因為看到我曾經翻譯過一本網路類的書籍,還是Cisco的官方教程,所以讓我去的,因為她認為這樣至少我懂網路並且也英文不會太差,其實我連四級還沒考。

去了之後,領導讓幹嘛就幹嘛,領導不讓乾的,我也學著干,因為我好奇。我覺得,好奇心才是學習的唯一動力。我用了4個月時間,就知道雜誌是怎麼做的,包括了內容編輯、發行、廣告銷售。因為是小公司,所以我有機會接觸到所有的事情,他們因為我是最小的,所以也都以看待一個學徒的方式來對我,我覺得挺好的。

回想起來其他細節都已經不重要了,就是有兩位從上級單位被貶謫下來的超過40歲的老記者,在日常吐槽中,偶爾有一些對我的提點,我覺得非常有用。他們提了一句話,我後來也不斷在很多富有經驗的前輩們口中得到。我今天還是把這句話給大家:年輕人,40歲之前別想著賺錢,你40歲之前賺得越多,將來成就越有限。如果40歲之前不賺錢,那麼到了40歲之後,也許你發現不用去想怎麼賺錢,賺錢的機會就來自己找你。

如果年輕時候光想著賺快錢,那你可能就鑽到錢眼裡去,光盯著那點兒工資,忘記了你作為一個年輕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我認為,年輕的時候就是需要成長,你比別人成長更快,你就有機會贏在未來!而成長的機會與工資往往可能是倒掛的,大公司願意出比較高的薪資去養著你,但大公司一定不願意培養你,因為對大公司來說,找的是能用的人就行。

我這第一份工作,做了8個月,其實,在第6個月的時候,我就想走了,因為我覺得這個單位基本上沒有讓我再學習到什麼新東西的機會,或者說,我希望自己學習速度加快,而這個地方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陳舊的思路的傳統媒體,並且隸屬一個大的國企媒體集團,我發現自己再也很難學到東西,就想跳槽了。

我從第6個月開始對外投簡歷找工作,一個多月就面試成功了第二份工作。第一份工作的雜誌社,是每月出一本雜誌,所以節奏比較慢,我當時拿的工資是4000塊人民幣,並且因為是打黑工,就沒有任何的保險什麼的,所以大家今天提到的什麼三險一金五險一金,在我們那時候根本都是扯淡。但我從來沒覺得我人生走到後半截還需要社保來給我提供什麼保障,所以從來沒覺得那些有個毛用。

第二份工作,是一個報社,周報。每周出一份報紙,所以工作節奏明顯加快了一些,而我去那家報社的時候,正是他們前面大量流失了一些人,所以我這個剛剛工作半年多經驗的新人,他們也招進去了,並且給我開的薪水還漲了,底薪是3000,但根據工作數量/質量,我每月還有稿費津貼和獎金什麼的。

我記得我去的第一個月是熟悉環境,第二個月就拿到了將近7000的薪水,當時是我工作的第10個月,有種一夜暴富的感覺,哈哈。然後我繼續更加玩命的工作,在第五個月的時候,我甚至拿了1萬2的薪資。然後,我發現這個工作對我來說實在是沒啥挑戰了,因為整個雜誌社裡,年紀最大的也就比我大不到10歲,就是30出頭的一些人,而他們大老闆不在北京,這個雜誌社是民營單位,總部在成都,所以說我第一份工作是在國企的小部門,第二份工作是在民企的北京分部。

這個報社有50多號人在北京,但是辦公室氛圍非常操蛋!我當時是個新人,不太懂。我以為自己努力的工作了,拿到獎金,也應該是很爽的事情,結果發現,因為大家都不努力,所以大家平均的薪資水平是在5000左右,因為做記者有車馬費可以拿,所以他們主要靠這些外快,我這種努力寫稿的,反而成了異類。

所以在這個單位也是工作了半年,我就發現自己是一個最努力工作又最不合群的新人,我當時就知道我必須得走了。這時候遇到了一個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我半年前第一次想跳槽的時候,當時曾經給整個行業里最牛的一家報社投過簡歷,但石沉大海了,顯然我這種新人是完全不夠格的。但我居然在第二個單位工作了半年的時候,又接到了那家行業龍頭媒體的HR的電話,對方問我,你現在找到工作了嗎?我說你們這也太不靠譜了,都半年了才來問,我當然找到啦,她說,哦,我們是有個簡歷庫,沒事兒掃一掃,所以你現在被掃出來了,請問你還想來我們這邊面試么?我們最近又需要招人。我說,我當然想去啊,怕你們不招。

