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演算法嗎?KK關於人工智慧的探討
美,是演算法嗎?
創意是一種機械過程。
人工智慧將幫助我們定義人性。我們需要人工智慧來告訴我們,我們是誰。
每一次,當機器人的表現比我們更好的時候,「像機器人一樣」的比喻就向著褒義的方向更近一步,變得越來越有價值,越來越被我們羨慕。
下文選自喜馬拉雅FM付費專欄《KK對話未來》。
前幾天,湛廬文化給微軟小冰出了一本詩集,叫《陽光失了玻璃窗》。
你知道微軟小冰是誰吧?她是微軟的人工智慧機器人。《陽光失了玻璃窗》這本詩集,一共收了微軟小冰寫的139首現代詩。不過有意思的是,小冰寫的《陽光失了玻璃窗》這首詩,並沒有收錄在這本詩集里。據說,這首詩是小冰以前以匿名的方式,發表在網路上的。我從網路上找了出來,給你讀一下:
「
陽光失去了玻璃窗,
徜徉的蒼蠅,
也變得彷徨,
明天——
是在陽光照射的方向,
還是陽光來自的地方?
」
我不知道你聽了這首詩有什麼感覺。今天早上我在路上回味這首詩的時候,竟突然想到了另一首很有名的詩——《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當然,小冰這首詩的意境可能遠遠比不上徐志摩的詩,但是我從小冰的詩里,還是體會到了一種比較複雜的味道。尤其是裡面這句「徜徉的蒼蠅」,讓我感到一種很無厘頭的味道。這本詩集一出,很多人都覺得,人工智慧已經侵入到了原來我們以為人類神聖的領域——藝術。
《摩根》電影劇照
類似的例子,還有去年IBM的沃森(Watson)給福克斯的恐怖電影《摩根》(Morgan)做預告片。《摩根》本身就是一部關於AI的恐怖電影,福克斯竟然請了IBM的人工智慧來給這部電影做預告片。當然,你也可以把這些案例看作是人類和人工智慧合謀的行為藝術。不過,我們還是被迫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藝術,或者說我們對美的感知/認知,到底是人類獨有的,還是說也只是一種演算法,可以被機器學習和模擬?
關於這個問題,我很驚奇的發現,中國南宋詩人陸遊已經給出了答案。他有一句詩:「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好的文章已經存在在那裡了,寫作技巧高超的人只不過是偶然間發現了它而已。
凱文·凱利(KK)對這個問題有他的答案。最近,他在機器人峰會上的演講中有這樣一張PPT,上面寫著:「創意是一種機械過程」。什麼叫機械過程?就是可以按照規則和步驟,一步步做出來的,或者換個更直白的說法——創意,就是一種演算法。
你可能很難接受這個事實/說法。那讓我們還是用AlphaGo的例子來詳細說明一下。
AlphaGo剛剛戰勝了世界冠軍柯潔。柯潔在賽後的採訪中,談他對AlphaGo的感受是,他認為AlphaGo已經接近了圍棋的上帝。我們知道,圍棋之所以被稱為一門藝術,就是因為它的規則極其簡單,但它的變化幾乎是無窮無盡的。AlphaGo在對弈中也不可能精確計算每一步的結果。在很多步驟上,它需要像人類一樣,對棋子位置的重要性進行評估,做出一種類似於人類直覺的判斷。也就是說,人類的直覺是可以被演算法模擬的。這種模擬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搜索演算法。當然再往深講,你可能需要學習一些人工智慧的專業知識。
說到這兒,你可能會想,下棋,儘管我們把它稱為是一門藝術,但它更接近於一種計算。人工智慧在計算上超越人類可能並不稀奇,你可能更關心,人工智慧有沒有可能具備人類的情感,或者說,性格?
KK認為,機器可能更容易具備情感,因為情感並不要求很高的智能。想想我們養的寵物、小動物,它們很容易就跟人建立起深厚的情感來。情感的內部機制我們還不是完全清楚,但至少我們已經知道了一些,比如說,多巴胺可以引起人的幸福感。如果我們不去看這些內部因素,而是從外部環境去考察的話,那麼情感的產生很可能是一個比較簡單的過程。
首先,情感需要交互的對象。如果沒有交互的對象,就不太可能產生情感。一個孤零零的人,如果從來都沒有跟別人打過交道,那麼他可能連孤獨的感覺都不會產生。
其次,情感需要一種自我強化機制,通過外界對自己行為的反饋來強化自己的某種行為模式。
第三,模仿也會對情感的形成和傳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不管是交互也好,模仿也好,自我強化也好,這些行為其實都是機器很容易做到的,換句話說,是可以用機械的過程來模擬的。
關於機器能否具備人的情感和性格這件事情,我推薦你看一部科幻電影,叫《超能查派》當然,這部科幻電影並不能回答這個問題,但是至少它從這樣一個角度來去描寫將來的人工智慧,我覺得還是蠻獨特的。具體的故事情節,我就不在這裡劇透了。
到這兒呢,我們已經說過了,創意和情感都是可以被演算法模擬的。回到我們今天的話題上,人類對美的感知、對藝術的認知,是不是也是一種演算法呢?
