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錢穎一:中國教育優勢或將被人工智慧超越

錢穎一:中國教育優勢或將被人工智慧超越

2017-07-06 錢穎一 知識分子

《知識分子》微信公眾號:The-Intellectual

日前,由國務院參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和新華網思客共同主辦的《參事講堂》正式開講,國務院參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以「創新人才教育」為主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在錢穎一看來,創新人才的教育僅僅靠知識積累是不夠的,教育必須超越知識。對於創新人才的教育,有3個十分重要的因素:知識、好奇心和想像力、價值取向。

以下為錢穎一演講實錄。

  

中國的教育有它的特點,這個特點中隱含了我們的長處。

首先,個人、家庭、政府、社會對教育的投入很大,這個投入不僅是金錢、資源的投入,也包括學生、教師時間的投入。這是由我們的文化傳統,由我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所決定的。其次,教師對知識點的傳授、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不僅量多,而且面廣,所以中國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呈現「均值高」的特點。

我想,在了解中國教育長處的基礎上來反思教育存在的問題,可能更有意義。

我認為,中國教育的最大問題,就是我們對教育從認知到實踐都存在一種系統性的偏差,這個偏差就是我們把教育等同於知識,並局限在知識上。教師傳授知識是本職工作,學生學習知識是分內之事,高考也是考知識,所以知識就幾乎成了教育的全部內容。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深入人心,但是,創新人才的教育僅僅靠知識積累就可以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教育必須超越知識。這是我對創新人才教育的一個核心想法,也是我們提出教育改革建議的出發點。

愛因斯坦的一句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在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首次到美國訪問,有記者問他聲音的速度是多少,愛因斯坦拒絕回答,他說,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書中查到答案。接著,他說了那句特別有名的話:「大學教育的價值不在於記住很多事實,而是訓練大腦會思考。」

在今天,很多的知識可以上網查到。在未來,可能有更多的知識機器會幫你查到。所以愛因斯坦的這句話在當前和未來更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知道,人工智慧就是通過機器進行深度學習來工作,而這種學習過程就是大量地識別和記憶已有的知識積累。這樣的話,它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過死記硬背、大量做題而掌握知識的人腦。而死記硬背、大量做題正是我們目前培養學生的通常做法。所以,一個很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未來的人工智慧會讓我們的教育制度下培養學生的優勢蕩然無存。

不久前,人工智慧機器人參加了高考數學考試。報道說有兩台機器人,得分分別是134分和105分(滿分150分)。這只是開始,據說人工智慧機器人的目標是到2020年能夠參加全部高考。所以,經濟發展需要「創新驅動」,人工智慧發展勢頭強勁,這些都讓我們認識到對現有教育體制和方法進行改革的迫切性。

知識越多未必創造力越強

我在教學實踐中強烈地感受到,創造性思維的來源之一是好奇心和想像力。

創造力確實需要知識的累積,但除了知識,還需要什麼呢?愛因斯坦說過,「我沒有特殊的天賦,我只是極度好奇」「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他說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我覺得是我們過去比較忽視的。

受此啟發,我提出一個簡單的假說:「創造性思維=知識×好奇心和想像力」。這個簡單的公式告訴我們,知識越多未必創造力越強。因為人接受的教育越多,知識積累多了,但好奇心和想像力可能減少,所以創造力並非隨著受教育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兒童時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特彆強,但是隨著受教育的增加,好奇心和想像力通常會逐漸遞減。

為什麼?因為我們後來學的知識都是有框架和設定的,不管什麼知識都是這樣。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你的好奇心、想像力往往會挑戰這些知識框架,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你的挑戰是錯的。因為經常受到打擊和否定,所以客觀上壓制了你的好奇心和想像力。連愛因斯坦都曾經感嘆,好奇心、想像力能在正規教育中倖存下來,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這就形成了創新人才教育上的一個悖論:更多教育一方面有助於增加知識而提高創造性,另一方面又因壓抑好奇心和想像力而減少創造性。所以兩者的合力讓我們判斷教育對創新人才產生的作用變得困難,但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麼有些輟學的學生反而很有創造力。