然後我去面試,第一次面試還遲到了,被單獨帶到一個小屋筆試,因為遲到了不能去大會議室參加筆試,會影響其他人,所以沒人監考!我自己在那個小黑屋裡剛坐下,另一個遲到的哥們兒也進來了,我倆大眼瞪小眼。筆試,4張試卷,2小時。跟我在同一個小黑屋的那位同學,看了看試卷,隨便寫了幾筆,然後罵了句什麼,就走了。

我TMD也是痛恨考試的,但是沒辦法,誰讓這家報社是當時的IT行業第一大報,是我的夢想呢,那可是IDG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個公司,連年中國報業十強中唯一的行業報紙啊,擦,就相當於IT圈的華為,互聯網的騰訊啊。

我把試卷答完,最後一道題,是英文報道翻譯成中文。我當時已經不看英文一年多了,雖然哥曾經翻譯過一本書啊,但是,真TMD。幸虧我當時帶了一個文曲星,你們上小學的時候用過這玩意兒沒有?就是電子詞典。然後,過了漫長等待的兩個星期,接到一個電話,說你可以來複試了。複試是跟報社裡準備招人的網路通信版塊的主編談,來的時候,主編放了我鴿子,是副主編跟我聊,半小時讓我回去等消息,因為他也很納悶兒,他都不知道主編想招人。

回來又等一個星期,主編在了,這次我早晨9點就去了,等到中午11點半,主編約的是11點,但是我想,萬一跟上回一樣,我來了,她走了,我就又白來了,而且時間越久越不利於我,誰知道還有多少人在等著面試啊,一個坑啊,就一個坑,別的蘿蔔來了就佔了。

主編跟我說,上次是臨時出差去美國,一個星期回來。所以我很幸運,這周內她沒來得及見另外的其他候選人。她跟我聊了一個小時,大概是因為覺得我不醜吧。說讓我見見報社總編輯。當天中午我在報社的食堂吃飯,下午就等總編輯召見。總編輯是個小老頭(後來成了我的忘年交),他一開口我的心就涼了半截兒,他對那個版面主編說,你還要招人啊?你那個板塊已經是人最多的了。

我們那個主編說,其實我就是想先招個懂網路的實習生,現在的編輯都是學新聞出來的,記者都是學中文出來的,沒有懂網路的啊,於是我當年翻譯了一本網路教材的事情又被當成了有力證據。其實哥當年還是挺青澀的。後來那個總編終於鬆口,說,算了,實習生嘛,那就先來試試。

於是,已經有過兩份工作經驗,累計16個月工作時間,北漂將近兩年的我,被當成實習生招聘進去。這個報社很牛,很多人削尖了腦袋都去不成。我本來入行IT媒體的時候,計劃是到第5年能有機會到這樣的報社,就可以了。

然後發現這個很偶然機會讓我提前了好幾年。我當時就決定要趕緊快速學習,別掉隊,生怕實習期結束被人家給開除了。

第一份工作8個月,每月4000元穩定的月薪。第二份工作8個月,每月7000~12000浮動的月薪水平。這是當時我的情況,運氣算很不錯,那是2002年~2003年啊。我很多大學畢業的同學去了華為,剛開始也沒這麼高,但是我的第三份工作,就是這個1輪筆試+3輪面試的新報社,給我開出的工資是:1200元

如果換成各位同學,你們覺得,你面臨這樣的選擇題,你是去還是不去??所以,你的選擇?我當時,還是好好的猶豫了一下的。

兩種說法:

1、給你工資高的,當然匹配了你的能力;

2、需要的是學習,工資不重要,將來都能賺回來的。

我當時的女朋友,月薪剛剛漲到6千,而且兩邊家裡在討論結婚買房這些問題了,最終我們一起做了決定,我還是去了這家新單位,其實對我來說,倒不是很大的選擇困難,主要是家裡的看法。