我想,答案也是類似的。儘管我們對美、對藝術的認知可能要複雜得多,但從機理上來講,也是可以被演算法模擬的。如果開個腦洞的話,我會認為,人類對美、對藝術的認知,是刻畫在人的基因里的。基因是什麼?基因就是一種演算法。只不過這個演算法的複雜度太高了,我們到今天都無法理解。
我為什麼會認為,美是刻畫在我們的基因里的呢?
一個佐證就是,我們對美是有一種共識的。每個人對美和丑的認識,不會有特別大的差別。另外一個佐證就是,從時尚的角度來講,我們都知道,流行是有周期的——一種款式,一種服飾,可能每隔多少年就會重新流行起來。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說,美是有模式的,有規律在裡面的。模式和規律,都是可以用演算法來表徵的。
同樣,我們人性當中那些特別感人的成分,比如說,犧牲精神,這些東西也都是刻畫在我們的基因里的。這也是說,我們為什麼對人類永遠保有一種樂觀的態度。因為人類的基因當中,已經刻畫了這些高尚的成分。這些高尚的成分,可能並不是為了崇高而崇高,而是為了人類的生存和延續。如果沒有這些高尚的成分,我們人類很可能不會走到今天。所以,儘管人性中有這樣那樣不好,有這樣那樣的醜惡,但同樣人性中還有這些高尚的成分。所以,我們對人性、對人類,一直持有樂觀的態度。
KK在《必然》中有一段關於人工智慧和人性的精彩論述:
「
我們一直在重新定義,什麼是人。在過去60年里,我們曾經以為是人類獨有的行為和天賦,一次次被機械過程所複製。我們不得不重新考慮,我們到底與其他物種有何不同?每一次我們承認,下棋、開飛機、作曲乃至推導數學定理並非人類獨有時,我們都會感到痛苦和憂慮。在未來30年里——也許是100年里,我們都會陷入這種曠日持久的身份危機,不斷自問,我們到底優越在哪裡?如果我們既不是唯一的工具製造者,也不是唯一的藝術家,甚至不是唯一有道德感的物種,那究竟有什麼是我們獨有的?最具諷刺意味的是,人工智慧帶給我們的最大益處,並非效率的提高和經濟的富足,或是科研的新方法,而是幫助我們定義人性。我們需要人工智慧來告訴我們,我們是誰。
」
最後我們再來聊一個小話題。在以前的節目中,我們說過,人工智慧是不同於人的一種智能,用人工智慧來完全模擬人的思維和智能也幾乎是不可能的。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推論,即便人工智慧具備美的感覺,具備對藝術的認知,那它很可能也跟我們人類對美和對藝術的認知是不同的。接下來一個問題是,不同的美之間有沒有可能溝通和交流?我想,答案應該是肯定的。人工智慧在模仿人類這方面的例證我們已經看到很多了,同樣,人也在向機器模仿。比如說,太空舞/太空步,其實就是人在向機器學習一種美。也許真的應了那句話,唯有藝術沒有疆界。
※想知道比特幣因何7年漲了百萬倍?《凱文凱利對話未來》給你答案
TAG:譯言 |
※人工智慧–K近鄰演算法
※人工智慧–EM演算法
※人工智慧–BP演算法
※人工智慧–PCA演算法
※人工智慧–ICA演算法
※人工智慧–GAN演算法
※人工智慧–SVD演算法
※人工智慧–CART演算法
※人工智慧基礎演算法
※人工智慧演算法在圖像處理中的應用
※人工智慧–DBN演算法
※人工智慧–GBM演算法
※人工智慧的演算法,能進行藝術創作嗎?
※人工智慧–ID3演算法
※AI時代,醫生會被人工智慧演算法取代嗎?
※人工智慧突破!「優於人類」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在測試中擊敗大腦
※演算法黑箱與數據正義,人工智慧存在「惡意」嗎?
※人工智慧+「戰爭演算法」:美軍打造虛擬宙斯盾系統
※AI演算法中的人生智慧
※人工智慧基礎演算法之感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