因此,並不是我們的學校培養不出傑出人才,而是我們的學校在增加學生知識的同時,有意無意地減少了創造力必要的其他元素。

功利主義扼殺了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的來源之二,是有更高追求的價值取向。

創造性思維不僅取決於好奇心和想像力,還與價值取向有關,所以當我們討論創新人才教育時,它不僅僅是一個知識和能力問題,也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

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比較急功近利的社會,盛行短期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這對創造性思維是很有害的。不久前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學2017年畢業生典禮上的演講,主題是講人要有追求,要有更高的追求,就是要超越短期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

我把創新的動機分為三個層次,分別代表三種價值取向:一、短期功利主義;二、長期功利主義;三、內在價值的非功利主義。後面的比前面的有更高的追求。

對短期功利主義者而言,創新是為了發論文、申請專利、公司上市;對長期功利主義者而言,創新有更高的追求,為了填補空白、爭國內一流、創世界一流;而對內在價值的非功利主義者而言,創新有更高的追求:追求真理、改變世界、讓人變得更加幸福。

我們的現實情況是,具有第一類動機的人很多,具有第二類動機的人也有,但是具有第三類動機的人就少了,甚至可以說是寥寥無幾。所以,我們之所以缺乏創新型人才,除了缺乏好奇心和想像力之外,就是在價值取向上太急功近利,太功利主義。急於求成的心態、成王敗寇的價值觀,導致更多的抄襲、複製,而較少真正的創新,更不太可能出現顛覆性創新、革命性創新。

改革不易,但變化令人鼓舞

基於以上的反思,我認為創新人才的教育需要創新的教育模式。

我提出三條建議:第一,教育應該創造更加寬鬆的、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和時間;第二,在教育中要更好地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第三,在教育中要引導學生在價值取向上有更高的追求,避免短期功利主義。

這就對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目前學生培養方案的設計多以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廣度為出發點和考核點,總覺得學生學得不夠多、不夠深,學得不夠實用、不夠前沿。但是如果我們更關心學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更關注學生的價值取向,那麼我們的教育模式就應該有較大的改變。

在實踐中,我也體會到改革是很不容易的,傳統的觀念、市場的壓力、社會的環境都是制約因素。但是,對學生好奇心、想像力的關注,在社會上得到越來越多的共鳴;學生的個性發展也被上升到越來越高的高度。這些都是令人鼓舞的變化。

所以,我相信隨著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隨著社會對創新人才需求的增加,創新人才教育將會發生深刻的變化。

製版編輯:飲水食糧丨

《知識分子》微信公眾號:The-Intellectual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什麼新粒子、中國科學家對其發現有關鍵貢獻?
高校「挖人大戰」為何禁而不絕
中國人工智慧研究與發展 | NSR專欄
唐納德特朗普的太空雄心

TAG:知識分子 |

您可能感興趣

精準學:人工智慧教育不是人工智慧+教育這麼簡單
專註智慧教育 培養智慧人才
中國離智慧教育還有多遠
全球最佳教師認為中國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中國人最尊師重教
優秀的人民教師陸國軍 帶領團隊打造優質教育
全球人工智慧展會:重塑教育的未來
多元智能視域中的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及教育應用
英語教育,人腦與人工智慧相爭誰能贏?
聚焦人工智慧和教育大數據
國內AI有「財」但缺「才」 教育部:要把人工智慧專業搞起來
乂學教育合伙人馬剛:勢起人成,人工智慧+教育是最好模式
教育擁抱人工智慧:在掌聲和質疑中前行
人工智慧可能是未來音樂教育的大師
英特爾以人工智慧和邊緣計算推動智慧教育
俞敏洪談教育:人工智慧+教育是大勢所趨,這些項目我們一定投資!
為中國式教育智慧「出口」喝彩
參與人工智慧+教育全國公益行,你與創新教學模式就差這一步
人工智慧+X專業助力智能教育,產教結合引領AI騰飛
人工智慧正在重塑特殊教育
陳寶生:「雙一流」是中國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重大工程