我父親很開明,他不管。我母親認為我如果活不下去了,大不了再給我點兒生活費。我當時的女朋友認為那家報社太牛逼了,不去一定會後悔。所以跟家裡討論一下,第三天就趕緊給那個報社回復說我馬上可以入職,哈哈。因為第二家報社也是打黑工啊,沒有任何手續需要辦理的,不過我還是花了小半個月時間做交接和收尾工作,人在江湖飄,不能留尾巴。

到了那個新報社,拿1200的工資,拿了半年,試用期就是半年,因為我一直寫不出一篇讓大家都滿意的好稿子,所以人家就不給轉正,我當時都覺得,我那個領導其實就是想低成本用實習工。

後來我又想,能進這麼牛的報社已經可以了,每天見到的都是原來在紙上印了名字的牛人,現在我還有機會把自己的名字也印上去啊,靠

我覺得在那報社的每一天我都是賺的,因為我有機會跟那些比我牛太多的人在一起,哪怕什麼都不做,我都應該能沾到一點點仙氣兒吧。

當然,不努力也不行,萬一半年下來轉正失敗了,就成笑話了,我從小還是挺驕傲的。

我在報社的第5個月,終於有機會獨立去採訪一個選題,因為那個選題沒人願意做。這是周報,但寫作周期可以最長到兩三周,也就是說,你可以提前將近一個月準備一個選題,什麼時候寫好了,什麼時候去發,只要發的時候還不過時就可以。

有太多年輕人,等了三個月,看不到機會,就放棄了啊。

當時跟我一起進那個報社的,確實有很多人不到半年就撤了,他們走的時候,理由各種各樣,覺得這裡賺錢太少,覺得這裡不像來之前想像的那麼好,來之前都想得很好,距離產生美啊。

我在第5個月,寫出了進這個報社之後我的第一篇封面報道。當時報社裡的員工普遍是30~50歲之間的,新聞系、中文系畢業,甚至1/3是研究生畢業。我就是一個成人高考的,剛剛拿了畢業證的,二流學校的混混。然後,他們說我寫得還挺好,跟他們都不是一個思路,我說,對,我是學計算機的。

然後在6個月底線日期來臨之前,轉正了。工資馬上就漲了,漲到2000。鑒於之前我兩份工作都是只有8個月,領導在轉正的時候專門跟我談話:小王,你之前跳槽太頻繁,這次轉正,你估計能幹多久啊?不會8個月就又走了吧?我說,老大,你見過專門降薪來工作的么?而且我降薪幅度超過80%。她很滿意的說,那就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於是我在這個報社呆了將近兩年。我走的時候,就再也沒投過簡歷,從那之後,都只有別人挖我的份,我不用再找工作了。

這個報社裡,氛圍就非常好了,一個好的單位,生存壓力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並且大家也都有足夠多的事情可以做,沒有時間去想太多勾心鬥角的事情。上百人的報社,我每個月平均至少霸佔一期的封面文章,原因很簡單,我還是按我喜歡的套路去寫我喜歡的東西,並且不管別人怎麼看,我都堅定的認為互聯網是未來。

我最後走掉,也不是因為覺得在那裡學不到太多東西,而是因為我覺得傳統媒體真的沒什麼未來,我得為我自己的將來考慮了。那時候我工作超過3年,相對考慮的東西比原來還是多了很多,剛開始的兩份工作,其實還是啥也不懂的。

後來想想,其實我也許應該繼續在那個報社再多工作一兩年的,那樣我的基礎可以更紮實一點。所以,我們的偽90後老王的真實年齡??

這樣在媒體3年,正趕上blog在國內興起,我因為在一個相對很牛的行業媒體里,也有很好的資源,加上我喜歡獨立思考,寫的東西總是跟別人不太一樣,所以順理成章的成了第一代IT類博客中稍微有了點名氣的一個,當時就開始傲得不行了,覺得自己突然什麼都懂了,按今天說,成大V了,還不到30歲啊,江湖大佬也偶爾請去喝茶什麼的。今天想想,就是個2B青年。

那時候有一波風潮,叫web2.0,我們這些博客們,是第一批吹鼓手。

於是在2004年底,我跟報社裡一個同事鼓搗了一個小產品,是PC上的一個客戶端。我們兩個都沒從報社離職,一邊繼續當記者,一邊做這個小項目。因為我比較早的認識了蔡文勝,當時就跟蔡講了我們做的這個事情,當時的蔡老闆,也很青澀的,當即決定投一筆,做了我的天使投資人。

第一次創業,應該說,基本上踩了所有初創時候可能踩過的坑,產品問題、技術問題、合伙人問題、投資人問題、融資問題、節奏問題、轉型問題、堅持的問題。

其實,我們當時創業都還算是明星創業者了,因為我跟我的合伙人都算是行業里的大V。

然而這個項目一年多就失敗了。好在,也沒虧蔡老闆太多錢,後來我幫了他很多忙,幫他賺了很多錢,也就算還了人情債吧。

我在2005~2007,經歷了自己創業、到一家創業公司負責市場部門,相當於是兩次初創的經驗。2007年下半年,我跟搜狗的市場總監,也就是當年最早推輸入法的那個人,我們倆成立了一個皮包公司——專門為創業公司做市場推廣顧問服務,這個相當於又是一次創業了。

2008年,啟明創投通過獵頭找到我,邀請我去給他們做了一年的互聯網項目顧問,啟明是07年開始做的,我去的時候,也相當於是他們這家VC的初創期。現在的啟明創投,已經是頭部VC了,國內美元基金如果排一個名次,TOP10里其實是一定有他們家的。

給啟明做了一年顧問之後,覺得實在做什麼都不來勁,給他們推項目,他們都很慢熱,我就知道這不是我想要的,我就斷了去美元VC的念頭,我還是喜歡在最早期的階段去接觸那些初創的創業者,在他們最難搞的時候,去幫他們一把,我覺得這是我的基因了,就不打算為了工作或者薪水這些因素去改變自己的興趣和志向。

舉個例子,2008年,我找到上海一個項目,叫天天動聽,這是一個手機上的音樂播放器產品,當時還只是塞班的版本,團隊是10個人,剛開始做一年,我建議啟明創投拿下,啟明看了看,說沒有商業模式,就沒投。後來5年後,這個項目以上億美金賣了給阿里。

2009年初,我引薦美圖秀秀給啟明創投,還專程帶啟明當時兩位合伙人飛去廈門跟蔡文勝聊,當時啟明還是覺得只有用戶,沒有商業模式,而當時的美圖秀秀,團隊也是10來個人,都在老蔡那邊孵化。那時候用戶已經幾百萬了,啟明沒有投。過了幾年,啟明創投在美圖估值1億美金的時候終於投了B輪。

我那時候就明白,我應該專註於我自己對早期項目的看法和判斷標準,而不要去管這些所謂的高大上的VC們的邏輯,他們的邏輯沒錯,只是他們跟我不在一個世界裡,我是真的生存在創業者的土壤中,他們是資本追逐利益規避風險的既定策略,都沒問題,說白了,就是大家不對盤。

你們如果真的懂了初創者的世界,就能理解,為什麼那麼多傻逼項目也拿錢拿得很容易。其實每個VC也都是正常人,別包裝起來,沒意義。裝逼有毛用?好的VC,也只是相對來說在自己的策略面上賭對了幾個超高回報率的項目而已。

市面上那麼多牛逼的公司,卻沒有每一個都拿了所有一線基金的錢,恰恰說明,每個VC都有自己的盲點,也都有判斷錯誤的時候。別神化他們,都是人,沒有神,這個圈裡有人業績比別人好一點點,也只是走了狗屎運而已。

如果說,排名前20的VC都是對的,那麼就應該排名前50的上市公司里全部有他們的股權才對,但是,你們看看,有沒有這樣分布?

大家要理解風險投資,風險兩字在前面,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可以正態分布的市場,說白了還是賭場而已。

我在2009年末,兼職給IDG做了兩個月的垂直市場分析,然後就被當時從百度跳槽去盛大的一位高管兄弟推薦,盛大投資部想讓我去給他們再做一年的顧問,我當時以為,我這輩子就這樣每年給一個公司做個顧問,就可以混混日子等著退休了。

盛大投資部是2009年12月初給我發了口頭的offer,我跟盛大的首席投資官聊了倆小時,他就讓我等他們走流程,然後2010年初,我去越南玩了半個月,回來的時候,盛大的內部流程還沒走完,不過我也沒著急,反正是兼職的,顧問嘛,正好快春節了,等過完春節再簽正式的顧問合同就成。

結果,我從越南回來剛兩天,就接到周鴻禕的簡訊,他問我在幹嘛,我說閑著,在家。他說,來聊聊,明天見。我就第二天去了360公司,跟老周聊了倆小時。老周當時教育我說,你這麼年輕,剛30歲就想退休了?我都快40了還沒想過退休!

他說,360準備以公司的名義做對外的投資,問我願不願意過去跟他一起做投資。我說我已經答應盛大投資部了,流程也走了一半,盛大給的要求是讓我獨家給盛大做顧問,不能再為其他人服務。老周是很強硬的,他說,你跟著盛大這種公司有什麼前途!我說,也是啊。

老周讓我回家考慮一下,儘快給他答覆。不過連工資都沒講給多少。盛大當時給的顧問費是年薪40萬,不用上班,每月跟他們線下開會一次。

我上午跟周鴻禕聊完,中午就回家吃飯了,然後午飯還沒吃完,就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手機打來的,對方說,她是周總的助理,周總安排她來安排我入職的事情。納尼?!我沒說過我已經答應了入職啊!我跟她說,我還在考慮中,並且我有一個之前已經答應的offer,還沒推掉balabala。她直接打斷我,說,周總給我的命令就是讓你入職,兄弟,你別讓我難做啊,至少你來一趟嘛,咱們倆聊聊先?!

我那時候還沒學會拒絕於是第二天又去了一趟360公司。進去的時候發現人家拿了一份協議等我簽,工資那欄是空著的,她問我工資要多少。我說你們這真的是綁架。

後來我知道這個綁架我的是360的人力資源副總裁,並不是什麼老周的助理。說實話,我當時被震驚了。我覺得,這麼一個執行力高效的團隊,怎麼可能不贏啊。所以我馬上給盛大的首席投資官朱海發同學發了個消息,說我不能給你們做顧問了,並且直接把周鴻禕搬出來背鍋,我說周鴻禕昨天給我發了個簡訊,今天讓我辦入職,你們盛大兩個月前給我的offer現在沒走完流程,兄弟我實在不好意思啦。

那個HR副總裁姐姐,問我,大兄弟,你工資要多少合適啊?我說工資不重要,股票呢?我知道你們360早晚要上市的啊,而且昨天老周跟我說了,要送我一點股票做見面禮啊,雖然他說的見面禮不知道是多少,但必須是有股票的啊。那姐姐說,股票不歸她管,這個公司有統一規定的,我去問問他。

過了一會兒,她跟我說了一個數字,說是老周給確認過的數字,我沒概念,我說這麼多股票值多少錢?她說她也不知道,我說好吧,那我也不管了,簽了吧,對了,工資呢?這姐姐問我,你想要多少?我跟她說,之前跟盛大談好了是做兼職的顧問一年有40萬顧問費,360這邊怎麼給,你們看看多少合適呢?她說,盛大只有顧問費,沒有股票啊,而且,盛大是已經上市了,就算給股票也不知道能不能漲上去,360還沒上市呢,上市一定漲吧,我說那倒是的。她又說,360還沒上市,還是個創業公司,所以工資這塊我們也就給個基本生活費吧,我說那是多少,她問我,多少錢能養活自己,我說每月不能低於2萬塊吧,我老婆又不上班的,全靠我一個人養活家裡了,她說行,就這樣吧。我就簽了。然後,一直到上市之後我才漲了一點點工資。

於是,我隨便簽了一份賣身契,又降了一半薪資水平,還拿了一些不知道數字的股票。

我當時的想法是,周鴻禕是中國互聯網行業TOP級的領軍人物之一,我之前跟過蔡文勝,學習了很多,現在有機會,可以換周鴻禕來跟幾年,也應該能學到更多東西,至於其他的,都無所謂了。其實,2006年我的收入水平就超過每月2萬了,那時候的兩萬塊,購買力還是可以的。到了2010年,甚至2011年,我都一直沒漲薪,但我的經驗值正刷刷的漲啊,我當時是直接向周鴻禕一個人彙報的,這在已經500人的360來說,也都不是很常見的機遇。

我2010年初加入360,到我2014年5月初離開,360從500人增加到5000人規模,從一個未上市的創業公司,到完成去美國上市並市值超過100億美金,我覺得這個階段學到的東西又不一樣,這對我深入理解管理和戰略有很大幫助,因為需要一個舞台去驗證,這個機會基本上是唯一的,因為當時除了盛大已經有獨立的投資部,國內其他互聯網公司其實還都沒有開始做投資,360是第二家有自己獨立投資部的公司,並且也是唯一一家在上市前就有了投資部的公司,而這個投資部是我從零開始建立的,光是這個經歷我覺得就可以值回所有票價了。

從360出來的時候,我自己投了幾個早期的種子輪項目,然後很快就全職操作了其中一個,也就是緣創派,去年從緣創派的社區模式又延伸成一個更深度的社群服務,就是投緣幫。做的事情都是一樣,就是在最初創的階段給創業者提供一些幫助,原來緣創派是幫創業者找合伙人,現在的投緣幫是更系統化的一整套做法,投緣幫本身就作為一個合伙人的形式,與初創者綁定在一起創業。

在國內,對超過2萬多創業者做深度接觸和訪談的人,我估計沒幾個了,我一直是個趴在一線干這種臟活累活的人,但挺有意思的。我覺得創業的樂趣就在這裡,如果一個公司已經達到相當的規模之後,除非你能從核心策略層面參與,否則就沒啥意思了。而初創公司,每天都遇到新的問題,每天都要挑戰自己,每個人都要參與到所有的難題的解決過程中,這就是最有意思的。

簡單總結一下,我覺得可以下班了哈。

1、趁年輕,大家多找學習的機會,漲經驗值比漲工資重要,40歲之前經驗值比錢更值錢,40歲之後,你的經驗值就會大把變現。

2、這個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一定不是靠工資攢下來錢的。

3、結合上面1/2兩點,如果年輕人想賺錢,就恰恰要先放棄當前的錢。

4、學習的時機,學習的速度,跟什麼人學習,這些是最需要考慮的。

5、一定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否則你很難堅持,不能堅持的話,你前面的努力就全浪費了。

6、發現自己不能再吸收新的東東,就要警惕,一是你所處的環境是否已經不利於你學習了,二是你自己的心態,是不是有驕傲自滿的傾向了?

7、創業是一種心態,有這種心態,即使是在打工的環境中,一樣可以創業,創業就是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不斷提高自我認知的過程。這個可以看看老周的言論,有講過很多,我很認同,其實我在360,雖然是一個幾百上千人的大公司,我一樣是在創業,我把投資部作為我創業的陣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遞遺主 的精彩文章:

TAG:愛遞遺主 |

您可能感興趣

比馬雲瘋狂的創業者,未來的世界首富,谷歌創始人願把遺產送給他
「量品先生」孫維:一個擁有詩人情懷的創業者
寒冬之後的創業路在哪裡,我們問了這些最接近創業者的人
技術人創業者夏粉:用 AI 創造 AI
投資人vs創業者,放手和聽話到底誰才是對的
「春暉」創業者說:霍建文——異構多機器人災害信息
夜神獵人:讓自由創業者擁有更多選擇實現目標
從大學老師到 AI 創業者,雲從溫浩這 5 年的一些思考
馬云:困難時只有具備企業家精神的創業者才能活下來
致中國創業者:寂寞冷寒,夜路漫漫,創業與愛本是人生的修行
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有多少創業者,成了「半截英雄」
獨家|學過中國歷史的 Lyft COO:給大學生、創業者,和職場人的幾句話
動漫創業難不難77動漫幫創業者贏回第一桶金
《創業時代》就算沒有楊穎,也足夠讓創業者失聲痛哭
「沒有女性,就沒有阿里巴巴」,馬雲將出席全球女性創業者大會
從短視頻之父到競答遊戲之父:天才創業者之死
傅盛:定義場景、做好落地,是AI創業者最大的機會
俗語說:「賺熟人錢,吃生人飯」,啥意思?底層創業者不妨一看
一位醫療 AI 創業者的自述:這個行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產品?
創業者的十三大敗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